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诗词两相和

2022-11-21韩晨瑄

江苏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书写诗词书法

韩晨瑄 严 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书法与诗词则是其中的深厚力量。一直以来,诗词作为景、情、意的综合体,在大语言环境中常常成为书法的主要内容,成为客观事物融入主观情感的艺术再现,也使书法具有了蓬勃而久远的生命力。

一、谐“美”:书法与诗词的“中和”之境

书法和诗词作品都讲究审美。《礼记·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正平和”一直以来都列入书法和诗词的审美意境范畴。书法的意境来源于与书法内容相吻合的特定语言环境,通过笔墨和线条的勾连,形成化合统一,做到“写字更写意”,从而呈现出创作者的作品情感,构建“词翰双美”的景象。

诗词中的“文”“气”“辞彩章句”需要作者考虑作品的布局谋篇和立意,书法也是如此。王羲之提出的“意在笔先”,就是说书法的构思和章法布局是要经过思考和篇幅谋划的,讲究的是动态的平衡和谐。由此可见,书法和诗词的创作都需要创作者精心的思考。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真正做到了思考与书写融通合一的完美境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诗词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以此延伸到书法学习,让学生学会冷静思考、周密安排,努力体会并达到“作文、作诗、作书,皆须兼意与法”的境界。

书法的学习不仅要注重技法的体现,同样还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以诗词作为主要内容,将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为书法含义的辅助阐述,让欣赏者可以从中看出书法创作者的情绪情感,这就是所谓的“据情设字”“循情运笔”。诗词主要靠具体的情景抒情,而书法则主要以抽象的如线条、墨色、行笔、章法之类来言情。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行文点画外拓,不衫不履,字体恣意变换,渴笔墨色苦涩厚重,“首榇”“贼臣不救”等词、句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书法节奏的不断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不断变化,“恣意”的书写也体现了其情绪的激烈,字里行间充斥着难以名状的悲恸之情,两者相辅相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书写时要和所选的诗词内容风格吻合,力争做到节奏和情感的相互呼应。如在练习岳飞的《满江红》时,就要指导学生明白诗词内容的意境含义。本词全篇充斥着忠、愤、悲、郁的多重情绪,感情激昂的同时兼有沉郁顿挫之意。在指导逐句书写时,不同诗句中的用墨用笔和线条都要有所变化。如摹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踏破”等词句时,可以做到浓墨重写;在书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时,可以着重用笔,节奏稍快,并将线条做到连贯……如同诗词朗诵一般,找准节奏,诗词意境和情感自然也会跃然于纸上,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发,真正入书法之“境”,将诗词与书法的诸多要素在书写中找到美的共通点,和谐之美便应运而生,从而实现对学生美的教育。

二、树“德”:书法与诗词的传志之道

书法与诗词互为表里。在书法书写方面的学习需下苦功夫,点画形态这些硬功夫,是“心正则笔正”的基础。此处的“心正”不仅表现在起步阶段练习书法时,要按方法、按步骤,坚持不懈地进行线条练习等,更是体现在笔画间,将书法线条结构的变化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平衡。从而明白要想写好字,必须用“心”,即做到学习态度端正,心境平和,心有所思。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好每日的训练计划和内容,能让学生循序渐进推进书写学习,并在练习中,以勤勉主题的诗词内容为本,内外兼修,外化于行,以内容带动德行教育。

书人心,传其志。书法中的心志好比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刘熙载说:“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1]要明晰书法之要,达到洞达之境,在功夫下到位的情况下,应避免书写落入俗套,功夫要兼在字外。“韵”字是用来衡量作品雅俗标准和格调优劣的关键,“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评判书法和诗歌水平的共同标准。在书法中的诗词里欣赏者感受到的“气韵”和“神韵”,是体悟书法和诗词作品之“性”的关键,它是艺术美感和修身品格的统一,同样也是作者性情的统一呈现。书写风格及内容不仅是书写者人生体验的缩影,在欣赏角度上,也让欣赏者领会到作者对书法的志向的体悟和自身“性情”的抒发。

由此可见,书法和诗词的融合,可以从中发掘出丰富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端正态度,更重要的是学习诗人和书写者高雅的情操,以他人为镜,做到人格和书志的兼容并蓄。如在书法课上,学校将《诗大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的理念,融入教师平常的教学当中,让学生以摹写小学阶段所学的诗词为内容,学生对这些已熟悉理解的诗词进行一遍遍的书写,同时也在一遍遍吟咏,自然会在学习初期,便将诗词中的志向、思想潜移默化地根植于脑海中。诗词作为一脉文化气息,以诗义书形的气韵铸魂,以诗词语言环境表达和书法中幽隐含蓄的笔画思绪来润泽心灵,让学生能从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启迪。

三、致“用”:书法与诗词的笃学之实

诗词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情绪情感的表达还是相对直接的;而书法的抽象性线条,使其更注重“自散怀抱”式的抒情,单纯的书法文字在感染力方面是欠缺的。这就需要利用好诗词,将其渗透在书法中,用诗词中的情感和教育元素,发挥其感染作用,从而起到服务、教化大众的作用。[2]

书法作品选取好的诗词内容,使得诗词从“案头文学”转换为书法形式,在大语言环境中,利用“境心”相容的精神达到“中和”,进而衍生到实际生活中来,并通过实践活动,从“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入手,让这两项艺术的融合成为好的教育素材,并发挥育人立身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书法作为一种优秀的艺术和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熟悉和使用。春联、书信、婚书、篆刻等都离不开书法,这些书法体裁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书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将“实用”功能退化,时至今日已然从传统中开启了现代书法的有效创新。如用于春联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或孔尚任《甲午元旦》等诗句,我们从诗句本身便知道它是春节主题的诗句;又或是诗经中“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等句,我们可从中推定是婚书的证词……这些带有特定主题的书法作品,我们从其特定环境的诗词语句中,能判定其运用是否合适,从而得到启发。如我校为抗击新冠疫情主办的“抗疫”主题书画艺术作品展,结合这项主题,许多学生都能以书法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如一位学生化用《无衣》所写:“岂曰无友,与子同行。能者竭力,万民同心。”表达了自己对在艰巨考验下民众团结抗疫的赞叹之情,在作品评选环节,师生们都对其赞赏不已。从学生参展作品及反响中足以看出“书法主题展”这一书法活动的教育性。

当然,当代书法的创新还体现在艺术作品及艺术品装饰、陈设等方面。针对其实用性特点,现代装饰不论是房屋装饰布置还是服装配饰的设计,很多时候都将书法艺术融入其中,以诗词为媒,来表达设计者思想,达到视觉上的美观和价值体现功能。“留白”本身即传统书画艺术手法,作者似乎不理解,也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我校学生更是受此启发,制作创新实用的作品。譬如一位同学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时钟旁篆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便可以达到实用之物和文心书艺的巧妙结合,起到日日劝勉激励自身的作用。

师生将书法、诗词中直白和含蓄的特性,中和在笔尖、物型文化中,在各种环境下有效运用,发挥出个人的创新能力,在书法作品中彰显个性的自由。这时,书法就不仅是审美艺术,更是一种实用与创新的教育课程。

读书万卷以养气,学书收心以养德。围绕学校的“诗文书韵武中华”特色项目,教研团队总结书法和诗词的教育经验,以“中和”之道为核心,立足“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形成“诗书一体”的和谐之景,培育学生从学会“写书法”到成为有思想的“书法人”,做好欣赏者和创作者,对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很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书写诗词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欣赏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