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路径
2022-11-20邓峰广东省深圳市育新学校
邓峰 (广东省深圳市育新学校)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对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因此,正确认识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的意义,从教师层面反思现有中小学教师的不足,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既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诉求,也是推动劳动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更是实现“五育融合”的有力保障。
一、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社会价值
(一)推动中小学构建“五育”“三全”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时期,我国各中小学秉承“五育”的育人理念,其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劳动教育在“五育”当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任何一项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靠学生的辛苦耕耘和付出,其独立自主的劳动精神和辛苦努力的付出都与劳动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劳动教育具有涉及学科广泛、实施载体丰富的特点,能够在整体上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其水平能否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需求,能否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中小学构建“五育”“三全”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所在。
(二)丰富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内涵、提升建设质量
劳动教育教师的主体是实习培训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其他教师充分配合和参与,进而形成具有特殊性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是中小学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教师涉及各个年级、各个课程以及各种场所的承办者。只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就可以将其纳入劳动教育教师的行列之中。这一特性促使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能力能够完全被挖掘,充分被利用,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教育工作紧密地结合,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建设质量。
(三)培养高水平劳动素养人才的关键性保障
随着《意见》的出台,社会已经开始广泛关注中小学生在各方面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基于《意见》中所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为各中小学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上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优势,相对应的也提出了进一步的教育要求。在定位上,要以中小学学生的层次特征为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能力培养;在内容上,通过展示劳动教育的实用性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在方法上,通过家庭作业、社会实践等方式,将社会与生活相结合。这些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学多元化教育学科的作用。构建出具有超高专业能力、正确价值取向、良好精神面貌、时代特色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二、新时期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劳动教育师资供给缺口严重,数量有限
劳动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落实新时期教育要求的重要支撑。然而,在目前劳动教育中师资力量的不足是首要问题,虽然很多师范学院已经跟进《意见》的相关指示,设立了劳动教育的相关专业,这对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对此专业性明确的界定,加上我国所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并没有针对劳动教育专业进行独立设置说明,这就在客观的条件下制约了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的供给。目前,很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教师多以兼职任课的形式存在,在整体上缺乏专业性,且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新时期下劳动教育全面实施的具体要求。
(二)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性,素养不足
在新时期下,劳动教育已经摒弃了传统模式下简单说教,逐渐形成为一门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教育学科,其实施需要依靠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队伍进行支撑,以提升其专业素养、突出其专业定位、促进其专业发展。这将成为新时期下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而,我国现有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存在缺乏专业性,专业能力素质低、发展机会少、职业支撑不足等现实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新时期下劳动教育的关键因素。其中,在教育能力、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职称等级上均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欠缺。其主要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各师范院校在劳动教育专业设立上的短缺,导致各中小学所聘用的劳动教师并非来自专业的培训渠道,大多是由其他各科教师或兼职教师担任,这种形式下劳动教育教师很难具有专业能力,加上主职工作的影响,部分教师也不愿意或无法在劳动教育专业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进修和学习。另一方面,早期的劳动教育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低下,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其职业规划中缺乏专业的支持,这就在客观条件下影响了教师在专业上的选择。专业支持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项培训较少,劳动教育培训与其他学科培训的混合非常少,不仅难以有效体现劳动教育的内在特征,而且也难以真正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劳动教育师资结构失衡,整体流动性大
教师年龄明显偏老、职称级别明显偏低、高学历师资明显偏少是劳动教育教师在结构上失衡的主要表现,也是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在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劳动教育师资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原因的多面性严重束缚了新时期劳动教育的高效开展。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导致劳动教育教师的整体流动性一直呈上升趋势,严重地流失现象已经成为目前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比较显著的问题。其主要是由于教师发展前景不明朗、晋升通道不畅通等问题所导致,这些因素最终将促使劳动教育教师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软肋,难以建设成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所具有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特性十分不利于专业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淀与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专业定位,强调规范指导
突出专业定位,培养素质化、专业化的劳动教育教师,是新时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的第一原则。这就要求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专业发展的理念,而专业发展理念需要通过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之能够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始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自身,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结点,这对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背景下,突出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定位,推动劳动教育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和发展,既满足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又符合新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劳动教育教师的职业明确规划出职业结构体系,构建出具体专业标准,通过标准的主导价值激发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种专业标准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此外,针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还应以专业标准为科学导向。在适应新时期劳动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进行具体细化和分解,有效构建准确、适用的劳动教育教师标准体系。
(二)突出时代特色,注重创新变革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都是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强调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到以素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再到构建新时期下劳动教育体系的一系列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化和转化的发展历程。新时期为劳动教育增添了新的内涵,相对应也对劳动教育师资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是一项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培养良好劳动素质的教育活动。强调劳动素质,突出劳动教育,体现了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新时期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突出劳动教育的时代特色,紧跟劳动教育的时代需求。基于劳动教育的综合发展,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革,突出时代特色,这就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打破传统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教学模式,剖析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趋势,积极适应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变革,创新和完善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途径。总体上看,新时期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与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协调发展,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三)坚持综合协调,推进全面探索
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把人才培养融入教育体系的全过程,其中尤为关注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领域渗透劳动教育,打破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差距,促使各阶段衔接与整合,也就是进行全过程、全系统、全阶段的整合,这是新时期劳动教育较为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劳动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综合教育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素养。因此,坚持综合协调是新时期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首先,这个观点将在培养主体协同一体化的层面上体现出来,针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要在师范院校等相关行业协同参与下进行,促使各机构之间打破壁垒,充分发挥培训主体优势,形成协调统一的教师教育组织。其次,面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需要体现出综合化和协同性的特点,构建出一体化的教师培养目标,整合出全局化的教师培养资源,将情感、认知、习惯、技能全部融合至培养体系之中。最后,针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也应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一致,以教师培养支撑一线教学,以一线实践锻炼塑造教师成长,从而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与发展的双向互动。
四、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路径
(一) 增加专业渠道,保障劳动教育师资供给
面对劳动教育教师缺乏的问题,大力在高师院校设立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将是解决师资不足的有利途径。具体实施来看,教育行政机构应当对劳动教育专业的界定有正确的认知,尽可能地将劳动教育专业纳入高师院校的专业教育规划之中,使之成为一门具有专业性的学科,以实际行动支撑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及职业规划。此外,针对农村部门师资严重短缺的中小学校,教育行政的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学费减免、政策支持等相关条件鼓励高师院校的学生到农村去,向农村中小学定向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在职教师的优惠补贴、互借互调等方式输送师资力量,学习专业技能,从而缓解教师不足的问题。
(二)规范专业标准,创新劳动教育教师培养模式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然而,专业标准虽然规定了合格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但在其职责范围、计量标准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针对劳动教育专业进行明确且清晰的定位,是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准确、恰当的职业标准体系能够引领专业的长期发展。细化来讲,首先,以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将教师的专业标准按照阶段进行分解和细化,重塑新时代的专业标准。其次,构建出适应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专业评价体系,其中应该涵盖教师素养和专业能力方面的标准。最后,在规范性的专业标准引领下,积极打造多元化、专业化的教师培养模式。
(三)鼓励社会力量,吸收劳动教育教师人才
社会是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力量,其积极参与能够促使劳动教育在社会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吸收更多的外来力量进行支撑。此举不仅能够实现实用型和创新型劳动教育特点,还能够弥补教师缺乏经验的不足,构建“双师型”协同教育团队,探索综合实践教育模式。细化来讲,教育行政机构应当在政策和制度上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提供支持和保障,探索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的独特优势,帮助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积极寻求与相关单位或企业的合作,适应新时期劳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此外,以社会力量鼓励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出相关单位或企业的优势,考虑到劳动教育的新形式,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明确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意义,发现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可能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这既是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推进“五育融合”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