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2-11-20

读与写 2022年30期
关键词:音乐老师课堂

王 颖

(江苏省宿迁学院附属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脚步的不断推进,不论是学校或者是家长对于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视了,而小学音乐课程在对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推动性的作用,而老师如何有效的把握住上课时间,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率成为了每一位小学音乐老师的难题,而本文就将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就如何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进行了相关阐述。

1.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音乐老师的技术水平不够达标。由于音乐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且每位老师的专业水平也是不够全面的,可能会在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因此老师只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将自己有限的拔尖儿的专业技能和音乐作品之中的音乐元素进行整合来设计教学活动,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有一部分老师的钢琴演奏能力并不强,很难进行完整的钢琴演奏,但是不缺乏单手弹奏音乐片段的能力,因此老师就可以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选择单手来弹奏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乐句,其中难点乐句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旋律和节奏,如果老师将精力集中在某一短小的片段进行反复的练习,那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进行展示,只在教学重点难点的时候进行钢琴演奏,适当的展示自己的钢琴能力,从而能够让自己有限的能力在教学中得到适用,由此一来就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自信心和教学质量。

1.2 老师对于教材分析把握的不够清楚。作为小学的音乐老师,对音乐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老师在进行教材的分析时,通常只盲目的去关注参考书里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虽然这并且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开展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参考书里的内容只是给老师一个可以参考的简要内容,至于一首音乐作品听起来到底会怎样,并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所以老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的时候。就需要在这一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的品味去反复的聆听和感受音乐演奏的过程,从而寻找出音乐作品中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要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再围绕着一个或者多个音乐要素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聆听活动,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在每一次的倾听过程中都能够有具体的停靠点,并且学生能够根据这个停靠点来提高自身音乐的敏感度。

1.3 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许多音乐老师都是知道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一些老师会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来开展一些音乐以外的教学活动,因此就会造成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表面上看着似乎玩的很开心,但是这种开心与音乐体验式毫无关系的,学生得到的乐趣也不是来源于音乐,而是源自于音乐之外的东西。老师们就很容易为学生在开心的状态中而洋洋得意,但是殊不知学生的兴趣点究竟落在何处,这种看似令人开心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并不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因此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真正的兴趣,对此在有很多种可以选择的方式下,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够真正的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由此一来,才能够让音乐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1.4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将教育改革落实。老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一问题,虽然针对小学的艺术教育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上的重视,并且在很多的指导文件当中也曾提出,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要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要知道教育并不是单方面的一项活动,老师也应该跟随教育政策做出实时的教学更新;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师并没有将教育的改革落实到实处,虽然很多学校都响应了指导文件的号召,但是在根本上还是存在着意识薄弱的问题,比如有些学校依旧存在着别的主课占领音乐课程的现象,又或是有些学校依旧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老师和学生都对音乐这门学科的教学敷衍了事。

2.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措施

2.1 配置好硬件设备为优化课堂打下基础。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是需要音频设备来进行音乐的播放的,同时也需要多种多样的乐器来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和聆听。因此要想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首先要为学生配置齐全的硬件设施从而能够保障教学课程得以顺利展开,能够在课程的一开始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精力投身到学习当中。因此,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就需要老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准备相应的教学设备,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所需要的乐器、又或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一些视频或者音频的展示。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之下,我们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当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目前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于信息教学工具的使用,为学生营造出智慧化的学习氛围,从而保障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集中,老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来帮助学生提前理解一下要学习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打下坚实的接基础。

2.2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地位。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内容是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要围绕着学生开始展开,比如在对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对于教学问题的设立上,以及实践活动如何开展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音乐水平来进行考虑的。除此之外,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一个阶段,由于他们人生经历较少,所积累的经验也不多,并且人生的阅历浅薄,因此在对于欣赏和感悟音乐的方面有所欠缺。那么我们为了可以保障课堂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进行真正的了解,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以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比如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或者比较活动生动的短视频等,增加学生在视觉和感知上的同步,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保障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环节当中来。此外,老师还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表现来进行分析和观察,随后再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状态来进行知识内容的强化和巩固,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不同的音乐表演活动,多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表现自我的平台和空间,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

2.3 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高效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支持,如果学生们对于知识不感兴趣,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进行不断探索的欲望,那么学习这件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学生们在被动的听。那么多个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就要先从课程的导入来进行,首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课堂,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那么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巧用情景构造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好奇心为主要目的来打造音乐教学的高效课堂。比如,在进行儿歌《小红帽》的时候,可以借助情景设定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唱歌氛围,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知道“小红帽”这首歌是对应这一个童话故事的,而歌曲的本身也是一个故事,所以我们可以在歌曲学习之前先通过故事的导入来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利用多媒体或者故事卡片的形式来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对歌曲的节奏进行把握,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音乐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会唱歌和了解音律上,而是让学生可以从前到深的去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另外如果单独的歌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还可以将说唱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中,不断结合了当下的流行音乐的说唱曲调,还能够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兴趣增强,从而提高上课效率。

2.4 把握歌曲节奏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对于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对于乐理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还需要学生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把控,而音乐节奏同样是乐曲的核心部分,也是音乐的基础部分,音乐之所以有了节奏才被赋予了新的生机。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节奏,利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知道任何的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音乐可以更加接地气,就可以采用结合实际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

比如,在学习《春晓》这一音乐歌曲的时候,我们为了能够训练学生的乐感,老师除了给学生打拍子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节奏的感知,比如一双筷子,两根笔等,就能够轻松的达到这一要求。同样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音乐的影子,激发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烈兴趣,正可谓达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学生来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感,以及生活当中存在的很多音乐形式,比如汽车的鸣笛声,下课的打铃声,人们生活的声音以及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电声等,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这些声音,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来感受节奏的长短和力度高低之分,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了很多与音乐有关的事物,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的,作为音乐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了解生活、发现生活、感知生活,用生活去体验音乐,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乐感的作用,达到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也达成了高效课堂。

2.5 巧设教学问题,保证递进学习。问题是引发思考的前提,也是搭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可以通过对于问题的指导,能够对乐理知识进行更高效的把控,产生更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立,老师需要建设具有层次化和系统化的教学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更好的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在这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对于问题的设立是要环环相扣的,并且难易程度也要进行把控,在问题设立的初期是通过问题提问引发学生的回忆,随后形成独立的思考和探索意识,进而可以对教学内容提出更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思维下进行问题的不断探索,在最后提出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充分的利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对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理解,从而保障在这一基础上来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

此外,对于问题的设立上要保持多种多样,假设在围绕着课本内容开展的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组织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延伸,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再借助不同的问题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小学时期的学生其实是具有个性化差异的,因此就会对同一音乐作品拥有不同的认知,而设置多样的问题也能更好的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和表达欲,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的表现自己,由此充分的发挥了问题教学的价值。

举例说明,在学习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的时候,可以将教学目标作为向导,老师进行问题的设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歌的意境,那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环节当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新农村的新气象,随后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再向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农村的新气象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此时再为学生播放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然后在进行问题的延伸:在这首歌中,母女俩因为什么进行争吵呢?只要学生认真的听歌就能够快速的回答老师的问题,随后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详细问题的研究,促使学生能够对整首歌的意境和旋律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学生在老师的环环相问下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丰富的问题探究活动更容易帮助学生从音乐的活动当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从而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记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对于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效率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争先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且随之课堂教学效率的逐步提高,更多的教学活动实施越来越贴合学生的基础认知,而我们预期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在逐渐的达成。小学生音乐的美育、德育、智育和情育的教学作用也在逐步的体现出来,因此就更利于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激发。而在研究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同时,我们要将学生作为基础,加强学生与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通过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爱上学习音乐,并且可以在音乐中吸收更多的有效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音乐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