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艺术探究场实践中综合材料的应用

2022-11-20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高昇

家长 2022年22期
关键词:探究幼儿艺术

□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高昇

综合材料的运用是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而材料本身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撑。与传统的纸笔绘画相比,多样化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持续地探索和提升创造性的艺术表达能力。艺术探究场是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为幼儿营造的自由、完整、浸入式的美术学习场域。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艺术探究场实践中融入综合材料,不仅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符合教育生活化的要求,同时也让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得以表达。《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类资源开展教育的要求相适应。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探讨在注重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艺术探究场美术教育实践中综合材料应用的价值及策略。

一、综合材料应用于艺术探究场实践的价值所在

(一)打破束缚,支持个性表达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在美术创作时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挣脱传统绘画方法和规则的束缚,让幼儿解放天性、释放灵感。即使是围绕同样一个主题诞生的作品,幼儿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差异化的组合方式也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在幼儿自主探究的美术学习空间里,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种类多样的美术材料,毫无疑问能让他们跟随内心的声音,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不同材料的“碰撞”与“合作”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会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一般的实验探索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形成个性化的表达,避免对幼儿艺术表现过多规范化、量化的评价,不再囿于千篇一律的学习结果。

(二)适应发展,关注学习过程

综合材料在艺术探究场中的应用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爱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和探索周围世界和事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观察、触摸和摆弄材料,进而引发操作兴趣,综合材料的多变能满足幼儿亲自探索、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心理需求。且幼儿手部控制能力较弱,在绘画中往往难以灵活地控制笔触,容易造成艺术探索中的挫败感,而综合材料可以供幼儿拼贴、组合、堆叠,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幼儿易于上手操作,且能从中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综合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将教育的重心从关注绘画结果转移到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上,最终作品是否完美不再是判断美术教育成功与否唯一的评价标准,幼儿的探索、体验以及在创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都是教育关注的目标,而且多领域的学习也在综合材料的应用中得以体现。随着使用材料的增加,幼儿需要用到剪、揉搓、折叠、拆分等各种技能,而这恰恰反映出幼儿精细动作的不断变化,综合材料的应用也顺应了关注幼儿在艺术探究中的学习过程与幼儿的整体性学习的教育观的转向。

(三)方便易得,拓展课程资源

综合材料通常取材自日常生活,在我们生活的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都蕴藏着美的可能。陶行知曾说过:“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生活为艺术提供了素材,让幼儿在艺术学习中接触和探索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体验美的心灵,体会日常生活之美,在生活中吸收创造的灵感并在生活中完成创造,体验所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美术教育,综合材料范围广且容易获取,许多自然物以及看似废弃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创意的源泉。教师可以从生活的点滴处吸取灵感,幼儿也可以积极参与艺术课程建设,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通过他们的视角发掘生活中常见材料的艺术潜能。应用综合材料能极大地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设计课程提供更广阔的视野,避免让美术教学陷入单一的、固定化的模式中。而综合材料的应用还降低了材料的成本,有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为资源相对缺乏的幼儿园开发艺术课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会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促进思考,激发问题解决

在使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同的材料搭配和使用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的材料在使用时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正是综合材料极具差异的特性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从而促进他们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例如,在当下的情境中选择何种材料更适宜、如何处理材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哪些材料适合搭配使用等。要解决类似问题,幼儿需要在头脑里构思或付诸实践开展探索,通过比较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或不同的组合寻找最优解。如果发现自己的操作与设想不符合,幼儿也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再次尝试和改进。这个过程能提升幼儿的问题分析的能力,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在美术活动中对综合材料的探究能帮助他们积累起问题解决的经验,而这种能力也会迁移到其他场景中,对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都将有所裨益。

二、多种多样的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毋庸置疑,在幼儿园艺术探究场中可为幼儿提供的综合材料范围广泛。所有能被有目的、有创造性地应用于美术活动、形成艺术作品的材料都可以被称为综合材料,因此,教师可以了解综合材料的分类方式,从中拓展材料选择的思路。

首先,按照材料的加工方式,综合材料可以被分为以下四类:1.天然材料,这种材料是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是自然界中固有的材料,如树叶、花瓣等;2.加工材料,此类材料是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处理形成的,纸张是最常见的加工材料;3.合成材料,这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提炼天然材料,形成新的物质,以塑料、玻璃为典型代表;4.复合材料,是将多种材料提炼、合并形成的新材料,如陶瓷等。

其次,按照材料的来源看,可用的综合材料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自然物,即来自自然界的材料,这些材料往往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是在艺术教育中可以使用的自然物;二是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这类物品也方便易得,如快递盒、废旧塑料瓶等;三是食品类的材料,如豆类、面团、水果、蔬菜等,在避免浪费的情况下也可作为综合材料供幼儿探究。

最后,按照材料的形态特点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四种:1.点状、颗粒状材料,如豆类、沙子等,适宜用于拼贴画或作品的装饰;2.线状材料,其中较软的线性材料可以用来缠绕、粘贴画等,而硬质的线状材料如火柴、木棍等,适合拼搭形成三维作品;3.面状材料,如纸张、树叶等,此类材料可以用作创作的底板,容纳其他材料在板上组合与拼贴,或是可以将材料分隔成不同形状的小块,拼合出不同的造型;4.块状材料,如石头、水果等,通常需要与其他材料配合使用,可以堆叠、拼接形成不同的形态,或借助不同的形状特点进行印画。

三、综合材料在艺术探究场中的应用策略

(一)适宜地选择、投放材料

综合材料的应用的关键之一在于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教师要细致观察幼儿生活中常见、常用或深受幼儿喜爱的材料,鼓励幼儿成为综合材料的设计主体,让幼儿发现和设计综合材料,以兴趣驱动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在材料选择时教师还可以考虑结合地域文化,选用能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综合材料可以让幼儿对材料更加亲切和熟悉。在选择适宜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对如何投放材料也应有细致的思考,确保艺术探究活动中投放的综合材料足够丰富。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在材料的提供上应融入教师对材料的理解、对幼儿的发展的了解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思考。如果是在主题探索中应用,可首先分析与主题相关的作品的呈现方式,思考可用的材料,进而比较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分析材料使用时的能力要求,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选取相应的材料投放。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可以有层次、有计划地逐次投放材料,以基础材料为起点,引导幼儿熟悉材料。在幼儿能对材料灵活使用后,逐步增加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拓宽思路,用更多的材料丰富作品,对幼儿的能力形成持续不断的挑战。

(二)确保环境的适宜性和材料的可及性

在艺术探究场中,幼儿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利用综合材料,乐趣投入对材料的探索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便于获取的材料。由于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材料,且在操作时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艺术探究场在空间规划和设计时应该为幼儿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并确保光线充足,建立相对吵闹的“动区”,如建构区、表演区,把“动区”与其他区域分隔开,让幼儿能不受干扰地静心探索。此外,综合材料往往种类繁多,为确保幼儿能方便地拿取所需的材料,尽可能地体验不同材料的使用,教师应当科学地规划材料的陈列方式。从使用角度看,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按照点、线、面、块等不同种类对材料进行分类,并充分利用分层、分格的橱柜摆放在幼儿视线可见的高度上。教师要善用收纳盒和托盘进行收纳以方便幼儿取用,保证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可见且可用的。同时,教师在不同类型材料附近可对应放置使用该类材料时常用的辅助工具,如在点状材料附近可以配置不同类型的胶水,在面状材料附近则可以多放置剪刀等工具,而在块状材料附近可提供印泥完成拓印,为幼儿的材料探索提供便利。

(三)与幼儿共同探索综合材料的多种用途

在使用综合材料时,教师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固化材料的使用方式无法充分地实现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由于综合材料可以让美术作品不局限于平面而向三维立体空间延伸,因此能产生更多创造性的使用方法。例如,黏土不仅可以制作立体作品,也可以与木棒等组合进行创意绘画,而这就是对一种材料的单项深度探索。

为了让一种材料的价值最大化,教师需要拓宽思路,创造性地思考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或组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中的“头脑风暴”进行思维碰撞、参阅其他教师的使用案例或网络搜索等方式激发灵感。此外,在探索材料用途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听取幼儿的见解和思路,幼儿的奇思妙想也许会为材料的利用带来新的可能。因此,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大胆探索,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幼儿的“试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师幼共同建构中生成更多创意。

(四)鼓励并支持循序渐进的深度探索

在综合材料的使用上教师不仅要拓宽,更要“纵深”,避免一味“贪多”,导致对所有材料的探索都浮于表面。以往教师会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提供的材料越多、更新的频率越高越能维持幼儿的兴趣,但事实上,这可能打乱他们原本的学习进程。同一类型的材料有不同的形态,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幼儿对材料的使用也需要经历从熟悉到探索再到灵活使用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幼儿的探究中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能“玩透”材料、会用材料。此外,教师也应该采取策略引导幼儿对特定材料的深入探索。可以以一种类型的材料为基础,提供不同形态的材料供幼儿感知和体验,并结合其他领域的学习丰富幼儿对该类材料特性的认知。此外,教师可以从提供单一材料入手,逐渐提供更多样的辅助材料,帮助幼儿实现材料之间的灵活组合。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为例,塑料制品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可以塑造出不同类型的作品,幼儿可以在塑料袋上绘画,将塑料瓶盖做成机器人,或对塑料进行填色并巧妙利用光影形成极具特色的光影绘画。在幼儿对塑料制品本身有了深入的了解后,他们可以灵活组合,配合其他材料形成多样的作品,或结合PVC 塑料板和超轻黏土做成形态各异的小夜灯等。

(五)注重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展示

幼儿在艺术探究场中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期间的点滴都是值得记录和收藏的。幼儿在其中对材料的逐步探索、经验积累、创造性地组合都是需要记录和分享的。教师可以在观察幼儿时,通过视频或照片记录幼儿的精彩瞬间,重点关注他们探索材料新用途和改变材料组合的时刻。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记录引导幼儿回顾,并形成同伴间的经验分享。通过对探究过程的记录与展示,也能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体会探索应用综合材料的乐趣,将关注的重点从学习结果转向学习体验上来。除了关注过程外,教师当然也需要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在艺术探究场中,班级的其他区域以及走廊等,都可以开辟出空间展示幼儿的作品。例如,在春天来临时,幼儿用丰富的综合材料“画花开”,捕捉盎然的春意,采用彩纸、黏土、塑料等材料,通过剪、贴、画、塑等方式制作与花相关的作品。教师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在班级中选择合适的区域对作品进行展示。这既是对幼儿收获与成长的记录,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能让幼儿体会到成就感,并能更加自信地投入艺术探索中。

四、结语

综合材料的多样性为美术教育以及艺术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教师应该看到其中的价值,同时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它在支持幼儿艺术探索和表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提供精心选择的材料以及对深入探索的持续支持,让幼儿体验到应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乐趣,开阔眼界,从中获得自信,实现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幼儿艺术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纸的艺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