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链,促进高效数学学习)
2022-11-21朱金霞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14400
◎朱金霞(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400)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常被烦琐的公式和文字所困扰,尤其是一环套一环的解题步骤,学生只要对其中一个环节的知识掌握不清楚就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厘清学习中复杂的数学关系成为高效学习的关键.针对很多初中生来说,采用“问题链”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下文将围绕“问题链”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应用现状和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问题链在初中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初中学习中,教师应先从最基础的知识网络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深度,最后是学习能力的提升,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的.下文将从构建数学学习知识网络、延展数学思维能力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三个方面介绍“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构建数学学习知识网络
初中数学中的知识点繁多,如何快速厘清这些知识点,搭建良好的知识体系是帮助学生快速厘清学习思维,构建学习网络的关键.首先,基于“问题链”,学生首先应明确学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带着目标去高效学习;其次,通过“问题链”间的联系,一层一层地突破,从而达到对整个知识模块的攻克;再者,在学习过程中,基于“问题链”可以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可以迅速地分辨出知识网络中的权重点、突破点,选择哪条路线去攻克效果更好.此外,结合问题链,可以将相似的知识放在一起横纵对比学习,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程度.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链”可以构建数学学习知识网络,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规律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模块化的学习和知识网络的感悟,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延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问题链”还可以扩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通常更习惯采用正向思维,对于逆向思维的训练则很少关注.而“问题链”的设置,不仅仅是从正面启发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更是从反面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在“问题链”的引导中,学生会从问题入手,运用逆向思维,并且在问题链的引导下,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尽管思考问题的途径不同,但是最终都能达到同一目的,即解决问题.这种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总之,基于“问题链”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延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值得教师去落实.
(三)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将“问题链”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且在学习过程中易盲目学习,这些都是影响学生高效学习的因素.而“问题链”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一,“问题链”是教师对学生的考验,也是无形中对学生的督促和要求,这种“问题链”的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师直接布置任务时学生的反抗心理,留给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际上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其二,通过设置“问题链”,可以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具有导向性;其三,问题链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给了学生,至于后续学生可以思考多深,可以走多远,更多依靠的是学生自己,这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培养了勤动脑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推广“问题链”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二、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问题链”的教学方式在现在教学中逐渐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问题链”的应用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基于“问题链”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下文将围绕问题链缺乏有效衔接、问题链的设置缺乏合理性、问题链的设计缺少创新性及问题链的设置缺乏主体性来呈现“问题链”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一些问题.
(一)问题链缺乏有效衔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应用虽然已经普及,但从整体上来看,“问题链”呈现割裂的现象,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或是知识体系联系在一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链”的设置是平缓的,没有呈现一定的梯度变化.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线性变化的关系,先从简单知识入手,再到比较复杂的知识,一层一层去突破,而这种平缓的设计,既没有体现出知识学习的层次感,又没有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二是“问题链”之间的衔接不是非常紧密.良好的“问题链”的设置是环环紧扣的,而虎头蛇尾的设计方式,会将知识进行分割,导致学生思维也是断层的,这对于深入思考是非常不利的.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问题链”设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层次变化是突出的问题之一,有待改进.
(二)问题链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问题链”的设计中,缺乏合理性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首先,在当今“问题链”的设计中,把握不准“问题链”的设计节点.“问题链”是基于教学内容开展的,但是在哪些知识上设计“问题链”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其次,“问题链”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开门见山,缺乏前期的问题导向,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再者,在“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中,难易程度定位不准确,对于一些问题的设计很简单,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此种设计纯属多此一举.而有些问题又设计得很难,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攻克它.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缺乏合理性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高效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问题链的设计缺少创新性
创新性是人们对教学设计评估的一个热点,在基于“问题链”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缺乏创新性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问题链”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工具也很单调,导致学生面对没有一点新鲜感的教学活动时心理上会产生懈怠和疲惫感,影响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此外,在“问题链”的设计中,教师缺乏学科的交叉,像其他学科有趣的例子,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这部分的设计比较空洞.总之,创新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灵魂,而当前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改进.
(四)问题链的设置缺乏主体性
在基于“问题链”设计教学活动中,缺乏核心目标是问题链存在的很明显的劣势之一.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对于重点知识的把握和定位并不准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而目前教师基于问题链的教学模式提出的问题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到底哪个问题是在重点知识延伸下设置的问题呢?面对众多的问题,学生分辨不出来哪个是核心问题,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掌握重点知识的难度.因此,在“问题链”的设置中,教师应突出核心问题,提醒学生把握好重点.
三、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科学地设计基于“问题链”的数学教学活动,巧妙地开展“问题链”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文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下面将从合理设置问题链,构建数学整体学习网络;做好问题链铺垫工作,顺利开展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活动,巧妙运用问题链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合理设置问题链,构建数学整体学习网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链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一是“问题链”的层次性,要考虑整个章节的学习内容,体现出难易的递进性;二是“问题链”的衔接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环环相扣,即上一个问题的设计要为下一个问题奠定基础,做好铺垫;三是“问题链”的整体性,在基于问题链构建知识网络时,应从大局出发,让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再化整为零,在细枝末节上逐一突破.总之,在基于问题链设置教学活动时,合理地设置问题链,对于学生的数学整体的感悟及大局观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将问题联系在一起,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从而构建知识网络,优化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的方式来构建知识网络,像如何去判断两条线是平行线还是相交线,它们会形成什么样的角,有什么特征?这些角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可不可以利用这些相似的位置特点来进行命名?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易到难逐步递进.这种基于“问题链”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旧知识的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将学习的重心及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以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总之,教师在利用“问题链”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仔细斟酌,科学合理地设计,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做好问题链铺垫工作,顺利开展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活动
在基于“问题链”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如何有效地设计“问题链”,如何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如何有效地导入,是否可以直接将教学内容融合在“问题链”中,是否可以在教学前期增加一个铺垫环节,让学生通过问题导入,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进而根据问题链找到核心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二是在“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中,精准定位、合理分析,即剖析所讲解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问题设置,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问题链”教学效率.总之,就是教师在设置问题链的时候不要太突兀,要通过一定的铺垫工作做好有效过渡,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思考问题.
例如,在基于“问题链”设置函数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是否增加一个环节,温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及其性质,然后基于本章知识所要学习的函数进行“问题链”的设计.比如初中学习过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些函数表达式和性质,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导向进行温习,比如先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接着结合之前学习过的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对此,逐渐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总之,在“问题链”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为基石,结合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做好铺垫工作,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学生在基于问题链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三)创新教学活动,巧妙运用问题链教学模式
在“问题链”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将“创新”这一元素完美地融合进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学生关注的焦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其次,和生活实例结合,在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利用更加新奇的元素来创新教学风格,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数学学习质量.最后,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利用它的视频、音频、图画功能等进行创新.总之,问题链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活动,通过趣味性或与生活相关的一些例子、游戏等的问题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例如,为了使学生对“问题链”更加感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历史学科,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但是如何鉴定它们是哪一年代的呢?可以采用函数的方式,如人们获得生物体内碳14含量P与死亡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根据这个关系式就可以反推出来.总之,在“问题链”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新颖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将学生的喜好融入教学设计,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结 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去进行思考.教师在基于“问题链”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注重“问题链”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又要关注“问题链”的设计要重点突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中的重点知识.此外,在基于“问题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还要关注“问题链”的过渡性,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顺畅,可以根据问题将整个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总之,“问题链”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升和思维的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斟酌和探索,以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