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融合背景下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2022-11-20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高朱小学魏春发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高朱小学 魏春发
家校融合的方式是指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同开展,由两者之间的联系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利用家校共育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一、小学生学习现状
(一)学生对某些知识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生往往年龄较小,他们具有活泼好玩的天性。然而,很多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知识的传授中常利用板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地位无法得到有效改变。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高,进而也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和理念也没有及时更新。如今的小学教学要求落实“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要求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利用创新式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家校融合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对家校融合的方式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制力较差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且自制力较差,他们往往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再加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逐渐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电子游戏等网络产品,吸引了一部分小学生的注意,导致这些学生沉迷于游戏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处于发展和规范的最佳阶段,但是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没有理想中优秀,这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写字工整情况、作业完成速度以及课前预习等方面。很多小学生在进行书写练习时态度不认真,导致字体潦草,甚至让教师难以辨认。另外,在小学的班级中可以发现,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作业速度慢且正确率不高,这是因为学生做作业越慢其注意力就越不易集中。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难度更大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家校融合教学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是指学生在相同的学习任务量用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学习成效更多。在家校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利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管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家长应尽量多地与教师沟通,多询问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配合学校的日常工作。同样,学校也应当拓宽家校交流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以及表现。通过家校融合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有节奏、有重点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根据有效调查数据显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背景下,双方应当坚持为学生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要求严格督促学生完成。另外,家校合作的方式还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家长会以及亲子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校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家长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创新教学方式,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来提高其综合学习成绩,为高质量的课堂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它包括自然的反应以及稳定的行为方式。在小学这个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教师注重采取创新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学习。如,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会让家校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工整,做题效率也会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家校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容易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家校合作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邀请家长参与,促进家校之间相互沟通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中占据重要地位,若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一步就应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落实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阅读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中,家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落实家校共育。在新的学期开始,教师可以邀请一位或者多位家长作为学校的常驻家长,这些家长在学校中起到监督教师教学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教学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提出建议。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此种方式缺乏创新性。此时学生家长可以根据其作用来提出建议,可以与教师一同讨论利用信息技术等方式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利用音频将文章的内容进行展示,使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跟着音频的内容认识生词并熟读课文,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发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种方式不仅使得学校的教学公开透明,同时家长的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出来,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也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利用家长会议,促进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教师与家长之间做到平等的联系,借此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总结。一般情况下,家长想要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大多是依靠家长会的开展,但是学校开展家长会的时间往往是在考试结束后,这样的家长会从家校的互相沟通变成了学生的表扬与批评大会,进而增大了学生压力。因此,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家长会的主题,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
例如,教师可以将每周三作为固定的家长会议召开日,并且每次的家长会要设计不同的主题。如,教师可以将家长会主题设计为“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在会议的开展过程中鼓励家长分享孩子在家中的表现,然后通过教师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教育方案,让家长真正地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当中。另外,教师可以适当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来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来平衡学生的学习,通过反思一周之内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总结,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亲子活动,促进总结整理习惯养成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养成总结和整理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增加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让家校共育的开展更有意义。在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中,针对某一章节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的知识整理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以“整理大比拼”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亲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总结习惯的养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奖励制度,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总结速度快且清楚正确的学生以及家长,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并且增强其自信心。亲子活动教学的方式不仅使得学生与家长之间更加亲密,促进了两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通过家长陪读,促进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无法真正地去理解教师课上所讲解的知识点,降低了自身的学习质量,导致学习信心逐渐下降。在家校共育理念下,教师可以适当设立家长陪读机制,通过家长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能够高效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前预习,并将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当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难以有效管理时,就可以采取家长陪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预习,家长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及孩子的特点来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预习辅导,引导学生发现章节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并提前利用这些时间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教师在课上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了解其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的疑问,并将本章节的知识点以更加集中的方式进行统一讲解。此种方式不仅促使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利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养成提问习惯
师生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家校融合的背景下,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刻板印象,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的掌握,促进了教师的针对性教学。
例如,在某一科目的考试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将出错的原因以及正确答案写在本上,方便学生复习。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些题目错误的原因呢?通过教师的讲解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什么收获吗?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教师鼓励学生发言,此时就有学生会说自己对于这种解题思维不明白,表示自己再一次遇到这种问题时可能还会犯错误。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直至学生明白这一知识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错题向家长进行讲解,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养成。
(六)设计家庭作业,培养学生课后复习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仅凭课上的时间难以有效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作业作为知识巩固中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能够让学生合理地应用课余时间,通过所设计的作业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巩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家校融合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作业的设计进行重新研究,促使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
家庭作业的设计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对以往的“题海战术”进行改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任务。如,有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就要为这些学生设计一些较为基础且简单的家庭作业,并将作业内容通过家长群的方式分发下去,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高效学习,从作业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复习。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并让学生结合书本中的内容来完成作业,而家长在此过程中起到监督和的作用,以此来保障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利用家校合作模式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的方式不仅优化了教师的作业布置方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家校共育的开展与落实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环境。在小学阶段利用家校融合的方式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通过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创新家校共育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