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设计思维的幼儿园STEAM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

2022-11-20李寅寅

读与写 2022年30期
关键词:积木幼儿教师理念

李寅寅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幼儿园 江苏 昆山 215300)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正处于快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质量将会决定幼儿的发展与成长任何幼儿教育内容都对幼儿可以产生良好的启蒙教育作用。所以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就成为了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STEAM教育设计并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单纯的将多种学科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要让学科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让幼儿在一项教育活动中可以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教育任务,这样幼儿的知识层次将会更加深入具体能够有效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与之同时替补教学法还能够有助于回归实际生活的教育背景,让幼儿结合个人生活经验来完成知识的探索和问题的解决,以此来提升教学有效性,加强学前教育基础。

1.设计思维基本概述

1.1 设计思维概念。设计思维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需要采用创新型管理办法解决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行业和领域。而在教育行业中设计思维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强调工作人员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对问题解决方案加以创新,并且为教育工作开发更多的教育思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从幼儿教育来看,该教育理念是将一种教学思维方式转变为具体教学方法的过程,以此来增强幼儿的核心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也是提升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运用设计思维,能够将更加多元化的科学知识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采用各类科学工具完成自主动手创作,最终将基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具体的个人作品。同时设计思维设计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并不是说将所有教育活动加以联系即可完成教育。而是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多种教育元素打开幼儿的学习潜能和学习思想。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从我国目前对设计思维的研究来看,设计思维还强调幼儿能够在教育活动中灵活运用自己的所有知识技能通过灵活的创新思维生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相关策略,从而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案打下良好基础。

1.2 设计思维在幼儿园STEAM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在幼儿教育中STEAM教育就是将多种学科灵活融入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所以符合设计思维理念的宗旨。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研究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教学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双向型教学关系,要求教师以设计思维理念,促使幼儿可以获得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的教育教学内容,帮助教师从幼儿发展教育出发,灵活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具体方法。以此来推动幼儿教育从多角度帮助有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例如,在美丽的秋天幼儿教育活动中,其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幼儿认识秋天中的不同景物和果实。从设计思维出发教师可以首先为幼儿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自主联想在日常生活中秋天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件,在课堂中进行再次重现。随后带领幼儿走出教室,真正来到大自然中去收集秋日的落叶和树枝花朵,这样就能够让幼儿以亲身经历体验的方式,去解读大自然的神奇,了解大自然的风景面貌。最后为了帮助幼儿生成创新性思维,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再让幼儿利用自己所收集的秋天物品进行粘贴画的创作,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想象,幼儿与幼儿教师之间将会产生紧密的联系在不断的沟通互动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所以设计思维在幼儿园STEAM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与之原有教学理念呈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效果,从而推动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3 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型思维方式,因此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更加强调活动的创造性以及幼儿教育效果的独立性,才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首先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再结合幼儿知识现状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对幼儿需求收集进行分析,呈现出多元化的创新型教育方案和幼儿自主动手制作方案,形成不同的解决步骤,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让幼儿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成为一名综合创新型人才,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可以全面使用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思维不仅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思考,更是一种教学要求,要让幼儿教育开展之前做好相关准备活动,全面收集幼儿发展需求和成长信息,以幼儿的核心素养为宗旨提现设计思维。

2.STEAM教育活动在幼儿园设计中的实施现状及所存在问题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虽然STEAM教育理论以及设计思维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活动中。但是由于广大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以及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往往无法良好运用创新型教育方法。在教育领域也并未生成有关于STEAM教育的统一标准和教学方法,我国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也缺乏与之相关的专业化教师。则导致STEAM教育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并不具备STEAM教学能力,大部分幼儿教师对创新型教育理念的认知并不完善,所以只是将该教育理念的表层含义应用于教学设计,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全方面多层次的教学设计。而STEAM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的要求极高,广大教师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才能够跟上当前教育改革发展。

2.2 在当前教学设计中幼儿园缺乏有关于STEAM教育活动的相关参考素材,STEAM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繁琐的教育内容,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系统方法。大部分教师受到常规教学思维的影响,认为只需要将STEAM教育理念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拼凑即可完成有机的教育融合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错误的,并未发挥出该教育活动的优势。

2.3 STEAM教育理念实际上是由国外引入至国内的教学方法,我国广大幼儿教师正在寻找该教育理念本土化的方法。目前教师所设计的教育活动形式和教育目标都相对单一,活动主题简单,只是让幼儿参与了活动的流程,并未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发挥个人能力来完成问题的解答。这样幼儿的大脑和动手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练习,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看似参与的活动,但实际上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只是像流水账一样完成了教师所要求的阅读任务。

2.4 幼儿教师为了提升教育有效性,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思维开放能力,幼儿教育成果相对简单,再加上幼儿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会提出一些相对幼稚的话题,这样就进一步导致教师认为幼儿教育活动不需要进行复杂设计,一刀切的方式忽略了幼儿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3.基于设计思维展开STEAM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3.1 了解幼儿实际学情,结合幼儿发展的多样性来设计活动。想要让STEAM教育活动,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必须要符合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但是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会发现不同儿童之间将会产生不同的差异且差异较大,如果单纯依靠统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很难引发所有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幼儿实际学情的收集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真正走进幼儿,内心再结合丰富。有趣的教育内容来实现分类化教学,让幼儿教育中每一名儿童都能够寻找到符合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成长路径。以此来促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聚一起促进教育活动具备完整的教育体系。

例如,在搭建乐高积木的教育活动中,部分男生对于乐高积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女生却普遍不喜欢乐高积木。此时幼儿教师就需要仔细观察幼儿对于乐高积木的兴趣差异,再结合幼儿的性别和兴趣爱好做多种积木教学的准备。以乐高区域活动教学为例,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不同色彩的乐高积木材料,除了常规乐高积木以外,还需要加入一些人形、动物型的乐高积木,以此来吸引女同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随后为了鼓励所有儿童都参与到乐高积木的搭建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提出生活化问题:“我们的教室和自己家有哪些不一样?大家能不能用乐高积木为老师展示一下自己的家?”让幼儿可以结合个人日常生活经验来完成建筑构思。随后再用言语来鼓励幼儿完成搭建任务和搭建活动,所有幼儿都会包含着饱满的积极态度来完成教育活动。最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创造,创新能力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积木的搭建,随后在课堂教育活动中展开搭建作品比赛,让每一名幼儿登上讲台去介绍自己的搭建作品,其他幼儿则需要对讲解幼儿的作品进行打分,最后评选出最佳作品可以由教师颁发小红花或者临时奖励。真正让幼儿讲解自己的设计灵感和功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建筑。

3.2 结合幼儿发展需求设计STEAM活动。STEAM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所展开的教育方法,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也是将会引导着幼儿不断前行,所以如何在STEAM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问题意识,是增强幼儿逻辑思维敏锐能力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在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应当从该角度做好教学引导,让幼儿在展开活动之前能够对幼儿产生好奇心,并且自主开动脑筋完成解决问题方法的设计。

例如,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幼儿教师可以首先为幼儿提供影视作品、音乐或魔术,让幼儿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去感知活动内容,随后幼儿就会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对课堂导入部分的素材产生疑问。以吹泡泡玩具游戏活动教学为例,教师的引入5期教育活动之前,可以首先让幼儿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中主人公利用圆圈粘上“清水”随后用嘴一吹,就可以出现各种泡泡。这样神奇的事情将会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随后向幼儿提出探索性问题:“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清水会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视频中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想要吹出最大的泡化,应当怎么做。”随后教师就可以为幼儿准备肥皂水、吸管、塑料杯等道具,让幼儿在活动中展开自主实验。随后幼儿很快就会发现肥皂水与清水性质的不同,肥皂水更加粘稠并且具有粘连性,随后让幼儿在课堂活动中表演吹泡泡,幼儿在玩耍的同时即可掌握科学知识。在幼儿完成吹泡泡活动之后,教室就可以让幼儿来进行模拟表演,模拟水分子结构的变化,例如可以将班级中的所有幼儿组成一个圆圈,教师从中间推幼儿发现中间的幼儿不容易推动,这样就可以让幼儿以更加真实的角度感受水拉力大小,加强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最后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去制作泡泡玩具,让幼儿去进一步根据泡泡的生成方式去探索自然科学,加强幼儿思维训练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3.3 引导幼儿充分实践,动手推动幼儿创造一个成长。STEAM教育活动是多种学科的综合教育活动,所以这就需要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能够更多的自主动手操作,以此来实现幼儿多维度全方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够单纯的在教育活动中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幼儿长期处于被动的理论知识学习环境中,将会导致幼儿很快失去对课堂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实践,不断进行自主动手和探索。首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有趣情境,将幼儿的生活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来完成知识的探索,从而增强幼儿的学习深度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去完成自主实践或者活动的设计,让幼儿将知识内化于心,提升幼儿学习效率,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以鸡蛋落地的教育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一个生活化情境:“妈妈在做饭时将一颗鸡蛋放在了灶台上,为了保证鸡蛋不掉落摔碎那么大家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鸡蛋加以保护?”随后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来自主设计保护装置。有的幼儿会利用自己摔跤的经验认为多穿衣服就可以减少疼痛,所以为鸡蛋设计了一个较厚的保护壳。最后可以让幼儿展开鸡蛋跌落比赛,看哪一个学习小组所设计的保护措施最为完善。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幼儿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一方面,这种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幼儿产生一种熟悉感,让幼儿可以更加放松的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幼儿在进行动手活动时,会考虑到在这样特殊的场景下,怎样的方法才更有效,并且会利用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或者是观察到的例子来进行实践。利用幼儿园教师的引导,让幼儿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开动幼儿的脑筋,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思考逻辑和动手能力,潜移默化的进行引导与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基于设计思维理念下的STEAM教育活动,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尊重幼儿的自主动手和创新能力,以多层次,全方位。

猜你喜欢

积木幼儿教师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堆积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