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策略探析
2022-11-21赵文平
□赵文平
推进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设好能够激活和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活动支撑,也需要在课程实施之前设计好能够服务课程思政实施的教材资源。教材作为国家事权、作为课程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至关重要。“教材与资源建设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需要重点建设的方向。”[1]一谈到职业教育教材,大家往往容易想到的是一些承载知识与技能的文字或符号,不大容易将其与道德、价值、政治等方面联系起来。按照课程思政实施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教材也有思政属性的那一面,职业教育教材如何服务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即课程思政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该如何设计?本文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一、教材是支撑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载体
课程思政其实是一种在课程实施中创生思政教育功能的活动,即课程思政也是一种创造思政教育的课程实施活动。因此,对于课程思政我们可以从课程实施的立场来审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许多,既有思想观念的,也有人力资源的,还有物质环境的,乃至相关资源载体的。而其中教材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往往是课程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教材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教材其实是支撑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载体,这一重要载体对课程思政实施究竟起着一种什么样的支撑作用?
(一)教材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经验组织
通常在术语上被命名为“教材”的,而实际上当前学术界亦将“教材”定位为“学材”,这一定位突出地强调了教材面向和服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意义。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学生,课程思政指向的是学生全人格发展,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价值、情感、品德等方面与专业技能协同发展。而教材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经验组织,为学生的全人格发展提供学习经验,其根本价值指向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材存在的意义在于助力课程充分发挥全面的育人功能。教材虽被称作“教”“材”,实际上教材的根本存在价值指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营养。“教材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学习主体对其进行信息加工的客体,是用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传承人类知识精华、构建学生能力结构和发展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工具和手段。”[2]总之,我们明确了教材自身的定位,是一种服务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经验组织体系,教材天然地与学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面向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通常我们认为,教材就是教学材料,那么教学材料就是教学知识的集合或组织表现形态;一说教材,我们想到的就是定理、法则、公式、文字、符号等等抽象的知识形式。似乎大家一般不会把教材与思政联系起来。事实上,教材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思政是由思与政两个字组成的,思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在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中的“婴寡,终身不改,君子谓陶婴贞壹而思”里的“思”指的是道德完备,思蕴涵着一种美德价值;政字也有多种含义,其中有一种比较典型理解是“政通正”,如《管子·牧民》:“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可见思政是一种积极的、美好的、正派的品质,课程思政就是通过课程带给学习者一种美好的、高尚的、正直的品质,课程思政就是塑造美好的正人君子。上述这种对思政的理解,我们均能在教材中找到其色彩和韵味。比如一篇语文课文,或多或少总是表达着一种思想和情感,也蕴含着一种价值立场和道德情怀;技术类专业课教材中的一项技术革新,背后总是集结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精神,彰显着勇于挑战的品质;服务类专业课教材中的一个服务情境中,总是凝聚着一种热情、真诚、沟通、奉献的品质。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即教材中包含关涉人的美好、高尚、正直品质的丰富素材。
(三)教材能够产生多效的思政功能
教材能够产生多效的思政功能。首先,教材承载的是法定知识,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取向,能够产生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承载和凝聚着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知识、思想、观念、价值和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3]通过教材中的意识形态传导,能够实现学习者对政治的认同,强化对国家的理解和认识,实现意识形态的巩固。其次,教材内容承载着道德价值,具有道德教育功能。“教材作为道德教育与品德教育重要的传播工具,也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是国家及其传递主流价值观念的工具。”[4]9教材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真善美力量,以美好的一面对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更加向善。再次,教材能够产生文化熏陶功能。教材是文化产品,承载着民族文化、专业学科文化、职业文化、技术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学习者潜移默化地会受到文化熏陶。“作为‘文化母乳’,教材不仅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滋养与文化保护,也是学生走向文化世界的阶梯。”[5]最后,教材能够产生美化人的心灵的功能。教材内容中的内在美和形式中的直观美都会给学习者带来一种向美的心理倾向,产生一种追求美好的心理导向。比如教材中某一技术领域的一个个工具或作品给我们的生活或工作带来了和谐与节奏。正如机器美学大师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所说,“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6]技术领域的一些审美化设计其实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的设计层面,更深层次的是把这种美的视野扩展到人的整个生活世界,涵养人的精神世界。当然,教材所产生的思政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限于篇幅,仅通过以上几个典型方面来论述。
二、课程思政实施指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思政特征突显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旨在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为课程思政实施提供物质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教材能够成为推进课程思政实施工作的载体呢?即课程思政实施所需职业教育教材的特征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可以从教材本质属性、教材目标价值、教材内容、教材主体、教材形式等方面来展开分析,总体上定位为教材思政特征。
(一)突显职业教育教材的职业性本质属性
职业教育领域课程思政与普通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实施要求职业教育教材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只有职业教育教材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才能找准自身特色定位。通俗一点讲,当我们拿到一本高职专业课教材的时候,我们应当能够感受到这是一门职业教育的教材而不像是一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当我们拿到一本中职语文课教材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应当是其浓厚的职业性味道,而不像是一本普通高中的语文教材。因此,从教材本质属性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实施要求职业教育教材突显职业性。这一点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教材只注重专业技术和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视对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教材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集合,而缺少了职业经验体系,导致学生光学到了技术技能而缺乏职业认知和职业精神。职业教育教材的职业性是指在职业教育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职业元素,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深度的职业认知,涵养学习者的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等职业素养。比如有的中职语文教材选文有叶圣陶作品《景泰蓝的制作》,帮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工艺制作过程,感受到这种工艺品的文化价值;朱光潜作品《学业·职业·事业》,帮助学生认识了学业、职业和事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总的来说,课程思政实施指向下突显职业教育教材的职业性本质属性,主要着眼于教材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创造丰富的职业经验体系,帮助学生全方位深度地通过教材领悟到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树立好职业理想和职业形象,塑造好职业人格和职业道德。
(二)突显职业教育教材目标的思想性价值定位
课程思政实施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目标价值定位提出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教材应突出其目标的思想性价值定位,即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教材中固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职业教育教材要能够触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这一点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我们的教材只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做工作,学生学会了操作但是缺乏操作的方向立场,即学生未确立起站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思想高度来做工作;换句话说学生只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成为一个技术技能熟练者,而未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劳动者。“教材须与人类的共同利益有联系才是人类化的教材。”[7]职业教育教材目标的思想性价值定位主要是指职业教育教材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正如教学论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教材既要向学生传授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真理的知识和技术技能,教材具有科学性的价值定位;同时结合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职业教育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职业教育教材具有思想性的价值定位。比如,一篇中职语文课文,既能带给学生其本身的内容形式,文章的语言、结构、故事情节、说理的对象等等;同时还能带给学生的是其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更多的是人生道理、情感表达和处事规则等等。总之,课程思政实施指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目标的思想性价值定位其实主要强调在教材的学习中带给学生应有的思想认识和提升。
(三)突显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的教育性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要遵循内部关系规律,即通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凸显职业教育的‘教育性’。”[8]课程思政实施对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提出了要求,即职业教育教材内容本身不仅对学生的知识获得和技能成长具有教育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价值观塑造、人格锤炼等方面具有教育影响。“教材的教育性,要求在教材研制中,强化学习者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质的养成问题。”[9]14-15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或课程理念,不是去增开一门课或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一项额外的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职业教育教材要立足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基本内容写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并渗透其他专业课程教材。”[10]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的教育性主要是指在教材本体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能够自然地升华出或有机融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格局,实现德技并修。“教材作为教育内容的物化载体,也必须要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发挥教材的育人属性。”[4]8例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印刷工艺》在一些内容上增加了“职业拓展”这个小板块,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印刷工艺员”“自然界的色彩体验与吸附润湿机理体验”“环保印刷材料与绿色印刷”“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印刷机长”等等,将印刷工艺的专业内容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职业伦理发展融合在一起,彰显了教材的教育性。
(四)突显职业教育教材的主体适切性
课程思政的根本出发点是服务学生的发展,课程教材要推动每一位学生实现人生出彩,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课程思政突出了一种人本的导向,即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要求职业教育教材的主体明确定位到学生身上,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增强职业教育教材对学生的适切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材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这一要求针对的问题是:我们的教材只适合部分学生学习,也只推动了部分学生的发展,而没有推动全体学生的发展,并不适合每一位学生,缺乏应有的适切性。职业教育教材适切性主要是指职业教育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材的方方面面与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相适应。比如,当前职业教育教材从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型,主要考虑职业院校学生行动化、直观化学习规律和特点,因此活页式教材、手册式教材、立体化教材、融媒体教材等多种新形态教材成为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学习需求的适切性教材形态。课程思政实施指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的主体适切性其实意味着教材要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要体现出选择性,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选择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内容,这就要求在教材设计中强化留白空间和加强教材的弹性化建设。
(五)突显职业教育教材形式的美感性
课程思政包含着美的力量,以美育人,以美育德,用艺术之美可以点燃课程思政之火光。教材既有内容,也有形式;不仅仅内容可以带来教育影响,而且形式也可以产生教育力量。教材作为一种内容载体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美的视觉呈现与传达”。按照心理学理论,非理性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具有美感色彩,那么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愿意接近学习材料的心向,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在教材的印制上,做到色彩和谐、装帧美观、使用方便、版式统一,字型、字号、序号使用合理,符合学生的阅读与审美心理。”[12]课程思政实施对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提出美的要求,即职业教育教材要具有美感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在内在的内容内涵与外在的呈现形式上都要有美感,内容上蕴涵着一种美好的生活导向,形式上产生一种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舒适愉悦感。“教材作为师生教学的支持工具,应当利于学生认知、理解、吸收、消化、应用,为此教材在表达上要求符合审美特性,形式上时尚大方。”[9]13比如机械类专业课程教材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传播机械之美,注重培育新时代机械工程师的匠心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机械之美绽放匠心精神。
三、助力课程思政实施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策略
如前文所述,职业教育教材作为支撑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载体。那么,在课程思政导向下,如何突显职业教育教材思政特征?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工作,力争提高教材思政的品质。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职业教育教材设计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现实世界存在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教材作为教会学生认识职业工作世界和掌握技术技能运行规律的教育载体,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工作?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来设计教材。比如唯物辩证法中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思想普遍存在于一切职业活动或技术技能演变积累的过程中,在原理、公式、法则和操作中贯彻落实好辩证法的教育,在技术技能的训练操作中贯彻好唯物主义观。其次,在教材设计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要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格局中,在职业教育教材中渗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各类教材,通过教材讲好中国故事。再次,在教材设计中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教材不是技术技能的单一体,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多面体,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来丰富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与形式。
(二)确立铸魂育人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取向
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取向对于职业教育教材设计具有导向意义,所以在教材设计工作中要明确其取向是什么。在课程思政导向下,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取向就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实现铸魂育人。“教材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载体,其建设与发展必须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国家意志,展现意识形态特征[12]。以教材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专业和职业领域中的技术技能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家、技能大师或模范人物事迹,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职业实践、工作过程和技术技能变革等,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杜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素材进入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核心价值导向就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通用教材《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改革版)》在第1 章函数、极限与连续这一内容中插入两个课外阅读,分别是函数图像中的人生哲理和极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旨在通过教材中的专业学科知识引领学生人生和思想发展,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铸魂育人取向。
(三)强化思政定位的职业教育教材目标设计
不同类型专业领域教材的课程思政目标和功能定位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不应泛泛地什么都去突出,试图泛泛地突出所有的思政目标会影响或冲淡该专业教材应有的特色和功能。但是,不管是哪一门类的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普遍的目标和功能导向,所以既要确立教材设计的普遍核心价值导向,也要强化基于自身类型特点的思政目标和功能导向。比如机械类专业一些实训教材中,可以侧重于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设计教材,突出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会计专业教材可以从加强诚信教育出发,把“不做假账”的职业精神渗透在教材之中;空乘专业的空乘服务礼仪教材可以从友好微笑服务等文明礼仪教育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敬业和友善”;管理类专业的教材,可从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理出发,加强对学生进行择优决策的取舍观、艰苦奋斗的创业观等方面的教育。以某教材中“电动机运行故障监测报警电路的制作”这一内容为例,其思政目标定位为“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形成敬畏科学的工作态度,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到电动机运行故障监测报警电路的制作事关生产安全的重大问题,自觉学习科学,追求真理,练就精湛技术。”[13]由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现代水泥生产装备与应用》教材,明确定位该教材要突出学习装备知识必须以节能为红线,因为装备本身的更新换代就是以节能为动力,学习装备不能只局限其原理、分类与结构,更要洞察到节能机理,掌握每类装备的节能途径,使用中如何发挥其节能潜力,从而具备降低生产能耗的思路与方法。根据这一教材服务专业和岗位的特点,其目标设计定位为节能环保这一特色的思政导向上。
(四)服务思政元素生成的职业教育教材内容设计
任何一本教材其内容主要指向专业本体知识和经验,但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在其专业本体知识和经验中生成出思政教育的力量,那么这就需要设计出能够服务思政元素生成的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具体来说可以从内容选择和组织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选择要依据课程标准或计划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注入到教材内容中,必须要选取正能量的内容,选取蕴涵着丰富思政元素的内容。以工科类专业课教材为例,可以在教材内容中融入科技报国、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技术伦理、技能社会、技术文化等相关的思政元素或素材。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内容选择的路径:第一种是文化路径。教材内容中要选取并融入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的《航空概论》这本教材内容中渗透着航空领域中的人文知识和航空工业文化。如“我国航空工业70年的发展”这一小节呈现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演变进程。第二种是典型人物路径。比如政治伟人和科技伟人的语言力量,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和技术创新的故事,这些可以在教材内容中以积极的姿态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感染力。第三种是历史故事路径。某个定理法则或某项技术发明的背后都有一段蕴涵着某种精神和价值的血汗经历。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组织。以某种突显思政教育为主线的关系来组织教材内容,比如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几对关系分章节单元来组织教材内容。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上册每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分别是: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习自信心的主题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讲述我与××(动、植物,山水,树林,公园等)的故事;认识自我;好书伴随我成长——优秀图书推介会;点亮爱心 奉献青春——为“空巢老人”服务青年志愿者宣传活动;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故事诵读比赛。通过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一活动都有一个围绕学生思想或人格成长的核心主题,形成了“学习自信——热爱自然——认识自我——奉献爱心——传统文化”这样一条线索,有机组织了思政元素。
(五)发挥技术手段作用美化职业教育教材形式设计
以美的态度面对人生和世界,以美的教育净化学生的心灵,以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愉悦学习心向,这些是课程思政的本质意蕴,也是课程思政对教材形式提出的要求。教材通过美的形式呈现和美的教育力量的渗透可以助力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教材的具体设计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促进教材的形式美。形式美是事物外观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协调、对称、整齐、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直观品质,形式美能够对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在职业教育教材设计中要运用好艺术审美的力量,发挥好数字化手段促进教材内容在形式上以美的姿态绽放,比如“以图像元素为主要表征的视觉文化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也使图像叙事成为课程思政重要的叙事方式。”[14]所以,可以在职业教育教材中植入美的元素,实现以美育人。以丰富的美的形式吸引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喜欢内容,寓教于乐,让教材产生愉悦感,这本身也是一种课程思政。形式上要生动活泼、令人喜闻乐见,可采取情境化、故事化、游戏化、幽默化、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二是在教材中渗透美的形象和力量。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积极情感,可以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奠定深厚的感情基础,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人生态度、美的价值观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向往心向。美的人物形象也是激发教材发挥美育思政的重要方式。通过设置人物专栏、技术史专栏、技术发明小故事专栏、技能大师专栏、大国工匠专栏等形式,这样呈现出美的人物形象可以将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形象化、艺术化和具体化,能够将大量的抽象道德内容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渗透到潜意识之中,实现以美的精神价值感染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激发学生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