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两堂一舍”融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20朱广兵於阳安徽省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
朱广兵 於阳 (安徽省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
留守儿童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生活管理,城市双职工家庭也无法为子女提供及时的生活照顾,主观上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餐饮或住宿服务。学校管理从原来单一的课堂改为“两堂一舍”——课堂,食堂,宿舍。课堂的主要功能是学习文化知识,食堂和宿舍关注的是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生活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两堂一舍”构成了整个校园的育人环境。但是,当前学校管理的重点基本上集中在课堂,备、教、批、复、考,每个环节都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保证被落到实处,食堂和宿舍的管理明显滞后。有学者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调查发现,存在着教育发展性经费不足、食宿管理缺乏生活指导专业教师、学生普遍存在孤独等问题。在研究组对被调研学校的实地考察中,学校都没有规范的餐厅,甚至有的学校学生只能在操场就餐。[1]当前,课堂教学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研究成果斐然,食堂和宿舍管理非教师主业,其研究成果相对薄弱。应探求在现有条件下让学生吃得好、睡得安的新机制。
一、“宿而不家”“食之无味”的生存性危机
(一)学校食堂的公益性危机
2020 年9 月,有家长通过网络爆料,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中心小学营养餐味道差,学生不爱吃,将营养餐倒进垃圾桶。从网络照片上可以看见,放置在墙边的垃圾桶里装满了被学生倒掉的食物,一部分食物还溢出了垃圾桶,触目惊心。当月28 日晚,颍东区教育局发布通报称爆料内容属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天供餐及份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个性化需求”。[2]当地教育局的回复明显是避重就轻,泛泛而谈。当天的营养餐是面条,由校外餐饮公司配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面条煮好后必须要及时食用,否则很快会坨了,影响口感和食欲。既然是校外餐饮公司配送,面条从做好到送达学生手中肯定经历了不短的时间,学生对坨了的面条自然排斥,与“份量”和“个性化需求”无关。当天学生将午餐倒掉,饿着肚子上课,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食之无味”带来的是生存性危机。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食堂卫生安全问题一直比较重视。2019 年3 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颁发《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集中用餐应当坚持公益便利的原则,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当前学校提供的餐饮服务一般采用的是学校自办食堂和社会餐饮公司承办两种方式,无论是学校自办还是餐饮公司承办都很难将“公益”落到实处。餐饮公司不是公益组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要求非公益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以实现公益为目标。我们可以号召任何公司参与公益事业,但是不能将其作为对所有公司的硬性规定。学校自办食堂需要从社会上聘请餐饮工作人员,教师掌勺不仅不现实,也不能保障饮食质量。餐饮工作人员工资支出一般由学校承担,学校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如果政府财政部门没有相应拨款,学校只能通过食堂经营产生利润来支付这部分工资。在现有条件下学校食堂的公益性原则难以兑现。
(二)宿舍管理中的“软硬皆失”
寄宿制学校承担了家庭教养的全功能,学生在宿舍的时间超过了教室。在宿舍区域,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以自由活动为主,宿舍区域的日常管理十分繁杂。学生的生活起居、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以及课后作业完成都需要宿舍管理人员的关注。但是,当前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软硬皆失”现象。
部分农村学校宿舍的硬件条件堪忧,不符合居住条件。据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农村学校学生寝室不标准,仍旧存在着“教室型寝室”“大通铺”现象,三十甚至四十几个人一个寝室,空间狭小、空气污浊、无单独的厕所或者离厕所距离较远。多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正常的洗浴。[3]由于住宿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宿舍虽然硬件达标,学生的生活质量仍然堪忧。
相比宿舍的硬件条件,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属于软件,更加薄弱。学校宿舍管理人员大多为低薪聘请的社会人员,由于工资不高,所聘用的人员年纪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性训练。这些人员只能对寄宿学生的生活与安全进行简单地看管。有的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就由学校教师兼任,致使教师身心疲惫,阻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容易陷入“两手抓,两手都不硬”的窘境。
二、学校管理退守课堂让渡了食堂与宿舍管理
(一)编制与经费的限制是学校让渡食堂与宿舍管理的客观因素
学校教学人员的配备依据是师生比,编制部门有着严格的认定标准。然而,现有的教师编制配备是根据学校教学任务安排的,并未考虑到寄宿制学校教学辅助人员,如校医,厨师,宿舍管理员。寄宿制学校的增加和寄宿低龄化使寄宿学校对生活教师、心理教师的需要急剧增加,而生活教师和心理教师不在教师编制行列,以致许多学校无法配备专职人员。当然,生活类专职人员不仅在中小学缺失,以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幼儿园也没有专职保育员编制,遑论为中小学配备专职人员。
(二)学校行政人员让渡食堂与宿舍管理权的主观意愿
学校行政人员均具有教师身份,需要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情况的考核也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成效。学校行政人员的职称晋升、评先评优重点关注教学实绩。广大家长对一所学校办学质量情况也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学校行政人员把抓课堂、抓教学当成了主业,以食堂和宿舍为代表的后勤管理成了副业。另外,后勤工作繁琐细致,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所接受的也是教育教学方面的训练,对食堂运营和宿舍管理缺乏相关知识与经验。因此,从主观上也愿意让渡食堂与宿舍的管理权。
(三)没有竞争压力的垄断涣散了社会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
从专业的角度讲,对食堂与宿舍的卫生、安全管理应该有相应的政府卫生、安全监管机构进行。但是,政府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力量有所不足,不可能每天进入食堂与宿舍进行监管。通常情况下,政府监管机构在每学期开学会开展相关的专项检查,之后便只能依靠抽检、投诉才会开展相应检查。政府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和宿舍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没有持续性。社会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水平基本上是在没有监管情况下进行的。另外,为了保证安全,中小学一般都实行封闭式管理,一旦为食堂和宿舍提供的社会服务人员进驻学校以后,就是独家经营,即食堂买什么,学生必须要吃什么,没有选择的权利。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同行竞争前提下,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低效能滋生了腐败
虽然学校食堂和宿舍交由外聘的社会人员提供服务,学校也并非完全放任不管,一般学校有专人参与管理。但是,学校管理人员内外勾结、损公肥私的现象屡有发生。2020 年8 月9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视频丨无锡整治学校食堂腐败——一顿午餐引发的改革》。其中提及的江苏无锡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总务处原主任龚秀娟贪污学生伙食费一案成为大众关注焦点。经法院查明,龚秀娟在一年多时间贪污学生伙食费131 万元,相当于每名学生每天8.5 元的午餐费中有5 元被克扣。一名总务主任,克扣了学生的大部分餐费,长达一年多时间居然没有被发现,直到家长举报后才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这是学校管理人员退守课堂让渡了后勤管理主阵地的直接后果,
三、基于“以校为家”目标实现的“两堂一舍”融合管理
(一)“两堂一舍”融合管理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功能
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要求“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教师为导向,改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学习学科知识不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内容,现代中小学也要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食堂不仅是就餐的场所,还是同学、师生、教师之间交流的场所。同样,宿舍不仅仅是休息场所,更是文化活动中心,同学交流中心,师生谈心中心。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进行“两堂一舍”融合管理,目的是学校育人功能的全面实现。
(二)“两堂一舍”融合管理具体对策
1.教师和外聘人员的工作对接
由于受到学校用人机制的限制,国家在短期内不可能为所有学校配齐工勤类编制人员,学校的宿舍与食堂工作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由社会机构或人员承担。外聘社会人员进入学校不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短板,而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艺友制”是陶行知推行师范教育的一大发明,解决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师范教育师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艺友制”仍然具有生命力。“艺友制”的核心是给予外聘人员情感上的归属感,让外聘人员认为自己也是学校的成员,也在从事教育事业。教师虽然是专业的教育教学人员,主业在课堂,同时也应该“上得了课堂,进得了厨房”,做好外聘人员的辅助工作。在教师与外聘人员工作对接中,需要处理好常规工作与辅助工作的关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例如,杭州文澜中学校长任继长多年来一直坚持在食堂的售卖窗口给学生打饭。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校长打饭分量最足,还总爱问:“这些够吃吗?要不要再加点?”其实,除了这句口头禅,任继长校长还会和学生聊两句:小到饭菜是不是合胃口,大到作业量多不多,老师有没有拖堂……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他会马上解决。这样的师生交流互动,让其他老师都很羡慕。受“任哥”感染,自发去学生食堂帮忙的老师越来越多,书记徐青青、副校长薛莹……食堂里出现越来越多“教师义工”。[4]
2.课堂、食堂、宿舍的区域转换
寄宿制学校里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概率较高。不同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的学生共处一室,朝夕相处,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纠葛。身强力壮的高年级学生对弱小的低年级、特别是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单亲及孤儿的打骂侮辱行为时常发生。学校的欺凌事件一般发生在课后,特别是放学以后的自主活动期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主要监管人员是外聘的社会人员,由于缺乏专业训练,显得力不从心,亟须教师的配合。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建立起稳固的权威,对学生有着一定的震慑作用。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处理学生间的矛盾也更加专业。在学生眼中,宿舍和食堂工作人员并非教师,在常规管理中也难以树立权威。笔者所在学校将宿舍管理人员和厨师聘请为劳动课特聘教师,让这些外聘人员走上讲台,讲授生活常识与厨艺。在劳动实践课上,这些外聘人员的工作岗位也变成了课堂。在教师与外聘人员在身份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课堂、食堂、宿舍的区域对接。
3.学校、家庭的关爱接力
寄宿制学校一般分布在农村地区,为农村学生提供食宿服务。为城市学生提供午餐服务也成为当前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新时期需要学校承担起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起居照料。在基础设施和教育管理水平不佳的情况下,提供住宿与餐饮的学校没有实现家庭照料的替代功能。尤其在偏远农村地区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也全部或相当数量需要住校,他们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需要家庭式关照,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学生不适应寄宿生活,偷偷跑回家;学生之间的矛盾不能及时解决;低年级小学生晚上经常尿床等生理和心理不适。学生在校想念家长,家长也时刻关注子女在学校吃得如何、住得如何,有随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愿望。调动家长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既可以促进家校合作,也可以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深度理解。
4.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需要纳入食、宿标准
提供食、宿服务的学校同以往的走读制学校相比,功能上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原来的单一教育教学功能转向了教育与生活管理双重功能。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也要适应这种改变,与学校实际需要进行有效接轨。但是,学校的住宿与餐饮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 年版)》中,将中小学专职保健人员纳入监测统计指标,这里的“专职保健人员”并不包括宿舍管理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因为该文件的指标释义认定:中(小)学有专职保健人员的学校比例高,说明该地区学校的学生保健工作建设情况好。没有将学校提供的餐饮与住宿服务纳入监测体系中,致使该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研究者认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和评估指标的设置中不仅要重视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化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生师比、生均藏书量等硬性标准,更要考虑学校设施、教学设备等的使用情况,兼顾校园文化、学习氛围、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等学校软实力。[5]吃得好、睡得香应该成为检验这些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些方面,2018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研制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