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性”原则 精选教学案例
2022-11-20张佳辉江苏省常熟市元和中学
张佳辉 (江苏省常熟市元和中学)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情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合理选择案例,这样才能更好地构筑课堂交流环境,让学生主动地投入讨论中,进而促使他们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坚持育人导向,讲究适龄性
(一)难易适合,合理选择
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龄性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处在未成年阶段,所以心智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要避免选择包含血腥、残忍内容的新闻案例,也要避免选择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不能缺少法律,并且要了解有哪些法律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比如某些家长重男轻女,想让自己的女儿辍学打工,赚钱供养她的弟弟读书。教师可以选择此类案例,让学生分析一下该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思考案例中的女儿要如何合理维护自己的权利。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实际生活寻找法律的踪影,用讲故事的方式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如有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父亲在驾驶时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被警察罚款、扣分的事情,并提出要引以为戒,遵守交通规则。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能起到育人的效果。
教师要注意把握适龄性原则,结合初中生心理承受度和理解力,结合教学内容,坚持以育人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提升和发展。这样选择案例才能更匹配学生的身心情况,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利用媒体,生动形象
适龄性还要体现在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初中生一般都对生动活泼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图片、视频融合在一起,设计多媒体课件,这样能让教学案例的呈现形式变得更活泼多样,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时,如果学生只是宽泛地了解法律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他们的印象还是不够深刻。但是如果要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种法律,研究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那么这样的学习方法过于枯燥,无法体现出适龄性。所以教师不妨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青少年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权责任法》等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用生动形象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能勾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分析。如可以在课件中展现案例:“有家长认为孩子的读书成绩不好,还不如辍学,出去打工赚钱。”学生可以分析一下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根据法律的规定,应该怎样做。用动画展现案例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家也会投入更大的兴趣,并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多媒体课件,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能体现适龄性的特点。在这些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的学习中,在家中进行系列学习和探究。
二、不掺主观感受,贵在真实性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还要注意真实性原则,要避免选择源于影视剧、小说的信息,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此外,即使是真实的事件,也要注意选择主流媒体发送的信息,避免选择各种“流言”或“小道新闻”,才能让学生更客观地分析问题,避免让他们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平等,思考如何能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自由地生活。为此,教师选择了“蜡笔小球因为诋毁戍边英雄被刑拘”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个案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要注意避免让学生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掺杂进去。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省略了“戍边英雄”这样容易引发学生主观情绪的词语,转而让他们思考:“如果有人认为网络是法外之地,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地发表言论,甚至污蔑、诽谤他人也不用承担责任,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呢?”适当调整该案例之后,学生可以更客观冷静地分析该问题,在他们探讨完毕后,教师可以提一下“蜡笔小球”的问题,让该问题变得更真实可信。这样就能让学生更理性地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平等,并思考如何才能合理合法地开展网络虚拟生活。
教师要把握好选择关,要选择那些具备时间、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事件。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将主观因素和客观行为区分开来,避免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掺杂主观感受,尽量让他们用客观陈述的语气来表达。
三、概括一类问题,具有典型性
(一)挖掘共性,鼓励总结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还要注意挑选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这些事件中能提取出最本质、最一般的法治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避免选择那些虽然独特,但是却没有典型性的问题,转而选择更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在学习“依法履行义务”时,由于“义务”的种类有很多种,针对的人群也各不一样,教师如果只是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选择案例,那么有可能会以偏概全,很难促使学生总结归纳。所以教师要尝试将各种案例归纳整合在一起,进行合理调整,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挖掘出其中具有共性的一面。以“签订协议”为例子,教师并没有具体说签订的是什么协议,而是说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签订协议,那么,如果有人在签订协议后用各种理由拒不履行协议,此时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案例就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学生可以结合此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寻求法律的帮助。在学生总括性叙述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再结合自己知道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说有哪些拒不履行协议的情况,最后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就从综合到具体,促使学生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选择“约分”或者“合并同类项”的方式进行案例选择,删除案例中和教学内容无关的部分,又或者将几个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深入挖掘隐藏在案例背后的教育意义,并促使他们端正自己的行为,进而起到教育效果。
(二)联系生活,更具典型
如果案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可能会接触到的,那么这样的案例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更加浓厚。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自主贡献案例,结合所学内容,回忆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事件,提出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和同伴一起讨论。
学习“依法履行义务”时,如果所选择的案例脱离学生的生活,那么他们的讨论兴趣不够浓厚,所以教师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说说发生在家庭中“义务”方面的问题。如有学生提出:“爸爸妈妈总是为谁做家务而吵架,爸爸总是说做家务是女人的义务,妈妈不同意,说两个人都有义务。”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讨论,说说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应该如何相处,怎样才能做到相互尊重。还有学生所举的例子和赡养老人有关,提出自己有好几个舅舅,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赡养外公外婆,将这个任务推给了妈妈,他想问问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中国家庭中典型的案例,教师组织大家讨论,思考子女赡养父母是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如果遇到拒不履行义务的子女,应该如何解决问题。这样,大家不仅找到了典型案例,促进了学习,而且还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帮助自己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选择生活案例更具有典型性,同时也能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案例的选择中。如果大家讨论的是自己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那么大家的参与热情必然会更浓厚。教师要注意引导,用问题启迪他们思考,尽量帮助学生选出更具有代表性,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
四、追寻时代脚步,突出时效性
(一)时事新闻,丰富材料
注重时效性,这也是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的角度,教师要注意避免知识新,但是案例滞后的问题,尝试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脚步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几年发生的事件,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厚,记忆效果也更好。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也能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
在学习“复杂多变的关系”时,学生了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世界格局的几件大事,包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苏联解体等,学生要结合这些案例分析它们对世界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这些案例距离今天比较遥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分析的时候也常常使用套话。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更具有时代性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它们对世界的影响,如可以分析一下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后,世界关系发生的变化,思考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然后再思考中国在这种时候要如何利用好机会,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处理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样利用案例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展现出时代性。此后,教师再让学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梳理,说说到现在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样学生的探究就会更积极。
教师可以依托新兴媒体渠道,选择建立优质的案例资料库。这样教师能结合互联网搜索信息,并进行合理归类,融入教材库中,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主题,根据关键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样能有助于教师展开教学反思,也能让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组织活动,彰显活力
时效性的体现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时代感,通过切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它的意义。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案例,然后引导他们拓展思考,看看自己是否能融入到类似的活动中,并自主设计活动的内容、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巩固了知识,也让学习活动展现活力。
在学习“少年当自强”时,教师展现了全红婵等具有奋进精神的青少年,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你是否发现,在自己的身边也有一些自强不息的少年呢,你能否走近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感受他们的内心情感呢?在此基础上,你是否能找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呢?”如有学生找到了身边的案例:某学生家境不好,他一边帮父母做家务,一边刻苦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比该学生,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自己也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
学以致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十分重要,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对案例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探索学习的新方法。
五、探究隐含深意,赋予启发性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挑选那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隐藏在案例中的深刻寓意,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在学习“少年当自强”时,教师以奥运会为例子,选择了一些体现时代精神的青少年运动员形象,让学生展开分析,思考青少年要以怎样的姿态投入生活和学习中。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14岁小将全红婵勇夺奥运会金牌”的案例,让学生说说全红婵为何能顶住世界大赛的压力,成功夺取金牌;说说她平时如何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地努力。由于全红婵的年龄和学生比较接近,所以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她的内心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说全红婵的事迹对自己有什么启迪作用,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以自强、自立的态度投入到生活中。如有学生提出自己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全红婵的事迹让自己得到启迪,认识到要勇敢地应对人生的挑战,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变得更为坚强。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究隐藏在案例背后的含义,然后总结得出启示,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端正自己的行为,从而起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在合理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择一些真实、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同时还可以整合图片、视频、音频,用更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案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他们以理解为基础,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促使他们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活动,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