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展
2022-11-20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卓然幼儿园孔辉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卓然幼儿园 孔辉
“生活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与思想,对幼儿教育能起到积极影响。因此幼儿园必须基于生活教育视野,开发游戏化课程体系,并在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同时结合近些年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将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观念整合,从而总结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规律。在构建游戏化课程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课中交流以及课后引导几项重要工作,深入挖掘幼儿潜能。本文在生活教育视野下,对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展进行分析,将生活与游戏教学进行融合,促进各类游戏活动的开展。
一、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本质与内涵
伴随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深入,游戏化课程成为主要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将游戏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可以达到促进幼儿成长发展的目标。以往,游戏大多作为幼儿园教学的辅助手段,或者教师会运用游戏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所以游戏能发挥出的作用有限。而当前游戏已经彻底融入幼儿教育,并且开发出游戏化课程,促使幼儿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变为智力发展。对幼儿来说,体验无疑是最好的成长养分,而游戏教学过程能让幼儿快速达到这种状态,突出了体验这一特点,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达到娱乐、学习相互统一的效果,从而挖掘自身的无限潜能。
二、生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开展游戏化课程的重要性
(一)加强幼儿情感体验
生活教育理念与游戏化课程的融合,充分加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推动幼儿教育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情感体验是人对外界事务产生的感觉,但幼儿本身的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对过度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在加强情感体验后就能有效改善这个问题。例如,幼儿会通过游戏化课程获得更多喜悦,或通过角色扮演加强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热爱生活的观念。由此可见生活教育与游戏化课程存在必要的联系,两者融合是打开幼儿教育新局面的重要方法,生活化教育也成为幼儿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生活教育视野下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是以生活教育为根本,借助游戏活动的形式帮助幼儿洞察生活,同时强化幼儿的综合能力,最终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尽管近年来幼儿教育资源逐渐充足,如果在意识上仍然存在缺陷,这导致教育内容不够深入,幼儿也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游戏化课程是弥补教育不足的有效措施,从长远角度看能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包括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身体素质等,同时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念,并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水平。因此,幼儿园必须承担起教育责任,积极融入生活教育理念,不断拓展游戏化课程内容、形式,为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三)符合幼儿成长天性
幼儿具备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等特点,事实上所有处在幼儿阶段的孩童基本都具有相同的性格特征,尤其贪玩更是幼儿的天性,如果严格约束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顺应幼儿天性开展教育才能获得良好成果。生活教育事业下游戏化课程的开发符合幼儿阶段的认知特征,通过实践运用可以看到,幼儿保持较高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另外,幼儿只有在感兴趣的条件下才能保持专注,如果教育过程中过于枯燥乏味,幼儿的积极性就会逐渐降低,如果能以生活教育理念构建游戏化课程,这对幼儿教育有着现实意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生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实施策略
(一)做好室外环境规划,创造实施条件
根据我国提出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这样幼儿才能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这也是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生活教育视野下,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让幼儿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要求游戏反映出生活场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念。为了更好地实施游戏化课程,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室外环境的规划,为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往游戏化课程大多局限在室内,虽然教师积极带动幼儿参与游戏,但效果始终难以达到预期。另外室外环境也是开展游戏化课程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规划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游戏的娱乐性和玩耍功能,同时应兼具健身性、思维性,真正发挥出强身健体和活跃思维的功能,有利于融合生活教育理念。例如,幼儿园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在户外环境设计草地、小山坡等与游戏课程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然审美观和环境保护意识,有效落实生活教育。
(二)丰富游戏活动材料,贴近生活行为
通过大量实践分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能实现动态化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幼儿兴趣丰富游戏活动材料,并选择贴近生活行为的材料内容,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游戏活动材料的设计放置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思考,同时最大限度丰富游戏化课程内容,确保幼儿借助游戏材料提高自身创造力。所以幼儿的智慧来源于游戏材料,而且游戏活动需要以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幼儿与游戏材料之间的互动产生教育价值。教师在游戏材料的投放过程中应避免盲目,要增强可操作性、规则性。比如,幼儿园常用的积木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积木可以随意排列、组合,幼儿在玩耍过程中能激发想象力,堆积出各式各样的物品。另外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安全,投放游戏材料时加强卫生检测、安全性检测,尽量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求。为了贴近生活,教师应挖掘与乡土有关的游戏材料资源,包括稻草编织、芦苇编织、具有民俗特色的器具等,这样既能发挥出游戏化课程的价值,还会适当增强幼儿对生活的亲切感。
(三)丰富游戏课程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兴趣是提高幼儿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幼儿充满兴趣自然会主动参与游戏化课程,反之,内容如果无趣幼儿往往不愿意参与,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无法发挥出游戏化课程的作用。当下教育工作者应丰富游戏课程内容,打造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充分调动幼儿天性。在游戏整理收集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年龄适用性原则、生活化教育原则,剔除具有局限性的游戏活动内容或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赋予游戏化课程更多的教育意义。例如,教师开展常见的小游戏“老鹰捉小鸡”,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规则。游戏原有规则为“小鸡”被捉后失去参与资格,只能等待游戏结束才能重新参与,教师可以改变规则,让场上扮演“小鸡”的幼儿,在躲闪过程中肢体触碰已经罚下的幼儿,让他重新获得上场机会。这样丰富游戏化课程内容,能加深民间小游戏的体验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多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游戏活动,如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为基础,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借助表演感受生活的魅力,鼓励幼儿认知传统文化,提高表达与实践能力。
(四)注重游戏互动谈话,引导幼儿表达
幼儿是游戏化课程开展的主体,教师必须发挥出幼儿的主动性,同时借助与生活相关的游戏内容加深感知过程,或通过独立思考与互动谈话完成学习,提高自身的生活技能。以往的教育工作者虽然积极带领幼儿开展游戏化课程,但实际上只能按照规则活动,并且教学过程中局限性过多,因此幼儿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这也造成幼儿的表达能力不强。在游戏化课程构建中,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幼儿的互动,例如,开展合作游戏活动,将幼儿分为2~4 人的小组,组员共同搭建火车轨道,同时安装火车电池,最终火车能一圈又一圈地行驶。教师可以在过程中积极引导:“如果这个火车轨道能够更长一些就好了。”幼儿小组听到后立马交流:“我们一起搭建一个大轨道吧。”其他幼儿也纷纷应和。由此可见,合作开展游戏活动是较重要的教育契机,能实现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通过多人合作取材、拼装、体会成果,提高了幼儿做事的条理性,并且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努力,遵守同伴之间的约定,积极、礼貌地展开交流,顾及小组伙伴的感受,加上教师引导就能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构建自主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成长
在以往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幼儿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这也导致教学过程中相对约束,并且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终造成幼儿思维固化、行动力不足。其实在游戏化课程推进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严厉,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矩要求幼儿遵守,这虽然保障了纪律性问题,但却过于枯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大大降低。教师应反思游戏课程开展,追求游戏自主化,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幼儿积极参与,自主完成某些游戏活动。例如,教师提出要求利用积木搭建出“百货大楼”,同时将幼儿分为多人一组的小组,让大家各自分工完成百货大楼的搭建。这一活动就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大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除了合作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幼儿自主完成游戏内容,如在教师已经全面讲解剪纸技巧的条件下,让幼儿开动想象力剪出一个形象的物品,以此提高幼儿的实践与创造力,同时感受生活化游戏的魅力。总而言之,自主式游戏化课程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显著影响,而教师要避免过度放松,应从旁关注幼儿的操作,这样既能保证安全,还可以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
(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形成生活观念
生活教育理念是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教师将教育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改变传统滞后的教育方法,着重提高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了全面落实生活教育理念,教师应积极探索幼儿教育中的生活化元素,并与游戏课程融合。当然游戏化课程并不是让幼儿随意玩耍,它的核心是以游戏为载体引导幼儿学习,让幼儿深入感受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并形成较强的生活观念。因此游戏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基于现实生活,并且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如3~6岁的幼儿在理解认知上存在不足,做生活化游戏时很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并不利于游戏化课程的推广。由此可见,除了要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外,必须重视游戏的组织设计,例如,在进入春季后,教师就可以携带一盆鲜花进入课堂,引导幼儿开展植物科学实验游戏活动,促使幼儿热爱自然环境,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最终形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意识。再比如跳房子、斗鸡、跳皮筋等小游戏不仅贴近现实生活,还会增强体质,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七)拓展游戏组织形式,做好游戏创新
教师在游戏化课程的设计中,应注重拓展游戏组织形式,确保幼儿能在丰富的游戏情境中开展活动。例如,以往的游戏区域设置中,投掷区大多为简单的沙包活动,开展几次活动后幼儿就会出现厌倦情绪,从而降低参与度与积极性。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拓展组织形式,如改变沙包装饰、改变沙包运动形式,还可以以小动物为主题,为幼儿佩戴各种小动物头像牌,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同时利用新颖的沙包外观,营造符合主题情境的游戏活动氛围,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人能力投放游戏材料与器械,如设置高度与宽度不同的平衡木,并在平衡木上加入障碍物,让游戏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幼儿就能在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条件下得到锻炼。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游戏活动的创新,包括变化活动场景、丰富游戏玩法等,发挥出幼儿的综合潜能,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长进行亲子游戏活动,通过共同参与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从根本上提高游戏化课程的开展质量。
(八)注意游戏过程掌控,加强记录展示
在开展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幼儿进行心理与能力上的指导,同时加强时间与内容等方面的宏观把控,为游戏化课程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对游戏化课程的时间安排适当调整,确保幼儿的作息时间足够且具有弹性。大多数情况下游戏活动持续时间为30~40 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状态随时调节,确保有足够时间完成活动内容或某样作品,避免时间过短而无法发挥出最大化作用。通过研究,教师能判断游戏设置难度以及未能完成游戏活动的具体原因,从难度与时间上入手,判断是否需要延长游戏时间或降低难度。另外,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加强记录,教师不仅是游戏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观察者,除了记录幼儿在参与游戏课程的自然状态外,同时要观察幼儿是否自主、自愿参与游戏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等,活动结束后反复观看掌控幼儿发展规律。其次,教师可以拍照留念,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与学习成果,并将幼儿的作品发布到家长群,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具体表现情况,对有意义的作品可以长期展示,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
当下幼儿园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基于生活教育打造游戏化课程,将游戏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推广游戏化教学。其次,游戏化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生活教育原则,保证游戏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避免盲目开展游戏课程,同时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游戏化课程必须具备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幼儿的感受与思考,增添实践操作获得良好效果。教师必须积极开展游戏活动,探索有利于幼儿学习与的游戏内容,并将生活融入游戏活动,借助多元化的活动手段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