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音乐声中飞翔
——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20

读与写 2022年30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学

沈 洁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是一门相对特殊的教学科目,音乐教学气氛轻松,除了要将课本中所呈现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加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审美能力关系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观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就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为学生构建轻松灵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积极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飞翔,以此来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1.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重建的主要问题

在小学教学阶段,音乐教师所需要面对的学生主要为12岁以下的青少年,这部分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逻辑思维和思想表达能力的发展都相对有限。所以学生对于音乐这一项以审美为标准的抽象教学科目,认识相对不足。但目前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仍然以课本为主,来为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全局意识,忽略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无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处于懵懂的状态,脑海中虽然拥有音乐基础知识,但是却不知道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以及存在的内涵作用。再加上当前家长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课后往往会给学生报一些音乐方面的技能培训班,音乐成为了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科目,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存在一定的基础情绪,这样不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

2.小学音乐课堂面临的困境

2.1 师资力量薄弱。小学音乐教育在课堂教学上主要面临三大困境,师资力量薄弱就是其中之一。师资力量薄弱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地区的小学院校中,其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重视性不足、教师综合素养水平较低及教学资金缺乏都有可能导致小学音乐教学出现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音乐教师数量较少的问题。大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数量上都会明显低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数量,甚至会出现一位音乐教师负责整个年级教学的情况。音乐教师数量的不足会导致其工作量加大,出现过于忙碌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这是导致小学音乐教学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另外,音乐教师缺乏专业的音乐教育素养也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另一大重要表现。音乐教师自身素养的缺乏毫无疑问会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鉴于师资力量薄弱为小学音乐课堂带来的教学困境,学校应加强重视并从资金、规划等角度出发尽可能引入更多优质的小学音乐教师资源。

2.2 学生兴趣缺失。除了师资力量薄弱以外,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也是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所面临的困境之一。音乐课堂的价值在于教师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但这种知识灌输的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音乐教学质量。音乐知识的灌输不可避免是枯燥无趣的,因此学生很容易在失去了新鲜感之后出现懈怠的学习状态。很多时候学生兴趣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而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吸引学生更专注于课堂学习,并培养其学习自觉性,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在基本稳定的状态,不出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学生兴趣缺失虽然是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但其解决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从而使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2.3 教学设施缺乏。小学音乐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其对教学设施的要求会相对较高,例如教师需要演奏乐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未必会非常充足,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教学设施的缺乏包括教学工具的缺乏与教学场地的缺乏,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必然会影响到实际的教学质量,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陷入不小的困境。教学设施缺乏很多时候与教学资金的投入有着重要的联系。部分小学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无法为学生购置优质的教学设备并提供宽敞的教学场地,因此学校管理方及当地教育部门应针对这种问题积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加大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保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再受困于教学设施缺乏等客观因素。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3.1 激发学生生化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任何艺术作品都源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音乐作品也是如此。音乐作为一项抽象的教学科目,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但如果可以将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联系,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来表达个人生活和情感,那么将能够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就将音乐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学及易发学生的生活情况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发现艺术的魅力,表达自我思想情感,从而产生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在《手拉手》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歌曲内容生动活泼,符合幼儿的兴趣发展,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传统教学思维,避免学生只能够模仿的去演唱歌曲。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班级内的桌椅板凳放在一旁,空出一片空地。随后所有学生来到空地上手拉手,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同学们,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如果要让你与自己所坚守的同学交朋友,你应该怎么做?”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日常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手拉手共同演唱歌曲来感受,同学之间的亲情友情。学生的歌曲演唱过程就成为了与朋友同学之间的互动过程,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了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提高学习兴趣,喜欢上唱歌。

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老师要突破课本教材的限制,要创新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音乐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比如,在学习歌曲《老虎磨牙》的时候,这首音乐是打击乐曲,由于这首曲子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和旋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欣赏起来也面临着困难。老师针对这种情况,可节选一段简单的节奏进行演奏,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通过倾听乐曲的片段对曲子产生好奇心。之后老师再为学生播放全曲,但是不告诉同学们这首曲子的曲名,让学生自己倾听。老师在播放完成音乐以后,可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此时,《老虎磨牙》打击乐器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岩石,将自己倾听的节奏进行尝试性的演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期间表现出良好的活跃度,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欣赏和学习中,从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3.2 引入音乐教学游戏,将音乐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为学生单纯的讲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死板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把本应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学习任务来进行。为了改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利用游戏的趣味,喜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积极表达自我思想,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准确处理好学生活动和倾听两者的关系,音乐欣赏的中心程序是倾听音乐,学生只有用心感受音乐,对音乐内容有切实的了解,才可以优化个人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性的增加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提升欣赏音乐的能力,保证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在课堂教学期间,老师要充分协调好游戏活动和倾听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倾听音乐为主,合理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参与到游戏活动,可以将教学要求和音乐特征进行结合,综合画画、写写、说说和唱唱等多种形式,完成打击乐演奏,鼓励学生散发想象力,提高创造力。

例如,在《采茶》音乐欣赏教学中,本首曲目具有强烈的江南风味,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看谁学的像”的音乐游戏活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江南地区采茶风貌,随后结合音乐让学生共同模仿采茶时的样子。学是为了模仿的更像,将会仔细品味音乐作品中独特的情感风趣,在结合个人的想象展现出独特的形象。夸张的表演往往引得所有学生哈哈大笑,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人表现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以此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3 养成学生想象力和编造能力。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老师要立足学生群体,通过多种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编曲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中,音乐大多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每位学生在学习完成音乐以后,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音乐的故事背景,通过鲜活的音乐形象,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音乐故事内容。与各类乐器相互配合,从中形成准确且切实可行的感受。比如,学生在倾听《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时候,吹奏乐器有唢呐和笛子等,这两种演奏乐器在音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倾听的时候能直观的感受出不同乐器的特点。学生在倾听音乐的时候,可以将两种不同的乐器想象成百灵鸟和小鸭子,在倾听曲子的时候,学生可以散发想象力,根据演奏的声音编造小故事。比如“在一条小河边,有一只美丽的百灵鸟和一只可爱的小鸭子,百灵鸟的声音十分清脆,啼鸣时彷如清晨射入窗内的阳光,打破沉寂。小鸭子的声音十分低沉。小鸭子与百灵鸟在一起练习唱歌,两只小动物一唱一和,在河边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学生将曲子中的乐器进行想象,可帮助学生快速分辨出乐器的音色,也能够逐渐了解曲子内容。

欣赏音乐的时候,有机联合起戏剧、舞蹈、美术和文学等艺术形式,尽可能的将抽象性的视觉形象和听觉艺术形成具体联系,推动学生深入认识音乐作品。比如在欣赏《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这首音乐的背景,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使得学生与视频中的人同上高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3.4 指导学生演奏音乐。演奏音乐,是以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为基础,对音乐展开二次创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养成学生音乐方面的多种能力。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其形式有打击乐器伴奏,创编歌词,伴唱演奏结合和歌曲表演等。音乐老师引导学生对音乐展开二度创作时,可采取某种形式或者结合多种形式,但是在进行二次创作时,必须要以学生的能力情况和歌曲特点为基础,保障歌曲的二次创作合适合理。

在学习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就可以采取领唱加哼鸣、伴唱的形式,让歌曲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学生通过合作,能够打造出更加令人动情的氛围,使得《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音乐思想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另外,在学习歌曲《小小花伞》的时候,老师可整合打击乐器伴奏和伴唱两种演艺形式,让学生在演奏歌曲的过程中,通过短小间奏,重复前句的结束曲进行伴唱。在歌曲的称词部分,请部分学生选择使用打击乐器等方式进行伴奏。首先为学生讲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踊跃实践,提高配合力度,获得良好的演奏效果。

歌曲演绎要在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而展开,否则将难以取到显著的效果。歌曲在演绎时,要对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若演奏歌曲需要在一课时内完成,需要对歌曲演绎的时间做好控制,一般需要保持整节课堂的五分之一的时间即可。在下一课时进行的时候,可适当性的增加歌曲演奏的时间。歌曲在进行演绎时,要充分保证其质量,在日常练习时,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老师对学生的演奏展开合理的指导,避免因为时间紧促和热闹的场面而导致演奏出现问题,降低演奏效果,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在歌曲演奏期间,要立足于学生群体,保证演奏音乐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为出发点,综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保证歌曲演绎有条理、有目的、有组织的展开。

3.5 整合信息化技术。整合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整合信息化技术指小学音乐教师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与实际的音乐课程内容相结合,使课程内容以信息化的形式得到展现。

信息化技术的整合可使音乐知识的传播更具象化。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知识的获取与吸收,这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形式之一。整合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适用于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同时其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与规划。整合信息化技术要求教师积极转变音乐教学理念,并主动学习各种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方式。学校可定期为教师安排相关的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并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通过整合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模式是促使小学音乐教学向着科学化及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稳步发展的有效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主观思维。真正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操,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音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圆我教师梦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