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探析

2022-11-21杨丽君

关键词:认同感思政课层面

张 澜 杨丽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国势之强在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从党和国家层面阐述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和各级部门的协同合作中,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建设依旧存在问题,其中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思考解决措施。

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概述

1.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这个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的思政课,目前,高校的思政课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另一方面是获得感,获得感包括“获得”和“感”两个角度,“获得”指得到和取得,是客观物质层面的;“感”是主观因素,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更强调自我感受。

总体而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目前在学术界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以及学习后,得到的与自己心理预期基本相符合的、正面的、积极的感受,收获的丰富知识,产生的心理和价值观认同,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同时,这种获得不仅仅包括物质层面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获得。

2.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衡量标准

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引领,因此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衡量标准也应该与专业课程的衡量标准有所区别,更应该强调多元化。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面,与此相对应也会产生五个层面的获得感。同样,在高校思政课中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也会由此产生不同层次的获得感。因此,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衡量标准也是多层次的,我们可以分析学生思政课的动力,如:物质层面的需求、思想层面需求、行为方面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之后也会产生与此相对应的获得感。

物质层面的需求,即学分需求,是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最基础的需求。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必须满足相应要求才能修够学分,如果最基础的学分不能获得,那么更高层次的获得感就无从实现,学分是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最基础的物质衡量标准。

思想层面的获得感是高于物质层面的获得感,是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中获得的知识认知,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理论的理解,包括在学习知识基础上产生的关于价值观、理想信念以及行为实践的思考。思想层面的获得是更隐性的衡量标准。

行为层面的获得感是建立在物质和思想基础之上的,是将思想内化之后从而付诸实践的,这是高校思政课最重要的目标,也是衡量获得感最重要的标准。

3.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作用

随着我国对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思政课也更加重视起来,作为思政课建设质量重要衡量标准的思政课获得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刻的思政课获得感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的思想观念,对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而奋斗的伟大青年。思政课是培育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课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能够促使学生建立起更加正确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坚定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力量。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强弱是衡量高校思政课质量的重要标准,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的“立德树人”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既是对以往思政课改革的高度肯定,也为今后思政课的继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国家进步的栋梁,思想更是每个大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不断提升,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实状况

针对我国面临的新环境,国家对高校思政课高度重视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思政课获得感的情况也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衡量标准分析现实的获得感状况,从而为提出和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从物质层面的获得感看,大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任务的认知清晰,基本能够满足学科的相应要求获得学分,在物质层面获得感较高。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的功利色彩较为严重,为了完成必须任务拿学分、为了获得奖学金拼高分情况存在较多,在思政课的获得感仅仅停留在物质的层面。同时也有同学认为思政课对自己帮助不大,甚至认为没有帮助,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物质层面的获得感。

从思想层面的获得感看,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普遍比较认同,但存在认同深度不够的情况。大学生认为在思政课中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自己能够更加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层面的获得感有明显的提升。但依旧有一些同学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彰显公平正义等问题上存在疑惑,思想上的认识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行为层面大学生的获得感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同学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感较强,产生的物质层面和思想层面的获得感都比较高,从而为产生行为层面的获得感打下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在思政课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去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的国家利益。但存在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不足,或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物质层面和思想层面的获得感不高,从而对转化为行为层面的获得感产生不利影响。

三、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对策

思政课是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足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高与设立思政课的目的相违背,因此必须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面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实情况,主要从三个大方面去寻找解决对策,分别是:学校、教师以及个人。

1.增强高校対思政课的重视

(1)要加强高校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只有办学方向正确,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的内容的正向性才能得到保障。高校应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落实责任制,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思政课建设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

在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中要以“思政课程”为主导,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的平台,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创造有利的环境。

(3)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作用

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补充,对增强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中要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利用起来,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作用、协同育人。思政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样的“立德树人”目标,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两者的协同育人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并且两者在作用的范围和机制上存在互补性,在大学生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两者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效果最大化。在新时代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作用、协同育人,对大学生产生从形成物质层面的获得感,到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思想层面的获得感,再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行为层面的获得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关乎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应时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在是非面前能够从政治角度出发作出正确判断,给学生以正确的方向引领;还要提升业务能力、丰富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思政课必须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率。思政课教师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提升综合素质,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创造条件。

思政课教师要继续坚持“八个相统一”,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从自身角度深刻理解这一思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融汇于教学始终的效果,这样才能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到正确的理论思想的指引,进而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能够达到将党的指导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前言的效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增强思政课获得感提出明确的前进方向,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

3.促进大学生自我提升

(1)设置合理的心理预期

思政课获得感这一问题没有客观的标准,每个大学生对获得感的强弱都有自己的心理预期,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使学生设置合适的心理预期是提高相对获得感的一大因素,当思政课的获得感能够满足心理预期时,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能够提升绝对获得感。大学生已经上过丰富的课程,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老师,因此对课程、教师都有了期待,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一旦心理预期设置的过高,不能达成预期时,就会形成失落感;相反,如果心理预期设置的过低,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达到,那么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一直在原地踏步,从而学习的动力、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学生应根据以往的学习情况、获得感情况设置比以往的获得感更高一点的目标,但也绝对不是超出能力范围过多的预期,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并且需要付出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游刃有余而懈怠,也不会因为目标过高产生放弃的想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距较大应及时地调整。

(2)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是提升获得感的关键,由于学校对于学分等问题的限制,物质层面的获得感比较容易完成,但思想以及行为层面的获得感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认同感。只有清楚什么是思政课,才能建立起对思政课的认同感,才能为之努力。因此,在增强学生对思政课认同感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行为,更是需要家庭、学校甚至是国家的合力协作。第一,学生应该用理性掌控感性,即使由于种种限制,课堂的呈现不能丰富多彩,也应尽自己所能学习知识,避免荒废课堂时间随波逐流等。第二,增强学生认同感的要义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思政课、它有什么作用、重要性是什么,这主要就是增强学生的理性认同,同时要避免单一的说教,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播放爱国主义题材、抗战题材的电影、视频等,从情感上感染同学。通过理性和情感的双重努力,学生的认同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强,那么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认同不仅仅存在于理性上,更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约束的自己的行为,激发学习的动力。第三,家庭是学生受感染最多的地方,是最基础的教育基地,除了言语劝说,行动榜样更是影响深远。如果,家庭的氛围就是崇洋媚外,拒绝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孩子的观念也会有相应的西化;相反,如果一个家庭,尊重中国历史,立足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孩子也会浑身充满红色的力量。

(3)端正思政课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认同感度对学生学习态度起到关键作用,学习态度是决定获得感的又一关键因素。除了通过增强认同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是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的一个基础。正确的学习方式需要从日常养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能松懈,当出现努力程度与获得感不呈现正相关时,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

总之,从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思政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国家的有利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思政课建设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猜你喜欢

认同感思政课层面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