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污水处理技术》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2022-11-21魏赛楠

智库时代 2022年36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驱动

魏赛楠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污水处理技术》不仅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更是涉及建筑、环保以及机械等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课程,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但是现阶段,由于部分学校还没有积极地构建创新教学模式,也没有拓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校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因此在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员高需求量的基础上必须要创新《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基础,重新构建课程教学模式。

一、有关任务驱动教学的要点分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创建相关的教学情景,需要学生深度融入到教学课堂中,还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在实践活动中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从而主动探索学习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并且协同探索任务目标。教师要能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强烈的问题探索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或者协同合作地掌握学习内容。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能够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到实践活动中,从而将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污水处理技术》教学模式的高效构建。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学习情景,使得学生能够在与课程内容相似的情景下进行学习。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出符合教学主题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理论解决问题,从而顺应接受新知识内容,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中,不能生搬硬套,要有机地将思政元素与真实情景进行融合,引发学生感同身受的思考。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是确定教学任务,在已经创设学习情景的基础上,以真实案例或者实践任务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以职教云平台为载体,在课前可以设置讨论、测验、问卷调查等课前活动,在课中可以组织提问、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等课中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三个环节是加强小组合作,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有关知识点的线索,然后提供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去寻找各种方式解决问题,其中学生会通过组建小组、小组讨论等集多家之言综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教师要对此次课程学习以及教学方法质量进行评价,一方面是评价课程知识建构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同能力和主动性,从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一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课程主导,学生被动学习,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专业性强、难度高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改变学校的教学意识,积极融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时的学习和探讨,教师也能够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模式建构的主要思路

(一)教学模式建构的主要原因

教学模式的建构对于正在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初期的学校具有巨大成效,不仅能够尽快改变学校的教学意识、规范教师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做好新旧教学模式的衔接,使得创新教学模式更加深度融入到课程中,便于学生接受。同时教学模式建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校具体状况建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也能够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不同的阶段能够选择和应用不同水平的教学方式从而适配学生和教师的具体状况。教学模式建构能够极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使得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以及充分发挥教学水平。另外,对于学生而言,教学模式建构希望学生具备自我动机,能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他人一起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教学模式建构能够同时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课堂的融洽性和教学成果的优质性。

(二)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环节

首先,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与教学状况相适应的模式,不仅要立足于创新教学理念,更要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创新教学方法,从而积极引导学校教师改变创新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就是教学模式机构下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并且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累积经验,总结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及时地修正和补充教学模式,使得学校整体或者专业学科之间形成独特性的教学模式。最后,就是教学模式建构的完成。教师能够在完善的教学模式下融入自身的教学特色,并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从而获取更优质的教学成果,促进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新提高。同时教学模式建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建构出自身的知识系统,使得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学生还能够通过与团队的协作形成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加适应将来的工作,加速融入工作团队。

三、《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特征

(一)《污水处理技术》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全面

首先,《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是多个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其中《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涉及污水处理的工艺、设备以及处理设计方案编制等重要内容,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污水处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知识层次。学校《污水处理技术》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论运用和技术实践,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能够形成自身的专业技术体系,能够结合具体的实践要求迅速地选择解决的办法。其次,《污水处理技术》教学内容比较全面,涉及的知识包括化学、物理以及生物,这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吸收《污水处理技术》课程要点。最后,《污水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门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内容,比如建筑、化工以及环保等,是学校培养多元化技术人才的重要课程。

(二)《污水处理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一方面,《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要获取比较良好的教学成果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污水处理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而言,《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情景创设就是为学生选择一个真实性的技术操作场景,让学生亲手操作书本上的技术。比如涉及污水处理工艺的实践操作技术,教师要提前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使得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沉池和消毒设备的应用。另一方面,《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单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必须要将学生融入到特定的实践场景中,让学生能够看得懂和听得懂理论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锻炼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要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学生在学习繁杂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迷茫和抗拒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让学生深入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动手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现阶段《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常见问题研究

(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首先,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授课,课堂的主导权在教师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差,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授课效果。同时最终的考核也受到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无法评估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另外,学校以及教师没有转变教学理念,仍认为课程的推动只依靠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使得学生无法充分接收到知识。其次,学校中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以及教学要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参差。最后,教师没有应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只凭讲授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内容,课程内容的重组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巧。

(二)传统实验教学方式限制了教学效果

《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学校并不具备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无法开展丰富且全面的实验教学活动,大大限制了《污水处理技术》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对污水处理技术的掌握。很多学校还在使用比较落后的实验器具,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降低了教学质量。同时,部分《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教师不具备实验教学经验,无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影响了课程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整体的教学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不紧密

部分学校在教授《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的次数较少,仍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层面,一些技术性的作业也成为书面作业,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处理技术。同时《污水处理技术》课程中的现场参观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场参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对污水处理的系统、工艺、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是学校无法让学生参观到整体的污水处理状况,只能看到污水处理的部分,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专业课程教师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首先,《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次数比较少,大部分时间教师都主要是讲解知识内容,这样一来,不仅无法了解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降低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其次,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只是针对出错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解,但是《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教师运用自身的实际经验解答学生的疑惑,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一些实践的数据参数也需要教师提前进行说明和讲解,以便学生在实践作业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以任务驱动为重点的《污水处理技术》教学模式建构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使得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建构的第一步就是结合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初期的教学模式,并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基本。其中,《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知识点较为繁多,教师要将课程内容由易到难进行拆分重组,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污水处理技术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形成成就感。教师要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确定不同教学内容下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探索《污水处理技术》课程内容,问题的提出也有利于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以更全面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小组协作,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教师要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专业性强的《污水处理技术》课程而言,教师要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只为学生提供与课程问题相关的线索,比如相关的数据参数以及资料类型,使得学生能够综合利用学习资源解决课程问题,丰富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结组活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信息的碰撞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将问题最终的答案进行优化,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污水处理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紧密结合实践活动

学校以及教师要与污水处理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有利于教师学习情景的创设,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训条件有限的学校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创设情景,使得学生能够在与污水处理课程相关的真实情景内更加直接和具体地接触到课程内容,将《污水处理技术》中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活动中。同时学生也能够在真实化的场景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有利于新知识点的推进。这样一来,《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建构会更加全面。

(四)发挥实操作业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教师要积极发挥出实操作业的积极作用,通过作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拉近距离,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作业中的疑惑,优化实操作业质量,促进《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教师能够通过实操作业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也要改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内容和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同学习的情况,使得成绩考核更加人性化和灵活,营造融洽积极的学习氛围。创造性地利用职教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紧密关联,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环境部门以及相关部门都积极承担起节能降耗以及污染治理的责任,其中学校成为了培养综合环保技术人才的重要桥梁,学校要积极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推动《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AO+MBR工艺在某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