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双减”政策下的高品质教育实践
2022-11-21程辉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
程辉 |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
自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双减”旨在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服务育人的水平,促进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以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学习更好地落实在校园,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进行全面规范。
“双减”是坚持教育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的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推动学校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弯小学当前正在推动“高品质学校”建设项目,正抓住“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历史机遇,推动学校全面变革,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面对当前学校的诸多现实问题,要破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双减”政策给出了很接地气的解题答案。如果我们能用好“双减”政策中的“减”,真正解放教师和学生,把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好,从学校的内部治理方式进行即时变革,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在学校育人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高质量地发展,就能促进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学校在高品质发展上面临的问题
学校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落实不够。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它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
但具体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科课程内容分割独立、课程实施僵化传统、师资力量结构性缺乏、应试教学影响深远等都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带来巨大阻力。重学科知识轻道德品行,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重分数而轻身心健康,重考试结果而轻多维度评价等顽疾一直都在学校中存在,影响着学校的高品位和高质量发展。而“双减”正是力图引导学校、教师回归教育本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的一次重大政策调整。
学校在课程系统建设上校本化不够。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虽然有严格的“规定动作”,但各学校不同的办学历史、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特色项目等,也给学校课程开发创设了无限的可能性。而在学校的实际办学中,课程设置基本是按照国家课程分学科设置,地方课程被务虚安排而实际被语文、数学学科大量占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系统性建设不够。
究其原因,一是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的适切性更新不够,二是学校没有核心教育理念进行课程的校本化,三是学校的课程规划和建设能力不足。而“双减”通过对作业、考试、课后服务、课后时间等一系列的政策性规定,将会促进学校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变革和高品质发展。
学校在教学及评价改革上改变不够。在此次“双减”政策中,明确了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也印证了升学竞争压力是造成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困局的首要因素。
正是因为对最上游链“高考”,再到中游链“中考”的焦虑和恐慌,才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的唯分数、唯考试、唯名次的教育失真现象。而为了考高分、好名次,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出现大量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现象。育人为本的教育扭曲为以“育分”为第一目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在学科考试结果上的考核占比较大,这些正是高品质学校建设所需要摒弃的。
“双减”背景下学校高品质发展的路径思考
四川省教科院原院长刘涛认为:高品质学校必须在学生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质。“双减”政策出台,正是我们所有学校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梳理学校办学理念是否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是否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否坚持特色发展、品质发展的标准。
要有符合“双减”背景的办学理念。“双减”政策的出台,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否完成。而高品质学校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学校,是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因此,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学校应不断修正提炼在新形势下符合学校历史与文化的鲜明办学理念,以符合党的教育方针。
如大弯小学北区分校在提炼新的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在大弯小学“以美育人一以贯之”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做更美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在此理念下提出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拥有“健康的身,温暖的心,聪明的脑”,提出“健体博爱启智尚美”的校训。以上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校训的明确,为学校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法和路径。新办学理念体现了“双减”政策的思想和目标,这是学校高起点建设高品质学校的顶层逻辑基础。
要建设符合“双减”背景的课程系统。在“双减”政策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等要求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思路。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建设高品质学校必须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有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校为主,或借助社会力量,组织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质的课程体系。
在大弯小学的课程系统建设中,我们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美育“一体三维”课程系统。“一体”指以学校美的外显系统(校园文化形象系统)与内在系统(美育课程系统)建设为体,构建“校园文化形象课程系统”“审美化学科课程系统”“综合美育实践活动课程系统”为主体的三维课程系统。
“一体三维”美育课程系统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内生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遵循大美逻辑,充分调动学校师生全员参与。三维课程体系之间相互融合渗透,在不同阶段创生最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实现师生的“至真、至善、至美与和谐人格”的发展。该课程系统是多年来大弯小学实现高品质发展的“定海神针”和顶层课程架构。
要开展符合“双减”背景的课堂变革。在“双减”政策中,“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等要求,都指向我们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课堂教学是所有学校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建设高品质学校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大弯小学以“视点结构教学技术”为理论基础,以审美化视点结构学科组集体教研模式、个人备课模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观测平台等系统形成了学校独有的“小学审美化视点结构六环节+”的教学模式。教研组集体备课围绕课标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给教师提出备课、上课操作指南;教师个人备课根据教研组操作指南再结合各班学生学情进行调整细化;课堂教学由视点“导入—揭示—强化—延伸—检测—回归”六个环节构成,并在完成视点学习目标以外,“+”学科思想、学科素养、学习方法等。在这六个环节中,学校着力围绕“视点强化、检测、延伸”等环节加强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懂,知识过手,掌握学法等。总之,“双减”下,高品质学校必须要有高品质的课堂,而课堂的建模、改革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关键,只有把课堂主阵地抓好、落实,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高品质学校建设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进行全面提升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只有进行美丽的蝶变,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升华,课程系统重构,课堂教学变革,才能办出学生喜欢、家长欢迎、让政府和社会满意的高品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