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教育振兴之管见
——四川省大邑中学自主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1聂长志四川省大邑中学
聂长志 | 四川省大邑中学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检验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标尺。四川省大邑中学地处成都三圈城,立足区位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在近百年的乡村教育探索中,逐步形成了“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办学软硬件条件,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办学质量,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乡村教育振兴之路。
乡村中学教育振兴的意义
塑造文明乡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这离不开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村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良好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的形成。振兴乡村中学教育,须牢牢抓住青少年“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落实五育并举,以学校为原点、以学生为支点,向广大乡村居民传播正能量,反哺乡村学子之父辈祖辈、亲戚邻里,促进乡村居民提高道德修养、法治观念、文化水平。
培养乡村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的重要途径。城乡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制约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乡村中学教育振兴是解决地方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地方教育振兴,培养一批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的德才兼备之人,胜任新时代新型农业岗位,建设新农村,为振兴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振兴乡村家庭。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乡村中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乡村孩子成人成才,推动家庭和谐、安居乐业。同时,为乡村孩子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让他们的教育生活不贫瘠,在学习中启智增慧、培根铸魂,最终谋发展、创财富,振兴乡村家庭。
乡村中学教育振兴的困境
人文环境落后,乡村中学教育缺失沃土。教育落后、信息闭塞、经济贫困等因素,导致乡村居民普遍观念落后、人文素养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追求经济利益、崇尚消费为特征的生活方式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乡村中学育人环境容易被不良的社会风气、家庭氛围、错误观念行为反噬。这制约着乡村教育的振兴。
家庭教育缺失,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一方面,身处乡村的部分家长存在不想管和不善管孩子的问题。有的家长并不看好孩子走读书这条路,但又不希望孩子过早进入社会;有的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家长的教育义务;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孩子见少离多,在物质上无原则地满足孩子;隔代教育无方,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成长。另一方面,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且重视教育的家长则将孩子转入成都、绵阳等城市就学,乡村学校生源持续流失。
教育资源少,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一方面,乡村教师薪酬低、职称评定竞争压力大、教师职业上升渠道狭窄等因素致使乡村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乡村学校教师年龄、性别比例失调,待退过渡教师多,专业教师配备不齐、主科教师兼课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乡村中学教育振兴的举措
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意识,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大邑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区位特点,转变思想、知人善任,完善自主管理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电视、横幅标语等形式加强学校宣传,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学校成立师生社区宣讲志愿者组织,传播教育正能量,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同时,举办家长学校,邀请社区代表、法官、教育专家、名优班主任、家长代表分期对家长进行培训,讲授家庭教育方法,规范家长言行,提高家教质量。学校还开设家长接待日、组织班主任开展家访活动,增进家校沟通,提高协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视教师诉求,增强扎根乡村、献身教育的情怀。针对乡村教师力量薄弱、工作缺少成就感,以及薪酬、职称评定上的问题,大邑中学积极谋划,多方思考探索,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一是实行到点即退制度,盘活存量编制。通过省一级示范校创建,争取增量编制,克服编制困难,让教师安心踏实地工作;实行搭台子、压担子,增强责任担当,开拓发展空间,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二是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学校工会加强对教师的关心,着力解决年轻教师接送孩子读书的困难,免其后顾之忧。三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协调教育教学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尊重教师的合理诉求。四是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五是坚持多维发展,立足乡村教师发展乡土文化,让乡村的文化、习俗、产业等深入教师内心,激发教师热爱乡村、奉献教育的情怀。
统筹谋划,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学校管理。在乡村教育发展的探索中,大邑中学向管理要效益,从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制度上提升效能。
学校层面,改变年级分割现状,形成“全校统筹、部门督促、年级负责、校长下沉督导”的齐抓共管模式,组织初高中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打通教育衔接障碍,实现初高中教学管理一盘棋。
教师层面,坚持“求诸己”和“取诸人”,反思总结提高,借鉴同类优秀学校的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抽调全校各学科名优教师成立学科专家组,进行拉网式听评课指导,实现学科资源互补共享。
学生层面,学校全面践行“生活自理、行为自律、人格自立”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高雅情趣、高远志向、高尚人格”为目标,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以自主教育为核心,构建“班级—年级—学校”三级自主管理体系,将“培养自主发展的人”作为育人目标,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确定十大德育活动,抓好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德育评价体系,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社团活动形式,涵养习惯、提升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教育和成长,激励每一位学子不断向上、向善、向美。在小升初、初升高环节,侧重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安全、阳光向上的校园氛围。在特优学生发展上,成立“凌云计划”工作组,集中力量,加大优生培养力度,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游学访问等活动,丰富体验、增长见识,提升人生格局。
经过长期精耕细作、优化管理,大邑中学较好满足了大邑老百姓的子女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在群众中享有良好口碑,被誉为“西岭雪山下一颗耀眼的教育明珠”。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有助于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有利于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提高乡村人口素质。乡村教育将扛起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观的大旗,在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乡村发展的综合能力、实现乡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