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构

2022-11-20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汇景幼儿园谢晓玢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中华幼儿园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汇景幼儿园 谢晓玢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广泛征集遴选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优质游戏活动资源和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在培养幼儿能力的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鼓励幼儿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技能活动,同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对幼儿未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一、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作用

当幼儿园建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课程时,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建立初步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同时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促使幼儿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了解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学习。幼儿阶段是思想和自我意识构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建立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课程,发掘优秀文化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活动等,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也在通过文化内容感悟到的精神和理念基础上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思想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代表民族形象,也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基础,所以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产生爱国意识,并且可以通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形成文化自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美德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让幼儿初步掌握分辨事物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二、目前开展幼儿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问题

(一)缺乏课程内容合理规划

国家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幼儿课程教育时,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如何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但受各类因素影响,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取得相应的成功,其中起到阻碍作用的因素包括没有明确规划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实施传统文化课程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部分幼儿教师的侧重点在于幼儿是否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及传统文化中各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导致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幼儿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进行传统美德的学习和各类精神意识的学习及传承。同时,由于教师在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中没有明确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导致课堂中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没有连贯地贯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时,主题内容过于单一,忽略了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和传统文化包含的精神意识。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过程中,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高于幼儿,所以个人意识会影响建构幼儿传统文化课程时内容的选择,没有掌握幼儿的需求和认知能力,导致幼儿传统文化课程不符合幼儿需求。

(二)教师缺少传统文化教学经验

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幼儿园开展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比起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更重视为幼儿建立未来学习文化课的知识基础。部分教师没有明确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并且部分青年教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开展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希望让幼儿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西方文化。但因教师缺少相应教学经验,所以在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西方文化占课堂教学内容比重较多的问题,并且教师无法指导幼儿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意义和内涵,导致大部分幼儿被充满新鲜感的西方文化所吸引,没有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作用。同时,因为教师没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部分教师直接照搬其他幼儿园的课程教学模式,没有结合本园幼儿发展特征和学习情况,导致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不符合幼儿需求,并且缺乏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后果是幼儿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雷同,无法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三、建构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课程的原则

教师在为幼儿构建传统文化课程时,要注意两个重点。首先,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包容性,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所不相同。比如春节,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则是吃年糕。南北方因为地域气温差别较大,导致受气候影响,其传统节日文化也不相同。北方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所以春节期间北方庆祝节日的方式大多与雪有关,而南方四季如春,在春节期间有逛花市的习俗。所以教师在建构传统文化课程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考虑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随后深度剖析传统文化内容,多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幼儿学习并了解传统文化的文明成果和精神美德。其次,幼儿发展特征具有根据形象和实践联想思维的特点,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时可以将实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带领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季节为幼儿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借助不同的节日为幼儿介绍节日的起源和庆祝节日活动的缘由,从而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同时保证传统文化课程的有效开展,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建构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课程的策略

(一)明确课程中传统文化的运用

在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习内容,不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而且通过幼儿在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护国家传统文化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国意识。所以在构建幼儿传统文化课程时,首先要注意明确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运用方式,科学规划传统文化与幼儿课程的结合,并且教师要能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效提炼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传授给幼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同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适当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传统文化和文化内涵进行教学,并且以爱国主义为教学核心。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体现优秀精神的内容,对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爱国意识具有帮助作用。国家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保证幼儿经过传统文化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和道德素质,并且通过传统文化学习帮助幼儿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结合幼儿特征开展文化教学

幼儿阶段开展教学活动要考虑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幼儿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为幼儿创造具有优秀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并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且让幼儿意识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首先,针对幼儿心理特征进行构建课程的参考,幼儿具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情节自我思考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美德。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古诗词等内容,让幼儿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其次,针对幼儿年龄特征,其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注意力会随着自己的情绪进行转变,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课堂游戏环节带给学生愉快情绪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构建质量

目前,幼儿教师本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仍然不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普遍较为欠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并且对传统文化理解角度不全面,导致教师在自己没有完全理解和熟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时,造成幼儿课程内容缺少完整的规划和充分的教学资源,限制了幼儿教育阶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因此,全面增强幼儿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是帮助教师完善课程内容规划、充实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教师熟悉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内容体系和价值精髓,全面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此外,教师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设计等相关活动的问题,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日趋简单与片面,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仍主要以借鉴与模仿为基础,但积极探索和个性化学习开展没有完善,导致这些活动过于表面化,没有真正深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精神,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习和补充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还要切实掌握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启蒙的教育方法。因此,从实践角度出发,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应围绕该主题开展评价活动,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和幼儿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设计学习内容和组织方式,鼓励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在不断研究和反思中积累和深化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四)增强幼儿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目前,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主要由本园教师自主开发,依靠幼儿园自身经验和基础,但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课程规划缺乏经验和理论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参考其他优秀的幼儿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此外,在幼儿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中,不仅可以挖掘课程规划灵感,还可以为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处于不同角度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内容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并将其运用到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有效保证课程开发的持续性和创新性。幼儿教师在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中不仅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实施中也起着主体作用,要将开发的课程转化为日常教育,实现课程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所以,幼儿园应该充分调动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积极性,引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深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学常态。

(五)创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情境

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需求,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幼儿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各类由传统文化衍生而出的游戏、传说故事等为参考,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同时还可以将各类故事和游戏融入课堂活动,丰富幼儿园课程教育内容,增加幼儿园课程优秀传统教育的趣味性。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传统文化中的游戏为基础开展课下活动,带领幼儿在课下实践接触传统游戏,如放风筝、编花绳、扔沙包等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学习制作游戏设备。通过带领幼儿进行手工活动,让幼儿对传统手艺产生兴趣,进而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为幼儿深入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来和传承。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集体交流,并且让幼儿从实践中了解各类传统文化和游戏方式,并从中获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乐趣,进而提高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知识范围,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类传说和故事融入幼儿园课程,为幼儿建立沉浸式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坚持”的文化理念时,教师可以为幼儿介绍“滴水石穿”的故事,同时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见过石缝中生长出来的植物。通过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欲望。随后,教师可以准备石片和滴水装置引导幼儿讨论水是否能将坚硬的石头击穿,并且带领幼儿进行长期实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班级建立分享传统文化故事的空间,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可以利用这些传统文化故事进行课程内容导入。教师将其作为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所蕴含的品德修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生命力,也是我国保持文化自信的来源。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幼儿传统文化课程,不仅可以将传统美德融入幼儿成长环境,也促进了幼儿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中华幼儿园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