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
2022-11-20姜波
姜 波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1.高职院校学生素养培育概述
1.1 高职院校学生素养培育的基本内容。在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建成高职院校,它主要包括专科和本科两大类型的学历教育形式,通过学校教育和考核的学生能够获得国家统一认可的相应毕业证书。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相比,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总目标,在学生基本素养培养方面也有其显著特征。学生素养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的内容:
1.1.1 职业素养的培育。高职院校是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其培养的基础。职业素养的培育包括职业技能、学生个人兴趣、个人能力的发挥、个人与工作关系的处理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最终解决学生走向社会后个人与社会工作的匹配打下基础。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在校学生必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够顺利毕业。
1.1.2 文化素养的培育。职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素养这一重要基础,文化素养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文字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也包括个人的人文素养、知识水平等。从目前高职院校文化素养实践活动来看,文化素养培育主要是为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当前,在文化素养的培育中,必须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有许多的精华,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高职院校学生继承和发扬,将传统文化学习深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1.1.3 道德素养的培育。德育教育在任何教育工作中都是不可获取的。高职院校学生逐渐走向成年,开始具备完全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道德教育更应该要深耕。道德教育既包括学生对于我们党、我们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决拥护和支持,也包括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没有道德和责任,能力越大对于社会的反作用越大。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素养提升必须要关注到道德素养的培育。
1.1.4 身心素养的培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不健康的意识,这也对在校学生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因此,身心素养的培育显得更加重要。身心素养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层次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要致力于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条件的创造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培育工作,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健康问题,让他们更好地享受人生。
1.2 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过去,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将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十分普遍,因此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在走向社会时不能够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竞争力。为进一步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让个人能够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未来,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提升工作的协调统一,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机械设备的应用仍然有很大限制,更多是依赖于人工进行实际操作,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动手操作的专项技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力劳动需求的减少,很多机械、复杂的操作都能够通过机器人或是机器设备来实现,对于操作人员技能的要求从过去会操作变成懂操作、会分析,出现运行故障或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需要具有专业分析和综合处理的能力,这就离不开文化素养的支持。没有文化素养,理解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未来可供开发的思维空间就会相对狭窄。因此,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素养是未来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
上述,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素养培养中的内容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本部分,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进一步分析。
2.1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提升的精神内核。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和途径发挥作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丰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应当继承和发扬的重要精神资源。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并与时俱进,逐渐形成各类高职院校本行业、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文化素养,成为高职院校之魂,并通过校训、教育目标等表现出来。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仍然是高职院校精神力量的来源、文化凝聚力的基础,是学生素养提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2 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类外部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也出现了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颓废主义等的兴起,这对于整个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都是危害巨大的。究其原因,与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传统文化重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讲究循序渐进和历久弥新,但是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则是经济发展和个人身心素养水平低下的必然结果。因此,重塑传统文化素养,是高职院校引导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正确社会意识的关键所在。
2.3 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内驱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职业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决定其未来能否在工作中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出自身拥有的技能的关键。但是想要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拓宽职业选择的空间和范围,就离不开文化这一真正的内驱力。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的职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够在长久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更长远、更稳健的职业发展。
2.4 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身心素养健康的基础。当前社会,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心理的健康同样应该重视。因高职院校学生处于由少年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期,思想相对不成熟,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识程度并不完全和正确,加之在整体经济高速发展大环境影响下,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抑郁症、焦虑症、亚健康等心理和精神问题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对于生活享受的追求,不重视身体健康,造成学生整体身心素养越来越差的社会现象也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有更加强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将注意力从关注外在向关注自我转变,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开展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素养培育工作而言,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需要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开展。
3.1 传统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够采取揠苗助长等不科学、不合理的方法,短时期内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传统文化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是必须要避免的一个错误。高校应该基于学校学生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和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不同,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规划,遵循由简入凡,不断夯实和加深认知的规划,切忌因噎废食,盲目开展文化课程的学习。在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对象、不同职业课程设置的需要进行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安排,课程设计应该遵循螺旋式的教育规律,对在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重要知识点的深化学习和巩固,并综合考虑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课程更多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价值观念、应变能力、口语表达、学习理解能力等对于未来工作有积极帮助或正向作用的方面。同时,传统文化素养教育要坚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养相对较低,而其身心健康往往不受关注,传统文化素养教育首先是育德育心的,让学生具有积极美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操是首要原则,不应对他们具有偏见,遇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需求,更好教书育人。
3.2 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其他素养的培养要协调统一。传统文化素养是基础、是内驱力,应该与职业素养、身心素养等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因此,在未来教育工作中,应该将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与其他素养的学习和教育结合起来,不应该割裂出来。例如,在开展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引用历史典故进行讲解,让学生们更加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出现问题时,要有正确的发泄方式和途径,才能够有更加强大和健康的身心。例如,在春暖花开之际,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花朝节,让学生们准备诗歌,身着汉服进行祭拜,以此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喜欢汉文化的热情,也让学生之间加深沟通和了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素养是底子,学生的其他素养可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有纵深发展。采取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方式,多多开展青春阶段学生喜欢的各类活动,如歌唱比赛、文化表演赛等,这将有助于各项素养的综合提升,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起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转变为能够被当代大学生所喜欢的形式,实现多种素养的共同提升和进步。
3.3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应该面向全体,形成文化氛围。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而言,学校和学生是重要的主体。从学校角度而言,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通过课程设置、校内布置、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符号无处不在,才能更好的为传统文化扎根高校,为教育铸魂打下基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可以与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结合在一起,小到花草树木、学校景点、学习角落的打造,大到整体校风、校貌等,都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之美。从学生角度而言,只有面向整个高校、整个高职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才能够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沉淀下来,进行学习。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如经典诗词朗诵大赛、书法大赛、茶艺表演赛等,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我,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机会,进而让全校学生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关心他人、孝敬父母等,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切实强化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家长的责任,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够成为国家所需人才。
3.4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在教育工作中,只有面向现代化的、面向世界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才能够有升级和活力,也才能够不断满足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在国家教育目标和规划下,开展职业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本校学习工作的开展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通过现有的学校教育体制,在教学的目的、考核方式、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考试考评的方法上,对学生合理运用知识,注重文化基础学习的要求显现出来,才能够将传统“应试教育”向着“素养教育”转变,学生也才能够正确认识到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性。通过构建教学参观基地,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拓宽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开阔学生视野,更好构建起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在潜移默化当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入脑入心,让学生自觉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模范示范作用等,在校内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文化熏陶和感染,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工作打下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很多学校无法正常上课,教师们通过在线上进行远程授课,保证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是一次教育方式的全新变革,同样可以适用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来。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教育可以借助各类软件、硬件设施,通过手机、电脑等,将各类传统文化课程发布到公共平台上,可供学生随时学习,并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打卡、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们竞争学习的热情,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推进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素养包括了职业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身心教育等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其中,职业教育是最终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仍然要以职业教育作为最根本的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文化教育是各类教育工作开展和素养提升的基础,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高校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出,应当成为未来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素养作为基础,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就难以建立起来,也会阻碍其他素养的提升;道德教育是教育之魂,没有道德的教育只会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只有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提升才能铸造丰富的精神内核,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身心教育则是在其他教育发展的同时,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和适应的部分,是决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长度和远度的关键内驱力。
总之,只有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学生才能够构造正确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才能够让学生未来职业道路走得更加顺畅和长远,才能够让学生有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才能够让学生朝着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