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新探

2022-11-20彭菊红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人物形象话语

■彭菊红

小说有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中心,情节要由人物来创造,环境的设置要有利于表现人物。优秀的小说无不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传递多层次的意蕴。人物形象在小说文体中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深度理解了人物形象,也会对小说文本的其他维度产生更透彻的认识。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解读人物形象。

一、解读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促成内容理解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具备性格特征,这是他们的内在特征。解读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有利于促成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很快感知到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外在特征,但是对于人物形象内在的性格特征并不容易把握。教师可使用如下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解读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1.代入人物处境。

将自身代入小说人物的处境中,可以真切地感受人物的需求和动态。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设想为小说中的人物,依据生活经验来认识这些人物。以《孤独之旅》为例,本文只有两个人物,叙写一个失学少年跟随父亲一起放鸭的事件。文中语言平实,情节简单,如果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征缺少把握,很难真正理解这些事件的意义。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想为杜小康,想象他面临生活变化可能会产生的情感。其次,在细读过程中针对杜小康的心理,在开头教师可提问:“为什么杜小康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当船行至陌生的水面时,教师可提问:“杜小康之前很想回家,但是为什么此刻占据他心灵的全是远方?”当暴风雨来临时,教师可提问:“与之前的茫然、恐惧、退缩相比,暴风雨中杜小康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在师生对话中,实质上展示了杜小康心灵成长的历程。学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质后,才会将不同事件的意义串联起来,进而达成内容上的理解。

2.朗读人物对话。

多数小说都会写到人物的话语,话语既可以推动情节,也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小说使用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话语,如《变色龙》《范进中举》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这些话语让学生揣摩人物。教师可组织学生朗读人物话语,品味那些能够准确表情达意的词句。例如,在执教《变色龙》时,笔者让学生找出奥楚蔑洛夫的话语中对狗的态度变化:从“该死的东西”“下贱胚子”变成“娇贵的动物”“好一条小狗”,再引导学生注意本文中所有的问句都是由他说出来的,他总在不停地使用疑问句、反问句,显得十分蛮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要求学生在合作中显示出奥楚蔑洛夫的威势。由此,学生理解了这个人物对上谄媚、对下蛮横、外强中干的心理特征。对人物话语的朗读相当于体验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进入具体的语境中,进而触摸到人物内心。

二、解读人物形象的意义内蕴,认识小说主题

当学生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后,还需要探寻具体人物背后的抽象意义。借助对人物形象价值内蕴的解读,可以认识小说的主题意义,理解作者想要通过人物表现的思想。

1.剖析内容,体会作者的褒贬倾向。

以人物形象表达褒贬,是在小说中传递意义的基本方法。人物形象可以代表正面或负面的价值观,作者以对人物的塑造来表现褒贬,以此凸显小说的主题。在作者的字里行间会流露出褒贬倾向,借助剖析内容可以发现小说在人物形象中寄寓的深意。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课时,师生对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进行人物形象解读,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讽刺。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本中标示出二人的自相矛盾之处,再提问:“请你说说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态度。”经过教师前期的引导,学生在回答中使用了否定、贬斥、讽刺等词。其次,教师指出范进身上折射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胡屠户则折射出嫌贫爱富、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因此对两个人物形象的讽刺,实质上是对两种价值观念的讽刺,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度反思。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认识了作者如何凭借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2.引入背景,认识人物代表的类型。

小说人物代表的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类人。小说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集中表现了某类人物的特征。在对这类小说开展教学时,可以引入背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代表性的认知。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首先用PPT介绍写作背景,在课堂中以小说写作时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关键节点,整理出了一条时间线索: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为五四运动的前夕,此时封建文化仍然十分顽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孔乙己代表清朝末年的一类文人,他们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是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勉强苟活。其次,教师再提问:“孔乙己的死代表了什么?请结合人物代表的类型谈谈。”学生回答:“表明旧式文人必将被历史淘汰,不可能找到出路。”师生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围绕典型人物的意义做深度辨析,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文本的主题。

三、解读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形成微观认识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在初中阶段是教学重点,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微观认识,能够理解文本要素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此方面教学要与对人物的特征及意义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认识人物的过程中感悟塑造方法。

1.渗透阅读过程,体会写作技巧。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交代身份、情节安排和外貌、神态、语言、细节等方面描写来实现的。在解读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时,离不开以上几个要点。不过,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系统性讲授这些鉴赏要点,将会十分枯燥,也难以被学生真正理解。因此,应当将关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教学渗透在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逐步认识人物的过程中体会写作技巧。如《我的叔叔于勒》后半部分的人物塑造非常传神,将“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教师提问:“通过哪些句子或短语,可以理解人物的心理?”在提问的启示下,学生发现文中直接阐述人物心理的内容很少,反而大量使用神态描写来表现心理,如“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神色很狼狈”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说明了神态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在其他的阅读活动和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运用神态描写塑造人物。通过这种方式,将鉴赏教学与对小说内容的阅读深度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开展主题讨论,促进知识内化。

当学生积累了阅读小说的部分经验以后,教师可以组织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论述对人物的理解。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教师针对杨志这个人物创设了主题讨论活动:“丢失生辰纲的原因和杨志本人的性格特点分不开,请你结合原文中的内容,说说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导致他丢失了生辰纲。”并给予提示:“你可以结合多段文字进行概括,也可以选择一两句描写来说明。”有的学生从情节安排的角度谈,如针对杨志对赶路时间的安排以及他对众人的打骂,提出:“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不近人情,导致众人极度疲劳,为后面生辰纲被劫走埋下了祸根。”有学生根据以下句子分析人物:“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学生认为这两句话以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杨志不善与人沟通,只知肆意殴打他人,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恶果不可避免。在主题讨论活动中,学生具有充足的自主表现空间,可以在阅读实践中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认识。

四、解读人物形象的叙事功能,培养文体意识

将叙事话语融入小说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凸显小说文体的特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小说的人物形象担当着叙事的功能,而且作品只讲述某个人物视角下的事物。叙事人物可以是主人公,如《故乡》中的“我”;也可以是次要角色,如《孔乙己》中的酒店小伙计。对于这类小说,要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叙事功能。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基于叙事人物的角度感受小说中寄寓的情感,再尝试变换叙事视角,体会一下有什么区别。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接近末尾的一部分,有一段关于于勒的外貌描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教师针对这句话提问:“这一段外貌描写充满了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也拔高了本文的思想内涵。如果叙事者不是约瑟夫,而是他的父母,那么还会有这样的外貌描写吗?”学生回答后,我再让学生尝试从约瑟夫父母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以此让学生认识小说人物形象的叙事功能,并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总之,人物对于小说的内容形成与意义构造具有关键的作用,解读人物是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可从性格特征、意义内蕴、塑造方法以及叙事功能四个角度解读人物,让学生凭借对人物的理解提升对整篇小说的理解,从而发展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人物形象话语
画与理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