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通信抗干扰能力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2-11-21蒋攀攀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波形频谱体制

云 超, 郑 腾, 蒋攀攀, 鲁 航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1部队,河南 洛阳 471000)

0 引 言

军事通信系统作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支撑,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面临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敌方干扰,其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受到了严重影响。如何提升其抗干扰能力和抗摧毁性能是主导未来电磁频谱作战制胜的关键点。为对抗各种通信干扰,提高军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未来战争中夺取信息优势,通过研究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现状、军事通信装备抗干扰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能够为未来提升我国军事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提供借鉴,对新型军事通信系统建设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

传统意义上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是指:通信装备或者系统为了对抗有意或无意干扰而采取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攻击通信电磁频谱,以提高其在通信对抗中的通信生存能力所采取的通信反对抗技术体系、方法和措施[1-3]。而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认识逐步的深化发展。

1.1 相关概述

1.1.1基本概念

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的定义,已经经过多年的探讨,相关文献提出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是指通信装备和系统为抵抗电子进攻方利用电磁手段干扰通信电磁频谱,以提高其在电子干扰威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所采取的抗干扰技术体系结构[1]。在此基础上,国家军用标准给出了通信抗干扰进一步定义: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是指通信系统、网络和设备为抵抗敌方利用电磁能所进行的干扰及非敌方干扰,以提高其在通信电子战中的生存能力所采取的抗干扰技术体系结构[4-6]。

1.1.2基本理论

最佳通信干扰理论为通信抗干扰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作为通信方,通信干扰也是针对通信信号体积与干扰信号体积之间的关系,力图使得通信信号体积大于干扰信号的体积,或者在部分空间上突破干扰信号体积的约束,迫使干扰方从最佳干扰退化为非最佳干扰。一方面,针对干扰方的技术弱点,采用电子反侦察技术和战术措施,阻止干扰方获得通信信号特征;另一方面,当干扰为最佳干扰时,在时域、频域、空间域、功率域、速度域、网络域等多维参数空间上,采用抗干扰技术和战术综合措施去除或减弱干扰所造成的影响。

1.1.3常规干扰理论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信号波形越来越复杂,并且有些参数不再是固定的,通信信号参数的变化带来了信号体积的实时变化,对于这些信号参数的变化,如何侦察并实施有效干扰,尤其如何进行相关干扰,这是原有通信干扰理论和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探索新的途径和技术。通信电子进攻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敌方的通信实施干扰,切断其信息传输链路,就常规的通信干扰理论来说,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

1)对通信网及网系干扰的局限性。常规通信干扰理论很难解决和适应对通信网络和网系的干扰问题,常规的最佳通信干扰理论是建立在点对点通信干扰基础上的,只适用于对通信射频链路的干扰。现代通信正在向着多路由、多节点、多层次和高密度网络及网系运用发展,常规的点对点射频链路的干扰策略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对通信网和网系的干扰。

2)对高效通信干扰的局限性。常规的最佳通信干扰理论很难解决并适应新的通信干扰问题,即以较小功率及带宽代价达到所需的干扰效果。常规的最佳通信干扰理论建立在射频功率压制干扰基础上,采用大功率干扰只是实现干扰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只要能扰乱敌方信息比特的接收,就能够实现有效干扰。

(3)对变参数通信信号干扰的局限性。常规最佳通信干扰理论很难解决和适应对变参数通信的干扰问题。常规最佳通信干扰理论建立在对固定的基本参数侦察后进行干扰的基础上,尤其是相关干扰,需要对通信信号参数进行准确侦察,然后才能进行有效的相关干扰。非相关干扰也需要事先侦察一些基本的通信信号参数,如频率范围、频率间隔和载波频率等。

通信侦察和通信干扰的新理论、新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其在追求新的最佳干扰方面,“相关干扰”理论不会过时,在原有理论及技术基础上,还可能孕育着新的干扰理论[7-10]。

1.2 技术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军事通信抗干扰范畴,新的军事通信抗干扰定义中其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

1)通信装备已发展到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因此,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不仅涉及到抗干扰,还涉及到协同互通和网系运用等多重需求。

2)通信抗干扰重点对象是敌方可能进行的软攻击和硬攻击。软攻击是指一般意义上利用常规电磁能所进行的通信干扰(包括灵巧式干扰)以及通信侦察、通信截获、无线病毒等,未必都使用电磁能;硬攻击主要是利用高功率瞬间电磁能或定向能直接对通信装备的攻击。

3)由于敌方电子进攻在时间域、频率域、功率域、空间域、速度域等空间上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要在多维空间上形成体系结构。

4)非敌方干扰主要来自民用用频设备的互扰、军用通信装备的己方自扰和自然干扰等。以上非敌方干扰已经给军用无线装备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已从一般的技术问题上升到事关全局的作战问题[11-12]。

5)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重点虽是针对通信装备生存能力而言,但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不是独立的,与通信的基本技术体制、平台形式、工作频段、通信距离、组网运用、战场管控、威胁特点等要素密切相关,其要与具体通信装备相适应,不是简单的堆砌,而要进行一体化设计,与通信装备一起形成合理的技术体系结构,最终目标是提高通信装备在多重威胁条件下的作战效能。

1.3 技术体制

从广义军事通信抗干扰概念出发,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很多,基于目前研究水平,业界对军事抗干扰技术体制还没有形成统一准确的描述,仅从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对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扩展频谱(扩谱)和非扩展频谱抗干扰技术体制。

1.3.1扩展频谱

扩展频谱通常是指将信息带宽进行扩展传输的抗干扰技术体制[13],主要包含:直接序列扩谱、跳频扩谱、跳时扩谱、线性脉冲调频以及它们的多种组合形式(或称混合扩谱等)。在通信中采用的扩谱技术体制主要包括:直扩、跳频和直扩/跳频混合扩谱体制等,在混合扩谱体制中有时也涉及到跳时体制。扩展频率技术体制是基于射频信道的抗干扰技术体制,也是当前通信抗干扰的基本技术体制。扩谱通信技术体制主要涉及到频率域、时间域和速度域,而非扩谱通信技术体制涉及到频率域、功率域、空间域、变换域、时间域和网络域等,其范围更广。

1.3.2非扩展频谱

非扩谱通信抗干扰技术通常是指扩谱通信体制以外的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其主要包含:干扰限幅/陷波、功率自适应调整、频率自适应选择、自适应滤波、智能天线、分集接收、高效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突发(或称猝发)传输等,同样属于非扩展频谱通信抗干扰范畴。实践表明,将扩展频谱体制和非扩展频谱体制有机地相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提升通信抗干扰性能。

2 军事抗干扰能力现状

2.1 技术现状

目前,军事抗干扰技术还是以跳频和扩频为主,其中跳频应用最为广泛,扩展频谱仍是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的主流,其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此外,还包含时域、空域、频域、网络域的各种抗干扰方式,具体包含跳时、猝发、智能天线、定向通信等。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最新发展现状如下。

2.1.1通信波形软件化使抗干扰能力的“嵌入”更加灵活

美军最早提出软件无线电理念,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软件通信体系结构标准,该标准也是最典型的软件无线电标准,该标准首先在美军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项目中广泛使用。软件无线电理念与技术为通信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天线智能化、前端宽开化、中频宽带化、硬件通用化、功能软件化、软件构件化等先进功能。在通信抗干扰方面,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抗干扰功能的软件化、波形化”。传统无线电系统需要专用硬件来实现的抗干扰功能,在SCA架构下仅仅借助软件重构、波形加载就可实现抗干扰能力的更新、升级等功能。

目前,美军软件无线电平台已经实现了大规模部署,而且几乎所有软件无线电平台都可支持具备多维度抗干扰能力的通信波形。随着软件无线电理念、软件无线电体系架构和软件定义的射频前端/天线等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时、频、空、能、码域的抗干扰功能都可通过软件嵌入到各种波形内,并能够灵活地重构主要波形参数。

2.1.2战术通信网络化促进电子防护与赛博防御相互融合

战术通信系统网络化已经成为战场通信的主流,现代化战场上基本上已经没有独立使用、点对点的无线电平台。战术通信网络化在抗干扰领域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电子防护与赛博防御的融合,二者在手段上互补性越来越强、技术方面相互使能效果越来越突出。目前,大多数战术通信系统已使用网络层防护措施,电子防护与赛博防御融合主要是指以时域、频域、空域、能域防护为主的电子防护技术与以码域防护为主的赛博防御技术的融合。因此,这也可视作是“网电一体战”(赛博——电磁一体战)理念在防护领域的具体体现。此外,网络化本身也能有效提升电子防护与赛博防御能力。例如,网状通信关系就可以很好地掩盖树状指控关系,让敌方无法通过网络拓扑结构的侦察还原出指控关系,从而应对敌方发起的“指挥控制战”。

2.1.3无线通信认知化使抗干扰动态自适应能力大幅提升

无线通信认知化为抗干扰能力带来的提升包含两方面:一是相较于传统系统,认知无线电系统本身具备更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二是认知化本身用于抗干扰领域,可催生出一种新型抗干扰能力,即“认知电子防护”。认知电子防护并不是认知无线电、认知雷达、认知无线网等认知电子系统天生具备的电子防护(如抗干扰)能力,而是将认知理念直接用于电子防护或用于实现电子防护的方法,即“认知电子防护=认知理念+电子防护”。随着认知无线电、认知雷达等系统逐步推广使用,未来短期内认知电子防护的主要模式将是二者的组合,即兼具上述两个层面的电子防护能力。认知无线电系统抗干扰能力主要体现在其“感知干扰—切换频率”这种认知闭环能力方面。认知电子防护的能力主要涉及如下七个方面:1)快速识别所受到的干扰;2)通信电台可利用算法来识别、检测射频前端负载状态,并能从各种状态中恢复;3)通信电台可识别平台上的可用资源,以管理或抑制所检测到的干扰类型及行为;4)通信电台可选择最合适的干扰抑制方法,做出适当的响应并做出相应改变;5)通信电台在局域环境中能够共享辐射源特征;6)通信电台遭受干扰时,与其他网络成员共享关键控制信息、有用模式表示、所学信息等;7)通信电台能够加速响应已识别干扰行为。

2.1.4通信系统向多维/多域综合抗干扰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单一抗干扰技术措施很难实现有效抗干扰功能,综合使用多维/多域综合抗干扰方法,包括传统抗干扰技术与新抗干扰技术组合应用、其他领域抗干扰技术借鉴应用、已有技术的组合应用等,使军事通信装备抗干扰效能最大化发挥,是今后通信抗干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综合抗干扰技术还有一些新的联合抗干扰技术,例如,非协作跳频、消息驱动的跳频等[14-18]。

2.2 装备现状

目前,美军最新且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通信系统主要包括:联合战术通信系统(JTRS)、战术级作战员信息网(WIN-T)、战术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系统。在参阅相关资料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上述系统发展现状及其抗干扰能力。

2.2.1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

联合战术通信系统(JTRS)电台的抗干扰能力主要源自其所加载的各种波形,尤其是宽带组网波形和士兵网络波形[19-23],以及其MANET组网能力。

(1)宽带组网波形

宽带组网波形(WNW)抗干扰能力主要体现在:1)多载波通信体制,采用了一种高数据速率、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在大幅提升信道容量的同时,可有效抗窄带干扰;2)扩频通信,可采用低速率扩频工作模式,可有效抵御窄带、宽带等压制式干扰;3)WNW具备4种可选的工作模式,每一种工作模式都是一种“带宽—速率组合”,如果因干扰等因素导致数据速率降低或信道服务质量降低,则可通过切换工作模式的方式来确保通信性能不受影响。

(2)士兵网络波形

士兵网络波形(SRW)波形抗干扰能力主要体现在:1)多载波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工作模式,在实现信道容量最大化的同时,还可很好地抗窄带干扰。宽带抗干扰方式主要基于直序列扩频和跳频两种抗干扰方式来实现抗干扰;2)SRW具备3种可选的工作模式,每一种工作模式都是一种“带宽—速率组合”,如果因干扰等因素导致数据速率降低或信道服务质量降低,则可通过切换工作模式的方式来确保通信性能不受影响;3)SRW波形采用了MANET组网方式,其无中心组网方式使得网络在遭受干扰时的自愈能力非常强,节点个体被干扰、被摧毁的情况下,网络的整体性能受影响较小,网状网结构可以很好地掩盖指控层面的树状结构,进而更好地确保网络中关键节点、关键链路的隐蔽性、抗毁性。

2.2.2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

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综合采用多种电子防御和赛博防御技术来实现抗电子干扰和网络攻击的能力[11-14]。

电子防御方面:1)定向组网与功率控制(地面干线节点);2)扩频(如NCW卫星通信)、保密移动抗干扰可靠战术终端;3)对流层散射猝发通信设备;4)采用有线通信实现高密级关键节点。

赛博防御方面:1)采用系统、成建制的网络运作与系统管理方法;2)采用独立、嵌入式等多种加密设备,并采用多种高复杂度的加密算法;3)实现多密级跨域集成的同时,通过节点管理、局域网管理等手段确保各密级网络适当的隔离度;4)综合采用多种认证手段。

美军为WIN-T专门研发了两种骨干波形:高频段组网波形(HNW)和网络中心波形(NCW)。

(1)高频段组网波形

HNW是WIN-T系统地面干线网络的核心波形,综合采用了空域抗干扰手段、频域抗干扰手段和网状组网手段来实现抗干扰。空域方面,HNW采用了一种“全向+定向”的新型天线来实现抗干扰能力;频域方面,HNW采用了多进制的正交调幅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幅提升信道容量,同时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抗窄带干扰的效果;组网方面,HNW采用的是移动Ad-hoc(MANET)干线组网方式[14]。

(2)网络中心波形

NCW是WIN-T系统开发的一种开放式标准波形,即非专用波形,NCW采用多频时分多址接入(MF—TDMA)和按需分配多址接入(DAMA)实现卫星IP通信组网,在提高带宽和卫星使用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吞吐量。NCW具有动态的链路功率控制、强大的前向纠错和调制解调能力及多种自适应数据传输速率,网络成员可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高数据速率进行通信。NCW具备全网状网(对等)组网、星型组网和混合组网,能够提供一个全认证的自组织、自愈合的保密网络。

2.2.3战术数据链

美军典型战术数据链包括:Link16、TTNT、IFDL和MADL等[18-23]。

(1)Link16

Link16波形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采用了扩频、跳频、检错纠错编码、脉冲冗余、伪随机噪声编码、数据交织、自动数据封装、内中继等多种抗干扰技术实现数据链装备组网通信的稳定性。

(2)TTNT

TTNT采用移动Ad-hoc网络结构,系统采用分布式无中心组网技术,网络结构系统采用基于DAMA的分布式、自组织动态组网技术,具有无中心控制、多跳、高效的特征。系统采用动态和自动化的系统网络管理模式,成员入网不需初始化,入网后自动分配主网时隙资源。

(3)IFDL及MADL

IFDL及MADL是美空军隐身平台专用数据链,二者均以“空域—能域”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抗干扰。“空域—能域”相结合的抗干扰手段采用一个“雏菊花环式链路系统”传输窄波束信号,而且信号功率可控,可最大程度确保空域、能域的抗干扰能力。

2.2.4美军卫星通信系统

(1)移动用户目标系统

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能够实现全球覆盖,其抗干扰措施主要包括:多波束、多体制、多链路、多速率等[20-24]。

MUOS的每颗卫星通过16个固定点波束实现覆盖,通过多个点波束覆盖不同的作战区域,能够降低敌方单一作战平台对通信系统的干扰。在通信速率自适应的抗干扰能力方面,MUOS系统允许在其兼容用户间传输9.6 kbps~64 kbps数据速率的话音、视频和数据。当系统受到干扰后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当前数据速率,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2)宽带全球卫星通信系统

宽带全球卫星通信系统(WGS)星上采用宽带交链转发器,转发关系灵活,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系统通过数字信道化器可高效利用带宽,支持用户进行通信,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3)先进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

先进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AEHF)是美军第三代抗干扰卫星通信系统,全称“先进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采用了全数字化星上基带处理,跳扩频技术、相控阵天线、可移动点波束和调零天线技术,具有星上路由和星间链路,提升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和抗毁能力。采用的多维度/多域综合抗干扰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

1)基于点波束电扫相控阵天线和灵活的“信道—波束”映射技术,可实现灵活的定向通信,具备很强的低检测概率/低截获概率(LPD/LPI)能力,从空域上确保通信反侦察能力;

2)采用调零天线,从空域、能域上确保抗干扰能力;

3)采用宽带跳频、低功率、频率选择、隐蔽通信波形等技术,从时域、频域、码域上确保抗跟踪干扰和低截获概率;

4)具有星上信号处理能力,降低了地面设备复杂性,提高了系统防护能力,并确保星上资源的最高利用率与灵活性,从体系层面提升了系统的综合防护能力;

5)具备强大的星间链路,降低了地面中继控制带来的安全问题;

6)具备卫星变轨与星上自主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变轨规避相关威胁,提升了系统的抗毁能力。

2.3 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分析外军通信抗干扰技术和装备能力现状,总结归纳出军事通信抗干扰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在以下四个方面[1]。

2.3.1通信频段不断扩展

为提高通信抗干扰能力和数据传输速率,外军宽带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较为突出。在拓展频段方面,外军短波电台的频率范围已拓展到1.6 MHz~50 MHz,超短波电台高端频率已扩展至225 MHz,甚至512 MHz,相关软件无线电电台带宽已经扩展至30 MHz~2.5 GHz,随着软件技术和高速芯片的发展,多频段、多功能、多模式软件无线电电台等通信抗干扰设备仍是目前重要发展方向,但多频段宽带电台所需的宽带天线仍是一个瓶颈问题,若采用多根天线,则会给使用带来不便。

2.3.2战场电磁频谱管理与用频装备紧密结合

美军认为:军队战斗力依赖频谱的可用性,只有很好的控制了频谱资源,才不会丧失其战斗力[1]。美军在新的《电子战手册》和《电磁频谱管理》等条例中规定了电磁频谱的战前规划方法和战时协调机制,并将战场电磁频谱管理与用频装备(如军事通信装备)紧密结合,能够以作战方式来管理电磁频谱,并以联合作战形式为军事行动提供电子战支援与保障。

2.3.3大力提高军事通信卫星多功能防护能力

美军在近年几场现代化局部战争中租用了大量民用通信卫星,由于非本土作战,且多国部队联合作战,战场信息量巨大,并不能认为美军不重视卫星通信的防护能力。事实上,美军重要信息仍然通过军事通信卫星系统传输,不仅高度重视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而且高度重视其抗截获能力和抗毁能力,如美军的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通信系统,是目前国际上防护能力最强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

2.3.4按照不同使用场景确定不同要求和成本

不同使用场合对通信设备的高低温、防潮、防腐蚀、浸水等要求差别较大,对这些不同使用场景要求也不能采用统一的处理方式,否则不利于提高装备的整体性能和降低装备成本。美军在一些新研通信装备上采取了按照不同使用场景确定不同要求和成本的方案,例如近些年美军研制并装备部队的手持电台AN/PRC-148,根据不同针对性特殊用途,分为基本型、城市型(潜水深度约2 m)、海用型(潜水深度达20 m),其采购售价分别为6 000美元、7 123美元、7 452美元,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按用途设置防水要求和分配装备成本、不搞指标、环境适应性要求等统一标准的作法是很科学的且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1]。

3 发展建议

当前抗干扰技术仍采用单一的跳频、扩频、自适应陷波等抗干扰技术体制或简单的跳扩结合抗干扰技术体制,在波形软件化、建链认知化、组网动态化、多域多维联合等抗干扰技术研究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也探索出了如非协同跳频、消息驱动的跳频、多维/多域联合抗干扰、认识抗干扰等新的抗干扰技术,但相关新技术还未应用到通信装备的抗干扰能力建设中。准确把握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科学转化应用不同新技术或组合的通信抗干扰手段,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为提高军用通信装备抗干扰能力,需要综合考虑新技术应用、通信装备试验鉴定中干扰威胁环境构建、通信部队抗干扰训练等方面的发展。

3.1 新技术应用方面

随着通信干扰设备的发展,必须加强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全面建设,注重研究新型抗干扰技术体制的应用和装备抗干扰性能落地实现。除了研究抗干扰新技术新体制,还须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通信装备研制中,提升装备通信抗干扰能力。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传统通信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如采用更高效的调制/解调技术、增加加密模块、增加波形的抗扰模式等,形成通信技术优势,使针对军事通信装备的干扰技术跟不上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研究开发新兴通信技术,如流星余迹通信技术、量子加密通信技术、毫米波噪声通信、中微子通信、引力波通信、太赫兹波通信技术等,这些通信技术本身就包含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25-27]。

3.2 试验鉴定方面

目前,通信抗干扰能力并未作为无线通信装备的核心能力,针对未来复杂战场环境,应把抗干扰能力作为通信装备的核心指标,规范通信装备抗干扰能力实战化考核试验鉴定工作,进一步摸清通信装备抗干扰能力。构建多维度、多方向、成体系的典型规模干扰威胁环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研究通信抗干扰试验鉴定领域理论技术及标准规范,为通信装备抗干扰试验鉴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理论技术方面:研究通信装备复杂电磁环境构建的方法、通信装备抗干扰能力试验想定向试验态势生成的映射方法、试验态势综合相似度的分析计算方法、外场实装环境以及内外场一体化试验环境等通信装备抗干扰试验环境构建实施的基本方法。标准规范方面:试验任务规划与指挥流程和任务保障与质量管理等。

2)深化通信装备抗干扰能力指标考核能力。建立符合实际战场环境下通信装备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构建检验鉴定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类试验、性能边界底数试验、典型场景作战试验等。

3)加大通信装备试验鉴定时抗干扰能力复杂电磁环境构设装备建设和装备体系运用研究,提升干扰威胁环境和复杂电磁环境成体系构建能力。

3.3 训练演练方面

在通信部队训练演练方面,抗扰保通训练存在效应机理研究不深、专业训练不够、战法运用不足等问题,在通信部队训练演练中,考虑部队的兵力编成多,考虑信息攻防少,导致对抗扰保通制胜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通信部队训练中参训人员对通信装备性能了解不透、操作不熟,对装备使用和临机处置能力不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深入研究抗扰保通机理,为更好应对干扰,提高通信保障效率,应加强对通信对抗原理和干扰信号的理论研究,在熟练掌握通信装备的基础上,建立干扰信号特征库,研究不同抗扰保通措施对每种干扰信号的抗干扰效果,制定操作手册。

2)加强抗扰保通专业训练,为提高部队实战化通信保障能力和训练水平,装备操作人员需进一步加强常态化训练,熟悉各型装备的战技指标和操作方法,特别是抗扰措施训练。可依托频谱监测设备监测、识别干扰信号,提高对不同干扰参数条件下不同干扰效果的认知,制定干扰识别和抗干扰流程,为后续训练提供参考。

3)熟悉抗扰保通操作运用,在通信装备训练或演练过程中,合理构建互为补充的综合网系,并根据不同强度、不同种类、不同频段的干扰,灵活运用各类抗扰保通方法实施体系化抗扰保通。研究国外通信对抗装备的组织指挥、兵力部署等战术战法要素,为通信装备训练任务的组织实施、设计评估提供有效支撑。

4 结 语

通信抗干扰能力已经成为军事通信装备的关键指标之一,决定了通信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从而确保军事通信装备在作战环境中正常联通、可靠运行。目前,通信抗干扰技术正在向多种抗干扰体制融合发展,并在时域、频域、空域、能量域等多域融合,逐步向软件化、网络化、认知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随着战场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具有多功能的通信对抗系统对军事通信装备的使用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必须加强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军事通信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从而为保障军事行动的顺利执行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波形频谱体制
正面碰撞车身加速度对乘员腿部损伤的影响
基于时域波形掩护的间歇采样干扰对抗研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通用6T系列变速器离合器鼓失效的解决方案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中国向左走,向右走?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FCC启动 首次高频段5G频谱拍卖
动态频谱共享简述
经典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