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打开”,让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2022-11-20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锡梅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美术笔者思维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锡梅实验小学 叶 霆

一、课堂教学“封闭”现象的扫描与分析

(一)教学主体不清,学生学习生成过程受限

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从美术课堂的现状来看,流于形式的自主探究、合作、自评、互评等情况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专业特长以及在对学生需求判断不到位、不深入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活动,导致这样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认知、情感等不适切。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不实。

(二)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审美表达氛围枯燥

基于常态美术课堂与优质课程资源巧妙结合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教学中,教师不善于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巧妙利用好、开发好身边可以开发的优质美术教学资源,没有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审美表达渠道不畅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创建了解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高效“开放”美术课堂,有效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把身边的教学资源“打开”,让固定的美术课程资源流动起来,让学生与丰富的美术资源多几次亲密接触。

(三)展评形式老套,学生思维品质发展闭塞

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展评,我们通常就是把作品张贴于黑板,然后围绕美术“双基”谈作品的优劣,互评的时候也更多的是谈“喜欢谁的作品,喜欢的理由”。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但由于展评形式老套、时间仓促,往往触及不到学生“趋美、向美”的内心。美从来不缺乏,往往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展评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依据各自的特点提高美术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多源化、多样化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思维品质而进行评价。

原因分析:在现实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核心目的设置得过高或者过低。教师没有营造好教育情境以推动教学,没有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没有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建构。课堂存在或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渺然在水一方,学生不知所云;或说教味太浓,形式老套,学生不易接受;或为引领而引领,牵强附会,学生不予理睬等现象。如何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美术课堂教学应多从学生现状、需求出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发掘其潜能。教师应组织有意义的展评形式进行多元化、多源化、多样化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对自我的认识,从而促成学生原有学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课堂“打开”的实质内涵

课堂“打开”才能让美术课堂焕发更多的活力;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处漫溯;才能帮助学生呈现思维轨迹,发展思维品质,开阔学习眼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所理解的课堂“打开”:一是课堂自由精神的打开,课堂应是流动的、是活跃的、是自然的、是不断生成的;二是课堂主体地位的打开,课堂应是学生技能的修炼场,是学生审美的乐园,是学生实践探索的沃土;三是课堂组织形式的打开,组织形式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是与学生的知识、技能系统有效勾连的。美术教师需要把教学观念“打开”,树立“全人”美术教学观,只有观念的开放,才有思想的开放,才有视野的开阔;只有开放的思维,才有开放的课堂,最终促进美术教育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三、课堂“打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探索

什么是好课?笔者以为把课堂“打开”的课就是好课,起码是好课的主要标准。下面,笔者以“剪剪、撕撕、画画、贴贴”课例为例,以期抛砖引玉。

(一)说一说,说出“个性”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作画时往往以模仿教师的范画为主,绘画符号简单,以像为目标,缺乏自己的独立思维,缺少富有个性的想象,结果画面呈现出样式雷同、呆板不生动、缺少生机、毫无童趣可言等问题。教师如果能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就能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富有个性的想象。

例如,本课伊始,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它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课堂上小手如云,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像太阳。”有的学生说:“像眼镜。”也有的学生说:“像圆圆的头。”…… 这时,笔者顺水推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中来:在实物投影仪上迅速撕出图形,问学生:“这又像什么呢?”此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一朵白云”“一个山字”“一座山” “燃烧的火焰” ……学生的嘴中蹦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词,学生的回答充满童趣、充满幻想、富有创意、富有个性。

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和向师性心理,教育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肯定自己的想法,提高自信。巧用开放式的评价,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设置开放式的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教育心理学指出,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启动探究。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原认知和生活体验,诱发了学生的探究与想象。在“说一说”中,学生说出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探究成果”。

(二)猜一猜,猜出“个性”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讨论,学生对事物会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并有利于进行别具匠心的艺术创作。赞可夫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知的一切都应让他们去理解和感知。因此,教学不应以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认识和感悟,而应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体验、探索、合作等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各自自由撕图形,并让其他伙伴猜猜“我撕的是什么?”这引发了学生极高的学习热情。学生猜得起劲,讨论得热烈,探讨得投入。通过撕一撕、猜一猜,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脑力激荡使学生对随意撕出的图形有着各自的认知、各自的理解、各自的感悟。这种求异思维的碰撞迸发出的是具有个性的创造火花!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换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学生的碰撞、交流、讨论,使个性的内涵更丰润!

笔者认为,“开放”式的美术课堂中,学习氛围很重要,团结协作的教学氛围更能提升“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充分体现自由开放;在材料选择权、绘画的方式、交流的模式、评价的方法等方面,让学生能真正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凸显自我;生动活泼的课堂也良性滋长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三)比一比,比出“个性”

在美术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知识的技能和水平,培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学生喜欢“动”。如果能寓教于“动”,学生一定喜闻乐见。尤其是通过游戏、竞赛等创设学习氛围,学生更会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而不是什么负担。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安排了这么一个环节:伴随悠扬的音乐,学生各自剪、撕、贴、画,创作一幅画,比一比谁的作品好。学生“工作”得多么认真,多么投入!不一会儿工夫,一幅幅洋溢着童趣、想象、创意和生活气息的作品“出炉”了:引吭高歌的雄鸡,装潢别致的汽车,风景优美的山水……随着多姿多彩、富有特色的作品的呈现,师生互判互评、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都美美地陶醉于成功的快乐中、丰收的喜悦中!在“比一比”中 ,学生比出了“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他们的想法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他们本身都存在创造力。那么,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让人感觉与众不同,而有些学生却做不到呢?问题在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方式。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怎样做才能让别人注意到自己,这里就存在一个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闪光点的问题。教师只有发现学生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才能指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特点,继而养成一种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处理事情的风格。

张扬自己个性的教育、适合教师和学生的个性教育,给每位优秀的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教学研究课题。我们应从如何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和问题入手,让所有的学生在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氛围中,张扬自己的个性、获得成功、体验快乐。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和向师性心理,教育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肯定自己的想法,提高自信。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注重设置想象、创作等类型的动脑型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更加灵动,更能表达内心的情感;其次,设立集体讨论和创新型高效评价,将收集的学生有创意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作品去比较,吸取好的创意,拓宽自身的思路。这样的比较,激增了学生创作的兴趣,也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只有课堂教学应学生的学情而引,应学生现状而导,学生才能真正焕发勃勃生机、情趣盎然。让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舞台上充分展示独具个性的自我,呈现真正高效的“自主建构”,让学生“个性”张扬、“张弛有度”。唯有如此,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技”与“道”的双赢。

猜你喜欢

美术笔者思维
老师,别走……
美术篇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性能相差达32%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