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本科试点的窘境剖析、逻辑推演与价值诠释*
2022-11-21刘卉
刘 卉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并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长,这为发展职教本科试点确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众多教育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课题。近年来,试点工作先后在江苏、浙江、山西等省份相继开展,这是新时期适应行业产业升级、技术技能提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举措,也表明发展职教本科是大势所趋。由此,本文对职教本科发展所面临的窘境、内在逻辑与价值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一、职教本科试点的窘境剖析
(一)观念转变缓慢,未能紧随社会发展需求
开展职教本科试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但大众对职教本科认识依然存在严重的偏差。一方面,受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于职教本科的认识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职教本科被视为普通本科的次等教育,鄙视现象随处可见,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国家期望通过发展职教本科来解决高等教育的学历问题,但未在财政经费投入与教育资源分配上起主导作用,致使职教本科的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1]。受现有中考分流、高考志愿填报顺序的影响,普通本科高校招收的是优秀高中生,职业教育招收的是挑剩下的生源,教学质量堪忧。同时,大众普遍认为职教本科虽为本科层次,但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仍归属于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影响,被视作是降格的本科层次,这必然影响学校的招生宣传与人才培养就业工作的开展,就业市场的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十分凸显,很难得到有效缓解,职教本科在试点的推进上受到很大的阻碍。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衔接、监督、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职教本科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虽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但相关法律体制机制依旧不健全。学位制度的缺失,将导致职教本科被视为升级版的单证专科,极大地影响了试点学位教育的正常有序开展。从现阶段试点情况看,高职毕业生仍是生源的主力军,普通高考生直接进入职教本科培养的非常少,升学渠道未完全打通,生源的招生制度需要重新修订与完善。目前,主流的专升本升学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实验实践等方面的衔接出现断档,进入本科阶段后过渡过程缺失,造成不少学生跟不上本科教学节奏,课程不及格现象频出,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专——本衔接体系亟需构建。现行的职教本科的监督评价体系大都采用以学科为本的普通高校评价,未能体现其特有的职业与技术性的价值属性,掩盖了其作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技术本位下的职教本科的监督评价制度亟待完善。
(三)人才培养方向模糊,培养质量堪忧
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方向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人的发展需求,是对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作出的理性选择,是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但事实上,其与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培养区别并不显著[2]。从定位方向来看,职教本科培养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职专科是技能型人才,这几者人才目标高度相似,之间的界限难以清晰确定,因而需制订详细的指标体系来界定三者之间的异同。职教本科与应用型本科同列本科层次,但分属职业性与学术应用型两种不同教育类型,需凸显相同层次上的不同教育类型的区别。职教本科与高职专科同属职业类型教育序列,但位于不同层次,需清晰体现本科与专科的层次差别。这将有利于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方向的精准定位,继而培养出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职业型技能人才。
(四)双师型教师短缺,实践教学能力欠佳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教本科教学改革发展的源泉,也是贯彻落实类型教育职业性办学定位的重要抓手,但目前试点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在招聘政策、培养方案、考核机制等方面缺少职业特色。一是国家及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职教本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标准要求不明确,这将直接限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二是职教本科院校教师招聘的学历学位门槛水涨船高,一般要求博士,满足要求的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传统学术研究型大学,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应用能力明显不足,而具有丰富行业企业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受学历所限,往往很难任职,而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教师缺口很大,却一人难求。三是目前职教本科试点院校新的职称评审标准还未出台,仍延用基于学术论文、基金项目的级别与数量,致使教师愿意参与实验室实践教学以及企业项目式开发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不高涨,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速度也随之平缓。
二、职教本科试点的逻辑推演
(一)我国试点探索的历史主线逻辑
为了确保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理清职教本科发展的历史逻辑。1999年开始,一部分高职专科院校相应国家号召逐步调整升级为普通本科,各省同时也出台相应规定,激励高职专科学生毕业后可通过转本考试升入本科学校进一步深造,职教本科开始进入萌芽阶段的探索。但由于专——本专业、课程等的衔接不畅,升本的学生直接进入到普通本科的学习行列,很多学生出现跟不上理论性较强的本科课程,这就丢失了教育的职业性本色。随着升本院校的大规模增加,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发展速度,导致展现出毕业生量剧增,人才培养质量降低,就业局势不佳等困境[3]。2012年发布的高校设置意见明确指出,高职专科院校不再升格,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院校向本科层次跃进的步伐,职教本科的发展由此停滞不前。2014年,国家提出探索兴办专本院校联合4年制本科、对口分段3+3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职教本科发展路径的探索迈入新阶段。
(二)类型教育职业性特征的本位逻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教本科是与普通本科“不同类型,但等值等地位”的教育,这既奠定了职教本科无可取代的教育地位,又表明了职业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性教育类型的发展定位。此方案还从建立健全国家现代职教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产教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的合作模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教育质量的监督评价体系等方面阐释了职教本科具有类型教育职业性特征的本位逻辑。职教本科是面向社会市场,将人与职业结合发展相匹配的教育,要准确掌握行业企业对试点院校的现实诉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验实习与项目式教学的占比,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与一定创新意识的可持续性发展人才,以打破劳动力市场上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均衡的局面。
(三)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实生成逻辑
如今我国处于产业架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这必然导致就业岗位处于动态调试中,继而对人才需求的行业领域、学历层次、技能的适应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需求。职教本科试点的本质是培育学生获得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培养层次定位于高级技术技能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当下多样复杂的工作环境,人才市场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要求求职者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动态持续学习该行业领域高层次的知识技能,做到在动态变化的工作情境下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二是要具备生产流程所需的多岗位实战技能与创新精神,能够融会贯通相关行业领域的各类技能,在工作目标与步骤不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迅速理清思路,进行创新型的研发设计,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四)职业教育突破专科层次天花板的内在逻辑
如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着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由单一熟练技能的实操性工种逐渐转变为具备扎实行业领域基础知识、项目技术解决本领、创新迁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为职业类人才的成长贯通升学的直通车。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打通了职业教育专——本——硕——博的人才上升通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历层次结构,而我国作为职业教育大国,但非强国,现代职教体系基础薄弱,学历层次不完整,人才培育的专业方案不清晰,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终结了职业教育的上升空间[4]。发展职教本科可以使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跟上世界脚步,打破高职院校止步于专科层次教育的“天花板”,畅通高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渠道,避免优质职教专科升格为本科层次后的尴尬处境。这对于实现中高职衔接、职普互通的职教体系变革,促进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服务于地方经济,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重构具有深远意义。
三、职教本科试点的价值诠释
(一)丰富现代职教体系,激发潜在学术价值
2019年,职教本科试点以政策形式开始实施,理论研究重点以此时间为分水岭发生跃迁。之前的主要研究聚焦于论证职业教育上升至本科层次的必要性,探索如何开展路径,以及对高职专科院校与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办的实践经验总结,之后的研究转向探求职教本科的价值内涵、路径构建与人才培养等具体环节。但这些理论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对职教本科的办学定位与类型功能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深入,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大众普遍关注的是学校的转型升格为本科层次,却忽视了对职教本科教育职业性类型特征本质的思考。加强对职教本科的理论研究,不仅对转变大众对职业教育偏见,提升其社会认可度有积极意义,还对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挖掘和丰富高等教育学理论有着潜在的价值。重要的是对拓宽职业教育视野,促进教育与生产的结合,构建和完善其理论框架,梳理和丰富现代职教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5]。
(二)助力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互联网+X企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步伐加速,由此产生的化学效应持续更新着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生产与销售模式的革新,大批量、简单式、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已成过去时,多品种、定制式、个性化的适应性生产需求呼之欲出,成为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但我国目前市场劳动力供给侧不平衡,呈现出高级创新性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能力的极度短缺的用工局面。这要求从业者不仅熟练掌握单一岗位的操作实践技能,还要知晓技能背后的工作原理、技术规程,以及不同岗位间的逻辑关系,更要具备在特殊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决断、化险为夷的能力。因此,职教本科试点是打通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的上升通道,提升自身基础理论原理与技术规范素养,进而为服务区域经济持续输入大批高质量、创新性强的人才技能供给的关键所在。
(三)深化技术型育人体系,推动应用型专业群建设
职教本科试点提倡学校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着眼于国家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服务新兴产业集群,汲取国内外治校办学经验,依照高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专注于技术型育人体系构建[6]。试点的高职院校在转型培养本科人才时,应注重应用型专业群体系的建设,为地方区域产业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型平台,以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渴求。要面向市场需求,把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创新与育人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方案,大力提升专业建设的质量水平。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准出制度,使得专业设置与调整充分考虑地方重点支撑产业,形成人才需求——专业设置——人才培育的一体化建设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物力、智力的保障,发挥人尽其用的鲜明试点特色。
(四)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升双师能力素养
职教本科试点院校的师资建设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巩固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注重领军教师培育与整体素养提高相协调。一是坚持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引进并重,既引进学术功底扎实、专业水平颇高的学术性人才,又要从行业企业灵活聘请一批应用型一线技术骨干、大国工匠。二是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制度革新建立产学研创一体化培育体系,组建学校打造应用型科研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型研发团队,引导教师展开科技应用开发,并融入学生教学实践培养步骤[7]。三是建立分层分级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探索岗位薪酬制及教学创新团队奖金分配机制,优化教学型、科研型、管理型等各系列职称晋升细则,针对不同职称等级教师制订在教学、竞赛、科研等领域的差异化绩效评价标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环境。
四、结束语
职教本科在试点的过程中面临大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各类监督评价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学生培养方向定位不准确,理论与实践兼具、项目式经验丰富教师稀缺等诸多现实困境,通过一一梳理这些有助于我们明晰在试点前进的道路上所要扫除的障碍。对职教本科试点的逻辑进行推演总结,得到试点进行的历史主线脉络,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性凸显的本位逻辑,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生成逻辑,以及突破学历天花板的内在逻辑,这有助于我们厘清试点的思路,绘制如何进行具体试点探索的路径蓝图。对职教本科试点的价值内涵的诠释,揭示其对丰富现代职教体系的学术价值,推动企业转型服务经济发展,深化育人体系构建专业群,提升教师双师型素养的价值所在,这有助于我们坚定走试点这条道路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