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2022-11-20陈沪蓉
陈 沪 蓉
(漳州市龙海区榜山卫生院 漳州 363100)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慢性疾病。经研究表明,心理、行为是诱发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其致病作用不亚于生理、理化因素[1]。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患者心理干预。积极心理学指的就是利用心理学中较为完善、科学的实验方式与测量方式研究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2]。有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呈现出较高水平。但是由于高血压疾病属于良性慢性疾病类型,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措施更长时间是在家中或是社区开展的。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开展护理服务时,应首先从改善其心理认知的角度出发,使其养成积极的正向医学应对行为,方可利于后续血压调控方面工作的展开。笔者为了进一步探讨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本文现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抽取2016.01-2017.12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84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均分组别,参比组(常规干预,n=42),分析组(个性化心理干预,n=42)。其中参比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3例、19例,年龄范围63~81(70.23±6.25)岁,病程范围1~15(7.12±2.15)年。分析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2例、20例,年龄范围62~81(70.19±6.36)岁,病程范围1~15(7.24±2.18)年。利用SPSS 20.0软件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处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42例参比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内容涉及知识宣贯、心理辅助及鼓励患者参加锻炼等,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分析组患者实施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内容如下:(1)积极心态的养成:①培养乐观态度:调动患者积极情绪,讲述成功病例,让患者更加积极、乐观,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②鼓励积极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锻炼方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③学会体会平凡幸福:引导患者多观察周围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如和老伴散步的满足、和家人看电视的快乐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每天记录或者录音;④感恩过去法:引导患者叙述处自己最感谢的人,用多种方式,如写信、录音、发送视频等方式,鼓励患者将内心所想告诉对方,目的是使患者能够更为主动的与他人进行心理沟通,从而促进自身积极心态的养成;⑤3件好事法:患者每天入睡前,回想每天身边的人对自己所做的好事,例如“今天去医院,找不到卫生间,每个人都告诉我”;“老伴给中午我做了非常好吃的饭菜”等等,能够勾起患者自身微小幸福感的事情。让患者能够乐观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后续的诊疗。(2)用药维度:要告知患者应用现有的药物治疗是可以对疾病病情予以控制的,同时通过向患者介绍药物作用机理,使患者提升起对药物治疗的信心。通过强化用药过程中的质量把控,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前驱症状,进而开展早期干预。部分患者由于合并较多老年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或是用药反应,因此需要告知患者不必惊慌,有专门的护士为您的治疗保驾护航,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定期向患者分析病情治疗情况,使患者能够持续坚持治疗;(3)饮食维度:该维度为控制患者血压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强化对患者“饮食养生”方面的指导,并采用可量化的指标,指导患者每日进食,例如多进食高纤维及低胆固醇的食物,食盐的摄入量则控制在每日6g左右;(4)运动维度: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水平已经得到临床认可,可选择如打太极、散步等轻体力活动训练,目的是强化机体的有氧代谢,增强机体供能,提升机体健康水平;(5)强化家属的陪伴:当患者有家属陪伴时,自身的心境也将有所差别,因此护士应当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陪伴中,帮助患者建立心理支持系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的积极心理健康量表(MHC-SF)、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评分进行统计比较。①MHC-SF:该量表共涉及四维度幸福内容,如情绪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分值与评定领域幸福程度呈正比[3]。②GQOL-74:该量表共设计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及物质维度,各维度按照百分之赋分,分值与评定领域质量水平呈正比[4];③血压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1可得,干预2个月后,分析组情绪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等各方面的幸福水平及量表总评分均优于参比组同期及本组干预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表1 探讨比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分,±s )
表1 探讨比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分,±s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参比组干预后比较,b:P<0.05
组别 情绪维度 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总分参比组(n=42)干预前 12.47±2.76 23.38±3.41 16.27±2.13 42.11±6.41干预后 12.81±2.54 24.05±3.11 17.01±2.55 43.15±6.18分析组(n=42)干预前 12.84±2.10 23.68±3.27 16.42±2.20 42.87±6.27干预后 14.69±2.75ab 27.07±3.13ab 20.06±2.14ab 47.05±6.16ab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2可得,干预2个月后,两组在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及物质维度等各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比组同期及本组干预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表2 探讨比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
表2 探讨比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参比组干预后比较,b:P<0.05
组别 躯体维度 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物质维度参比组(n=42)干预前 67.15±2.57 60.36±2.68 58.26±2.49 66.79±2.17干预后 87.08±3.13a 80.25±3.45a 78.15±3.22a 86.15±3.68a分析组(n=42)干预前 68.15±2.04 61.15±2.24 59.01±2.38 67.13±2.05干预后 92.26±3.25ab 88.61±3.51ab 86.37±3.18ab 91.01±3.34ab
2.3 血压
护理后分析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参比组同期 及本组护理前(P<0.05),见表3。
表3 探讨比对两组血压(±s )
表3 探讨比对两组血压(±s )
组别 例数 舒张压(m m H g) 收缩压(m m H g)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分析组 4 2 9 7.7 0±3.2 0 7 5.8 1±3.1 5 1 3 8.7 2±4.2 3 1 2 5.8 1±3.1 2参比组 4 2 9 7.7 1±4.1 3 8 4.2 0±3.2 1 1 3 8.7 1±4.2 9 1 3 1.2 8±3.2 8 t 0.0 1 2 1 2.0 9 0 0.0 1 0 7.8 3 9 P 0.9 9 0 0.0 0 0 0.9 9 1 0.0 0 0
3 讨论
积极心理健康指的就是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在实际运用中,不仅强调无任何心理问题,还包括各种积极品质、力量的形成与增加[5]。本文研究表明,干预2个月后,分析组情绪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等各方面的幸福水平及量表总评分均优于参比组同期及本组干预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究其根本原因与本研究所应用护理措施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通过深入分析可能诱发患者情绪改变的因素,并通过多种途径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情绪感受,利于提高患者情绪幸福感。在实际生活中,患者通过对平凡幸福的体会,感激他人,并认识到自身优势,从而激发自身潜在正能量与积极品质,最大限度的改善自身积极心理健康状况[6]。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因终身用药、精神紧张,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为此,一定要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年龄增长,部分老年人虽然疾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稍有不慎,疾病容易复发,因此持续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有价值的。本文研究表明,干预2个月后,两组在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及物质维度等各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比组同期及本组干预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究其根本原因如下:本研究中所原因到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从精神上改善患者的行为及态度,可坚定患者生活信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7]。而心理干预重要的效果是提升了患者对于稳控血压水平对于疾病改善度的认知,使得患者能够主动的依从各项护理措施[8]。有研究指出,通过知识宣教及心理支持,以提升患者的危机感,强化遵医理念及提升健康水平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通过个性化就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认识到服药行为控制、心理情绪调节及饮食管理在高血压治疗的必经之路[9-10]。从而是患者有意识的参与到日常护理路径中来[11]。从健康行为学理论角度分析,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行为的维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12]。而高血压治疗则是一个平稳达标的过程,一般患者需要经过4-12个周的连续、标准化治疗方能控制血压的达标效果[13]。而若患者未具备乐观及坚韧的心理态度,则会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影响持续化的血压控制。在心理护理干预之外,持续性的健康锻炼也是血压控制的有效方式,训练过程中能够利于提升心血管调节适应能力,具有稳定血压的效果[14-15]。这一点也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分析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参比组。而由于疾病的存在,导致患者心理无用感增加,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此时,家庭成员对自身的关注也将成为影响患者情绪水平的因素,因此护理措施中强化了对患者的家属陪伴支持。
综上,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基于患者自身的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即可改善患者心理幸福度,也可改善患者血压调控效果,于生活质量提升有显著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