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境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11-20仓云艳

读与写 2022年30期
关键词:营造创设文本

仓云艳

(江苏省泗阳县北京路小学 江苏 泗阳 223700)

场境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地导入或者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场境或是氛围,丰富学生的场境体验,值得学生更加科学地学习与把握阅读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建立良好的体验情绪,使得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场境,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场境创设问题分析

1.1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阅读场境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地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于是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是十分被动的,不能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与吸收相关知识[1],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影响到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阅读场境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学习语文知识、阅读文本时也会获得不同的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够结合学生的学情针对性地创设阅读场境,在创设场境时往往会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采用主观认可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会导致创设的阅读场境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率,影响到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3 阅读场境缺乏生活性。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的文章往往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的。然而,通过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教师在创设阅读场境时并未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于是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作者在文本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影响到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2]。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教学场境的策略

2.1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场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语文学科以及现实生活之间具有的密切关联,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感知与分析。教师要深入地研究与分析语文的教材,教材中收录的许多文章都有着深厚的内涵。对于认知能力较弱、并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时会面临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使得学生可以透过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充分了解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教师要加强研究与探索,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组织开展生活化的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境,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把握文本的内容[3]。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相关内容时,很多学生都有过外出游玩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活动以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个人在外出游玩时拍摄的照片带到课堂中进行展示,并且讲述个人的出游经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情都是十分轻松、愉悦的,另外也会被美丽的自然风景打动、虽然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游玩,然而结合其他地点的出游经历也能够充分地体会到在作者游览桂林时的轻松愉悦心情,很容易对桂林山水产生浓厚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如此一来,就为高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提携全文内容,创设问题场境。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是按部就班,更多的是为学生讲授相关的文字与知识,忽视了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文章的整体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场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地研究与分析文本内容。通过思考以及探究深化学生的理解以及掌握,使得学生可以对文本内容建立感性的认知[4]。例如,在学习《日月潭》的相关内容时,文章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准确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对其中优美的文字进行欣赏,对优秀的语句进行背诵。在对日月潭进行描绘的时候,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抒情方法,其中详细地描绘了日月潭美丽的风光,充分展示出作者对于日月潭美丽风光的喜爱之情,充分体现出其对大自然的赞美。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互联网检索与翻阅书籍等方式收集并整理和日月潭具有密切关联的资料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月潭的美丽风光,结合收集的资料信息想象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并且背诵个人喜爱的语句,基于良好问题场境的创设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文本内容,全面地了解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对于日月潭的热爱之情。

2.3 突破教学重难点,创设活动场境。通常状况下,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该方式十分枯燥乏味,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描绘的画面,无法准确地把握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另外,还会使得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热情[5]。新课改背景下,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到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场境,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场境建立良好的体验以及感知,突破重难点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的相关内容时,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把握“失信”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营造良好的活动场境。教师要邀请若干位学生站在讲台前演绎故事情节,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帮助学生将个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活动场境中,基于此全面地了解宋庆龄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把握失信的内涵,更好地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4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场境。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电子白板以及微课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6]。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和文本内容具有密切关联的视频,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开展深度阅读。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文中对开国大典的盛况进行描述,记录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参与人员以及地点等,对当时宏伟场面进行描述。在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基于此,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开国大典的宏伟气势,了解到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无比激动以及自豪之情。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教师要加强研究与探索,不断地优化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基于此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5 优化课堂环境,创设快乐场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为学生营造欢乐的阅读场境,积极地构建阅读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的相关内容时,因为该篇文章有着很长的内容,除此以外,由于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难以由头阅读到尾部。所以,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考虑将文章划分成若干部分,如雪地捕鸟及沙地刺猹等,并且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图片,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向学生进行展示图片。每次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内容,在教师将所有图片展示完毕以后,学生也可以顺利地阅读完整的文章内容。基于图文与阅读融合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7]。为了提高阅读环境的轻松性与愉悦性,教师要组织开展“复述竞赛”活动,即为为学生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利用个人的语言对图片内容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联想能力,加入个人的认知与理解、感悟,基于此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6 开展角色扮演,创设表演场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故事,不同故事有着不同的情节与创作背景,有着不同的内涵,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例如,《将相和》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故事都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良好素材。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比较活泼好动,所以对于剧本课本剧表演有着良好的兴趣。通过表演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8]。因此,教师要利用故事素材鼓励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改编,使其改编成课本剧,完成表演活动,营造良好的故事场境,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比如,在学习《将相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熟读,并且引导学生分角色地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组织开展课本剧的表演活动。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与赵王等。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负荆请罪”的典故,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基于此,营造良好的教学场境,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与把握相关的内容,锻炼学生的人文素养。

2.7 引导情感交流,创设互动场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场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将个人的思想与见解表述出来,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进行自主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成为堂堂真正的主人,充分地体会到阅读的魅力,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9]。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将全体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小组成员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了解故事的梗概,然后再引导组员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充分地体会到卖火柴小女孩生活的艰难困苦,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以及邪恶。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这个故事,要采用默片的形式进行表演,引导台下的学生进行认真地观看并且交流,从而在思想上受到震撼。一些学生指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好笨,他为什么不向外人求助呢?世界上有很多的好人,她应该向大家求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并且可以将全体同学划分成两个学习小组,开展辩论活动,基于该教学场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科学的三观。

2.8 加强动态整合,创设连续场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连续性的教学场境,要保证场境具有很强的动态性,有着良好的深度以及广度。在每篇文章中基本上都会描写特定的场境,其中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是人生道理,利用字词、段落共同建立整体,向广大的读者展示相关场境,表达相关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场境教学中要由整体入手,实现对于学生知识、情感以及能力、智力的有机整合[10],在此基础上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科学地选择创设教学场境的途径,增强场境的连续性,即为要伴随教学活动的进行情况创设一个接一个的教学场境,从而不断地优化教学工作。要保证教学场境的动态化,能够充分地反映出相关的规律与原理,更好地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发展规律。例如,在讲解《赵州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借助于图片与语言,引导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以及联想,营造良好的教学场境,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设计的场境中,从赵州桥建造者的角度入手进行思考:怎样设计才可以使得桥上的人和马车并行?使得桥下有更多的船只可以顺利通过,能够在发大水时减小洪水对于桥身产生的冲击与影响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设计者、游览者与建造者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充分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全面地掌握桥梁的建造艺术,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3.结束语

总之,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不强,而且学习的汉字数量不多,所以就会造成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除此以外,教师也忽视了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营造创设文本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创设未来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