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音乐教育环境下对审美教育之浅论*

2022-11-20张慧琳

读与写 2022年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情感音乐

张慧琳

(福建省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福建 大田 366100)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起了重大作用。音乐课改实现了教与学的变革。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树立心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课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采用独立、合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模仿探究能力

合作小组式学习模式能给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学生带来十分有利的帮助,因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通过不同同学的审美角度来提升自己音乐审美体验。例如在《我的家乡日喀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式学习模式有效提升自己对歌曲的审美感受。此外,独立的、模仿式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性格活泼、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学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微课进行课前课后知识的讲解,为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便利。例如:笔者在教学《梦幻曲》时,让学生尝试以奏代学、以娱代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听赏这优美的钢琴曲时,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对未来梦幻的憧憬,结合自己的美好想法来欣赏感受曲子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在自主探索中逐步提升。在兴趣和活动的影响下,学生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获得了新的音乐审美知识。

2.反复聆听,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在声波振动中存在的听觉艺术,具有一定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它不像语言文字那样有具体而确切的概念和定义,而是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引起人的各种反映。正因如此,我们只有反复的聆听和鉴赏才能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真正的感受和理解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当然为了防止反复聆听的单调与枯燥,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师范唱、对唱等手段,来丰富聆听形式,慢慢熟悉、掌握乐曲,了解音乐作品的各个结构和细节,感受和欣赏乐曲中蕴含的意境与内涵。

例如:进行的一年级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第一次聆听:聆听乐曲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声势动作,用肢体语言形象的表现乐曲;第二次聆听:带着问题聆听教师范唱,感受乐曲表现出的情绪特点;第三次聆听:聆听教师根据乐曲节奏创作的童谣,尝试着自己唱一唱;第四次聆听:聆听音乐,小组合作用小打击乐器演奏出乐曲中的节奏;第五次聆听:教师利用多媒体示范根据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画出旋律线……音乐教师利用“反复聆听”的方法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完整的感知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引导他们自主探究音乐中的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聆听乐曲这一过程不再枯燥而无聊。

3.构建互动沟通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审美体验式教学策略需要学生和教师间进行融洽的配合。例如:笔者在讲述“滑音”的相关音乐知识时,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表现自己的音乐学习方式。通过高效的课堂互动游戏,笔者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滑音”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有效掌握滑音的练习方式与技巧。又如:笔者在讲授《让歌声更美好》时,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坐成半圆形的课堂座位,并让不同性格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营造了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音乐是一门十分具有艺术气息的课程,它其中蕴含的情感是十分细腻的,因此能够正确领会其中的情感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展示音乐之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关于“春天”的音乐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春天是什么?”“哪些东西可以代表春天呢?”通过问问题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表演视频,让学生走进春天,带领学生发现自己平时忽视的美丽。对于年级比较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会积极展现自己,比如唱歌、演奏等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去发现美,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5.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以往小学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运行下,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降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质量。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小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特点的基础音乐知识理解难度较大,不能很好的掌握音乐作品韵律性,阻碍了学生音乐审美观念的形成,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进而产生了恶性循环。现阶段,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考虑到学生音乐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通过将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目标融合到一起,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资源展示到学生眼前的方式,以此充分吸进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进入音乐学习的情景当中去,从而深化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伴奏主要是磁带、电子琴、手风琴这类占地面积较小的乐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辅助,但由于这些辅助方式较为“单薄”,并不能令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中雨声、风声、动物叫声等声音的魅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声乐模拟软件带领学生体验自然、人造的各种声音,在加深学生对各种声音音色理解的同时,为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性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音乐可以放松人的心情,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来首歌,学生的心情能够很快放松下来,这有利于学生下一节课的投入;音乐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给学生用PPT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加入一些轻音乐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时也要注意学生吸收、内化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进度,转变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音乐产生厌烦抵触心理。

7.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用情感带动内心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述,也不同于美术作品中的绘画表达,音乐是通过声音这种特殊的形式,让个体感受到别样的情感,通过悦耳动听的乐音形成特定的声音语言,从而凌驾于情感之上,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用情感去带动内心的声音,用声音去传递思绪和理念,推动情感与声音的和谐相处。对此,音乐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引导学生懂得去欣赏美学,懂得去观察作品中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懂得审美感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长期积累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草原》这一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让优美的声音转化为可视化的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加突出的视觉冲击,促进学生在音乐中美的感受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不一样的情景,或者是借助语言再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观赏音乐中描绘的美好画面,例如草原上美丽的景色,日升日落,潮起潮退。

8.实行小组合作制,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小组相互合作进行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的喜好和音乐知识的专业性,将学生按照各方面的情况分成几个小组,内部互相讨论学习,可以讨论学过的音乐,也可以对新学习的乐理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第三单元“卖报歌”,现代学生对于卖报并没有深入的概念,对于歌曲还是有一定的生疏。在学习歌曲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下卖报时代的历史,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新闻的主要来源就是电视和报纸。而在民国时期,电视较为少见,几乎都是利用报纸了解新闻。而卖报纸的小朋友在当时的街道最为常见,通过讲解让学生对于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在进行引导教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已经一个大概的学习方向,再学习中也较为容易,也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的乐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水平。又如“森林与小鸟”的欣赏音乐,在欣赏歌曲之前,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投出森林世界,里面的一草一木,大大小小的动物,以及丛林的鸟叫声,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音乐,随之教师在进行播放欣赏歌曲,学生在提前接触之后再进行欣赏音乐。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欣赏音乐的后感,对于旋律和节奏在讨论之后要有明确的定义,随后由教师对于各组讨论的结果信息进行采取,理解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逐渐加强。随着课程的不断加深,学生会形成独有的审美能力,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也可以自己去欣赏音乐中的美感,这正是在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的内在意义。

9.重视音乐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贪玩、好动,教师在授课中要将这些特点和教学结合起来。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和各种内容融合,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音乐器材,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最后表演出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我们的田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本节课的歌曲内容,让学生聆听和感受歌曲所描述的田野景色。之后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心目中的田野描绘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美的认识,最终描绘美。

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学习中,教師将歌曲内容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哼唱。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重新对歌曲进行编排和演绎。各小组根据教师播放的伴奏带,插入自己乐器的演绎。学生逐渐磨合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舞蹈或动作表演出来。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心理和音乐作品融合起来,体会到现代生活的美好和富足,在珍视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坚定了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10.融入情感,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小学音乐教学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能够让学生更多的提升审美意识。审美教育事实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活动当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对学生审美教育进行开展的中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把握情感因素,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审美教学不能单纯的依靠手脚,也不能灌输,要通过以音乐教学作为载体,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教学中所具有的审美内涵,要注重构建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要将情感的纽带抛向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氛围当中更好地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

11.塑造外在环境,培养审美感知

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环境的方式渗透审美教育,借助音乐所具有的审美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学生构建优美的听觉和视觉环境,通过两者之间的和谐,从而为学生审美教育提供一定的外部条件。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中采用的基本的手段是聆听。音响的美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听觉环境,通过清晰的音质,悦耳的音响,能够给人们的听觉带来快感。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塑造外在美的环境,以此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听觉让学生对美进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音乐艺术开展的实践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方式,听是人们对音乐进行感知的一种能力。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就是通过耳朵去听,用眼睛去发现,以此更好的探索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美感。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作品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形式,制作多媒体的方式制作课件,利用情景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感知音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自己身在大草原的场景,以此在情境中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以此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学生的想象是进行创造的源泉,在音乐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带来审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更上一个阶梯,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塑造空间和平台,对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进行培养。

12.创建必要的音乐环境

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音乐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之美,感悟音乐的魅力,进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全力推进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然而小学生的思想以及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化和形象化的状态之下,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适宜的音乐审美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欣赏音乐,并感知音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意境。此外,环境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语言以及行为习惯,通过音乐环境的创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被有效激发,这也能为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情感环境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心理与音乐审美结合起来,营造一个音乐审美的环境。然而,在音乐上产生共鸣是很难得的,所以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与学生展开良好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处在音乐情境中的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播一些轻音乐或让学生观看音乐剧的视频,这样不但渲染了音乐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情操。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增加产生共鸣的次数,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内在的审美意识。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小学生本来好奇心强,在没有更多的生活经验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模仿来获得经验。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良性的音乐引导,带领学生用心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发现音乐之美,从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

1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音乐情感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凡是美好的东西都是有情感的,就像人生一样,只有人们赋予其一定的意义,这些美好的事物才会变得更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能够直接进入人们的情感世界,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而情感也是音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所以,学生需要用心去听、去学,从中发现音乐中的美好。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进行情感体验。教师要先让学生深呼吸,等学生静下心来后再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优秀的音乐作品,带给学生尽善尽美的情感体验,使音乐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审美标准。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好的音乐作品。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是从知道什么是好的音乐开始的,接着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辨析,最后发现音乐的魅力所在。欣赏的音乐作品可以是国内,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古典风格的,也可以是摇滚等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和创作时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音乐类型。音乐是有活力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能够发现不同的美,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审美趣味和艺术素养。

结语

现阶段音乐审美教育在实践中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既有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也和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方法有关。音乐教师在对这些问题分析后应该认识到阻碍审美教育推广的因素,积极创新,将音乐的艺术性提取出来,促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提升自己。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情感音乐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音乐作品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