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本在幼儿园艺术探究场实践中的应用

2022-11-20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蔡琴

家长 2022年22期
关键词:鸵鸟绘本绘画

□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蔡琴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形式日益丰富多样,生活化、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日益受到重视。

艺术探究场是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关注美术教育中的人、时、空、关系在幼儿完整美术经验形成中的作用,为幼儿的美术探索提供自由、完整、浸入式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建构中,帮助他们萌发心中美的种子。而绘本中有着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线条和特征鲜明的艺术形象,可作为一种美术教育资源,应用于艺术探究场中,丰富幼儿对美的感知,激发幼儿的灵感,为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可能。

一、儿童绘本应用于艺术探究场的可行性

(一)绘本与幼儿的审美与兴趣相契合

绘本以图为主、以文为辅,通过图文协调配合的方式营造氛围和情境,表现故事情节。从视觉上看具有美感和吸引力,鲜明的色彩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多变的场景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用形象生动的绘画形式展现相对抽象的故事情节,与幼儿思维的具象性特点相适应,便于他们理解和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且绘本故事往往以故事为载体,或是贴近生活,或是充满奇思妙想,其中情节变化所带来的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反复阅读。绘本作为幼儿喜爱的读物,能够为其带来生动的体验,因此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绘本与艺术教育的内在要求相适应

绘本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广泛应用,但以往通常关注绘本在幼儿读写能力中起到的促进作用,却忽视了绘本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在语言活动中,往往关注的是情节的连贯性及语言理解和表达,较少关注绘本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绘画性等特征,而这些特点恰好使绘本与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在要求相适应。幼儿绘本中会采用多样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其色彩搭配、线条、结构等会在幼儿阅读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幼儿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一定的审美经验。而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绘本中的艺术元素,为幼儿提供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关注其中的艺术特征,更好地帮助他们汇聚艺术经验,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创作和表达。

(三)为绘本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多元选择

随着绘本在幼儿早期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凸显,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讨绘本的设计及教育应用,也有更多的创作者投入绘本的创意与制作中。近年来,涌现出大量题材新颖、风格多样、形式多变的优秀绘本,为艺术教育中绘本的应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项。从艺术特征上看,绘本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具象写实、抽象、唯美、卡通等多种艺术风格和油画、水彩、国画、版画、拼贴等绘画技法提升视觉体验。如《赶牛车的人》就属于典型的油画风格,每一个画面都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田园生活;而《外公的旅程》艺术则用水色的技法展,柔和地展现了一个老人关于过往生活的回忆。从内容上看,也出现了艺术启蒙类的科普绘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画家和艺术流派;而且随着国内原创绘本的增加,带有民族特色的视觉元素也被融入绘本创作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兴趣选择适宜的绘本。

二、儿童绘本在艺术探究场中的应用价值

(一)丰富儿童审美经验

对美的感知与创造依赖经验积累,而绘本中具有美感的画面正是进行审美熏陶的最佳素材。审美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等多种能力。其中,绘本色彩的搭配、线条的组合、画面的构成,都是幼儿感知和理解美的重要途径。绘本阅读本身能够给儿童带来愉悦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幼儿切实体会到美之所在。艺术探究场中投放的不同类型、风格的绘本,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累积审美经验,最终会成为幼儿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的不竭源泉。教师引导的绘本欣赏与艺术分析,能够让幼儿在享受趣味性故事之余,吸取其中美的“养料”。

(二)作为创作话题来源

不可否认,幼儿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盈的内心世界,但要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时却面临困难。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相对缺乏,在创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参照,因此他们的绘画常常出现画面单一、结构简单、表现性弱等特点。而绘本所带来的视觉体验能够为幼儿的绘画提供情境和素材。一方面,教师可借助绘本的故事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绘本中不同画面内容的观察与分析,也能帮助幼儿更充分地认识生活,熟悉不同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而能够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再现眼中的世界。

(三)拓展相关的艺术知识

绘本中有着丰富的视觉艺术要素,借助不同类型的绘本,幼儿能够生动地感知不同绘画风格之间的差异,体验不同的线条、笔触所营造出的氛围的差异,以及色调的变化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上的不同。类似绘画技法上的知识,如果直接传授、讲解,学习氛围相对比较枯燥,但在绘本的具体画面中、在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变得清晰可感。幼儿可以模仿和借鉴作品中的艺术技巧,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而向幼儿介绍艺术启蒙类的绘本时,更可以向他们普及艺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其了解不同画家的生平故事、创作风格、绘画特点,进而理解不同的绘画流派及其各自特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自觉、主动地关注艺术作品,乐于参与艺术活动,敢于表现和表达自己。

三、儿童绘本应用于艺术探究场的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绘本

在艺术探究场中,尽管幼儿是探索的主体,但是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的合作者应该提供支持。绘本选择作为教育资源准备的一部分,也体现着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及对艺术教育的思考,也是在艺术探究场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从总体上看,绘本的选择要考虑其艺术风格和特点,选取富有童心、充满想象的绘本作为幼儿欣赏和借鉴的对象。同时,绘本的情境或画面要有适当的“留白”,为他们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其成为幼儿创作的灵感来源。

具体来看,绘本的选择要考虑内容与年龄的适宜性,如小班可选择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和画面较为单一、线条清晰明确但色彩较为明快的绘本,让儿童能够对审美有初步的体验和感受,从中积累基础性的绘画经验。而到中、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绘画经验,在观察和造型及色彩的感受力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具有多样性、艺术创作技巧各异的作品,让儿童能够体验不同艺术风格的魅力。教师可针对同一主题,寻找不同风格的绘本投放到艺术探究场中,让幼儿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风格所传递的情感和体验的不同。同时,在情节上也更加丰富、开放,有更多的任务和事件的变化,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想象与创编。如《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但并不复杂,对中班幼儿而言,易于理解且能够激发他们创编的兴趣。幼儿在阅读故事后,会通过绘画再现或改编故事情节,画出“害怕大灰狼的小红帽”或“勇敢用果子砸晕大灰狼”的小红帽。

此外,教师也要关注绘本与艺术教育目标之间的适切性,针对绘画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绘本来达成目标。如关注色彩关系的理解,需要选择不同色调和谐搭配的绘本作品;如关注形象塑造,则需要选取幼儿认为重要或感兴趣的角色且带有关键特征的形象塑造的绘本供儿他们欣赏。且幼儿往往会对夸张、变形的事物感兴趣,也可以有侧重地选取在画面上具有类似特征的绘本,让他们感受到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充分发掘绘本的艺术价值

即使是在同一绘本中,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价值等待教师来发掘。教师在投放绘本之前,应对绘本中的艺术教育元素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通过画面特点分析、形象赏析以及情节创编等,丰富幼儿的美术经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在每一次的探索中,可以聚焦一种美术元素,突出重点,再逐步拓展,形成幼儿对绘本中艺术价值的完整感受。如绘本《我的连衣裙》中,讲述了小兔子神奇的连衣裙会随着它所经过的场景而变化图案。起初可以聚焦笔触的观察和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绘画方法画出点、线、图形等;在幼儿熟悉了不同笔触和画法的效果后,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图案的特点,感受其中的规律之美,让他们自行创意和设计规律排列的简单图案,进而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整体构图。小兔的连衣裙和所处的环境构成了和谐的整体,如走入花田时,连衣裙上会呈现花朵图案;而下雨时,连衣裙的图案变成了雨滴,如何协调小兔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如何让连衣裙巧妙地融合到背景中,都需要幼儿对画面的整体把握。教师在关注局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让他们尝试绘制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

此外,绘本艺术价值的发掘,也可以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相结合。在综合课程下,艺术领域应当与其他领域相互配合,构筑幼儿的整体经验。其他领域的学习也可以为幼儿基于绘本的艺术探索和创作提供支持。如绘本《鸵鸟》中,详细介绍了鸵鸟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幼儿在阅读后对鸵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可在科学区持续投放相关的书籍或模型,引导他们观察鸵鸟的身体结构,进一步了解其生活特点。通过科学领域的知识积累,帮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准确地把握鸵鸟的体态特征,如鸵鸟都有着长长的脖子和细细的腿、身体上遍布有黑白色的羽毛,而且雄鸵鸟还会将皮肤的颜色变为粉红色。当儿童有了足够的知识作为支撑,就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而了解鸵鸟的生活习性,也有助于丰富画面的内容,幼儿会绘制扇动翅膀的鸵鸟、在沙里打滚来洗澡的鸵鸟或者一起跳舞、奔跑的鸵鸟妈妈和宝宝等。不同领域中绘本的应用,也能推动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

(三)提供浸入式的环境和丰富的材料

在艺术探究场中也可聚焦绘本的主题,展开持续、深入的艺术探索。主题式的持续探索,要求教师营造浸入式的环境并提供丰富的材料。在针对某一绘本或某一绘画风格进行探索时,可在艺术探究场的环境创设上融入与主题相关的元素,通过环境的浸润来陶冶幼儿的审美感知,激发幼儿的审美表达。如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是幼儿容易理解和模仿的,他运用简单的线条组合和色彩形成了丰富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有节奏的动态美,适宜幼儿欣赏,也能引导他们感知搭配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和构图,探索线条与色彩的多样化的组合形式。为了让幼儿有更沉浸式的体验,可将蒙德里安绘画中的元素融入环境创设中,在墙面、桌面的陈列中都运用线条和红、黄、蓝三原色来进行装饰,让幼儿走入其中能够感受到这种绘画风格的魅力,进而主动探究和变化出更多的组合形式。

此外,要使幼儿能够持续地围绕绘本展开艺术探索,丰富、多样的材料也是关键,在美术教育中出现了关注综合材料运用的趋势,而综合材料能够进一步拓展儿童的创作思路,让基于绘本的创作具有开放性,展现个性化的探索,避免陷入千篇一律。如在对《一百只蜗牛去旅行》绘本展开的艺术探究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艺术材料,如海绵、彩纸、刮画纸、黏土、油画棒、水彩笔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选用材料进行创作。如可以用油画棒画出徒步旅行的小蜗牛,也可以用圆形的刮画纸片刮出彩色的螺旋花纹;可以用海绵拓印的方式画出蜗牛旅行中看到的风景,也可以将彩纸撕成不规则的条、块并拼贴出不同的风景。在同一画面中,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和技法,如用拼贴制作风景、用刮画纸制作蜗牛壳,还可以用黏土捏出蜗牛的身体和眼睛,让画面具有立体感。多样化的材料会让幼儿乐此不疲地投入创作中,并探索不同组合形式的特点和差异。在持续的探究中,幼儿能够对材料的特性、艺术创作手法的作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可以支持幼儿艺术领域的持续发展。

总之,对幼儿的艺术学习而言,绘本有着独特的价值,其中丰富的艺术元素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想象力、拓展与艺术相关的知识,进而提升幼儿在艺术创作中的兴趣和成就感。作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的艺术教育资源,也应当成为教师艺术探究场中支持幼儿探索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需要具有“慧眼”,为幼儿选择具有年龄适宜性和目标适切性的绘本,并从中提炼出丰富的教育元素,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提供等方式,充分发挥绘本在幼儿持续探索中的价值,让绘本在艺术探究场中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鸵鸟绘本绘画
鸵鸟
绘本
绘本
绘本
鸵鸟为什么把头埋进沙子里?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