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项舒胸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思路探析
2022-11-21刘思琛丁全茂
刘思琛,丁全茂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长期姿势不良或慢性劳损引起的以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关节骨质增生等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枕颈肩部疼痛不适伴上肢麻木、感觉减退等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综合征[1-2]。现代人工作方式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促使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趋于年轻化[3]。颈椎病属于经筋和骨构成的运动关节,其病变多与经筋和骨的生理异常与病理改变有关,现代医学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基本以此展开,对于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等非具有手术指征的颈椎病,临床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及骨骼肌松弛类药物,但症状缓解不明显,而对于部分轻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中医治疗颈椎病在遵循现代医学科学性、系统性检查与诊断方法的前提下,保留中医传统特色,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考虑在生理结构上颈与胸相邻,通过骨和经筋的相互联系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临床上颈椎病常伴随胸背不适的症状,故中医治疗颈椎病不应仅局限于颈椎,应注重颈胸的联系。
丁全茂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推拿治疗工作,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与实践中见解独到,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炼总结出基于理项舒胸法治疗颈椎病的辨治思路,具体包括理项、舒胸两式,理筋、点穴、复位三法。现总结如下。
1 颈椎病的中医认识
颈椎病归属于中医“项痹”范畴,《灵枢·百病始生》中记载“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将项痹之病因与发病机制简明概之,指出其病机乃虚实夹杂之候。析其致病因素可以分为本虚和标实两方面:长期形体姿势不良或年久肝肾不足可致经脉、经筋受损,气血因虚而不运,日久壅滞不通,四肢百骸、关节肌腠失于濡养,累生痼疾,是为本虚;《灵枢·经筋论》有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将项痹之病的诱因及临床表现一言蔽之,外感风寒邪气,寒性收引,痹阻经脉,颈项处上,先受其犯,故颈项经脉、经筋拘急疼痛,是为标实。本虚在前,素体羸弱,卫外难御邪气,受风寒湿诸邪侵袭,先犯颈项,发为此病。颈项由筋肉骨骼构成,以发病机制而论,毋论本虚内劳,抑或标实外邪,其皆与筋骨相系,颈项经筋拘急痉挛,骨骼生理位置错乱,颈项结构平衡失序,故症见颈项、肩背不适等。综上所述,项痹之病理机制可以简明概括为“筋急骨乱”。
2 理颈调胸法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基础
整体观念是中医基本原则整体审查的理论内涵,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虽然根据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可知颈椎病以颈项病变为主,但结合生理结构及临床表现,颈椎病与胸椎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由脊柱骨骼、经筋和经脉相互维持、相互联系的整体。从现代解剖学角度视之,颈、胸均由椎体、椎间组织构成,并通过韧带及肌肉维系,且维系颈胸的韧带肌肉,其循行起止于颈椎、胸椎之间,共同构成并维持着颈椎、胸椎的生理结构,是人体颈部、胸部复杂生理活动的依托与保护。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其病非独在颈椎,而是颈椎、胸椎宜当做统一整体一并诊治。国外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颈椎屈曲直接或间接影响胸椎的排列[4],在慢性颈痛患者中,其胸部活动功能不同程度受到负面影响[5-6],一项关于颈痛患者治疗方式不同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颈椎、胸椎联合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单纯颈椎治疗的有效率[7]。现代医学对颈椎、胸椎联系的认识已十分完善,在中医辨治方面,根据经络学说的观点,颈、胸之间的联系亦密不可分。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联系脏腑肢体、运行气血的纽带与通道。《灵枢·海论》所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阐明经脉具有联系五脏六腑、四肢关节的重要作用,是人体内外交互的维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经络正常运行的基础,四肢关节的正常活动亦系于此。《灵枢·本藏》所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明确指出,筋骨关节的正常活动依赖经脉的正常运行。而经筋作为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十二经脉在四肢关节的附属部分,《素问·痿论》所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指出,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关节的正常运动。从颈椎病而言,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通道,经筋在颈部分布非常丰富。根据《灵枢》关于经络循行的记载可知,与颈椎病相关的经筋主要有足太阳、手少阳、手太阳、手阳明等,在其记载中有足太阳“……上挟脊上项……”、手太阳“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手少阳“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手阳明“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髃上颈”。而关于其发生疾病时的症状有:足太阳“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手太阳“绕肩胛引颈而痛”、手少阳“当所过者,即支转筋”、手阳明“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3 调胸理项法治疗颈椎病思路
颈椎病其病机要点在于“筋急骨乱”,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颈椎筋与骨相对位置的平衡。《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将人体筋骨的正常生理状态详述备至,并指出筋骨结构与功能正常是体态康健的基础。在治疗颈椎病时,要注重恢复筋骨正常生理状态,即骨在其位、筋得其柔。现代医家在治疗颈椎病时,注重“筋骨并重”[8-9],但在恢复筋骨平衡状态时,不应只求恢复颈部正常生理状态,应以颈、胸生理状态并重,且遵循整体观念,注重两者的相互影响。颈椎、胸椎同属脊柱节段,由肌肉、韧带等组织相互维持,生理上达到生物力学的平衡,从中医经络学说视之,颈胸有多条经筋循行,中医治疗颈椎病时须整体审察颈胸位置,调整颈胸间肌肉与骨骼的位置,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旨在达到从根本治疗颈椎病的目的。丁全茂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提炼总结出理项舒胸法,其思路清晰独到,理论与方法可具体分为理项法、舒胸法两方面。
3.1 理项法
颈椎病以颈项症状为主,其主要机制为“筋急”,治疗时以恢复经筋的正常生理状态为要,使气血自流、关节得以濡养。故而手法以理筋为先,在治疗时以拇指揉法施于颈肩肌肉走行方向,以较轻柔的力量放松肌肉;再使用拇指拨法对颈肩肌肉进行拨经、分筋,着力宜重,但以患者忍受程度权衡以调变。同时根据颈椎病患者外感寒邪之病候,注重温通类手法的使用,如在理筋结束后,运用扫散法作用于后枕部,并使用掌推法从颈向肩推动,以温通经脉,使气血和合。针对其颈肩部疼痛的特点,重点使用点穴法,点按双侧风池、颈根、肩井、曲池、合谷诸穴,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加点按后溪穴。点穴法具有缓急止痛,行气活血之功。颈椎病患者影像学特征多伴有颈椎曲度的异常和序列改变,常可触及偏歪的棘突,故理筋的同时应当兼顾骨骼位置的复位,采用颈椎定位旋转提抖法:以左侧棘突偏歪为例,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左后方,右手触摸患者偏歪的棘突,并以拇指顶住,嘱患者缓慢低头,手下有棘突滑动时保持此姿势,使患者面向左侧旋转到最大角度,以另一手固定患者头部,用肘部托患者下颌,沿脊柱方向向上保持一定的牵引,做突发的、有控制的向上提抖的动作,多可听到弹响。与临床上常采用的颈椎调整手法不同,颈椎定位旋转提抖法所做的调整角度在颈椎正常活动范围内,不做超越颈椎正常活动范围的操作,其安全性较一般颈椎的调整手法更好。理项法大致如此,以作用于颈部的手法较为直接地对颈椎病进行施治。
3.2 舒胸法
基于颈、胸在生理结构的联系,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在治疗颈椎病时应当注重对胸背的调节。同样适用与理颈、点穴、整复三法。即通过手法恢复胸背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恢复脊柱骨骼肌肉的生物力学的平衡,达到骨正筋柔、背舒项安的特点。理筋时采用先松后理的原则,先采用掌根按揉法沿胸椎两侧放松背部肌肉,并对肩胛区的肌肉同法进行操作,然后采用掌指的拨法分筋、拨筋操作胸椎两侧肌肉,解除肌肉痉挛,使气血流畅,诸筋骨肌肉得以濡养,符合柔筋缓急的基本原则。同时采用掌推法,分推脊柱两侧肌肉经筋以温通经脉。《素问·举痛论》曰:“痛而闭不通矣”,其发病多伴有局部筋结条索及压痛点,应当结合点穴方法,针对筋结痛点,运用点按法以通络止痛,通利气血,恢复局部气血流畅。舒胸法重在通过整复类的手法,胸椎交叉分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两手掌根分别置于患者胸椎两侧,以身体重量下压锁定关节防止手滑动,嘱患者正常呼吸,双手随患者呼吸运动下压,至呼气最大程度,瞬间发力,做有控制的向下压抖的动作,听到弹响表示复位成功,随后同法用于不同节段胸椎。
3.3 症愈防复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病变,临床易复发,长期怠于治疗可导致其进行性加重,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生活方式的特点,若不注重对于颈椎病病愈后颈椎功能活动的锻炼,极易使颈椎处于不良的姿势当中,成为颈椎病复发的重要诱因。中医理论主张“未病先防,病愈防复”,在颈椎病治疗的后期主张“三分靠治、七分靠练”,注重对颈胸生理功能的自我锻炼,重点纠正不良颈椎姿态。外感风寒湿邪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应注重对颈、肩、胸的防护,尽可能避免风寒等外邪侵袭。《素问·三部九候论》有云:“无问其病,以平为期”,颈椎病患者在治疗后期可通过自身锻炼和预防病因,使颈胸局部达到平和之象,以杜疾患复发之虞。
4 病案举例
汤某某,女,28岁,2021年9月初诊。主诉:颈肩部疼痛不适1周。现病史: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颈肩区疼痛,偶有麻木感,背部酸痛感,颈部活动受限,遇寒加重,遂就诊于我院推拿科门诊,查颈椎正侧双斜位CR示:颈椎曲度直,序列不齐,椎间隙、椎间孔可,未见骨质增生。体格检查:颈椎活动略受限,曲度变直,可触及偏歪棘突,颈胸椎两侧肌肉紧张,呈条索状,压痛明显,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霍夫曼征阴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颈型颈椎病。中医诊断:项痹,证属风寒闭阻、气滞血瘀。治则以正骨柔筋为要,治法以理项舒胸为主,治疗过程分为理项、舒胸2步:首当以理项法施于其病位,嘱患者取坐位,术者采用拇指揉法、拨法放松颈部肌肉,点按双侧风池、颈根、肩井、曲池、合谷等穴,缓急止痛治其标、通经活络治其本;采用掌推法分推颈肩部经筋,扫散法操作患者后枕部,以达温经活血通痹之功,局部气血和合,以杜风寒外感之虞;针对患者颈椎棘突偏歪,采用颈椎定位旋转提抖法调整颈椎的位置。继而以舒胸法襄助理项之功用,嘱患者取卧位,术者采用掌根揉法、掌指拨法放松背部肌肉,点按双侧局部压痛点,并采用掌推法以活血通经,并采用胸椎交叉分压法调整胸椎位置。患者经首次治疗后,自觉疼痛明显减轻,颈部活动正常,颈部及背部明显感觉放松。患者自初诊起共接受上述治疗3次,诉症状明显缓解,查体所见诸体征均较前明显减轻。遂嘱患者平素适当锻炼,注意保暖,避免过劳伤正。
按语:该患者平素劳累日久,颈胸姿势不佳,其颈胸区域循行经筋慢性劳损,其本已虚,加之外感风寒,经筋拘急痉挛,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久而关节失濡养,不荣则痛,虚实夹杂,故经筋拘急痉挛,其“束骨、利关节”作用受损,不能维持骨骼生理位置,导致颈胸关节紊乱。临床治疗颈椎病时,应标本兼治,狭义上,该患者虽以颈胸节段的筋肉疼痛为主,在治疗时不应局限于局部筋肉,应当注重恢复其骨骼的正确位置,若未及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位置,经筋状态也相应改变,其筋急状态得不到解除,易于复发,上述病例以正骨、柔筋并重,间者并行,骨得正而固本于内、筋得柔而御邪于外。广义上,颈椎病虽病位在颈项,然而颈、胸椎的整体性在临床治疗中不容忽视,胸椎及其相关筋肉组织的异常对颈椎的生理活动具有负面影响,运用推拿治疗颈椎病应以理项为主、舒胸辅之,在上述病例的临床治疗中,以理项舒胸法施治,疗效显著。
5 小结
根据颈椎病的发病过程和颈椎生理结构特点,现代医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筋骨同病,以筋为先”,治疗上注重筋骨并重的理念,注重恢复颈椎的正常筋骨生理状态。但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逐渐完善、临床观察与研究逐渐深入,颈椎与胸椎相关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胸椎承担着颈椎的负荷,二者通过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相互联系。治疗时,不仅要重视筋骨同治理念,也要强调颈胸一体的整体观念。以理项舒胸法为基础,运用理筋、点穴、整复三法,重视整复类手法的应用,注重其调整手法的安全性,提倡整复类手法都应在颈胸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通过对于颈胸整体调节,旨在恢复正常脊柱的生理平衡,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