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课后习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2022-11-20石超英

教师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西门豹新鲜感练习题

石超英

(新昌县城东实验学校,浙江 绍兴 312500)

统编版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适切的教学资源,而且设置了贴近学生认知能力的助学系统,包括每个单元的导语篇章页、文旁的批注、课后的习题等。其中,课后练习题作为统编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之学的凭借,也是教师之教的抓手。教师要敏锐地认识到课后习题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洞察编者如此设置练习的用意,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一、合理研制教学目标

统编版教材精心设置的练习题,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多做几道练习题,而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同时与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从课后习题中审视教材的设置意图,精准研制课堂教学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统编版教材课后的练习题与语文要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材不仅编排有序,不同的练习指向不同的训练方向,而且这些习题在对应语文要素的形式上也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正确解读习题,并与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关联,制定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编者在课后设置了这样的思考题。

其一,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这道题一方面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通过想象还原语言文字所展现的画面,将学生的身心都浸润在文本的语言世界中;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圈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旨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之后的感受,尊重自己的认知体验,初步了解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能够在文本中识别新鲜感的词句。

其二,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之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练习题看似是指向文本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并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辨析与对比,但其真正的目的并不局限于此。题目中“特别”一词,就与这个单元所着重训练的“新鲜感”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并不是要将课文中所描写的这所“小学”一网打尽,而是要能够将其与自己所处的学校进行对比,关注内容的新鲜感。

其三,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编者还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六种场景: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文本阅读应该将自己的主观体验融入其中,只有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认知才能产生巧妙的化学反应。这一道题不仅能鼓励学生从文到己,丰富学生的移情体验,而且为学生搭建了从阅读到模仿的练习平台,为学生的语言练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效设置学习活动平台

首先,借助习题,有意识批注。课后练习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学生用一两个词就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很多教师常常一读完要求,就直接要求学生作答,课堂对话总是浮光掠影,更多的学生只能沦为被动接受的听众,真正的思考和学习并没有形成。因此,教师根据课后习题对文本进行批注,给学生广阔而自由的思考空间,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引领学生的思考走向更深处。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一文的最后一道思考题: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很显然,这是一道紧扣文本中心思想的题目,学生通过肤浅的认知必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师将这一练习融入教学体系中,在引导学生了解丁香花和丁香结的特点之后,借助“作者仅仅就是为了写丁香花或者丁香结吗”这个问题作为过渡,要求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并对典型的语段进行批注: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捕捉到作者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展开精细化的阅读,得到了丰富的收获。比如,有的学生从宅院中丁香花的茂盛,感受到人应该健康而有活力地活着;有的学生从春天里的丁香花中,感受到人生应该始终充满希望;有的学生从古人诗句里的丁香结中,认识到人生不能始终充满愁绪,而要学会乐观面对困难与挫折。最后,教师聚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批注,将自己的认知和收获统整起来,集中克难,突破重点。

其次,转化形式,让学习清晰可视。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认知阶段,他们对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往往更容易接受与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后习题转化成为更为鲜明的图示,帮助学生积极探寻、深入发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语段中提炼出所描写的生活、对应的时间以及怎样生长三个不同的维度,学会细读课文、提炼信息。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快速、高效地理解这个语段的作用,也感受到作者描写事物的典型性和序列性。除了感知内容、积极探寻,教师还可以借助多种形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感受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的构思。教师组织学生尝试根据课文内容,尤其是作者的游览顺序,精心绘制游览图,将整篇课文的行文线索、描写的事物进行集中呈现,浓缩在游览图中,这样不仅让学生高效提炼了课文内容,也呈现了文本的结构和思路。

三、创设活动,凸显教学整体效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教好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就必须要借助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因此,除了罗列表格、圈画批注等基本的方法,教师更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和题目特点,将这些方法和策略进行统整处理,分步推进,在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时,要为学生留出大量的自主性学习时间,并将自主思考贯穿于阅读文本、提问质疑、整理发现、探寻发现等学习过程。

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不断钻研文本,深化对文本主题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体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文本情感的熏陶、得到智慧的启迪。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西门豹治邺》,编者在第二道练习题中要求学生找出第十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这道题对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要能够从文本理解的角度找出相关的语句,了解西门豹惩治首恶时的言行。二是要求学生能够对西门豹的言行和惩治方法进行评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从文本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比如,学生通过寻找课文中描写巫婆和官绅无恶不作的语句,激发对他们的憎恨之情,同时增加对正面人物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在具体的体验之下,学生带着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认知,重新审视文本中的语句描写。这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对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认知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促进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要避免肤浅式、标签式的学习,要不断强化深度思考。教师可以将习题进行统整处理,构建出活动的框架和载体,将课后习题中词语的辨析积累与文本内容的感知相结合,将阅读理解、评价与鉴赏相融通,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西门豹新鲜感练习题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机智的西门豹
西门豹治邺
KINGSWOMAN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新鲜感
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