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通胶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2022-11-20庞洪波湛长青宋丹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心脑血管阿司匹林

庞洪波 湛长青 宋丹丹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心脑血管疾病仍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并且死亡率较高,即使接受了治疗也有较高概率残疾或瘫痪。

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不良生活习惯者。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渐增加,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多。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1]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心脑血 管疾病患病率仍处在持续上升阶段,据估计我国有高达3.3亿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中患病人数超过1 000万的有4种,患病人数超过100万的也有4种,高血压人数甚至超过了2.45亿人。数10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一直都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占死因的40%以上,自2009年起,农村的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不断攀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医疗费用每年增速为10%,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医疗费用超过5 000亿元[2],是所有疾病总费用的17%,位居榜首。目前,面对心脑血管疾病,现代医疗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仍有很大概率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提前防治,在心脑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其中血栓通胶囊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2]。

药物经济学分析就是通过对一种药物进行深入市场供求分析或在临床上的效益,来寻找最合适的药物,减少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就血栓通胶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3例,女187例,年龄54~78,平均(66.5±7.9)岁。为了探讨采用血栓通胶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经济性,本研究挑选了4种典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死、高血压,各100例患者。将每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

纳入标准:1)均经症状、相应检查手段确诊;2)在本院接受过对应治疗,并经医院确认已基本治愈;3)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严重疾病;2)不遵守试验规定;3)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

1.2 防治方法

试验组痊愈后予以血栓通胶囊(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972,0.18 g/粒×20,价格:23.5元/盒)防治,口服,2粒/次,3次/d,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痊愈后接受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药物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阿司匹林(拜耳药业,注册证号:100012470877,0.1 g/粒×30,价格:15.8元/盒),100 mg/次,1次/d,口服;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66,0.02 g/粒×7,价格:23.8元/盒),20 mg/次,1次/d,于睡前服用,连续服用2周。

1.3 防治效果评定

心绞痛:病情一直没有复发为良好,防治过程中出现较轻的心绞痛病症为有效,出现病情复发情况为无效;心力衰竭:病情一直没有复发为良好,防治过程中出现较轻的病症为有效,病情复发为无效;脑梗死:病情一直没有复发为良好,防治过程中出现较轻的病症为有效,病情复发为无效;高血压:血压一直处于正常范围为良好,防治过程中出现血压偶有升高为有效,防治过程中血压升高且无法降低为无效[3-4]。防治有效率(%)=(良好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利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计算不同防治方案的成本,再进行敏感性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差异分析

两组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死、高血压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 两组心绞痛患者年龄比较(例)

2.2 其他身体因素分析

两组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死、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比较(kg/m2,±s)

表5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比较(kg/m2,±s)

疾病类型 组别 体重指数 t值 P值试验组 24.60±3.32 心绞痛 对照组 24.79±2.63 0.317 0.752 试验组 25.80±4.14 心力衰竭 对照组 25.01±4.32 0.934 0.353 试验组 24.77±2.58 脑梗死 对照组 25.60±2.32 1.694 0.094 高血压 试验组 24.45±2.57 对照组 25.60±3.32 1.937 0.056

表2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比较(例)

表3 两组脑梗死患者年龄比较(例)

表4 两组高血压患者年龄比较(例)

2.3 防治效果分析

两组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死、高血压患者防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9。

表6 两组心绞痛患者防治效果比较

表7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防治效果比较

表8 两组脑梗死患者防治效果比较

表9 两组高血压患者防治效果比较

2.4 防治药物花费分析

4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见表10~13。

表10 心绞痛患者的防治费用(元)

表11 心力衰竭患者的防治费用(元)

表12 脑梗死患者的防治费用(元)

表13 高血压患者的防治费用(元)

2.5 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患者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大部分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死、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4 4类心脑血管疾病各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例)

2.6 最小成本分析法

根据收集的数据得到4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的费用为3.917元,全部药物花费3.917×365=1 429.705.元。试验组每天服用的血栓通胶囊费用为1.665元,全部药物花费1.665×365=607.725元。无论是每天的用药成本还是全部防治过程的药物费用,试验组的血栓通胶囊防治方案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防治方案。

2.7 敏感性分析

为了消除药物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对两种方案按照价格降低20%进行敏感性分析:试验组每天服用血栓通胶囊费用为1.324元,对照组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的费用为3.134元,试验组每人全部花费为1.324×365= 483.26元,对照组每人全部花费为3.134×365=1 143.910元。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血栓通胶囊防治方案的成本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防治方案。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是所有死亡因素中死亡人数占比最高的,在我国的死亡率更是位居全球第一[5]。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66%投入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6],并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在逐年增加,根据估算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经济负担在10年后将会增加一倍,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将大幅增加[7],这将会对我国医疗保险造成巨大冲击,也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经济压力。因此,如何选择高效、安全的最小成本药物进行治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血栓通胶囊多用于治疗脑、心络瘀阻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性温和[8];阿司匹林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9];辛伐他汀具有降血脂,稳定斑块等作用,也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10]。药物经济学是为了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产生的,能够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11]。本试验分析了血栓通胶囊与其他治疗药物的性价比,根据对患者的定期回访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血栓通胶囊对这4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不劣于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在药物使用安全性方面与阿司匹林(原研)和辛伐他汀(原研)一致,但血栓通胶囊的成本低于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血栓通胶囊性价比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血栓通胶囊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性价比高等优点,给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案,能够使国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资源得到一定的合理配置。

本试验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研究只选择了4种典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入组基线时并未比较各组的血小板、血脂、血糖水平等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针对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情况,随访时间较短造成观察药物防治效果可能有所误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期待之后的试验将会更加全面,以得到更客观的结果。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心脑血管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