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分析

2022-11-20蒋德标

读与写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素养

蒋德标

(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学 福建 浦城 353400)

引言

新课程标准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家国情怀更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家国情怀的观念融入到历史课堂上,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更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初中历史课本中包含大量的家国情怀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创新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化深受家国情怀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指引方向。

1.家国情怀的基本概述

始于诸侯分封时期,就明确提出国家这一概念,但是这一时期国家主要指的是诸侯分封后所属的土地,主要呈现了家天下的理念,每个分封诸侯国不仅是单独的“国”,也是受到周王朝管理的“小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家国这一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以往的意义也逐渐发生改变。然而,与家国同构的内涵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国与家之间从本质上来讲是统一的,家是国发展的基础,国是每个家的共同组成。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所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家和国的浓烈情感。中学时期针对于学生开展历史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当前教育体系对于学生文化基础的根本要求,也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不断开拓眼界,升华自我。面对当前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价值不断交汇碰撞的环境,交流与借鉴时刻都在上演。切实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是中学历史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同时,有关于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应当避免流于形式,局限于表面讲解,而是应当始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贯彻居安思危的意识形态,从而推动学生建立基本的责任感。

2.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家国情怀是培养历史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基本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就是指学生在探究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追求,不只是对国家富强的追求理念,还包含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用感的追求。增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素质教育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是民族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 对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认同感。中华民族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正因为有着这些文化做支撑,才使我国民族文化取得长足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真正认同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还要在学习历史中去进行感悟和升华,使其产生归属感。在初中教育阶段增设历史科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并能够主动肩负民族发展的使用,树立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热爱祖国,从而更好的形成家国情怀。

2.2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赞同感。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发展历史有所不同,所以其中的文化和语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各个国家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这就形成了世界命运共同体。而中国也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实现共赢共享的倡议。作为历史教师,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深入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并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理解,通过这种形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在历学习过程中,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有详细的了解认知,更加认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2]。在当前的背景环境之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成效。

2.3 有助于增进与历史间的距离。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强化有关家国情怀的教学活动,将难以理解的历史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讲解,避免出现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将历史教学从思想、情感以及价值等多个方面开展讲解,历史知识具有固定不变的特点,历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方式,切实融入有关家国情怀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重现历史,引起学生情感层面的价值共鸣,真正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将自身置身于历史事件中,以此增进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最终根基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体系我。

2.4 有利于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之下,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主干的史实以外,还需要让大家知晓了解史实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以此来归纳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与此同时让其掌握核心基本的学习历史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理念,有效满足课程改革对现阶段历史教学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国情怀教育能真正做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不是将其变成只会机械化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还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举措。

3.家国情怀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具体途径

3.1 深挖教材巧妙融入家国情怀。初中历史中含有大量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而且这些内容都是真实的,并且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要深入解读教材,并且能在课堂讲解中合理巧妙的融入该理念。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要时刻牢记家国情怀的理念,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现,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挖教材,从课本内容中提取出关于家国情怀的相关素材,尤其是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以及成就,还有更多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所记载的内容都是真实客观的,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资料,指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梦的含义与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内容以及“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和五个全面的发展理念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大家的历史使命感。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对相关指导要求及理论思想很难理解[3]。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增强学生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内容创设一些情境,比如结合五个全面的指导思想,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负责人,以小组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相关基本要求。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回望百年前的历史,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以及思考的力度。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有效触动学生的内心,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感。

3.2 善于引用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会对历史故事情节比较有兴趣,因为故事是最能够打动人的,也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记忆。而历史就是由故事案例组成的,因此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历史事件巧妙的融入到课堂中,让大家在听故事的同时,对家国情怀进行感悟,进而培养初中生历史素养。与此同时,利用历史事件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大家的注意力,使历史课变得生动起来[4]。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引入的内容必须与教材大纲相联系,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来。以初中历史《民族大团结》一课为例,该历史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制度,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对于初中生而言,身边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同学已经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中少数民族的学生讲述自身民族的一些特色风俗,,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培养学生的多元史观,通过深入了解,认识到当前我国倡导民族团结的指导要求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宗旨,以此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民族团结背后所呈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价值信念。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同学们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从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基本的发展情况,更好地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我国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家国情怀[5]。

3.3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新课程的标准的要求之下,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学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助于培养其家国情怀。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教学体系,来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凸显出主观能动性。以《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一课为例,一般来说,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切实发挥实践活动的优势,需要结合历史课程内容选择与之有关的主题活动,以此保障实践活动的主题更加贴切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整合各类历史资源,确保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历史人物故居以及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主题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详细介绍以此更好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培育,实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家布置课后自主调查活动,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题,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和途径去搜集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历史遗存图纸以及一些历史考察报告,并总结出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优秀的品质,以此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提高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效果[6]。

3.4 利用理性思辨来激发学生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独立思辨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拓展延伸,在所讲的内容基础之上,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辨析,从而能更加理性的认识历史发展观。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为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主要在于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的内涵以及重要性,能够真正了解我国落实科学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性。教师可以典型且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讲话及报告材料作为课堂教学开展的中心思想使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制度,与之有关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导入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片段,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然后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引导大家去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指导思想是什么?”由此引出主题[7]。最后通过对课本内容总结,通过今昔对比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去理性思辨,列举今日的美好生活与对未来的憧憬向往,鼓励学生珍惜时光,紧跟党的领导,培养爱国热情,不断追求梦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5 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深化历史意识。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转变授课的思路,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引导,调动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思辨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组织大家进行自主讨论学习,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分析历史发展规律,以社会发展史为基础构建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家国情怀。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大家展示香港和澳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通过详细的讲解之后,让学生交流思考并最后总结出:和平方式,既照顾到香港、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又有利于保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促进经济的繁荣,更符合人民的心愿。据此,一位伟人创造性的利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来解决港澳问题。通过课堂上的有效互动,能够充分调动起历史课堂的氛围,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思考与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

3.6 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强化教师专业素养。要想将家国情怀的教育工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就需要对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有一个充分的认知。教师要能够从课程标准和设置方面出发,对家国情怀的教育方法进行优化改进,保证初中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往往影响着教学实践的效果,对于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来讲,更加需要重视对教师学科素养水平的强化。学校可以通过全面系统化的培训来提高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以此来满足在基本的学科岗位要求,这样做能有利于家国情怀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开展。为了保障教师团队的专业质量,学校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教育人才,所招聘的人员必须要具有教师资格。只有专业素质过硬的历史教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其综合素养,来为家国情怀教育的落实提供充分的条件。要将初中历史教师为培养对象,尊重其差异化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此来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其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更好的开展历史家国情怀教育。对于学校而言,还可以通过优惠条件和来对专业化历史人才形成一定的吸引,加大扶持力度和重视程度,进而为家国情怀教学工作的落实提供人才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发展,对于社会国家而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教师要能够深入研究家国情怀情怀的内涵,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家国情怀培养的基本方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处于一个共情的状态,防止出现教师特别感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所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素养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