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表达·评价
——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创新指导策略

2022-11-20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于静怡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教师应习作情感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于静怡

作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有效指导作文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工作实践,结合资料和文献的研究,发现了目前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真实体验不足,写作内容千篇一律;表达方式单一,缺乏创造力和情感的投入;作文只有指导,缺乏修改评价;整体写作素养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创新指导策略,最终得出结论:在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必须从加强体验指导出发,优化习作表达,以重点突出的评价助力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缘起”——在体验中丰富经历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丰富的体验,是学生写作的灵感来源,是学生有话可说的基础。每一天的日常生活都是实践,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校园生活:记录日常

校园生活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的日常,是他们经历有趣故事的最常见情境。精彩的课间十分钟,有意义的各种校园活动,与教师、同学间发生的感人故事等,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直接灵感来源。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收集这些日常校园生活片段,推荐以写日记或备忘录的方式每天记录在校生活,不必规定严格的字数,主题可以是“今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他(她)怎么了?”“我和老师的悄悄话”等,目的是让学生回忆亲身经历,加深体验,从最容易获得输入的地方积累写作素材。

(二)家庭生活:流露情感

除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是学生参与最多的日常体验。家庭生活中总是充满与亲人之间的种种情感:爱、感动、后悔、生气……这些情感恰恰是学生作文中所缺乏的,也是农村学生羞于表达的。让学生在特定节日向亲人表达心声、给分别的亲友写信、记录假日家庭聚会的经过、收藏家中遇到特殊事件时自己的心情体验等,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周以周记的形式写写家庭生活中的人和事,或者在班级内发起网络征集,号召亲子共写,互相传情写意,触动学生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激发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情感流露,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社会生活:磨炼思维

农村学生参与较多的社会生活之一是民间丰富的各类风俗活动,在离他们日常口语交际最近的场景中对真人真事进行交流讨论,能够为学生输入丰富的场景语言。鼓励学生多参与此类活动,有意识地观察其中的人和事,积极加入交流,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还能磨炼思维,提高学生在习作中发表自己观点的水平。农村生活中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农家新居、田野、溪流,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就如学生纯真的笑脸一般可贵。在适宜的天气让学生到野外描摹风景,也能够拓宽学生视野,给学生以创作的灵感,激发其思维的火花。

叶圣陶说过,写作目标应由以“应试”为目标转为以“应需”为首务,写作是人的一种生活能力,应该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要想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就必须从学生个体出发,多鼓励学生参与和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积极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抓住身边的细节,以丰富的经历体验促成流畅的表达。

二、“邂逅”——在写作中优化表达

写作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将已有的经历体验,通过加工,以最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朱光潜曾说,每个作者如果想在文学上有特殊的成就,他必须养成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由此可见,专属于作者的恰到好处的表达对于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教师应注重在写作中优化表达,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为学生打造专属于自己的表达体系,为他们更好地吐露心声排除障碍、铺设通道。

(一)广泛积累,模仿表达方式

写作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输出就是以写作的形式将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没有人生来就会写作,当欣赏到触动心灵的文学作品,当阅读到形容妥帖的佳句名篇,我们才能深深地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同样地,写作要想打动读者,首先,学生要广泛积累各种表达方式,挑选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的经典名篇,仔细阅读思考,揣摩学习,形成自己的基础知识库。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其阅读的名篇佳作,开展相应的阅读指导课,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掘作者的表达方式,再通过仿写内化为自己的方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多模仿,有助于把握不同的写作风格,无形中积累词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模仿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自己的素材宝库,日积月累,必能厚积薄发。

(二)讲求真实,饱满写作情感

“言为心声”,最能打动人的语言通常以真实为第一要义。因为只有真实的表达,才能真正引起人们的共鸣,走到读者的内心深处。故表达的首要原则,一定是尊重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以我手写我心。命题要真,内容要真,情感更要真。不应写一些学生很不熟悉的主题,也不能为达成某一目的而歪曲事实,或添油加醋地无端夸大,用上华而不实的语言,更不能把别人的情感拿来当成自己的情感,这都会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教师应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强调真实的重要性,通过范例解读引导学生了解怎样的记叙、描写、抒情才是真实的,在评改时将作品内容的真实性列为一项重要考察内容,并注意在集体评奖时多给予鼓励,以教师朗读、学生自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帮助学生感受真实语言的强大力量,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的种子。

(三)打开思路,转换写作视角

同样的文章,如果换上一种新颖的写作视角,所达到的表达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写作视角的转换可以从命题的变化开始: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经历过的事、能说真话的事。形式可以是小角度切入的半命题式,或不设定主题、减少立意束缚的自拟题目式,以及力求新颖独特、在原有命题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变式;还可以在教师充分指导的基础上,对课本中的习作进行二次创作,一改初次创作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鼓励学生“老声新谈”“新声新谈”,让学生在习作中也走上一个来回,用不同视角的内容、别出心裁的手法,展现独特的表达。

优化写作中“表达”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学生在拥有体验经历的基础上,顺畅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表达风格。酣畅淋漓的倾诉本身就是对学生写作表达心声的一种最佳馈赠,相信在善于表达—创造佳作的良性循环中,学生能在写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

三、“落定”——在评价中收获成长

评价是写作指导中的最后一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评价促成有效的修改,是产生一篇好作品的必要流程。在写作的评价中,常见的做法有个人自改、集体修改、在教师评议。这三种方法较为全面地从学生自己、同伴和教师等不同角度对一次写作的成功与否进行了反馈,也能指导学生的习作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三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顺序关系,每一个步骤中也有需注意的关键点。

第一,在学生自改中把握基点。这一过程主要评价习作是否符合基本规范,是否文从字顺,是否有基本的逻辑问题、语病、错字,主题是否明确等。在修改前,对应每一篇习作,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示范性地修改,明确修改的要点和修改程序,把握几个基本点,让学生明晰哪些是需要改的问题、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修改等。这样的自改更具针对性,效率自然更高。

第二,在集体修改中抓住重点。范例修改,可以修改的方面往往很多。此时,教师除了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引导其各抒己见,还要注意遴选值得评价的关键性问题,抓住重点进行充分讨论,在意见基本统一后最终决定如何修改。关键性问题应当围绕文章主题,从基本规范、立意、写法、感情等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确定,重点解决文章出现问题的主要矛盾,做到不事无巨细,而是有的放矢。

第三,在教师评议中寻找亮点。通过了前两关的评价,大部分作文已经解决了基本问题,能够符合写作主题,是一篇基本成形的习作了。最后的教师评议,其精神鼓舞的作用应大于指导评价后修改的作用,故教师应将侧重点放在寻找其亮点处,不应为了夸而夸,而应真正找寻学生习作中的与众不同,可以是非常微小的一点创意或独特之处,但一定要是真实的、来自学生自己创造的。抓住这一点“星星之火”,也许就能在学生心中燃烧起整片草原。教师应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多体会写作的成就感,从内心激发起自主写作的兴趣。

在开展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当然,创新作文教学的路径还有很多,如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的结合、专题式阅读的延伸写作等。自古文无定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尽情体验,把想说的内容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肯定,激发其写作兴趣,使其感受写作的真正魅力,使写作成为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或许就是作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总之,在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创新各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实践、反思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把学生引向写作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教师应习作情感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习作展示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