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伟大建党精神的特征、功能及传承
2022-11-21韩俊,金伟
韩 俊,金 伟
(1.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2.乐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百年历史的高度,根据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生动实践,将伟大建党精神凝练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8。这32个字,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反映。不仅如此,伟大建党精神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品质、心气、能力、韧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特有的感召力、凝聚力、奋斗力、意志力等精神力量。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特征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胜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任务?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回答好这两个问题,还要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寻找答案。以大历史观之,中国共产党不仅具备其他政党都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结合孕育而生的革命型政党,既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又有明确的革命任务。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依赖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正确指引,正是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先进性、政治性、革命性、人民性等鲜明特质,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创造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人间奇迹。
(一)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建立的,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他们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启发,在各种思想的对比和论战中,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表现出强烈的革命热情。另外,中共一大13位党代表平均年龄28岁,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属于时代进步青年。李大钊曾写出《青春》文章,高唱青春凯歌。陈独秀主办《新青年》期刊,目的就是宣传新思想,造就时代新青年。从这个角度上讲,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与生俱来。从党的指导思想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先进的理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2]197。不同于其他理论,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能从科学的理论视角审视人类的去向问题。
何谓精神先进,一是看精神背后代表谁的利益,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二是精神是否产生积极作用,推动人类历史进程。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上述两点,并超越了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的革命的狭隘,找到了跳出王朝周期性更替的两条道路,建立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守崇高的政治理想,淬炼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团结带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成了一个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综上,无不显示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昭示,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守正创新,开创未来。
(二)革命性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艰巨的革命任务。可以说,革命从一开始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基因之中。从近代中国的实践探索来看,要想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社会改良的方法是行不通的。1921年,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毛泽东在发言中赞成用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认为这是诸路皆走不通后的一条新路。他还分析比较了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方法,认为“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3]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这样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4]421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表现出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同旧世界决裂的坚强意志。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战争时期的革命党向和平时期的执政党转变。于是,有人就认为党的革命性不再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到了战争中的革命,没有看到建设、改革之中革命的必要,把党的革命性理解得狭隘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5]革命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全过程,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2]25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回答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建设新世界中,革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也是一场伟大革命,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6]11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精神,指出我们党进行着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这“两大革命”,“无论是局部执政的过去,还是全面执政的现在和将来,党都是不断进行两个伟大革命的革命党”[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大革命”论,就是告诉全党,革命底色永不褪色。“两大革命”论驳斥了执政党不再是革命党的错误观点,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中,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8]543,全党上下必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进行更为艰苦的斗争。
(三)政治性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遵守“思想建党、政治强党”原则,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可见,政治性是党的自持属性,它集中反映在党的目标、路线、纲领上。由此来看,我们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政治方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政治品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政治勇气;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的是政治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9]6
毋庸置疑,政治性已镌刻在党的旗帜上,内嵌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成为党内的理论与行动自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0]225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要讲政治的。但并不否认,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内存在一些政治意识淡薄的同志,尤其个别高级干部政治野心膨胀,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坏影响,这些教训极其深刻,发人深省。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抓政治建设,整治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的政治生活。
(四)人民性
不难发现,伟大建党精神的32个字的落脚点在人民。不管是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还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都聚焦在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精神原点。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即我们常说的“为了谁、依靠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这里的实践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人民性也就自然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属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党赖以生存的主体力量和精神支柱,伟大建党精神字字千钧,句句饱含人民情怀。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人民服务,人民在党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便是人民。
人民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法理依据。准确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就是要看党的人民性。从根本上讲,党来自人民,是人民中的一部分,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2]130,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的奋斗目标和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取得的丰功伟绩,靠的是与人民群众永不割舍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坚决反对把党同人民对立起来、分割开来的言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功能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是精神与形体的结合。形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也反过来影响形体,二者不能单独存在,在相互依存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如果把政党看作系统的有机体,政党也是由精神和形体组成的,政党组织产生政党精神,政党精神反过来影响政党组织。党的建设不光在于形体,更在于神韵。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始终对党的机体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赋予党的思想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最严密、最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是经过反复实践检验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的真理性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既是我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工具,又是武装头脑和改造思想的工具,而这种“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1]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2]209党的百年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反过来,一旦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就会犯“左”或右的错误,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毛泽东曾经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12]533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理论前提。从历史上看,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但中华民族并没有由此走向富强民主,随之而来的却是军阀混战,外国势力横行,人民生活依旧痛苦不堪。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陷入迷茫,继续追寻强国之道。恰在这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3]1471,点燃了中国人民的希望。在众多救国药方之中,中国人民经过甄别、思考、实践,最终转向了马克思主义,一经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与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前行方向。
百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屈辱一去不返,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篇章,建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中国共产党,着眼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孕育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彻底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我们党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华民族自信地迈向富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2]202,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宏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向第二个百年梦进发,中华民族踏上了强起来的新征程。
谈及坚持真理,绕不开与之相应的修正错误,因为真理往往是在修正错误或抵制各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认识。这里所说的修正错误,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实际出发,分析和审视问题,对那些过时的、被实践证明不正确的观点加以修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有了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后,他们发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4]6。甚至,他们还指出《共产党宣言》中“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14]6,应当“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4]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放置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检验、修正的过程。以此反思,历史上我们党所犯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错误,根源在于只看到真理的绝对性,而忽视了真理的相对性。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其所处的历史土壤中形成的,带有历史印记的。诚如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15]5,“至于马克思、列宁关于个别问题的结论做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15]2。二是中国共产党修正自己在实践中所犯的错误。客观地讲,在中国这样特殊国情之下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每一场都是史无前例的探索,远远超出了任何一种书本知识和世界上现有的他国经验的范围,没有现成的道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探索中的曲折、失误甚至失败都是难以避免的。毛泽东对待错误,强调不应当害怕,并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13]1480。总之,“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15]29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不犯错误,没有曲折,而在于能勇敢承认和正视自己的错误、挫折,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些曲折,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革命时期,我们犯过右和“左”的错误;建设时期,我们经历过重大挫折;改革时期,我们也有过失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矢志不渝,在生死考验面前,也能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真理与理想统一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内核和力量源泉。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浴血奋斗,即使他们知道所追求的理想不一定在自己有生之年实现,但他们始终相信,只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奔跑,无论多远,也必然能抵达理想之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8]521。
综上所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无疑是党之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政党,才能永葆党的思想先进性。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远意蕴,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理、如何在实践中自觉坚持真理,主动修正错误,坚决摒弃不讲真理、以权压理、颠倒真理、篡改真理的荒谬行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理缺失常常是由谬误的泛滥开始的,思想上的混乱是可怕的,当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现实昭示我们,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一旦缺“钙”,党的机体就会萎缩,“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16]106-107,最终难以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7]15这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中国共产党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极其重大的终身课题,就是要稳固这个根本。具体来讲,第一,高度警惕“精神懈怠”,防止理想信念滑坡,弘扬建党精神,提升思想觉悟,始终保持“赶考”的心态。第二,坚决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严禁拉帮结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立心守正,固本铸魂。第三,全力遏制特权思想,反对个人主义倾向,全面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铁笼,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锤炼党的政治品格
初心和使命这对概念,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的,后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他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阐释为两句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1。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纳入伟大建党精神之中,一语道破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初心不改的政治品格和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有没有忘记初心、丢掉使命,会不会在遇到新长征的“娄山关”“腊子口”时停滞不前,新时代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如何作答,这些既是中国共产党要解答的现实问题,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工作成效的检验。
初心乃本心,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创立的根源所在。初心是使命的内在本原,使命是初心的外在表现,二者是建党时的出发点。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将其更改抛弃,丢了初心使命,否则“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8]530。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此作为奋斗的逻辑起点,义无反顾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焕发青春活力,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强力支持。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保持下去。初心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使命一旦松动,就可能停歇。要长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党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初心和使命牢记心间,时刻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明确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永恒课题。进一步看,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和“担当”,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这是因为初心和使命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关键还要落实到行动当中。中国共产党并非只在理论上打圈圈,更不是在书斋里坐而论道,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作为指导,真刀真枪地付诸于实际行动。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就是这样干出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历史往往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才能让人看得清晰真切。一个政党难能可贵的政治品质,是历经沧海桑田而初心不移,是饱经风霜雪雨而本色未改。在这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真正地彰显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培育党的无畏气概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历史。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就、改革的辉煌,无一不是由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和斗争换来的。在持续两年多的井冈山斗争中,为之牺牲的英烈平均每天近60人。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8.6万人,抵达陕北只剩6千余人,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4名战士倒下,每14人中只有1人到陕北。革命战争年代,有姓有名可查的烈士达到370万人。毛泽东这样说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18]1036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出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浴血作战,以无比顽强的勇气和毅力对抗强敌,舍生忘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一声号令,在全国掀起“三线”建设浪潮,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不计个人得失,勇往直前。为了摆脱核威慑,制造出中国的核武器,一批又一批科学家隐姓埋名,远赴祖国的荒僻偏远之处,艰苦斗争,不惧牺牲,默默奉献几十年。
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建设小康、应对自然灾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桩桩大事难事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表现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无畏气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全国3 900多万党员干部投身于抗疫前线,其中近400名党员干部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脱贫攻坚战场,300多万名扶贫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以及数百万村干部冲锋在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全国1 800多名党员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5]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芒穿透百年历史在这个时代的熠熠闪耀。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涵养党的高尚情操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讲,对党忠诚是第一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8]519。百年来,无论革命、建设、改革的形势如何变化,“入党誓词的主音符万变不离其‘忠’——‘永不叛党’”[19]79。长征初期,邓小平背负着右倾错误的帽子,邓榕曾问过她的父亲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他坚定且又简明回答“跟到走”[20]353。的确,跟着党走,忠诚于党的事业,就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就是源于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心中藏着“忠诚”信条。如今,对拥有9 5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忠诚是全党统一思想,产生凝聚力、向心力的强大精神力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保持朝气蓬勃,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秘诀之一,就是全党同志有忠诚,肯担当,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对党忠诚是言行一致的忠诚,是在党言党和为党尽责的高度一致,是始终如一的忠诚,不是顺境忠诚、逆境动摇,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纯粹的忠诚。习近平总书记严肃地指出:“在对党忠诚问题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纯粹。”[21]189对党忠诚是具体的表现,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具体表现在对信仰的忠诚、组织的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21]142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是历史的主体、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也因人民而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22]165,其根基、血脉、力量都在人民那里,“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8]35,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如何执好政,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是党永远不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成为党的宗旨,对党忠诚本质上就是不负人民。
土地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坚强后盾。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发动人民群众,打响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人民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用推车、小船,推出和划出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社会主义的事业是靠亿万人民群众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壮美画卷正是全体人民书写出来的。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3],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党才能一往无前战无不胜,但凡背离人民,党就会失去强大力量一事无成,甚至失败。
图6是不同方法对3种构型下的杂波进行杂波抑制仿真的结果。其中JDL算法局部处理区域的大小选为3×3,同时加入最优STAP作为对比。仿真中训练距离单元在目标距离单元两侧选取,其数量为2倍的系统自由度,在3×3的JDL算法中训练距离单元数为2×3×3=18,训练距离单元的宽度为40 m。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气势恢宏的历史史诗,一扫近代以来蒙在中华文明之上的灰尘,把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实现了第一个百年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问题作为导向,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国社会千年的贫困难题,9 899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建成了惠及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我们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努力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人民交出优秀答卷。
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精神犹如灵魂,影响机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2]41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尺度、奋斗态度、道德规范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万难险阻的思想武器。回首百年来时路,展望未来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这座精神富矿中汲取思想滋养,不断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生力量,保持钢铁般的意志、深厚的人民情感,淬炼执政能力,提升执政本领,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承担起新时代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重担。
(一)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千秋大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7]22,这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艰辛探索实践得出的历史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简单将其说成中国历史文化的母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其他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与中国具体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其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其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其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其文化是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独一无二”又“来之不易”,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四个自信”内化于思想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但同时,社会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化,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有些人不但不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反而奚落中国的道路、制度,尊奉西方制度文化为圭臬,扬外贬中。还有人固执地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不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外,西方敌对势力持续“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变,他们利用手中强大的宣传媒介,操纵国际舆论,传播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到处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攻击中国,抵制中国道路、制度,千方百计遏制中国发展,企图在思想领域搞垮党的精神信仰,妄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们惯于借助互联网技术极力输出价值观,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抢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基于此,我们需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巩固党的思想堡垒、战斗堡垒。
我们也看到,党内有些同志,经不起“糖衣炮弹”的夹击,在物质利益面前丧失了理想信念,忘记初心和使命,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面,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甚至变为党内的“拦路虎”“绊脚石”。这些都在向我们党发出危险信号:思想若不坚定,信仰就可能崩塌。步入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我们需要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从中感悟百年精神伟力。我们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5]。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要敢于同非社会主义思想作斗争,怀着对真理的敬仰、对理想的笃定,始终保持斗志昂扬、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高度。
(二)坚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心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千般劫难而自强不息,饱受万分艰辛而斗志愈强,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正是源于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肩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起反抗、奔走呐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扛起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担,顽强拼搏,英勇斗争,建立了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伟大功勋。
今天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的困难和风险难以想象。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对话、合作、竞争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如果有国家、民族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遵循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无论其曾经有过多么悠久的历史、取得过多少成就,最终都会沦落至世界舞台边缘,甚至被历史淘汰。
历史启迪智慧,现实等待回应。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增强压倒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勇气,坚定意志,迎难而上,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共创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伟大建党精神及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创新型政党,能把握世界大势,谋划长远未来。应当看到,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同台竞技中,伟大建党精神仍是我们抓住机遇、不懈奋斗、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任何畏缩、懈怠和盲目乐观,都会使我们丧失机遇,延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三)汲取党性修养强大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百年实践得来的证明。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既进行社会革命,又无时不在进行自我革命。党坚持自我革命,承认和修正错误,而且每次自我革命,都不是简单的自我修补,而是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深度重塑。正是这种革命自觉,才使党一次次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迈出了关键一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面临诸多风浪考验,不仅要防范其他因素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造成破坏,还要通过刀刃向内、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清除侵蚀党肌体的一切病毒。
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就会迷失前进方向,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也会陷入虚妄境地。中国共产党人深知这一点,特别强调认清远大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点滴行动,一步步达成阶段性目标,进而向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靠近。习近平总书记用“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17]24这“四个能否”作为衡量今天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客观标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内心既要时刻装着共产主义理想,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脚踏实地,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此外,每位党员干部要对标“四个能否”,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一个政党走得越远越久,越需要精神的洗礼淬炼。有些同志放松学习,认为谈理想太虚,谈信仰太空,转而迷恋权力,玩弄特权,丧失理想信念,在各种利益诱惑的温床中腐化堕落;有的搞起封建迷信,热衷于烧香拜佛,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大师”;有的把自己看作一般群众,不提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的受到一些西方思潮影响,对中国道路和制度没有信心,怀疑共产主义光明前景;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毫无底线原则,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只做太平官、糊涂官,得过且过,为官不为;有的在重大政治问题面前,态度摇摆,阳奉阴违,成为两面人;还有的搞人身依附、拉帮结派那套封建社会做法,培养势力范围。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归结一点就是党性出了问题。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近代历史上一切政治组织,完成了各种政治力量无法完成的历史重任,究其原因正是中国共产党是为理想和信仰而战。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丝毫没有动摇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超越了其他政党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性。
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任何理由躺在已有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应时刻保持警惕和危机意识,秉承建党时的朝气活力和精神风貌,在新征程上不断夯实党的建设之基,汲取党性修养的精神力量。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也是9 500多万党员的党性使然。恩格斯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24]139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政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世界大党,定能答好新时代考卷,书写更精彩的历史新篇章。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源头,并以此为基点赓续精神血脉,在一百年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精神代代相传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田。客观上讲,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精神是统一的,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勇于建设党的伟大工程,提高党性修养,练就过硬斗争本领,永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把党和人民的光辉事业推向更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