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探索人类发展权的实践创新与政策建议
——以“一带一路”为例

2022-11-21谷亚平

关键词:人权一带一带一路

谷亚平, 杨 凯

(1.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 北京 100732;2.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法学院, 北京 102249)

一、引言

发展是人类以及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世界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后,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同时迫切需要改变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国际舞台上,为了争取平等和公平发展的机会,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坚持基本的人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发展权的概念。发展权是“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发展利益在国际社会不断斗争的产物,是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回应。

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发展权的充分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本价值和法治价值。中国通过完善国内立法,遵守国际法,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探索促进发展权充分实现的路径。特别是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借助这一国际合作平台践行人类发展权,为沿线国家发展权的提升创建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鉴于当前东西方国家在发展权领域的分歧与对立,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权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实现沿线国家发展权所作的贡献是十分必要的。

198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1]正式确认了作为人权之一的发展权:“发展权是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在此之前,联合国的相关文献和决议中也曾提到和发展权相关的内容,为《发展权利宣言》的通过奠定了基础。在《联合国宪章》中,将各会员国的共同发展规定为联合国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中虽然没有直接规定发展权的具体内容,但强调了“每个人……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实现”[2]。1966年,联合国发布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3]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4],强调世界各国人民都享有“自由谋求自身经济、文化发展”的权利。1970年,时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的塞内加尔高级法院院长凯巴·姆巴耶(Keba Mbaye)正式提出了发展权应作为与每个人以及全体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项基本人权。1977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了将“发展权作为一项人权”的第4号决议(1)参见https://www.ohchr.org/zh/development/milestone-events-right-development。。1979年,联合国人权委员再次“强调发展权利是一项人权,平等的发展机会既是各个国家的权利,也是各国国内个人的权利”(2)参见https://legal.un.org/avl/pdf/ha/drd/drd_ph_e.pdf。。1986年,第四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发展权利宣言》,完整阐述了将发展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理论基础、内容,以及实现这一权利的必要举措。通过《发展权利宣言》,发展权以国际法的形式被确立下来,由应然人权走向法定人权,成为国际人权保护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1993年,世界人权大会通过《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各国对发展权是一项人权达成了一致看法,认为发展权是一项普遍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是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5]。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承诺要贯彻落实发展权,不少国家元首和首脑都表示“要使每个人的发展都得到实现,并使得全人类免于匮乏”[6]。在区域层面,关于发展权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利宪章》,其第22条规定“各国均有义务单独或集体确保发展权的行使”[7]。该宪章是当前唯一赋予发展权以强制性法律地位的区域性法律文件。

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发展权的研究主要是从发展权本身出发,以相关的国际法规定为基础,关注发展权的内容、价值、实施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将“什么是发展权”以及“如何保障发展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国内学术界关于发展权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学者是汪习根教授,他认为:“发展权是人的个体和集体参与、促进并且享有互相之间在不同时空限度内得以协调、均衡、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8]作为一项集体人权,发展权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和其他国家一样平等发展的权利。作为个人人权,发展权的基本含义是每个公民都是发展过程的参与者和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并通过立法来实现公民的发展权利。学术界关于发展权问题的讨论大多以汪教授的这一定义为基础。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发展权是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的统一,是一项“涉及人民生活各方面发展的规范化综合权利,包括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权利”[9]19。“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的共同实现是发展的终极追求……个人的发展是实现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最终目的,而集体的发展水平则决定个人发展权能享有和实现程度”[10];“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之中才能得到更全面且充分的发展”[11]。此外,发展权的核心是经济发展[12],发展权中所涉及的个人权利和自由以及国家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没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发展权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人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经济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必然与该国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并受制于该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13]关于发展权的实现路径,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朱炎生教授认为,只有创造有利于发展权实现的国际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世界各国要实现发展权,就要彼此合作,平等参与决策,建立新的国家经济秩序[14]。还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战略来实现发展权[15]。“以合作促进国际发展是国际法中的长效机制……这是联合国公约被全球认可的发展权实现方式。”[16]此外,关于“一带一路”与发展权之间的关系研究,李云龙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权的实现》一文中谈到,“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现实路径和可行方案,并且中国有足够的条件促使政策落地,从而极大地促进沿线国家发展权的实现[17]。黎尔平的《“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发展权的贡献》一文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政府丰富发展权理论与实践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将沿线国家连结成“命运共同体”,该“命运共同体”成为了促进发展权实现的高级形式[18]。

中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发展权概念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西方的人权概念是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为核心的,而中国的人权概念开辟了一条与其截然不同的道路,即以生存权为基点,以发展权为中心,继而不断扩展[3]。所有的基本人权和自由都是建立在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之上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两项核心权利,同时生存权又与发展权息息相关,没有发展权就没有生存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贫困人口的大量减少,中国的人权保证已经从生存权导向转向发展权导向。《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明确提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同时扩展了发展权的内涵,将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政治权利、环境权利等诸项人权囊括进发展权当中,各项权利是一个统一体,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话语体系。2016年,中国以“共享发展,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为主题,举办了纪念《发展权利宣言》3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通过了《北京倡议》,向世界介绍中国关于发展权的理解及实践路径。《北京倡议》指出发展权是一项综合性的基本人权,是一项集体人权,应该为各国人民所共享,各国要在确保发展以及消除发展障碍方面相互合作。2017年,中国举办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并发布了《北京宣言》,明确提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2018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19],把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为新时代发展中国人权事业指明了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这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关键。发展是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也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的人权观念实现了对西方自由主义人权观念的超越,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超越了西方人权观的狭隘性和片面性,更加全面实际,也更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发展权与“一带一路”倡议

《发展权利宣言》规定,“各国对创造有利于实现发展权利的国家和国际条件负有主要责任”,“各国有义务在确保和消除发展的障碍方面相互合作”,“各国在实现其权利和义务时应着眼于促进基于主权平等、相互依赖、各国互利与合作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这说明国家是促进发展权充分实现的主要责任者,国家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来保证国内人民发展权的充分实现,还有义务通过国际合作,采取持久的行动,促进形成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消除发展障碍,为发展权的充分实现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作为负责任的国际大国,中国在外交舞台上不仅着眼于自身人权保护的发展,还着眼于通过自身对于发展权的维护,促进世界整体人权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中国在促进人类发展权实现方面的真实写照。“一带一路”倡议描绘了实现发展权的新蓝图,提供了实现发展权的现实路径和可行方案,这是促进人类发展权的中国方案,也是对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的积极践行。

首先,发展权的根本目的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发展权的实现。《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全面进程,其目的是在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发展及其带来的利益的公平分配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的福利。”[1]发展权的终极目标是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的共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发展权实现而做出的任何努力和实施的各项政策,其目的都必须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20]318“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对外合作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五通”理念(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三共”原则(共商、共建、共享)为基础搭建的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发展问题,旨在通过各国之间的协作配合来实现不同国家共赢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和成果共享,让更多的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从而造福世界人民。这和发展权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中国一直遵循同舟共济原则,积极推动经济交往自由化、便利化,打造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各国经济往来新局面。‘一带一路’建设便是突出的例证之一。其核心要义……还在于让其他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在共商、共建的基础上共享发展成果。”[21]“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一项伟大工程,造福于各国人民,将有效推动沿线国家人民发展权的实现。”[22]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蕴含着发展权的内涵。“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基本主张蕴涵着发展权的理念以及实现发展权的路径。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发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系统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同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构建一个国与国休戚与共、平等共存的共同体,一个人人充分全面发展享有各项人权的共同体,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人人平等,人人共享,公平分享全球治理的成果和收益,使各国人民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使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享有人格尊严与人生价值。”[23]发展权的实现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得集体和个人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发展的成果和机会惠及每一个人,最终改善全人类的福祉,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不谋而合。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被载入了联合国的决议当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和认可,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国际人权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本着公正、公平、开放、包容的精神……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4]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构建的新世界为人类发展权的充分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权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人类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危机,诸如环境问题,所以只有通过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应对这些危机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提出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可以说,由国家构成的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促进发展权的高级形式,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发展权的巨大贡献[18]。

再次,“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多因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而一直处于贫困之中。发展不足仍然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实现发展权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发展权的内容中,核心是经济的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个人和集体发展权的充分实现必需以经济的发展作为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发展经济。“发展权的实践过程是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过程,它能促使各国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缓解国家矛盾,增进世界和平。”[25]4但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是由美国主导建立的,美国控制着国际经济组织的治理权,并且通过国际贸易体系来剥削发展中国家,这一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是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由此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以及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受制于不平等、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得不到充分发展。而“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为核心的,既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沿线国家的利益。沿线国家通过提升经济水平,从而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五通之一就是贸易畅通,强调的就是投资贸易互利共赢。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来削弱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来提升其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南南合作”,继续着“南南合作”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否定和冲击[26]。“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化全球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大部署”[27]。同时,“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人口占到了世界的70%,贸易额占到了全球的五分之一以上,一旦“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建立起公正的经济贸易新秩序,必将对世界其他区域产生示范效应,从而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此外,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进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在当前国际社会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可以为振兴世界经济增添新动力,为全球化发展做出新贡献,有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复苏全球经济提振信心。

此外,发展权主要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对外经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7],而这些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要重点建设的领域。“一带一路”聚焦的就是发展问题,以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为抓手,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经贸这两个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连接欧亚非大陆以及海洋通道,促进各国间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把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领域。“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打造全方位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首先要建设和完善铁路、公路、机场、口岸等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包括建设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跨境输电线路等,通信设施的互联互通包括光缆等通信干线的建设。基础设施质量的提高能有效提升当地的产业承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贸易水平,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当中。其次,“一带一路”建设下的贸易畅通主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聚焦的是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贸易畅通意味着要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加强市场、规制、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释放合作潜力,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释放沿线国家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三、“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发展权的影响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各个地区不同领域的互联互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不仅为沿线国家的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为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了其发展权。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铁路、公路、电力、航空、通信等领域开展的大量合作,有效提升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释放了贸易和投资潜力。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流量从2013年的126.3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86.9亿美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也超过1 000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累计投资35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3万个。此外,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贸易成本下降将使全球实际收入增加,“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投资,能够使760万人口摆脱极度贫困、3 200万人口摆脱中度贫困[28]。

(一)非洲地区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于非洲地区发展权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和人员培训三个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对非洲投资逐年上升,为非洲许多大型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其中,交通、电力和房建是主要领域,项目遍及非洲54个国家。中国在非洲修建的铁路和公路里程均超过了6 000公里,建设了近20个港口和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此外,中国还在非洲建设火电站、风电以及光伏发电设施,改善了非洲的能源结构,降低了非洲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促进了非洲地区的环境保护。中国通过贸易援助,帮助非洲国家改善了对外贸易条件,提高了贸易能力,为中非贸易畅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6—2018年,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了促进贸易的50个援助项目,帮助非洲改善了海关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设施,提供了相关物资设备,并且对非洲海关和贸易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此外,中国企业在对当地员工培训、知识输出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而这些努力对于非洲人民的个人发展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知识分享与合作是促进当地人民发展权的重要举措。一些在中国企业工作一段时间的工人,通过企业提供的培训掌握了一定技术之后,就自己开设了相关工厂,从而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二)亚洲地区

与非洲地区类似,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领域。“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合作伙伴和受益对象都是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多属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迫切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昆万铁路、雅万铁路、瓜达尔港、莫勒格哈坎达水库、普特拉姆燃煤电站等项目的开展使“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以迅速提高。投资方面,亚洲是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区域。特别是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成立以来,中国对于亚洲的投资更有了保障。此外,中国和周边国家建立的经济走廊和自贸区有力地促进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是促进其发展权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周边亚洲国家建立了五大经济走廊,分别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这五大经济走廊对于当地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巴经济走廊中的17个项目就为巴政府贡献税收9.3亿美元;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有7个能源项目建成投产,满足了巴基斯坦86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29]。目前,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相关沿线亚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区,诸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中国—马尔代夫自由贸易区、中韩自由贸易区、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等等,促进了沿线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物流建设和亚洲地区投资贸易的便利化,同时也推动了阿富汗、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的战后重建与经济发展。

(三)中东欧地区

中东欧国家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东欧国家全部被纳入到了“一带一路”框架下,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唯一一个全部被纳入该框架的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波黑斯塔纳里火电站并网发电、黑山莫祖拉风电站、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等项目的推进,有力促进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加强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同中东欧国家发展倡议的对接。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和匈牙利“向东开放”、波兰和克罗地亚的“三海合作”倡议的对接等等。在投资方面。早在2012年,“16+1”合作建立时,中国就承诺向中东欧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专项贷款用于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项目。2016年11月,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中东欧基金规模将达100亿欧元。2018年,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化工、金融、环保、物流、新能源等领域。这些投资都大大推动了中东欧地区的能源、交通、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为提升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成果,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满足了沿线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这也是世界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所在[18]。“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就在于它顺应了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强烈愿望,是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需求的有力回应。

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持怀疑态度,同时受西方媒体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的负面声音,认为“一带一路”并不能促进当地的发展。如一些项目的实用性遭到当地质疑,认为中国在沿线国家投资的一些项目华而不实,诸如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和铜带省首府恩多拉,各有一座中方援建的新体育馆(“新卢萨卡体育场”和“恩多拉体育场”)被称为“白象工程”。又如,中国在沿线国家大规模的投资以及收购项目引起当地人的质疑,担心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中国控制。2018年11月,因为“国有赞比亚林业公司(ZAFFICO)已被出售给中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这一谣言就引发基特韦市的反华游行和骚乱,游行者认为中国将逐步控制赞比亚的经济,他们担心国家资产会落入中国人手中。在中东欧地区影响较大的案例是华信集团在捷克的一系列投资和收购事件。中国华信是中国在捷克最大的投资者,旗下拥有Travel Service(持有捷克航空98%的股权)、啤酒集团Lobkowicz、机械公司Zdas、足球俱乐部布拉格斯拉维亚、扎达斯钢铁厂、在线旅行公司Invia、布拉格皇宫五星级酒店、布拉格东方文华酒店和其他物业资产。此外,华信集团还入股了J&T金融集团,收购了其50%的股权。这一列的投资和收购行为引起了当地人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西方媒体攻击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负面话题。

其二,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债务问题影响着项目的进行。在当前全球融资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非洲的外债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债务风险增加,同时新冠疫情的暴发更导致非洲财政收紧,导致中国企业以国家贷款为主要支撑而参与的基础设施项目受到了阻碍。例如:在埃塞俄比亚,随着其债务水平的增加,亚吉铁路的还贷风险增加,于是西方媒体指责中国增加了非洲的债务负担,导致非洲对中国的信任度降低;在亚洲地区,斯里兰卡的FT报纸指出,斯里兰卡最担心的就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斯里兰卡如火如荼地进行,其国家主权会受到威胁,因为斯里兰卡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的资金均来自中国政府和企业,由此可能会增加斯里兰卡债务危机的风险。

其三,劳资纠纷也是中国企业在非投资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非洲人认为中国企业为了利益,增加工作时长,降低薪资水平,使当地劳工的权益受到损害。如在坦桑尼亚境内,由于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自2007年以来没有执行当地最低月工资15万先令的规定,导致2015 年12 月爆发了 100 多个非洲员工采用暴力讨薪进而引发群体性劳资纠纷的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一些建设项目过多依赖中国劳工,缺少对当地劳工的雇佣和培训,影响了当地工人的权益,也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在东南亚,人们抱怨工人权益保障薄弱,缺乏培训计划,过度依赖中国劳工影响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引发社会问题。以昆万铁路为例,因为招聘和培训的细则没有及时到位,导致当地工人竞聘的都是低技能职位,引发了当地人的不满。

其四,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复杂脆弱,人类活动频繁,经济落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碳排放量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很容易引起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虽然项目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环境保护不足反过来会影响当地人民发展权的实现。有些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生态多样性,如中国资助的巴丹托鲁水电站项目影响了达班努里红毛大猩猩生存环境,遭遇环保纠纷(3)参见https://www.sohu.com/a/306820460_610982。。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环保意识不足,对各国环保现状、环保立法缺乏了解,加之在项目投资前期对环境风险评估不足,导致项目遭遇当地民众的反对或国际环保组织的阻挠甚至起诉,给项目造成停工甚至取消风险[30]。

五、政策建议

一是针对沿线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疑虑,应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对话深化共识,加强互信,弥补双方在相关问题理解上的分歧。在对话内容上,要争取将对人类发展权的内容、措施、目标统一到联合国层面,还要积极阐述中国方案,从而使得世界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积极宣传我方的“人权价值观”,即“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沿线国家发展权,同时也是维护和发展当地人权的重要举措;在对话形式上,既包括官方的正式对话形式,也包括非官方非正式会晤、发展权论坛、学术团体交流等。要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能够真正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人类发展权的促进,从而认可“一带一路”建设的真正价值和内涵。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下不同层级的人类发展权合作机制的建立。中国可以借助中非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合作对话,以及中欧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同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加强发展权的对话和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人类发展权合作中来,打破西方国家在人权领域的话语垄断。

二是提高融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保障项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减少大水漫灌式、不计收益式、没有成效式的投资和援助,要严格管理资金的流向和用途,预防境外腐败。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分阶段、分领域以及不同类型的投资模式,同时加强投资前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后的收益计算。国家层面对于投资要更加谨慎,要考虑投资的多元化和安全性以及投资成本如何收回的问题。项目实施前期就要进行充分调研和合理的设计,从环境和社会方面做出可行性报告,对预期收益进行评估,并且要对标国际标准。

三是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应尊重当地人民的自主权,鼓励当地各种行为体参与具体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要协调项目开发和当地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多多听取当地劳工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当地劳工的培训,通过和国内或者当地的高校或职业学校进行合作培训,建设“人才库”和合格的人才队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既使当地人民的受教育权和工作权等发展权得到保障,又减少对中国劳工的依赖;还要注重妥善处理好劳资关系,尊重当地的规章制度和文化,不能将国内的规则直接移植过去,想通过降低工资、提高工作时间来增加企业利润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应当更加注重从劳工权力保护方面有策略地与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开展沟通与合作,避免出现敏感的负面案例。

四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秉持绿色环保的观念。环境问题是西方媒体攻击“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话题,同时环境保护也是发展权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于人类发展权的影响逐渐凸显,是人类发展权的新领域,良好的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环境和项目建设之间的关系,前期就需要对项目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做出评估预测,要在充分尊重环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所以,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和建设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保障当地人民的发展权。同时,在气候环境问题上积极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

五是中国也要注重对外宣传工作,针对目前国际上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非议,中国要有底气、有信心做好外宣工作。重点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人民的发展权的提升作出了切切实实的贡献,多用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使沿线国家人民真实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为其带来的益处。

猜你喜欢

人权一带一带一路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