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共享的教育国际化与国际理解教育

2022-11-20□施

中小学校长 2022年7期
关键词:国际化青少年交流

□施 萍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浪潮,“国际化” 也成为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性词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日趋频繁,教育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逐渐加深,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教育国际化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国际化在深层次上是一种文化共享,是一种融合吸收不同文化,提高本国教育的文化适应性过程。

一、走向立体化的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若是从一般意义上说,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始学习西方的办学经验,并开办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新式学校除教授儒家经典外,还教授格致、算学、化学、天文、地理、万国公法等现代知识。新式学校的出现,不仅拉开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序幕,还开启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历程。[1]本文主要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

(一)单层次表层访问交流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开放程度逐渐提升,与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

1983 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时,提出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三个面向”。在这之后,教育国际化慢慢成为中国的教育政策。譬如,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提出,“有权利用自筹资金,开展国际的教育和学术交流”。1989 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 《关于招收自费外国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这一时期,教育国际化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国际化的形式也仅仅局限在简单的访问交流层面:一是互派代表团以进行实地参观访问;二是建立友好学校以进行国际教育交流;三是派遣留学生以培养国际化人才;四是聘请外籍教师授课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逐渐密切,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地吸收了其他国家优秀的经验,做到了交流融合、取长补短。

(二)多层次深入交流合作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肯定前期教育国际化成果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促进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一时期,教育的开放程度逐渐提升,譬如,继续扩大派遣留学生规模,改革来华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办法,继续加强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规范中外学校或专家联合培养学生与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教育国际化不仅仅局限于高等教育阶段,还延伸至教育的所有阶段。在国际化的形式上,也不再局限于交流访问,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这一阶段,国际合作办学实体相继涌现,例如,建立国际学校,为境内外籍人员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将国外优质课程逐渐引入中小学,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国际优质课程及先进的课程元素,促进自身个性化发展;中外人员交流规范发展,在出国留学生增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来华留学,展现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宽领域立体交流合作

进入21 世纪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提出,要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法规制度逐步健全。例如,2003 年与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相继颁布,标志着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走上了法制化轨道。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层次和水平。” 2020 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 提出,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应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在基础教育领域,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

这一阶段,中国教育国际化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的局面,不仅继续加强向外学习,还注重走出去,向外传输中国的教育经验。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国际人员交流常态化,大中小学教师出国交流访问日趋频繁;除了来华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外,中国外出留学生 “低龄化” 现象渐趋明显;国际学校、中小学国际部等国际办学实体越来越多;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因素越来越凸显;中国在外办学机构越来越多,孔子学院遍地开花。

二、文化共享是教育国际化的深刻意涵

新时代的教育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局面,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真正的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基于文化共享的现代化。我们要认识到 “国际学术交流” “互派留学生” “建立国际学校” “建立孔子学院” 等国际化措施都是一种技术性层面的手段,而非价值层面所追求的目标。教育国际化所追求的是提高本国教育在多样化世界中的文化适应性,在提升本国公民本土文化认同的同时,拓展本国公民的国际视野,提高本国公民的国际参与能力。

人是一种文化性存在。理解一个民族或国家,其实是理解这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基于文化认同与理解的过程。没有这种文化理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会变得困难。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人之差异是一种文化差异。人们在性别、肤色、种族、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在深层次上是一种文化的差异,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才把人区分开来。每一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任何蔑视其他群体文化或轻视自身文化传统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任何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都值得自己与他人尊重。文化上的尊重与理解是不同民族或国家和平共处的基础,文化上的歧视与压制是社会冲突产生的根源。文化上的尊重与理解,在全球化、国际化日益彰显的今天尤为重要。没有文化间的尊重与理解,任何一种教育国际化的构想都将在文化之间的冲突中 “香消玉殒”。

面对文化的差异,需要的是一种文化共享的视域融合机制。教育国际化离不开国际化的知识、意识与能力,而国际化的知识、意识与能力则离不开跨文化交流与跨文化的理解。跨文化交流可以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了解、理解、尊重,最终形成一种 “视域融合”。在这种 “融合的视域”中实现一种国际理解,从而促使人们相互尊重与理解。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20 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提出,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在各个不同的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这种共同的人性就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之中,共同人性的寻找离不开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国际化寻求的是人类共同的人性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一方面,跨文化交流需要建立在国际理解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跨文化交流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教育国际化依赖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入和适应。教育国际化要走向纵深,离不开跨文化的国际理解教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入与适应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三、国际理解教育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要深入实现教育国际化,实现文化共享,就需要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既可以通过专门化的课程来进行,也可以在学校各门课程中实现。同时,走进异域文化直接进行文化交流、体验,也是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方式。国际理解教育可以扩大青少年的国际化视野,使其认识不同民族或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现状;深化青少年的国际价值观,促其深刻理解不同文化存在的价值,尊重不同文化;引导青少年的国际化行为,助其树立良好的国际交往形象,尊重他人而又不失自信。

(一)拓展青少年的国际化视野,使其了解世界的文化百态

国际化的一个前提是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与所存在的物。视野的宽广程度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的宽广程度。人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看待身处的这个世界,深刻地了解我们身边的人与事物,善待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青少年需要 “走出井底而观天下”,若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没有基本的了解,是很难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而实现国际化的。

国际理解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共通性与差异性。首先,国际理解教育可以使青少年能够初步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国家机构运行方式,在从事国际事务时,遇到问题而能够有效地寻求帮助。其次,国际理解教育还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发展状况,以及有特色的经济生产方式,学习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点。最后,国际理解教育可以让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风俗习惯。只有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政治组织制度,才能更好地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进行国际交往。

(二)深化青少年的国际价值观,促其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

国际化的前提是了解世界,而实质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共享。国际化不仅仅是利益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文化价值的共享。没有这种文化价值的共享,教育国际化是不牢靠的。在全球化日益彰显的今天,分享共同价值就变得更加重要。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青少年若是没有这种价值共享的意识与能力,国际交往就会变得不顺利,国际化就没办法实现。首先,国际理解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深刻理解不同行为的文化基础。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会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在陌生人看来实属怪异,不易获得理解。国际理解教育则可以使青少年了解到不同行为背后的文化价值基础,从而理解这种行为的合理性,并尊重这种行为而不再视其为怪异。其次,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其他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尊重不同文化。在国际交往中,人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青少年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可以逐渐认识到不同文化特别是贫困民族、国家的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尊重不同的文化。这样一来,国际交往就会建立在国际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因为文化冲突而产生隔阂。最后,国际理解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同时,认识到自身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既不能看不起他人的文化,亦不能妄自菲薄。青少年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经常会把不同文化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文化比较中,青少年很容易发现自己祖先留下来的文化传统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文化,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

(三)引导青少年的国际化行为,助其开展文化合宜的行动

国际化不仅需要了解世界百态,理解不同文化,还要参与国际行动。参与国际行动是国际化的结果,也是国际化的表现。没有这种国际行动能力,任何国际化都是虚无的。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本身就是青少年参与国际行动的一种表现,而且还可以引导青少年合理的国际化行为。我们的青少年有了这种国际化的行动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交往,才能不出 “洋相”,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有理有节,展现出中国人的风范。

一方面,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国际交往规则。青少年在实际的国际交往中能够熟悉国际交往规则,知道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么做才是文明的”,防止违反规则的情况出现,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国际交往。另一方面,国际理解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国际交往能力。通过国际理解教育,青少年能够娴熟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礼仪与规则,真正做到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交往形象,宣传自我而又不盲目自大,尊重他人而又不失自信。

国际理解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文化适应能力,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文化上的。语言的掌握是手段,文化的共享是基础,文明和谐的国际交往是目的。在国际交往中,不仅要学习域外文明,还要传播本国文明。国际化不是忘我的西方化,而是人们在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谋求不同文化并存。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不仅要认识到不同文化作为彼此区别的实体而存在的权利,了解到它们对社会的贡献,还要强调发展跨文化意识及应用技巧,以促进多元文化理解,推动国际社会交流。

猜你喜欢

国际化青少年交流
聚焦港口国际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如此交流,太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活动预告
交流平台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