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新生活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辅导设计

2022-11-20许惠芳张冬梅

江苏教育 2022年64期
关键词:团体新生困难

许惠芳 张冬梅

“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上学,听说这边人和我们那不一样,精明,弯弯绕绕多,我室友就这样。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有什么说什么,想到接下来四年都要跟他们相处,真难受。”

“我是被调剂到这所学校的,对目前的专业不感兴趣。学校住宿条件这么差,食堂的饭很难吃。这样的学习环境,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下去。”

“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真多,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平时也没作业,回去复习也不知道应该复习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得好不好,心里慌慌的,很不踏实。”

…………

从高中升入大学,不仅仅是学段和学校的变化,更是文化和心理上的变化,是一个新的“社会化”过程。大学新生不仅面临生活、交友圈、学习方式的变化,更要经历从目标明确到目标自定的迷茫期。由于不适应环境、人际生活及学习的变化,大学新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些焦虑情绪主要来自不合理的信念。如“别人都适应得好好的,只有我不好,只有我不行,我不如别人”“一开始就这么困难,这个大学要怎么读下去”“连饭都这么难吃,这个学校烂透了”“跟室友都不知道说什么,一定是我的问题”等等。这些个人化、以偏概全甚至灾难化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个体自我评价过低,自尊心受损,放大适应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剧新生适应的畏难情绪。团体辅导设计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让新生认识到,焦虑情绪不是新的环境导致的,而是来自自身对环境变化的看法、解释等不合理的认知,改变认知便能进一步改变情绪。因此,团体辅导过程中,带领者要对新生进行心理教育,协助新生识别与挑战不合理信念,构建积极正向的自我意识,有勇气直面困难,提高应对能力。本文分享笔者所在学校为新生适应环境等设计的系列团体辅导,以期与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同仁交流经验。

一、认识新同学

团体辅导起始,教师简要介绍团体性质、团体带领者、助教,形成团体契约(保密、尊重、真诚投入等),引导成员做好接受团体辅导的心理准备。

团体暖身从认识新同学开始。可以采用“很高兴认识你”活动。活动分三轮进行,全体成员起立,随着音乐在场内走动。第一轮,音乐停止后,要求学生从与自己距离最近的同学开始,用眼神相互问好。第二轮,相互拍肩,握手问好。第三轮,音乐停止后,距离最近的两人组成一组,口头问好,并介绍自己的名字、家乡、喜欢学校哪个食堂的美食。如“你好,我叫张佳,来自河北,最喜欢学校北食堂的拉面,很高兴认识你。”

接下来是“多元排队”活动。要求学生按照身高、学号、血型、出生日期进行排队。每轮排队后,进行确认和调整。然后报数分组,6~8人一组。团体起始阶段的主要辅导目的是促进成员相互认识,初步了解团体规范,减轻成员的紧张感。如“多元排队”选取与每个新生密切相关的活动,让成员寻找相互之间的共同点,增进彼此的了解。排队过程中,成员走来走去,是个放松的过程,也是一个沟通与了解的过程。

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没有在场内大幅度走动的学生或没有主动结对的学生,鼓励其参与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渐认识到,问候、打招呼是面临新的人际环境时的基本礼仪,面对陌生同学时的不好意思、不敢主动开口、不知道如何开口等尴尬场面,在践行时其实并不会出现,我们应该改变认知,勇敢尝试。

二、小组的力量

各小组以“新起点、新生活”为主题设计小组口号和小组雕塑。要求口号响亮、朗朗上口。小组雕塑由小组成员相互协商,可各自选择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再组成一组雕塑。在雕塑定格的同时喊出小组口号,完成后拍照留念,再邀请成员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

这一活动有助于打破小组成员之间的陌生感,让他们在互动中熟悉、磨合,为后面的小组讨论奠定基础。活动中学生还可以体验到沟通、理解、彼此相容、达成一致的愉悦心情,感受每个人在团体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雕塑会展现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不同感受和期待,学生不同的想法和感受都是合理存在的,从而接纳自身与别人的不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三、中学生活VS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总是留恋过去的中学生活,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感到紧张、不习惯。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前的大学生活与中学做比较,选择性地关注和强调大学不如意的部分。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新生在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资源,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克服当下遇到的适应困难。

各小组围圈就座,给每人准备笔、A4纸,将纸一分为二,左侧写上“我高中的一天”,右侧写上“我大学的一天”。以一个小时为间隔,要求学生写出其在高中时期与大学时期的每个时间段都做了什么。每个人单独完成后,在小组内轮流分享。第一位同学分享后,第二位同学要先对第一位同学进行正向反馈,如“看到你的一天,我最欣赏的是什么”,然后再分享自己的一天,依此类推。

接下来小组讨论“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的联系与区别”,每个小组将各自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并请一位同学在团体中分享。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高中生活大都鲜活清晰,印象深刻,通过分享“高中的一天”引导小组成员畅所欲言,找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教师要引导成员在听课、自主学习、时间分配、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等方面将中学与大学的差异进行比较与思考,启发成员将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看作自己独立、强大、走向社会的成熟表现。

四、我的适应困难

新生的适应困难如果不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在苦闷、焦虑中度过,影响生活质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在团体友好、安全的氛围中,让成员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及经历的不愉快事件,获得伙伴的反馈,改变认知,学习应对困难的方法。

将上一个活动中总结出的大学和高中的不同主题写在纸上,如日常生活、大学学习、人际交往、休闲娱乐、自我管理等。每个小组抽取一个主题,将主题作为小组名称。每个小组将A2纸左右对折,一分为二,一半作为“困难列表”,小组头脑风暴,思考在本组主题如“人际交往”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每个困难打分,分数越高,表示困难程度越高。对分数高的题目,小组成员集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下来。

完成困难列表后,与其他主题的小组交换,阅读对方的困难列表、评分及想法,继续头脑风暴,并在白纸另一半写上“应对建议”,指出这个小组想法的不合理之处,列举面对这些困难时可以使用的资源、解决办法、应对策略等,然后将困难列表还给对方。各小组再围绕其他小组提供的建议展开讨论,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可以采用,哪些保留意见等。

各小组完成讨论后,将列表贴在墙上,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感谢其他小组提出的好建议,并陈述本小组改变了哪些想法,将采取哪些行动等。教师要注意引导,要求学生在头脑风暴时,对其他成员的任何建议不批评、不指责,耐心倾听。然后,小组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五、我的大学梦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鼓励新生把自己的梦想表达出来,并向着目标努力。要求每名学生挑选一张彩纸,在纸上写下自己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完成的三件事,并写上送给自己的一句话,然后将纸折成飞机,放音乐,请所有同学到活动室的一侧,一起放飞纸飞机。

教师扮演梦想收集家,用盒子将所有成员的纸飞机收集起来。然后成员随机抽取一个纸飞机,阅读上面写的必须完成的三件事和送给自己的话,其他成员倾听并鼓掌。这样的设计是想通过放飞的仪式,让成员宣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期待。放飞之后由其他成员抽取纸飞机再将内容分享出来,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再次强化了纸飞机作者写下的寄语,促使成员互相学习与鼓励,共同期待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团体新生困难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重获新生 庇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选择困难症
新生娃萌萌哒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有困难,找警察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