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基础教育的县域“责任田”
2022-11-21
据《光明日报》2022年8月1日11版报道:近年来,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今年开始,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对口帮扶工作,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原则,集中力量帮助西部10个省(区、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个县建好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强调,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对于很多县域居民来说,没有什么比本县的教育好,本县的县中强,更令人心安的了。正如县、乡、村本是一体一样,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县域层面是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的关系。义务教育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很少出现“县中困境”现象。反过来说,高中教育薄弱的县域,义务教育尽管可能投入大、硬件好,但教育教学质量一定难言可观。事实上,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常常能相互印证,反向亦然。所以说,小学教育支撑着初中教育,初中教育支撑着高中教育,县域教育的环环相扣,弱了任何一环,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县域教育振兴,一要有整体意识。做好统筹规划,抬升小学教育甚至学前教育这个“底”,壮大初中阶段这个“腰”,努力让高中阶段触碰更高的“天花板”,将县域基础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做长远规划。二要有主体意识。必须发扬主动性,在把握方向和把握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软件上下功夫,在整县教育生态培养上下功夫,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传统,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三要有开放意识。跳出县域看县域教育,努力向先进县域学习先进经验,与相似县域交流探索经验,再转化成本土举措和做法。要勇于在不断学习和相互竞争中增强主体意识,发扬主体精神,发挥主体作用,守好基础教育的县域“责任田”。县域教育最为突出的短板在于优质教师流失和缺失,县域教育振兴的破局之举也在于优质教师培养。通过优质师范院校、优质中小学和名师工作室等外部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力量的引入,致力于教学科研制度的建立、培训团队的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等体系的构建,不断建立健全县域优质教师培养机制,实现“输血”和“造血”的统一,是欠发达县域教育振兴必须扎实做好的第一步,也是根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