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进课堂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分析
2022-11-20福建省厦门市青少年宫朱培新
福建省厦门市青少年宫 朱培新
中国鼓文化由来已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人文记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外音乐文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丰富了我国音乐教育形式与内容,另一方面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与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其文化意识正处于觉醒状态,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容易动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鼓文化,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击鼓技能,是传承中国鼓文化的创新路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精神,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下文以中国鼓中的安塞腰鼓为例,从安塞腰鼓特征、音乐教育发展形势两方面分析安塞腰鼓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从文化、知识、技能、身心发展四个层面阐释安塞腰鼓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中国鼓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
(一)中国鼓之安塞腰鼓特征为其进课堂奠定基础
中国鼓之安塞腰鼓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是我国陕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安塞腰鼓为军鼓,“鸣金收兵,擂鼓前进”,有鼓舞士气的作用。随后,安塞腰鼓逐渐演变为黄土高原的群众性娱乐活动,腰间挎鼓、白色头巾、火红的衣服是黄土高原上靓丽的风景,陕北人民喊着整齐的号子、挥舞着腰间的飘带、敲打着腰鼓,场面壮观且宏伟,表现出陕北文化的粗犷与热情。单独从安塞腰鼓的文化特征来看,其与我国战争时期的历史息息相关,是反映军中生活的载体;从安塞腰鼓的艺术特征来看,其简单明了、气势磅礴;从安塞腰鼓的表演特征来看,融合了舞蹈表演、乐器表演,并具有简单易学的优势,简单的敲击、舞蹈动作配合整齐的队形、响亮的口号就能呈现极具震撼性的视觉与艺术效果。为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安塞腰鼓鼓点,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安塞腰鼓的花样鼓点,既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又能够丰富音乐课堂的形式与内容,其进入课堂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二)我国音乐教育之发展形势助力中国鼓进课堂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文化融合大环境中求得发展,需要不断增强教育内容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国外文化优势,将学生培养为具备跨文化能力、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优质人才。由此可见,我国音乐教育正朝向借鉴、转化、创新一体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凸显,成为支撑学生音乐文化自信的中坚力量。中国鼓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契合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形势,符合当代中小学生审美观念,并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教育、社会、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助力中国鼓在音乐课堂上的弘扬与传承。
(三)学生体能提升允许中国鼓走进课堂
规范、系统、稳定的中国鼓训练,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身体锻炼机会。研究发现,中国鼓训练能够使人体肌肉中线粒体的数量增加,体积变大,进而促进机制网增多,降低脂肪含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长期系统地进行中国鼓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肺活量,改善学生呼吸系统功能。此外,在进行中国鼓训练时能够锻炼学生的肺弹性回缩力,使学生呼吸能力增强,提高呼吸的深度与长度,进而使整个身体的耗氧量得到有效提高,能够帮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较为稳定的耗氧能力。因此,出于提高学生身体素养的角度考虑,将中国鼓引进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目的。
(四)全民健身计划为中国鼓进课堂提供机遇
中国鼓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能更好地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健身需求。在我国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相应改变,不仅追求文化娱乐享受,也开始关心自身身体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中国鼓引进课堂不仅能够发挥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更能够有效践行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们的身体素养,满足人们体育文化娱乐需求。中国鼓是一项较为典型的有氧运动,能够实现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高气质、促进灵活的作用,如果将中国鼓与体操或武术动作进行融合,并且配合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元素,必将使得中国鼓获得更广泛的欢迎,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身体锻炼运动,进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以将中国鼓这种具有艺术魅力的、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引入课堂,能够进一步挖掘中国鼓形式与内容价值,使其成为具有普遍性效果的、集娱乐与健身于一体的运动形式,以学生为切入点,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二、中国鼓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赏”鼓,品中国鼓之独特魅力
音乐鉴赏是中小学生了解我国音乐文化、音乐创作背景,体会音乐感情的重要课程。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通常由教师选定鉴赏曲目及音乐视频、组织鉴赏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机械性接受知识,并在教师审美认知影响下评价或欣赏音乐作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艺术感知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在引进中国鼓音乐鉴赏课堂前,需要详细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认知特征,想要获得的音乐技能将音乐作品搜集任务交给学生,请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或实地考察获取所需要的音乐素材,并为学生提供展示、品鉴的机会,继而使学生深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
在以中国鼓之安塞腰鼓为主题的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2009年阅兵仪式上的安塞腰鼓表演,使学生从密集的鼓声、有力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中感受黄土高原男子的阳刚之美;从奔放的舞姿、灿烂的笑容中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教师可进一步介绍安塞腰鼓的演变历程,由最初纷争中的军鼓转变为陕北人民庆贺丰收的艺术形式,继而使学生深入体会我国民族事业建设成就。随后,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并谈一谈观看视频后以及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的感悟与启发,继而使学生全面感受中国鼓尤其是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二)“学”鼓,长中国鼓之丰富知识
音乐知识是学生形成正确音乐文化价值、音乐艺术感知力的基础。中国鼓相关知识具有极高的历史性、人文性特征。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中国鼓知识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身心发展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继而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情感、态度等全方位发展。
例如在讲授中国鼓中安塞腰鼓的音乐知识时,鼓棒是最常用的教学工具。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及初中学生,教师可以用两个鼓棒同时在鼓的中间敲四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学生两脚并拢跳出四个四分音符X X X X。教师用两个鼓棒分开,在鼓的两边按四分音符同时敲两下,又在鼓的中间同时敲出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学生则两脚先分开跳两下,然后两脚并拢跳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即X X XX X。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演奏之前用鼓棒敲击最主要的作用是协调统一起前奏,实际就是用鼓棒敲击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演奏信息。学习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等基本节奏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排安塞腰鼓表演节目,选择较为简单的音乐曲目将静态的音乐知识转变为集舞蹈、音乐、唱歌、表演于一体的表演形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将学生学习成果可视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豪感、满足感。
(三)“演”鼓,悟中国鼓之特有技法
中国鼓中安塞腰鼓简单易学,但队形变化、舞步编排需要极强的创造性,才能将击鼓的技巧与各种艺术元素结合为有机整体,呈现气势磅礴的听觉与视觉效果。学生在了解安塞腰鼓文化、掌握安塞腰鼓基本音乐知识后,教师可以请学生组建成六人小组,每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集体思考安塞腰鼓表演舞台场景布置方式、表演的形式、队形的编排以及表演的口号等,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表演的动静结合并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各小组确定节目名称并提交教师,教师制作简易的评分表,精心制作用来奖励学生的“星级奖章”,上面有体现学生表演等级的五角星,并有穿戴腰鼓、头巾、飘带的卡通人物形象。随后,教师开展节目评选活动,请学生以抽签形式确定表演顺序。教师在学生表演结束后,从场景布置、表演形式、配合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表演效果,并为学生评分。最后,教师总结表演过程,并为每一小组分发“星级奖章”。
此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安塞腰鼓自由的艺术特征,学生可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所学习的安塞腰鼓音乐知识编排表演节目并大胆在舞台上表现自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敢、创新的品质。同时,该活动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而且是学生对安塞腰鼓知识的内化过程,学生在布置场景及编排队形中体会安塞腰鼓文化的魅力,并对安塞腰鼓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与传统讲授法相比更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提升。
(四)“习”鼓,探中国鼓之强身健体
中国鼓在敲打与表演中尽显中国人民强健的体魄与积极向上的精神,是音乐与体育学科的融合点。为此,教师需要在中国腰鼓音乐教学中渗透体育,例如将操场作为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边玩边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敲打方式,感受不同敲打力度、敲打位置下形成的不同音乐音色、音调;也可边舞边敲、边唱边敲、边做“收割麦穗”动作边敲,亲身感受丰收时节的喜悦与热闹氛围。学生在与自然密切接触、自由发挥中形成对中国鼓的饱满情感,并在舞动、敲打中充分舒展身体,获得身体锻炼。此种跨学科融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还能使学生感受中国鼓文化的包容性。
(五)“思”鼓,创研究性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进步,中国鼓作为传统古老的活动方式,受到现代文化影响,如果中国鼓仍然保持原有的姿态开展教学,必将由于缺乏时代感而被学生所冷落。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在开展中国鼓教学时需要舍弃一些不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甚至是可能会对学生身体造成损害的动作,同时借鉴现代体育教学理论方法,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将中国鼓特色鲜明、健身效果突出的技术动作进行重新创编,既要保持中国鼓活动的娱乐审美性,又要进一步加强其健身强体性,使其富含时代性特征,同时保持中国特色,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制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也意味着在开展中国鼓进课堂工作时,需要开展研究性教学,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并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需要对自身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研究探讨,以提高教学水平。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学习、表演中国鼓需要对中国鼓进行深刻反思,将其视为研究性课题,主动了解中国鼓的特色,通过亲身参与中国鼓教育教学活动,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中国鼓文化发展史,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通过中国鼓的学习增强体魄,更能够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使学生愿意探索、学习传统文化,进而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文章以安塞腰鼓为例,阐释了安塞腰鼓文化、艺术、表演特征以及音乐教育发展形势,增强了安塞腰鼓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并阐述了中国鼓之安塞腰鼓通过音乐鉴赏、音乐知识讲授、音乐表演、音乐活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方式。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领会中国鼓的文化内涵,并有意识地将其渗透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继而培养学生传承中国鼓文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