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2022-11-21张凯
张 凯
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渗透,这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完整性,且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古诗文诵读进行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开展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古诗文。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特征和社会状况,折射了不同朝代的繁荣与兴衰,突出了不同阶段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对我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更应以德为本,以生为本,致力于德育和学科教育共同发展。将德育与古诗文诵读相结合有利于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强化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同时,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的文化传承人。
(一)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古诗文诵读,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开展古诗文诵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感知古诗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品质,渗透美德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感受其浓厚的民族精神,从而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古诗文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而且能从中陶冶情操,深化思想认知,提升自身的品德。比如在《绝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诗句诵读,让学生仔细品味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将其描述出来。在学生的发言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学生对诗句情感的准确把握,在课后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的咏怀诗、爱国诗,延伸教学效果,让学生持续处于古诗文德育气氛中,陶冶学生情操。
(二)感受古诗文中的美德
由于受到很多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多小学生缺乏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且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度较低,共鸣感较弱,尊崇外国文化,喜欢过“洋节”。这既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发展,也给社会风气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在古诗文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也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共鸣感,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古诗文诵读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学生养成珍惜食物的好习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让学生珍惜时间和亲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像小草一样,勇敢面对,坚韧不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古诗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小学生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不仅获得文学知识,还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精神。此外,古诗文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准则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很大的影响,能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二、古诗文诵读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空洞
不同于一般现代文的体裁,古诗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侧重点放在德育渗透上,忽视了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既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导致教学枯燥而空洞。古诗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与现实落差较大,学生无法从中得到感悟,进而导致德育“倒挂”现象严重。教师应明确认识到,道德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约束人行为的标准,古诗文中许多优良的道德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进行德育渗透应立足于这些优良的道德观念,并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渗透。
(二)德育方式单一
在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一些难以管理的学生,教师很容易将自己当作德育的主体,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德育的客体,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试图使学生受到感化,改正不良行为。但是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很多小学生由于教师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更加讨厌教师和上学,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古诗文是一个很好的精神和思想管理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古诗文中的德育思想激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检点、自我反省、自我控制。教师要减少说教的次数,用关爱的方式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三)德育评价固化
在小学古诗文诵读中,教师比较关注学习能力强、领悟力强的学生,对其进行学习上的夸奖并延伸其他方面的赞扬。而对于领悟能力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很少看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这不符合德育的原则,这种固化评价思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此外,忽视了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以古诗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道德素质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道德漠视感,使学生误以为背的古诗文越多,思想品德越好,就越受教师的喜爱,而没有真正理解古诗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这样的古诗文诵读学习没有丝毫的德育价值。
(四)缺乏德育观念
古诗文教学在一般情况下,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一遍诵读,之后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诗句、古文的断句和停顿等内容,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因而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梳理,将不认识的字词注上拼音,让学生能基本读顺。接着教师要给学生详细讲解古诗文中的结构、含义和典故,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基本的印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在思想感情解析中渗透德育较为便捷,且效果最好。但是,大部分小语教师缺乏科学的德育观念,在古诗词诵读开始时就灌输学生德育内容,有时在课堂教学中强行插入德育观念,既显得突兀,还容易降低教学效果,让学生不明所以。并且,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有时会出现一定的理解误区,而教师缺乏德育观念,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抽象的古诗文转化成简单易理解的故事,从而导致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德育渗透不专业、不具体。此外,教师对于古诗文的解析不够深入,浅尝辄止,也不利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不能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作用。
三、提高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德育渗透作用的策略
(一)改说教为引导,增强德育真实性
利用古诗文诵读,提升德育渗透力,必须转变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说教式德育转变为引导式德育,运用真实生动的案例将抽象德育观念具体化,提升德育的真实性,让小学生更愿意接受德育,实现更好的德育效果。古诗文中有不少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名言,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这些古诗文中蕴含的哲理对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坚忍卓绝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古诗文相声、短剧等情境表演,增强学生对古诗文中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掌握,使德育渗透更加直接和具体。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开展古诗文学习,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二)培养学生情商,提升德育感召力
古诗文中富有哲理的诗文和极具技巧的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促进学生幸福成长。比如《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诗虽然写的是作者去乡村游山玩水,发现走到了路的尽头,回头却看见目的地就在眼前,但实际想告诉世人,遇到困难和打击时,常常以为自己无路可走了,其实不然,换个角度换个方法,答案和突破就在眼前。学习这首诗,可以激励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将苦与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再比如《竹石》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竹石来比喻人格形成过程,只要坚持到底,不怕风吹雨打,历经千磨万击,最终会形成高尚的人格。学习这些古诗词,能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和直面困难的积极态度,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提升德育的感召力。立足古诗词中丰富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诵读和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情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推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培养根正苗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花朵。
(三)加强学科融合,激发德育活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中,教师要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延伸德育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德育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德育活力,减少德育的呆板和枯燥。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结合,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知识,接受道德准则对言谈举止的约束。比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首联“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带领学生进入美好的山水风光景色之中,让学生感受生动的景物描写,而颔联“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述说着浓郁的离别之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离别音乐,让学生抒发自己的伤感之情。在动人的旋律和充满感情的诗句中,学生不由得想念起自己的朋友、亲人,进而引发学生珍惜亲人和朋友的相处时间,不乱发脾气,切实为亲人和朋友着想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同时,激发了德育的活力,使德育渗透与古诗文教学完美融合。
(四)科学合理评价,提升德育效果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因此,教师要通过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增强德育效果。教师应把握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升学习等级,使其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并用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关爱和关心他们,鼓励其背诵、理解,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重视,促进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热情的提升,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升。这也是德育渗透力的重要体现。
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古诗文中晦涩难懂的语言,教师不应强求学生快速掌握,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古诗文的基本结构传递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就故事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说出的关键点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热烈的讨论和高昂的兴趣,为古诗文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再进行古诗文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深入挖掘古诗文中的德育元素,一点一滴地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完善学生人格。以古诗文诵读为载体的小学语文德育实践,有利于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