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

2022-11-20李春梅

读与写 2022年30期
关键词:含义语境初中英语

李春梅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初级中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日渐频繁,英语已经作为重要的工具,学习英语在当前学校教学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如今新课标的制定也更加凸显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语境教学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在语言类学科教学时,语境教学包含有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话语语境。通话科学化的应用语境教学措施能够将阅读教学的现状予以改变。语境教学理论的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英语材料是强化分析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时感受到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1.语境理论在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句意。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中,注意力很容易被词汇、语法这些既定的知识所吸引,在接受知识方面处于一个被动的为止,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阅读只会翻译不懂其中的含义的情况。学生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能力,从而造成学生在进行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了自主思考和联想的能力,使得阅读速度僵尸,学生的延伸能力和阅读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单词的含义,还需要让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了解当时语言的环境和当时的气氛等,从而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想表达的深层含义,因此我们使用语境理解开展初中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2 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惯性思维。惯性思维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思想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尤其是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大部分的程度都还停留在阅读只读懂的阶段,能够借助语法和词汇来了解文章想表达的表层含义,甚至将能不能把文章翻译成贯通流利的母语当做阅读是否成功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是不利于学生去理解语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防止这样的思维出现。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境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其中主要涵盖了对英语阅读语境层次的内部与外部这两个方面,在理解阅读的教学当中,语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当中推进语境教学的外部分析,主要是从语境、语旨、语式这三个方面进行。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将语境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核心,引导学生从探究文正的整体结构入手,随后再进行内容方面的剖析和理解,引导学生能够从文章当中探寻到作者所要传到的主要内容,从而注意到语境中衔接的手段,从而可以深入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衔接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方面。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时,教师通常是以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的,并且教学过程中都是对阅读材料进行重复的教学,很少去讲解与文章有关的背景,其中包括文章中的城市文化底蕴和社会现实来进行讲解。如此一来就会造成教学知识点传授的单一性,这样的做法也只会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和理解,并不能依照自己的思维进行理解和创新,并且思维也无法得到发散,因此很难真正的去理解文章的内涵。除此之外,教师在练习题的重视程度也超过了对阅读理解知识的掌握,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是进行机械的讲述,虽然感觉每个知识点都被提到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根本不具备针对性,也很难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成为了只会做题的工具,而非是自己真正的理解和认知之后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一点,是很多英语教课老师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的问题,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的话,那么学生的英语理解水平将会得到提高,并且整个学习水平也会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

2.2 学生学习方面。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刻板,而一些新型教学方式也都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提起对阅读理解的兴趣,并且加上教师教学内容上的缺陷,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容易出现兴趣缺失的情况,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使得英语教学的效率也无法得到提高。其中阅读英语文章的速度过慢是初中生在阅读中呈现的问题之一,在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分析时,究其根本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学生们词汇量的掌握比较少,尤其是在一些多义词的把控上,缺少准确性,因此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容易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速度无法提升;其次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生词第一反应是去翻字典,用汉语的思维去对待英语问题,这样不良的阅读习惯也会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耗费时间,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对文章宗旨和主题的理解产生偏差;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从而不能够利用良好的阅读技巧去对英语文章进行全方面的解读,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缺少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和忽视,而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身就缺乏了对寓意揣测和理解的相关技能,再加上阅读量的制约也会让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

3.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结合语境开展的教学措施

3.1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养成学生语境意识。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普遍注重积累基础知识。在教师队伍中普遍认为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只是打基础的阶段,应该将阅读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教授学生语法知识,扩大学生词汇量。于是在教学当中便逐渐忽视养成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所以老师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强化与语境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养成学生的语境意识,比如,老师在领导学生阅读英语课文时,倘若在阅读环节当中出现了较为难懂的词汇和句子,那么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材料的上下文进行阅读,强化联系,理顺句子前后的逻辑结构。比如在学习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three课文当中,某句话是需要让学生认识it的指代作用,这个句子是“Is it enough for a tin dog food?”学生在对句子当中的it进行理解时,若是没有与上下文之间进行联系,则不能够清楚的理解在语句当中的it代指的是钱。

由此可见,在英语阅读教学环节,老师一定要注重养成学生的语境意识,强调在阅读英语材料以及分析句的结构时注重对上下文展开联系,基于语言环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引导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将同一个词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分辨出来,进而提升学生在阅读英文材料时的理解能力。

3.2 创造详细语言场景,突破学生惯性思维。国人的语言文化和人文风俗与外国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由于受到国内的环境影响而对外国的语言文化和人文风俗理解出现一定的偏差。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局限,在学习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了解西方的风俗习惯,让学生能够不仅学习到英语知识,还能够开拓自己的事业,增长见识。比如在日常的生活中英国人在碰到朋友的时候会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而国人在碰面的时候,普遍会问“你吃过饭了吗?”这种现象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很多学生在对英文的表达方式理解时会出现疑惑,有时候也会因为存在着思维的惯性,导致学生在对英语材料进行阅读时出现一定的理解偏差,比如,在学习《A good read》课时时,文章的作者具体的解读“good”一词。一般情况来说,“good”具有“好”的意思。所以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对出现的“a good journey”在进行理解时,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其含义是“一场好的旅行”,但是在这里,“good”可以理解为“顺利的、平安的”,这样解释能够让其含义更加贴近于文章的意思。

3.3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英语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在学习英语时所表现出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强化英语语境教学措施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强化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具有适中难度的英文书籍,进一步提升英语阅读水平。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影片。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订阅《英语学习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可以通过《英语学习报》来进行课文知识训练。通过阅读报纸上的内容,能够了解时代发展潮流,掌握英语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欣赏影片和课外阅读本质就是利用语言环境,通过英语环境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这种方式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 借助语境线索探索和分析生词的含义。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在开始阅读的时候会被一些陌生的词汇所影响,从而没有办法去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而很多学生在遇到生僻词的时候就会产生退却的心理从而停止阅读,要去大费周章的搞明白生词的含义,一些学生会采用查英语字典的形式来理解生词,那么这样一来就会消耗大量的阅读时间。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够利用语境线索来帮助学生对生僻词进行理解,那么就会大大的缩短浪费的时间。但是在利用语境教学开始前教师要为学生先讲解语境线索的功能,并引导学生可以正确的去发现和使用语境线索。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线索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想表达的情感,从而能够结合上下文意思来理解生词的含义。

比如以下面这句话作为例子:In a village in Arad, a visitor walks behind all the tents until he gets to the one he wants to visit. If he passed in front he would be invited into each tent and asked to eat. It rude to refuse.在这一语篇当中,大多数的学生对于“tents”这个词汇,因此无法理解其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线索来推测“tents”的含义,结合语境线索来推测出我们没有学习过得词汇,得知这个词是帐篷的意思。

3.5 设置问题串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教师在进行教学开始之前,可以事前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把握文章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能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引发深入的思考。比如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很多家庭都具备天猫精灵以及小度智能屏等电子设备,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教学问题,比如:Students, what robots do you have at home? How does it work? 教师利用这样富有生活化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与外界的环境的互动经验来设计相关问题,构建带有情境性的问题,能够体现出主题意义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进行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充分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文章的主题来进行思考阅读和问题的回答,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文章的内容,还能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更好的理解主题意义。

学生在理解好文章的细节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Do you agree with the views expressed by the author? If you disagree, what would you do?结合这一问题的设置,学生要结合在阅读中得到的信息进行问题的回答,再结合自己的亲生经历来进行实施的迁移。通过对一系列问题串的建设,学生能够在语言的应用上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3.6 利用语境教学消除汉化思维。语言是文字和文化的结合体,同样语言和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练习。初中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练习的时候,他们与文章作者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都具备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因此就会产生差异。每一种语言都对应这一种思维方式,也对应这一种社会行为,同样也对应了不同的文化习惯。所以对于初中的学生在讲,英语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习惯从汉语的思维进行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习惯用汉语思维理解英语文章,造成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不够准确。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学生的判断,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些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英国的文化当中,在客人和主人约定好之后,最好晚一点去,这就与我们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差异,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之所以晚到是为了给主人更多的时间整理房间,防止去的太早主人都还没有准备好。这些文化知识都是包含在语境当中,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语境消除学生的汉化思维,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融入到语境中,从而更好的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语言环境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训练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将语境教学法落实到实处,强化对学生语境意识的引导,将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的惯性思维打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含义语境初中英语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跟踪导练(三)2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