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以洪江市沅河镇沅城村为例
2022-11-20杨毅,许菁
杨 毅,许 菁
(1.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2021 年3 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常态化的驻村工作机制的部署安排,湖南省选派了24 021 名机关企事业干部组成10 253 支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5 月7 日,所有工作队全部进村到岗,在接下来2 a时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笔者现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驻怀化洪江市沅河镇沅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是670 名湖南省派驻村干部当中为数不多由脱贫攻坚直接转战乡村振兴的一员,曾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员考核脱贫攻坚成效。自2021 年5 月进驻沅城村以来,笔者先后前往省农科院一队所驻芷江县洞下场乡古尧村、湖南女子学院工作队所驻洪江市大崇乡石板桥村、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所驻火马冲镇大桥村、永顺县颗砂乡旭东、洪江市黔城镇茶溪村、安江镇下坪村等湘西片区的20 多个村,与省、市、县各级50 多支工作队开展交流,收集了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多年开展帮扶工作的经验,发现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该文以怀化洪江市沅河镇沅城村为例,对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探讨。
1 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重中之重。
1.1 部分帮扶政策不延续
2020 年12 月下旬,全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脱贫摘帽。尽管已经脱贫,但是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国家政策规定帮扶政策仍然是脱贫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帮扶力量,仍然有5 a 的帮扶过渡期。可实际上,相较之前的帮扶力度,乡村振兴阶段的政策扶持力度是呈减弱趋势的。例如,取消了“扶贫特惠保”,取消了产业扶贫奖补。医保代缴范围由全部建档立卡户缩小至低保户、残疾人和脱贫监测户。
“扶贫特惠保”属于商业保险,保险对象为建档立卡户人员,重点解决建档立卡人员因意外风险、大病风险、产业风险、贷款风险等致贫返贫问题。保险费由政府负责投保,年保险费用为60 元/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一旦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和大病住院等情形,均可申请保险公司赔付。而产业扶贫奖补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最好手段,被称为贫困户的“定心丸”。这2 项帮扶政策的“退潮”,对脱贫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同时,缩小医保代缴范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脱贫户的家庭支出,尤其是对于家庭人口较多的脱贫户而言,这部分支出让他们感受到明显的压力。例如:沅城村共有544 户1 361 人,原有建档立卡脱贫户有37 户122 人(2017 年已经整体脱贫)。而2021 年医保代缴仅有监测户14 户15 人,残疾8 户13 人。
1.2 消费扶贫陷入困境
近年来,扶贫产业发展迅速。统购包销的扶贫产品不愁卖,然而,扶贫产品普遍存在性价比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消费扶贫的政策逐步退场,消费扶贫重心发生转移,相关产业陷入困境。产品质量的提升、销售渠道的完善、品牌特色的打造、产业配套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
例如,省农科院之前在永顺县颗砂乡旭东村大力发展“贡米”“贡鸭”产业,其贡米、贡鸭产品质优价廉,当时为了帮助其打开销路,院里采购了贡米、贡鸭产品作为职工福利,受到全院干部职工的好评。驻村帮扶期间,省农科院3 a 累计消费扶贫60 余万元,真正做到了单位、职工愿意买、喜欢买,企业、合作社、农民有钱赚。2021 年省农科院工作队进驻沅城村和古尧村后,消费扶贫对象转而成为这2 个村。值得庆幸的是,旭东村的贡米和贡鸭产业,在工作队撤队之前都已步入正轨,现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不可否认,支援单位消费扶贫重心的转移,对帮扶村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同期在永顺的其他扶贫产业,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已衰落甚至停摆。
沅城村的优势产业是生姜,因为产能和季节的因素,未纳入2021 年省农科院的消费扶贫范畴。工作队权衡利弊后将消费扶贫产品定为黄金贡柚,定价略高于市场价。最终沅城村实际提供的黄金贡柚不到总量的1/4,剩余部分由村集体合作社采购赚取差价。同样是消费扶贫,旭东村模式可以复制,而沅城村则不可复制;同样是消费扶贫产品,旭东村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优,而沅城村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价格偏高。
1.3 资金不足导致发展不均
这几年由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财政吃紧,中西部不少县市资金缺口极大,负债高。脱贫攻坚结束后,国家财政资金相关支持力度大幅缩减。当地政府拿不出足够资金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只能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打造几个示范村。例如:洪江市几乎举全市之力,重点打造茶溪村、下坪村和沅城村。绝大部分资金、项目向这3 个村倾斜。而洪江市其他2 000 多个村得到的支持便非常少了。即便是这样,有些地方经常也是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出现挪用专项经费的现象。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凸显。
1.4 任务不明确工作无抓手
对于广大基层干部和工作队来说,之前脱贫攻坚战任务明确,考核标准清晰。脱贫攻坚期间,“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标准也是底线,政府和工作队都是朝这个共同目标奋斗。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强调最多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以及发展集体经济。怎样才算巩固成果,集体经济要发展到什么水平,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地方政府和工作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开展工作。笔者与各级政府干部和主管乡村振兴工作的部门、各级工作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普遍的感受是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更难,工作没有了抓手。
在沅城村驻村的1 a 多时间,笔者抓得最多的2项工作是发展集体经济和人居环境整治。沅城村原先集体经济薄弱,仅有3 口山塘租赁费,不足万元。然而实际上,沅城村三面环水,面朝沅江,自然风景秀丽,无论是在对岸拍摄,还是无人机航拍,沅城村的景色都美不胜收。可刚进驻那会,鸡鸭跟人抢路,房前屋后堆放杂乱,随处可见垃圾。工作队想组织党员、代表去优秀的村参观学习都没人响应。
1.5 农村“空心化”问题严峻
经历过脱贫攻坚战的人都知道,在计算家庭收入时,如果家中有人在外务工,那这一家的收入十有八九就不成问题。因此,鼓励和帮助贫困户外出就业曾经是政府和工作队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年轻劳动力缺乏,在家的多是空巢老人和儿童。如今发展乡村振兴,要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靠老人和儿童是无论如何也发展不起来的。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流,也让当地政府和工作队陷入两难。
以沅城村为例,沅城村全村1 361 人,在村里的不到500 人,除去在读学生,50 岁以下的不到80 人,40 岁以下的30 人,30 岁以下的5 人。工作队计划给村里购置一台植保无人机,需要培养一名无人机驾驶员。然而,在工作队挨个跟年轻人做工作之后,竟没有1 人愿意去参加免费的培训。
2 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结合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实际,针对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2.1 乡村振兴仍需坚持“精准”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一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精准的才是最有效的。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必须做到精准,也就是需要有精准机制,才能精准对接[1-2]。
2.1.1 精准规划,避免同质化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普遍缺乏县域级别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乡村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建议以县为单位,对区域内的乡村发展战略整体把控,围绕乡村特色产业,精准产业布局、统筹项目安排、合理资金整合,有序推进各村庄规划建设,促使村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抱团增强县域发展能级,从而避免乡村产业同质化[3]。
例如:沅城村所在的沅河镇有不少村种植柑橘,其中以富团村和沅城村为主。沅城村柑橘种植面积曾超过266.7 hm2。由于山地排水好、光照足、温差大等因素,山地的柑橘口感要大大优于平地。可沅城村的柑橘不仅山上有,房前屋后、菜园、耕地到处都有种植,导致其柑橘品质差异大,远比不上临近的富团村。不仅如此,单沅城村种植的柑橘品种竟超过了20个,几乎市面上有的品种都能在这找到。因此,总体来看沅城村的柑橘种植区域不合理,品种繁杂不成规模,树龄老化疏于管理,缺乏优势产品。工作队进驻后,邀请了省农科院农经区划专家为该村编制了《沅城村2021—2025 产业规划》,并邀请柑橘专家进行现场调研,对现有柑橘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确立了沅城村柑橘产业发展方向为:减少柑橘种植面积,逐步清理耕地、平原区域内柑橘树,重点发展价值高且具有特色的红橘。
2.1.2 精准施策,推动产业升级产业振兴关键在于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我国当前农业产业现状是:产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精,现代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普及率较低,现代农业装备应用不广泛,一、二、三产结合不紧密,小农意识比较严重,农业生产和经营抗风险能力弱[4]。基于这些问题和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农业产业,增加畅销农产品的生产;其次,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做强生产、加工、储藏、包装、流通、销售各环节,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与此同时,要发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出现“你有我有大家有,你降我降大家亏”的尴尬局面。
2021 年5 月,工作队进驻沅城村后发现,沅城村有约86.7 hm2的成片平整耕地,非常适合农业机械化。通过走访得知,原来村里百姓都是高价请外面的收割机作业。工作队便产生了给村集体购置成套大型农机,成立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技服务,壮大集体经济的设想。从5 月到8 月不到3 个月的时间,包括联合收割机、拖拉机、耕田机、油菜播种施肥一体机在内的30 余万元农机装备落户村里,沅城村农机合作社挂牌成立。同时,为村里培训了9名本土农机驾驶员。
沅城村是地标产品“托口白姜”的核心产区。沅城出产的白姜因口感鲜嫩爽口、纤维含量低,畅销周边县市,田边收购价最低的也达13 元/kg。工作队针对这一优势资源,特邀请省农科院专家解决生姜连作障碍问题,积极推动沅城白姜加工基地的建设,并通过开发生姜休闲、文旅产品等延长产业链,以期提高沅城白姜产品的附加值。
在工作队帮助和推动下,2021 年沅城村成立生姜、柑橘、蔬菜等农业专业合作社5 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 家,民宿、农家乐3 家,村集体收入突破7万元。
2.1.3 精准帮扶,增强“造血”能力目前,农村产业大户和从业者普遍存在文化层次不高、技术储备不足、意识观念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仍有部分人“等靠要”思想并未改观,甚至更为严重。同时,之前脱贫攻坚期间发展的产业,多数存在运营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资产实际运营效益低下、对集体经济反哺不足等问题,呈同质化和低端化发展的趋向。因此,笔者认为产业振兴帮扶要注重完善反哺集体经济机制、补足产业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引入新业态,以增强“造血”能力[5]。一是要完善帮扶政策、选择帮扶企业、论证帮扶项目。二是引入社会资本、强化科技支撑、激发内生动力。三是推动电商平台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建立富民协同机制。四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导入服务新业态,例如将会议、养老、团建、研学、培训等作为乡村发展的新产业[6]。
以沅城村为例:沅城村的发展定位是以红色乡村旅游为主线,结合新型农业综合体的农旅融合式发展。沅城村地处湘黔水路要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侗族首领杨再思后裔的聚居地和发源地;湘黔两省杨姓族人每年定期前来祭祖、晒家谱。虽历经千年,但村内古树、古碑、古巷等遗迹尚存;当地独一无二的鹅卵石墙,逐渐被发掘和恢复,沅城村曾经的九门十八巷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村内保存完好的清代地主庄园,是红二、六军团过黔阳时驻扎和召开沅城会议的旧址,现已改造为“红军过黔阳纪念馆”;随着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和中组部“红色美丽乡村”项目的展开和建设,沅城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沅城村2012 年被授予“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称号,2020 年被评为怀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16年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21 年被省农科院和怀化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院市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2021 年还被中组部列为“红色美丽乡村”。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5 月至2022 年7 月,沅城村共计接待红色旅游游客8 200 余人次。
2.2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
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人始终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资源。因此,将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第一位,坚持引育并重,才能提高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的支撑作用。
2.2.1 强化培养本土人才本地人才对当地的民情民俗、历史人文了解更深入,他们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相对稳定的人才力量,因此需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村干部、科技人才、乡土文化人才等,开展精细化、系统化培训,激发本土人才潜能,真正打造出一支不走的工作队。驻村以来,工作队依托省农科院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沅城村挂牌设立“省农科院科技小院”“博士工作站”。截至2022 年7 月,省农科院派遣相关专家350 余人次赴沅城村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为沅城村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2.2.2 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家乡情感更深,相较外地人更能、也更愿意留下来。因此,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引导和鼓励本土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家回乡工作和创业,进一步增强其成就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完善相关的制度引领与保障,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7]。
2.2.3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解决乡村人才短板,务必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动力[8]。科技特派员与“三区人才”计划已实施多年,大批农业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广泛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但当前的职称评定和人才评价机制还是以学术成果为主,将科技服务纳入职称评定和考核机制,能极大地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使其在开展“三农”服务时更安心。同时,积极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创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9],建立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才能让乡土人才更有成就感。
3 结 语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攻城拔寨的攻坚战,那么乡村振兴就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持久战。实践证明,“精准扶贫”对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加需要精准施策[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归根结底是为了“人”。同时,乡村振兴也要依靠“人”。总之,只有抓住了“人”这个关键因素,激发人的动力、凝聚人的力量、汇聚人的智慧,农村的明天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