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打造一间无限可能的教室
2022-11-20王晓波
王晓波
只一眼,我就被这个班的布置深深吸引了。教室门前走廊上摆放了一张桌子,上面是我喜欢的小清新风格的摆设,课间坐在这里看看景、发发呆,想想都是极好的。走进教室,简直就像置身在一个童话世界里!形形色色、姿态各异的猫的摆件和图片几乎无处不在,给这个温暖的空间增添了不少生气……看着如此漂亮的教室,我羡慕不已,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才是教室应该有的样子啊!
某天早上,我突然收到同事发来的这样一段文字。这位同事告诉我:她班上的一个女生在偶然间看到我们的教室后,在周记里进行了记录;学生日记里流露出的羡慕之情,让她决意要带着班里的学生一起来参观我们的教室。我的同事说:“让他们来学习学习,回去后让他们也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来改造教室。”于是,我得以向另一群孩子和他们的老师诠释我对于教室空间的认识——在我看来,我们建造的每一个空间都带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传递着我的教育理想。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问题,还原我们这间教室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一、教室空间的设计,意义何在?
我们如何看待一间教室,将决定我们如何设计并使用它。
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把教室看作是一个传递知识、组织活动的场所。因此,我们在布置教室的时候,更多采用平面化、单向式的设计,如在黑板报或墙壁上张贴活动照片、师生作品以及班级公约、友情提醒等。
但我认为,教室不只是一个由桌椅、黑板和讲台构成的物质空间,它还是一个师生同在的活动空间、生活空间、信息空间和社会空间,甚至是一个生态空间。在这里,师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一起创造属于这个空间的故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教室空间的设计应该从墙面布置走向场景设计,从平面展示走向立体架构,从单向呈现走向互动体验,从零散铺陈走向系统规划。因为教室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布置,也不单纯是为了解决审美问题,而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场景,以激发和释放每个人的善意和潜能,向学生传递一种美好生活的理念和方式。
二、教室空间的打造,谁说了算?
教室空间,当然可以由教师提前设计并布置好,再以“欢迎”的方式迎接学生的到来。但这样的设计,少了学生的参与,多了教师的主观意识,学生不会产生归属感。教室空间,需要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共同打造。
2014 年9 月下旬,我们开启了教室的重建之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猫的国”这个班名的认识和理解来设计教室空间。讨论会上,学生小宇说:“既然我们的教室是一个国,那是不是应该有银行和警察局啊?”话音刚落,就引来许多同学的共鸣:“我觉得还应该有个花园。”“应该还需要一间图书馆。”“还应该有一间蛋糕房和咖啡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学生的突发奇想让大家的想象力无限延展、思维不断拓宽,每个人都沉浸在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中。不知不觉间,教室的“墙壁”消失了,教室空间在无限地向外延伸着,直到班长站起来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怎么可能啊?教室就这么大,怎么可能有你们说的这些地方。”“就是的,痴人说梦话呢。”“做白日梦了吧!”有一小部分人开始附和班长。
小宇的提议,起初其实是个恶作剧,是他对我这个新班主任的挑衅和试探。但我肯定并表扬了他的想法,因为我希望在这间教室里的每个人都愿意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并且受到尊重。我接着班长的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可见,能够有想法就非常了不起。当然,如果要把想法变成现实,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教室的空间有限,大家可以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激发学生新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把想法变成现实。
在我的引导下,大家开始调转方向。有人建议把图书馆“建”在原来图书角的位置,至于蛋糕房,在图书角边摆上烤箱、微波炉之类的就可以了;有人提议把花园和咖啡馆建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我们把想法告诉家长后,家长们也积极响应号召,全身心投入到教室建设中来,帮助孩子“圆梦”。于是,大家利用国庆小长假收集素材、采购材料,忙得不亦乐乎。
10月7日,小长假最后一天,我们相约来到学校,动手构建心目中理想的“猫的国”——进门处,写有“猫的国”的木牌替代了原来的三(12)班的班牌;教室前后门口的地面上,都摆放着憨态可掬的猫头造型脚垫;进门的卫生角摆放着Kitty 猫造型的肥皂盒和餐巾纸盒;墙壁上的陈列柜里是亲子制作的各种猫元素的手工作品。在大家的努力下,物理空间有限的“猫的国”有了图书馆、花园、烘焙坊……学生们的想象力不断被激发,教室的容量不断地被扩大。前前后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教室的空间改造,全新的教室引来了全校师生的围观。一个五年级的女生对我说:“老师,你们怎么可以把班级弄成这个样子,不怕校长骂吗?”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她:“你喜欢这样的教室吗?”女生说:“我好喜欢,可还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所以才觉得这样的教室是不会被允许的。”我说:“你们喜欢是最重要的。你们喜欢,校长也一定会喜欢,因为你们才是这间教室的主人呀!”
三、教室空间的容量,能有多大?
在古罗马文的词根中,“教室”的原意是指各式各样、持续开放的环境,人们被召唤到这里,共同学习他们周围的世界。因此,教室不是一个封闭的场所,而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它的容量是无限的。
“猫的国”教室的“空白处”流动着善意,它的边界在不断拓宽。为了实现大家拥有“咖啡馆”“休闲吧”的梦想,几位家长去当地的旧货市场淘来了两套适合放在阳台上的休闲桌椅,我们在桌面铺上小清新风格的桌布,椅子上摆上靠垫,这里成了大家课间最喜欢的休闲场所;有家长发现一些家庭没有打印机,打印学习资料很不方便,于是就赞助了一台打印机放在教室里,于是“猫的国”又有了“打印社”;有学生发现一些老师经常会请学生帮忙取东西,或者是发放物品,于是提议成立“快递站”,现在,争着做“快递小哥”成了男孩子们的快乐源泉;我们的图书馆里,有学生带来的书,也有我书房的藏书,有时家长到教室接孩子,会在等孩子的间隙借一本书坐在走廊的“休闲吧”阅读,有时其他班级、年级的学生也会来我们的图书馆借阅,慢慢地,我们班的阅读氛围浓厚了。
“猫的国”教室的“空白处”流动着真实,它的课程在不断丰富。我们的“银行”和“医院”这些民生工程可不是简单的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课程。当学生持有的“猫的国”流通货币越来越多时,可供消费的市场、提供保管服务的银行就应运而生了,于是,我们有了学习如何理财的“财商课程”;当同学有擦伤、碰伤或者普通的感冒发烧时,“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会帮忙处理,于是,我们有了学习如何简单护理的“护理课程”;当发现有一些学生因为父母下班晚没人接,只能在校门口逗留时,我们的“半小时课程”开设了,一些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家长主动到教室陪孩子们读书、烘焙、运动……
“猫的国”教室的“空白处”流动着美好,它的空间在不断延伸。教室空间的打造,不必追求一蹴而就,应该随着教育生活的铺陈和课程的完备逐渐完善。三年级时在走廊打造的“猫国花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于是,到了四年级,我们又开辟了一块“猫国菜园”,配合农历课程“循着时令玩种植”,大家一起播种、写观察日记、制作美食。五年级,农历课程升级为“跟着节律学物候”,学生们的脚步不再局限在校园内、教室里,而是走到更加开阔的社会大舞台。
当教师的思维方式改变后,当教室的空间改变后,我们会收获学生意想不到的改变。当然,即使穷尽我们的智慧,也无法抵达一间教室、一个孩子的上限,因为,一间教室的容量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