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2022-11-21蔡亚光庄浪县岳堡中学甘肃庄浪744604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审题题目解题

◎蔡亚光(庄浪县岳堡中学,甘肃 庄浪 744604)

引言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审题可以视为一种思维活动,即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数学问题,将题干中的数学语言进行相互转化,获取隐含数学信息,明确与问题有关的数学过程,明确问题中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最终进行分析与综合,并得到答案的思维过程.审题能力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获取信息、明确问题的能力,拟定思路的能力,检测与调整能力,反思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了对初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且这已成为一种教育方向.但是,由于种种教学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审题的过程中仍会遇到多重阻碍.基于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光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解答各种类型的数学题目.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使学生在解答小学数学问题时很容易因为审题的失误而导致解题失败.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阅读题目后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而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会审题,无法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因此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并且根据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一工作应当渗透于教学的各个过程,并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作为教学的任务之一.

(二)推动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教育理念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随之如火如荼地展开,特别是针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及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相较于传统教育理念中以学生学习成绩和解题技巧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教育体系,现在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的情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并围绕新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策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重视起来,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只有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桎梏,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生日常数学学习情况的观察、调查及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在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审题意识淡薄.例如,在解题中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知道需要认真分析题目信息;审题态度不端正,信息错漏情况十分常见;不具备审题习惯,缺乏审题方法,经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审题的重点.第二,审题不准确.例如,在解题中对关键信息感知错误,遗漏重要条件,出现错误理解,等等;心浮气躁,希望快点答题、快点完成任务,没有认真仔细地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心理上轻视,尤其是遇到一些相似题目,缺乏重视,按照固定思维解题,没有注意到题目之间的差异性;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看错数字、看错符号、记错公式等低级错误;没读懂题意,便着急下笔,胡乱拼凑.第三,审题时思维受阻,易机械地套用公式或者某种解题思路,忽视题目在细节上的差异,导致解题错误;阅读理解能力差,难以挖掘其背后的关键信息;将多余信息视为关键信息,思路受到干扰,失去了对题目的全面统筹;缺少生活经验,易生硬地套用公式,而忽视了实际生活情况,导致答案偏离现实;题目信息多,无法辨别和梳理.第四,其他审题障碍.如对数学概念术语混淆不清,张冠李戴;心理畏惧,缺乏独立解题的信心;不会举一反三,无法对典型题目进行归类;对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依赖心理较强,不愿意独立解题;缺乏反思意识,审题错误反复出现,没有改进和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全面剖析原因,对症下药,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一)忽略了审题的重要性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关心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内容,也没有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深层的解释.

(二)教学形式的问题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学生遇到不会或者是无法理解的问题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反而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解题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再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只会等待教师的讲解,而不会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形成一定的依赖性.如果教师持续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三)做题不认真

在小学阶段,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大部分的学生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审阅题干,还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急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题.这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法找到其中的一些关键信息,使最后的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

(四)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相对来说不是很好,在遇到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题目时,不愿意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只读题,不计算,整个过程敷衍了事.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学生的审题能力根本无法提高.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强化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并将认真审题牢记于心,以逐渐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在培养学生审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作为重点.具体做法有:第一,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认真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拿到题目后先将问题读通、读顺,明确题目要求,并做到一边读题一边思考,避免盲目答题.第二,要求学生勾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审题指导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要求学生边读边画,用醒目的符号清晰地标注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在勾画的过程中耐心地理清解题思路,以避免看错、看漏,提高信息整合效果.第三,要求学生认真检查题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做完题之后不愿意再检查一遍答案,进而错失了纠错的机会.针对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检验答案,或者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设计相互检查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检查、主动纠错的习惯.第四,引导学生课堂提问、主动思考.例如,针对学生由于思维定式而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理解、这样解答,让学生在提问、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审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正.

(二)设计多元化练习,激发学生审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与其不厌其烦地强调审题的重要性,不如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题,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审题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出示题目:小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抄错了减数,把减数 72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了位置,这时得到的差是 309.正确的差应是多少?教师根据题目创设情境,对话导入:小明又因为审题不清做错了题,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同学们愿意帮帮他吗?接下来,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先读再画,厘清题意和解题思路,并适时提问:读完题后你知道了什么?题目中问了什么?然后,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复述题意,最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同帮助小明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纠正他人错误的时候逐渐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并在富有挑战性的题目中实现独立审题、独立做题,从而锻炼审题能力.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保持开放的思路,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花样读题”“勾画竞赛”“找错”等活动,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读题、勾画关键信息、寻找审题错误的过程中,激发其审题的积极性.

(三)指导审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首先应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再对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障碍.常见的审题方法有:第一,读题的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通过默读、小声读、点读、边读边画等方式获取信息,并保持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以此梳理审题思路,突破思维定式,找准题目中解题的关键.例如,题目:停车场一共停了15行车,每行6辆,一共有多少辆车?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其中能够表现出运用乘法的信息进行标注,并认真分析问题,达到认真读题、认真审题的目的.第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画图审题的方法.在解答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不能一眼看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而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清晰直观的图形,进而结合图形进行深入思考,寻找解题思路.第三,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总结归纳的方法.针对学生在解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易错题型,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错题本,将典型题、易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犯错原因,总结纠错方法,并在复习中反复回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并减少审题中出错的概率.

(四)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审题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做好强化训练,还应展开归纳和总结,丰富学生的审题经验,促进知识的吸收升华,进而为学生自主审题、独立做题打好基础.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题目类型,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例如,在“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归纳,即看题的关键在于看提示、看要求、看条件、看问题、看重点信息等,这样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就能够抓住重点,避免信息错漏;在解答计算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看—读—算—查”这四个关键步骤,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避免跳跃,以保证计算准确率;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出“读—勾画—复述—分析—检查”这五个步骤,帮助学生厘清审题思路,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升审题能力.

(五)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在面对一些相对来说比较难的题目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审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进行有效强化,才能够保证在合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审题模式;改善学生自身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数学知识,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面对学生在实际的审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解决.总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能够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画出多边形,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针对目前学生在数学审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加强教学设计与指导,促使学生在审题环节多下功夫,保持良好的态度,运用正确的方法,把题目读精、读准,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并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审题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