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应用

2022-11-20怀自国

读与写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用文课文探究

怀自国

(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一直以来,人们通常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将语文课程认同于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等同于教材教学,或者将其与阅读教学全面混合。按照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实质是以育人为切入点,语文课堂一般需要以培养人为切入点,不过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些通常是大家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的内容。语文课堂并非是简单的教材学习,却需要对其高度运用及利用,挖掘出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素材,鼓励学生融入到文本中,且对其中的素材灵活应用,从而获得强烈、深厚的生命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与日益完善,教师纷纷探寻课堂教学的拓展性与创新性,力求为学生的语文认知、写作训练与体系学习构建一个高效性、主体性和趣味性的人文平台,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教师逐渐发现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适当进行写作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对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则通过探讨课文研究和写作训练的内在关系,思考高效利用课本作文素材的具体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为业内教育人士带来指导与参照。

1.课文探究与写作训练的内在联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倾注了很多编者的心血和苦心,很多文章内容一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它们覆盖的领域比较广泛,例如:社会、科学、人文、生活等;并且,还对应着丰富多样的文字样式,属于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参照与模板。如果大家放弃了,则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严重的讽刺。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课文研究非常重要,它就好比是一座富矿或者一口深井等,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是有很大帮助的。深挖语文课本中的素材资源,认真思考,灵活应用,自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此,在当前的课本素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培养学生写作构思能力的重要素材,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

关于写作来说,一些学生可能不懂得“写什么”或者“如何写”,如何挖掘课文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呢?其实,课文探究是教师与学生一起领略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中经典艺术元素的挖掘过程和悦纳过程,而写作训练则是学生有所感、有所想、有所知、有所表的生命创作过程。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将两者进行全面融合,同时还需要促进后者的升华与拓展。在新课标中,教材阅读必须要以阅读为切入点,把握一些关键的实践过程,帮助学生认真感悟、理清思路、品味语言、鉴赏应用,同时还需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促进自我发展为切入点,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及增强学生的写作技能。由此可见,课文探究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信息源头”,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的精巧构思、艺术风格、表达手法和中心思想去启迪学生的写作训练,为学生提供有所模仿、有所拓展的写作抓手。

2.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

课文探究是文学艺术的挖掘过程,也是学生领略作者智慧灵珠的认知过程,更是教师研究课文探究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创新空间。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课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现今,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其中一些筛选出的范文整体来看,都是比较典型的应用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古今中外一些文人的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能力训练,通过范文来模板鼓励学生对积累、多应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这对于找不到素材的学生而言,课本其实是激活其写作思路的一个重要源泉。下面我以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文为例,分别从五种表达方式入手,选取课文素材,指导学生写作。

2.1 挖掘说明素材:精巧准确娓娓道来。说明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表达技巧,需要学生写作时体现出语言的层次性、条理性、顺序性和体系性,能够将一个研究对象说得头头是道、全面详细。

以《中国建筑的特征》为例:

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建筑的特征:讲究结构布局的精巧。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说明事物要注意抓住中心、分区域说明、循序渐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完成“华祖庵”旅游区的特点说明,由于学生不可能像《中国建筑的特征》那样对“华祖庵”建筑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张“华祖庵”建筑物布局图,只要学生能够看着布局图将“华祖庵”的建筑物“三厢两厅正堂屋”的布局特点以及以挑檐式建筑为主的结构特点说明白即可。因此,学生应该先从整体印象上说明“华祖庵”的“大特点”,然后按照一定顺序再分区域说明“小特点”,即可。

2.2 挖掘议论素材:慷慨激昂鞭辟入里。议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表达技巧,也是学生表达个人见解、主观评价、是非观念、思想意识、道德水准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辨析力的直接体现。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以记叙文及议论文的思路讲述应用文的习惯,在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的过程中,应该真正将其当做实用性的应用文,应该重点讲述新闻、通讯、书信等各种应用文的格式,及在用语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各种应用文的用途、背景,向他们讲述关于对应文体的历史故事。比如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位的新闻内容的时候,可以讲述民国时期著名报人邵飘萍在五四运动期间活动和跟踪报道的故事,进而让学生们更为深刻地理解新闻的重要性,形成学习新闻文体文章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之外,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一些新闻史上的经典新闻报道,或者选择近期人民日报或新华社的相关报道,以此为模板,借助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新闻报道的相关知识有更为充分的理解。虽然,目前的教材中关于应用文的内容较少,不过老师可以适当延长学习应用文的时间,如果学习其他类别的文章需要三个课时的时间,则需要给应用文预留五个课时的时间;除了传统讲述、分组讨论等常规教学之外,还应该安排专门的应用文实训,尽可能地提升应用文教学效果。另外,国家层面还应该考虑继续修订完善既有教材,增加应用文比重,充实相关内容。另外,再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鲁迅先生在课文第二部分发表了自己对“猛士”、“人生”与“鲜血”的个人观点,畅快淋漓地表达出鲁迅先生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和敬佩之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消防员舍身救火”的英雄壮举发表个人看法,以此训练学生的任务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立论论述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直接表现出对“消防员舍身救火”的个人观点,在慷慨激昂中将其定位为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忘我精神、英雄精神、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还要极力歌颂消防员“舍小家而顾大家”的大公无私精神和全局意识,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效仿,努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人生价值的人。

2.3 挖掘记叙素材:往事悠悠袭上心头。记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表达技巧,也是写作训练过程中的重头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努力,更是教师着力培养的研究目标。以《苏武传》为例:课文记录了苏武这个悲情英雄在塞外牧羊、不辱人格的故事,让学生看到一个有情有义、可歌可涕、感人肺腑的英雄人物,因而会获得很多的认知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完成“我心目中的一位英雄”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中心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是否突出了记叙文的六要素,还要注意学生在叙述中心事件的遣词造句、情节设定、故事顺序等细微之处,在讲述悠悠往事中切实锻炼学生的叙事能力。

另外,除了适当发掘教材的课文资源,以极力提高应用文教学成效外,还应该考虑组织中学教育专家及老师,结合职业院校所用教材的编辑模式,根据新闻报道、书信、公函、通稿、说明书、通知、会议记录等主要的应用文体的相关技能知识,编辑专门的学习应用文的选修教材。在编辑该教材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对各种应用文形成足够的全覆盖,即一般常用的各种应用文体均应该涵括其中;另外,还应该坚持少而精原则,确保适合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便于他们快速掌握尽量多的应用文知识。另外,应该强化应用文训练。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用性决定训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在高中设置应用文选修课,以为有兴趣地学生更好地学习应用文写作提供良好机会。在应用文写作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可考虑尽可能多地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即选修该课的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主要知识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讲述基本知识,而是直接进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夯实和巩固其在上课之前的学习效果,并锻炼他们的应用文写作的实战能力;在写作完成后,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老师和学生一起讲评他们写好的应用文,以进一步深化提高他们学习应用文的效果。

2.4 挖掘描写素材:笔笔传神栩栩如生。描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表达技巧,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将高价值目标进行细致入微的传神刻画,也能够大幅度提升写作训练的表达效果。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作文教学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等开展写作教学活动。同时,写作内容必须要注重个性,彰显真实情感。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要具备课堂主人公的思维观念,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自主作文,学生必须要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作文教师而言,必须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培养个性,彰显优势,由此才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内心想法等更完整地表达出来。以《荷塘月色》为例: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用精巧的文笔细致勾勒出荷花的形态美、气质美和灵魂美,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进行“描写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例如,教师可以进行“泡桐树”写作训练,并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泡桐树的叶子的大小形状与颜色、花朵的大小形状与颜色、树干树皮的颜色及外表特点、体型的外在特征。教师还要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泡桐花”的视频录像,给予学生更加强烈的直观体验,为学生输送尽可能多感官信息,辅助学生进行更高质量的写作训练。为了提升学生的描写技巧,教师还要从修辞的角度去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尤其要让学生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去提高描写语言艺术美。

2.5 挖掘抒情素材:百感交集情真意切。抒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表达技巧,也是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表达看法、明辨是非、宣泄情感、表达自我的信息输出过程,也是提高表现力的必选项。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课文以赤壁而怀古,怀念当年叱诧风云、金戈铁马的英雄人物,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关于“清明扫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纪念英雄先烈、打扫烈士陵园、铭记铮铮誓言、确定人生方向中尽情宣泄对英雄人物的由衷敬佩和无比感激之情,以此鼓励学生敢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救助弱小、舍我其谁,并以此形成宝贵品质,让学生在百感交集、情真意切中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在内写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例如:聚焦国内外政治热点、重大新闻事件等,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件小事,从从中获得深刻地感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丰富,久而久之,就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文字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真实情感得到更好地流露与表达。

3.对课本中挖掘作文素材的再思考

课文探究与写作训练本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因而教师刻意将其联系在一起构建体系化教学模式,因而具有一定难度,还需注意以下内容。

3.1 教师要注意挖掘素材的指向性和适宜性。课文探究与写作训练要和谐一致、顺理成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教师要注意课文内容的顺势而发、借题发挥,与写作训练具有高度指向性、承接性和适宜性。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包括大量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等,通常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成效不明显,尤其是在学完之后很容易以往,再加上后者训练却不懂得如何运用,这就必须要思考该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了。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能够发现:科学、完善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为达到灵活应用等做铺垫。

3.2 教师要注意挖掘素材的引导性和启发性。课文素材是写作训练的信息源头,教师要以课文内容为起点,适当启发和渲染,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个性化、主观化的写作训练,有效密切课文探究写作训练的内在联系。例如,针对人物素材等资料的挖掘,一般需要注重生活引导,也就是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入剖析,能够彰显出人物的个性化思维,将作者的写作思想与观点彰显出来,由此能够避免套话、内容空洞、假话连篇等问题。对此,在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通过独特的视野进行审视,由此来获得更加丰富、个性的生活体验或者内心感触,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呈现出其灵魂。课文中拥有很多个性、新鲜的经典案例,一些学生很少会灵活运用。探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学生缺乏素材整合的技巧所致。对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化引导,通过现实生活观察、课本素材挖掘等方面来涌入更加丰富的课文内容,由此能够真正地解决写作素材匮乏、内容空洞等方面的问题。

3.3 教师要注意挖掘素材的拓展性和创新性。课文探究既是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催化剂”,也是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更是学生张扬个性、挥斥方遒、表现自我、内容创新的拓展空间和写作平台,不能仅仅模仿。对此,片段模仿是很常见的,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比较精彩的片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此进行模仿与创新,这不但能够让学生从中掌握其中的应用技法,而且还能够对掌握续写的方法,真正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以往经历对所感所想进行表达,逐步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是一个技能,我们不能将其单纯地认定是知识,也就说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训练。所以,对于话题的拓展来说,也可以通过一些我们熟悉的场景或者素材进行呈现。这样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从中借鉴一些经典的语句或者案例。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议论或分析,能够明确写作话题,同时在进行后续的讨论中就会娓娓道来,内容有凭有据。由此来看,关于写作内容的拓展训练,都是存在规律和技巧的,唯有掌握以上技巧与规律,方可更好地开展写作训练,大大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

结束语

教师不仅是语文课堂的精心研究者和悉心创设者,也是课文探究和写作训练的科学设计者和周密实施者,更是将课文探究与素材挖掘、写作训练进行有效整合的大胆探究者和勇敢创新者。因此,教师立足课文探究基点,积极从中挖掘有助于学生写作训练的良好素材,让学生在课文探究中有所见、有所感、有所想、有所得中实现有所表,切实构建出课文探究与写作训练的完美结合途径,实现课文探究对写作训练的辅助作用,创新学生的成长平台。

猜你喜欢

应用文课文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创设写作趣味张扬学生个性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背课文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