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教育

2022-11-21王明娟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扬州2258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积木课前预习数学知识

◎王明娟(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扬州 225800)

为了有效迎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互联网+”教育,从而应用“互联网+”教育开展课前预习教学,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还可以应用“互联网+”教育进行课堂知识教学及课后复习巩固教学,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应用“互联网+”教育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能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应用“互联网+”教育开展课前预习教学

课前预习对于知识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多数教师都不会针对课前预习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只能独自摸索预习知识的方式,进而无法使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另外,教师不教授学生课前预习的方式,也会传达给学生课前预习并不重要的思想,进而导致学生以敷衍的态度进行课前预习.如果学生在长期的摸索中,不能掌握高效的课前预习方式,就会对预习这一环节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教师想要保证预习的效果,就需要应用“互联网+”教育带领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教学,这样不仅能为学生预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还能促使学生对课前预习产生兴趣,辅助教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保障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前,可以先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1)阅读教材了解同位角的定义、内错角的定义和同旁内角的定义.(2)观察教师应用互联网发送的图,并找出其中的同位角和内错角.在开展预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本章主要讲述了什么知识?尝试将其定义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此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教师可以提问:“你是如何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预习技巧进行分享.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示,并提问:“图中的线段组成了多少个角?”以此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将图中的角都标上序号,并提问:“图中的哪几个角是同位角?哪几个角是内错角?图中有同旁内角吗?”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表扬,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样,教师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学生对预习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视图”前,可以先提问:“如果以独自预习的方式预习本章节知识,应该如何进行预习?”然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促使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预习中.在发现有学生并未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表示相信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开展预习效果竞赛,以此确保全员积极地参与预习活动.在预习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两个图形,并引导学生描述图形的三视图.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还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身的预习成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肯定回答正确的同学的学习成果,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继续努力.紧接着,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开展图形教学,有效地巩固学生的预习效果,为开展高效的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打下基础.

二、应用“互联网+”教育进行课堂知识教学

(一)应用互联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且复杂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思维能力直接理解所教学的知识,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则不利于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甚至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教育开展并进行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并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中.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学生了解谢尔宾斯基地毯,并引导学生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介绍谢尔宾斯基地毯,同时提问:“仔细观察这个图形,能否说明这个图形的特点?”以此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阐述.在学生完成阐述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接着,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否想象并猜测这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在讨论后绘制初始图形.在学生绘制图形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并通过一定的指导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示绘画内容,并引导学生讲述谢尔宾斯基地毯中的图形是如何形成的.最后,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在多媒体上展示雪花曲线,并引导学生思考雪花曲线中图形的规律.这时,学生并不能直接看出雪花曲线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向学生演示雪花曲线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初步了解雪花曲线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对雪花曲线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上述方式,能够在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二)应用互联网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水平

培养并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时,就能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明确互联网教学是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知识的.教师在应用互联网展示教学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以此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探究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进而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以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对“三视图”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在互联网上寻找搭积木的游戏,并应用搭积木游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正方体积木,并引导学生从正面进行观察,同时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从积木的左边看它,会看到什么形状?”这时,学生能够快速给出答案,教师可以进一步转动积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从左边的视角观察记录.接着,教师将另一个正方体积木放到原先的正方体积木上,并提问学生:“从正面观察这个积木,能看到什么形状?从左面观察这个积木,能看到什么形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追问:“如果从上往下看,又能看到什么形状?”随即教师转动积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左视图和俯视图.最后,教师可以提问:“从正面观察积木看到的画面叫什么?从左面观察积木看到的画面叫什么?从上往下看,看到的画面叫什么?”以此引出本课教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应用互联网教学,促进数学生活化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应有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生活中丰富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借助数学的问题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借助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互联网+”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中,教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在图片中不同的方向分别放置着三个不同的村落,并用A,B,C来表示,那么在这三个村落中间要建一所中学,要求这所中学建设的位置到每一个村中落的距离都一样,以方便每个村落中的学生上学,那么,请问这个中学建在哪个位置合适呢?

教师在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展示图文并茂的数学应用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够巧妙地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性的“选址”等问题引入数学问题中,并引导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总结出一个共同的答案.这种自然地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相关知识原理引入课堂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四)应用互联网教学,深化学生自主性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采取的往往都是先教后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有效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因此,在当前互联网教学方式之下,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深化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有效结合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先学后教”的引导,即先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再用教学巩固的方式去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倒数”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倒数的概念,并能够在计算中快速求出结果,教师可借助互联网的相关软件平台为学生设计一个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竞赛中的算式可分为两列,每列都是互为倒数的一些数字或者数学符号,有整数、有小数、有分数等不同形式,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找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规定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数量多、正确率高的学生获胜.学生为了赢得比赛,就会主动地进行自学与自主思考,思考什么是倒数,然后在初步感知与了解后,到比赛中去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想法.最后由教师引入教学内容.这种有效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应用“互联网+”教育引导课后复习巩固

教师在结束教学后,可以应用“互联网+”教育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教师通过分析学生所做的习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及时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暴露的不足之处.之后,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教育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教学和指导,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教师应用“互联网+”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初中数学知识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相关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经典的题目,并将题目分为简单、普通、困难三个部分.教师可以先将简单的习题发送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习题学生都能很快解答出来.教师可以继续发送普通的习题,当学生完成上述内容后,教师可以接着发送难度较高的习题,通过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在发现学生会混淆“角”的定义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欢快简短的音乐,发送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角的定义为音乐填上歌词,让学生以歌唱的方式记住角的定义.在发现学生并不能快速区分“角”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与“角”相关的计时游戏直接发送给学生,也可以仿照着游戏重新编写一个小游戏,以此锻炼学生区分“角”的能力.这种应用“互联网+”教育进行教学的方式,能在巩固复习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善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总之,在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教育,不仅能够简化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注重“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方式,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积木课前预习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