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服务群众“最美一公里”
——以盘龙区推进“最美文化空间”建设为例

2022-11-21昆明市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空间群众服务

文 昆明市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1]。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为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提供了根本遵循。昆明市盘龙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实施意见,以共享空间为平台,注入常态化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空间发挥传承历史记忆、集聚城市人气、铸造文旅标识、宣传展示的集成作用,让群众体验文化艺术魅力,打通了公共文化空间服务群众的“最美一公里”。

创新文化空间服务群众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文化空间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2021年7月,昆明市盘龙区为满足辖区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联合云南省文化馆打造云南首批“城市文化空间”暨云南省文化馆美育社会分馆,以“新业态、新空间、新体验”的模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满足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以首批“城市文化空间”的挂牌为契机,盘龙区文旅局持续用好、用活“城市文化空间”,让每一个文化空间都会“说话”,打造服务群众的“最美一公里”。2021年底,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落成,整合非遗体验课以及相关优质文旅企业创新产品,将其引入公共文化共享空间,建设图书馆分馆,活化空间、赋能空间,更精准地服务群众,让群众能近距离地触摸历史,体验文化艺术魅力。

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以政企合作方式,创新运营模式,将“市民文化中心”打造为博物馆里的城市文化客厅、社区里的公共文化空间、“三馆”(盘龙区博物馆、盘龙区文化馆、盘龙区图书馆)融合的新型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群众搭建一座有效的精神桥梁。

盘龙区通过公共文化共享空间的打造,可以更精准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让群众能近距离地、更轻松地触摸历史,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解决突出问题建好文化阵地

2022年4月,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云南报业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县域传媒文化事业部,以“打造一批文化示范空间”为目标,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城乡公共文化空间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组将盘龙区现有公共文化空间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对公益类的调研以区一级、街道、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为主,从空间合理性、社区服务价值、管理运营质量、特色创新力度、人民群众满意度等5个维度展开;对商业类的调研以辖区内商场、景区、写字楼、书店、影院、主题性博物馆、非遗传习馆等为主,从空间美化、功能优化、服务优质、运管优良、老百姓喜爱程度等5个维度展开。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这些公共文化空间曾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盘龙区以问题为导向,破解文化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破解文化活化利用不足难题。盘龙区积极探索区域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活化利用与创新。比如挖掘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的西南联大和抗战文化资源,建立统一的视觉VI体系,打造文化阵地IP,开展面向全年龄段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调研及活动服务,以文化的力量赋能空间,将优秀传统与在地文化资源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增强了群众的体验感。

二是破解资源整合利用难题。在昆明世博园,处处都是熟悉的场景,但却又有一番新的面貌。长达200多米,外观各异的雕塑让世博园花园大道增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2021年建成的“曾孝濂美术馆”也成为了新地标。未来,世博园还将在原有“一道、两展区、五馆、七园”核心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景区外部联动发展、内部良性互动生长”的发展模型,形成“一廊串两环、一核带五心”的空间构造。

三是破解文化空间嵌入群众生活不足难题。随着盘龙区“市民文化中心”15分钟文化服务生活圈辐射半径的不断扩大,周边的宝云社区、云师大附属俊发城小学、金江小区等多个社区、学校、住宅小区的近10万群众,走出家门,即可读书、看剧、听曲,感受非遗,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浸润。他们可以在“小桔灯”亲子阅读活动中体验趣味阅读;在“龙泉星光公益文化讲座”领略大师智慧;在“小小昆明人”活动中感受新时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奋发昂扬的精神力量;在“百团巡演”惠民演出中体验来自基层的群众艺术魅力。

结合省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在其他地方同样存在,盘龙区针对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探索建立“最美文化空间”的评价标准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盘龙区通过专家评审和网友投票的方式,从入围的71个公益类、商业类公共文化空间中评选出10个“公益类文化空间”和10个“商业类文化空间”,加大宣传推广和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引领和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空间,探索打造“最美文化空间”的标准,更好地服务群众。

一是突出空间美。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入山水景观。在盘龙区主要公共文化空间,可以触摸历史、对话大师,感受美学张力的最美文化空间。如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将现代设计建筑与传统民居有机融合,不仅融入到传统与现代中,还融入到了公园景观中;在突出历史文化主题的同时,围绕项目建成了650米的环形健身步道,沿着环形的步道前行,绿树成荫,整个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

二是突出服务优。活动形式丰富,群众辐射面广。遍布盘龙区的71个公共文化空间,不论是公益类还是商业类,都是群众身边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休闲中心。在公共文化空间15分钟服务半径内的辖区群众,一到周末或是平日的闲暇时间,就可以来看庭院剧、观文化展、预约免费讲解服务,还可以到传统民居中感受说着“昆明话”的历史和民俗,参与非遗文化传承活动。

三是突出功能强。很多公共文化空间就是全民美育教育课堂,多功能城市文化客厅。如市民文化中心内设文创产品区、图书借阅服务区、展陈活动体验区和互动休闲区四大区域。文创产品区集中展示辖区特色主题文创,产品充分融合了当地历史及非遗文化;图书借阅服务区作为盘龙区图书馆分馆的组成部分,利用图书资源、阅读推广合作平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展陈活动体验区是展览展示、美育手作活动、非遗体验、阅读推广、文化讲堂等活动平台。

四是传播好,提升知名度。无论是空间、活动还是服务,盘龙区多数公共文化空间都可以在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平台“盘龙文旅MoreLife”中完成预订。遇到精彩的活动,“盘龙文旅MoreLife”还将开启线上直播活动,将发生在现场的精彩瞬间实时推送到群众身边,让更多人看到、知道、得到。

盘龙区在市民文化中心的运营管理服务上抓重点、促常态、做示范,全面补短板强弱项。如实行错时延时开放,采取“百姓点单政府送菜”、“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民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文化大餐;用好用活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运营时间、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人群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创新,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猜你喜欢

空间群众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空间是什么?
多让群众咧嘴笑
创享空间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