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22-11-20吴永娟赵虎将

读与写 2022年4期
关键词:评价英语课堂

吴永娟 赵虎将

(甘肃省泾川县第三小学 甘肃 泾川 744300)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综合我校英语学习现状,我认为一堂高效的英语课堂,无论是从课前的整体布局、教具准备、数次磨课,还是课堂上环境创设、师生互动、技能的提升,最后到课后的巩固练习、归纳反思,都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当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儿童的年龄特征,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卓有成效。

1.思路规划,课前精细化布局

1.1 时间规划:如何恰当地安排课堂四十分钟,做到张弛有度、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需要教师的高度智慧。在课前我们要熟悉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预设,引入——新授——延伸——练习各环节教学难易度如何?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是学情是怎样的?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学生能学懂学透?在课堂上学生会怎样来回答这些问题?有可能会随机生成哪些问题?或者是我们要借助于哪些教具,卡片还是实物?这些我们都要提前规划。

1.2 板书设计:提纲式、图表式、主题式、辐射式、比较式等等各种板书,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图表式板书直观性强、绘画式的板书最吸引学生的眼球、类比式的板书能以旧带新。无论是何种板书,都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板书一目了然,可以弥补学生听课过程中的遗漏,帮助他们理清学习思路、归纳本堂课所学重难点、总结反思以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

1.3 教具准备:英语教学中精美的卡片、挂图等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它适用于很多的话题,如:颜色、动物、食物、数字、文具等,直观性强、趣味性强、学生便于操作。

2.上研课标,下知学情

如果说教材是那汪洋大海纳百川,那课程标准就是指路的灯塔。教科书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标准?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对话、对话与对话之间有怎样的关联?解读新课程标准,有助于我们整合教本内容、梳理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策略、辅以情感渗透,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当然我们也应当熟悉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对象是擅长形象分析还是抽象思维?是乐于分享还是保守羞涩?课堂注意的深度、持久度如何?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和经验、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风格是怎样的?同其它学科的老师多联系,结合往日的教学案例和课堂观察,捕捉相关的信息,用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小组合作等方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作为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参考。以我校为例: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学科,那么三、四年级的英语学习分级目标对应的是一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求学生能根据老师的简单指令做动作、做游戏、完成简单的事情(如连一连、涂一涂、找一找)等,会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能表达简单的情感等。纵观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好动、喜欢直观的思维性游戏、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在充分研读课标、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的课堂多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在做、说、玩、唱、练中了解英语、享受学习英语的过程。

3.环境创设,全英式课堂教学

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足以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英语“小世界”中,以视、听这种更自然的方式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我们可以鼓励家长配合我们,在家里的冰箱贴上“fridge”,床头灯贴上“lamp”,遥控板上“on”和“off”等等,这些每日可见的地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英语;再比如教室黑板上固定一个英语角、教室里一些简单的英语标语“Be quiet!”、“Practice makes perfect!”等、墙上的双语值日表、课程表、英语小报等等,都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应当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境”的教学理念,利用儿童节、中秋节、母亲节等开展主题活动,从而让英语生活化、生活化英语。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应当尽量为学生创造全英式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课堂用语的使用。可能在初期,我们是举步维艰的。可是,一个月后呢?一学期后呢?一年之后呢?回过头来想想,学生的进步也是喜人的。

4.课前热身,促进课堂融入

短暂的课前热身活动,能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切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内容上的选择可以是多元化的,如歌曲、动画、说唱、故事、猜谜等等;形式上的话,无论是集体说唱、还是个别表演、或者是小组活动,都可以起到温故知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colours的时候,我在课前设计了“I say,you do”的活动。

T:Show me red.(学生齐刷刷指向黑板上方的五星红旗)

T:Show me green.(学生自豪的指着自己的校服并观察着其它同学的反应)

T:Show me yellow.(部分学生拿出了自己的彩铅或马克笔,竟然还有个别学生摸着自己的脸蛋,并在据理力争:我是黄皮肤的中国人。)

T:Show me black.(最有意思的当属女同学展示自己的马尾啦!)

这样一个简单的课前小游戏,一下子就让课堂活了起来,快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然地融入到了课堂中来。

5.语言输出,鼓励积极参与分享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的第二条:教学中我们当注重语言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更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大胆交流、乐于分享。在学习“When do you…?I usually……at six o’clock.”这个句型进行作息时间的问答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听说练习,然后过渡到生问生答,最后拓展到一组对话。因为学生在上学、作业、午休等方面差异比较大,因此我们可以评出“Busy Bee”“Lazy Bone”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再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Dinner’s ready时,我们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一个延伸,自主阅读绘本内容:《Mum,what’s for lunch?》。绘本的内容非常有趣:妈妈每天做的午餐太特别了,有时候它会是一辆特别拉风的小汽车,有时它又变成了一个蘑菇形的小房子,有时候它则是一朵小小的喇叭花或是一只可爱的泰迪熊……实在是太有趣了!同学们乐于加入这样的美食体验环节,和常规的记单词、仿写句子相较而言,他们更乐于完成这样的课后巩固作业。这样的教学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时也能训练学生的会话、阅读能力。

6.创新教法,融入现代化教学理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面对同一个课程内容,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个课堂。信息化的时代,老师们应该摒弃一支粉笔进课堂的方式了。我们可以用节奏感强、直观鲜明的动画来代替用语言直接切入课堂;可以根据字母、音标、单词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组合关系将三者融为一体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法,来代替领读式教单词;可以采用“头脑风暴”这种游戏的方式去复习单词和句型,练习并掌握新的语言点,去代替机械的背诵和反复的抄写;可以用真实生动的情境还原对话内容,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再加以二次延伸,来代替照本宣科、就知识教知识……更别说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投影、幻灯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会让我们的课堂别具一格、精彩纷呈。比如在三年级上册《Look at me!》的教学中,Zoom身体的各部分它会随着点击动起来:一只会眨眼睛、会摆胳膊、会扭动身体的熊在不知不觉中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再如五年级上册《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四季这个引子来引出各个季节的活动:春天(go hiking、go on a picnic、do exercises、play sports)、夏天(go swimming、eat ice cream、eat fresh fruits)、秋天(pick up leaves、pick apples、have a big dinner、take photos、climb mountains)、冬天(make a snowman、play with snow、go skating、go skiing),继而我们可以连带出四个季节的气候特征:warm、hot、sunny、cool、cold、windy and cloudy等。这样的头脑风暴既是新旧知识的一个关联,也把新词、新句的使用和旧词、旧句合二为一、融会贯通。

7.活化学法,丰富课堂参与形式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让活动的主体在听、说、读、写等各种教与学的活动中自己去创造、去体验、去实践,这样才能将他人的经验与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与方法,再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总结,才能创造出更多、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可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养成:

7.1 让学生通过预习单词、句型、对话等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课前先拟定一个学习提纲,科学利用身边的工具书和资料,了解短文背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7.2 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让学生在观察优秀作品、分析优秀范例中得到启发,领悟好的学习方法。

7.3 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自己去归纳、去反思。

7.4 课堂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小组之间交流学习方法,充分发挥集体效应。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丰富课堂参与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我们要重视小组合作,充分利用游戏、多媒体、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通过听(let’s check)、读(let’s read)、说(let’s talk)、演(let’s do)、玩(let’s play)、唱(let’s sing)、跳(let’s dance)等多种参与方式获得知识上的互动,架构情感沟通的桥梁。

8.鼓励质疑,重视课堂随机生成

学须有疑,而我认为学贵在疑。小疑则有小进步,大疑则是大进步!一个优秀明智的老师不但能做到认真释疑,更是会把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养成质疑习惯作为终身的课题。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应当抓住以下几个时机:

8.1 预习。常规的预习都是以了解内容为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往往会出现很多不明白、不认识的地方,而恰恰是这些困惑就是我们要引导学生质疑的内容。

8.2 课堂讲解。很多新的理论、新的观点都是在不断质疑中产生的,老师们应当抓住时机、通过争论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继而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样的火花碰撞是难能可贵的。

8.3 小组合作。这是我们惯用的学习方法,而在小组合作时学生通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语法不对、用词不够准确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去纠错,可以把正确的和错误的表达放在一块,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争论来理清思路,从而解决课堂重难点。

课堂上进行英语朗读时,我们更要鼓励学生“鸡蛋里面挑骨头”;课后练习时,我们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课堂上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错了就重新回答、答得不完整就二次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讨论、有不同意见的允许各抒己见、没想好就坐下再想、有疑问就举手提问、对老师的讲解有不同见解就阐述自己的见解……课堂新型的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是高效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

9.内容延伸,内涵课堂外延生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任务,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要能够丰富生活经历、开阔眼界、形成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增强爱国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有正确的价值观。如在教学“floor”“wall”“door”“bed”这些单词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小家装师”的活动:

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小房间,并介绍给大家。画床时可以口述bed,着色时可以念yellow,介绍时可以说I have a yellow bed.或My bed is yellow,I like yellow.其它的同学也可以提问:“What’s this?”“What colour is it?”最后大家一块评出最佳家装师。这样的一个活动,既让学生进行了语言交流,也培养了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更是设计能力的完美提升。教学中我们要拓展英语教学的学科融合理念,实现学科之间的一个整合,让学习成为一个长期熏陶浸染的过程。

10.评价体系,激发学习热情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当重视过程性评价,结合终极性评价得出最终的结果,两者之间要协调、统一,达到完美的融合。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学习他人长处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完整、恰当的课堂评价来实现。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谓之生成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谓之学生互评、参考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谓之过程性评价、学业检测操行评语谓之终极性评价。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从多个方面:知识获得渠道、作业完成情况、学习习惯及态度、上课关注度、书写的工整程度、学生的德育操行、学习方法的总结等,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无比信任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一个实质性的物质奖励等等给予学生自信心,从而让学生获得内心的一种知足,培养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语言激励式评价、行为和人格评价、思维拓展度评价、肢体动作式评价、日月星等级评价、角色转换式评价、家校互评式评价。

11.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次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如学习兴趣的浓与淡、学习能力的高与低、学习方法的多与寡等,诸多因素造就了学生的各种不同,我们当尊重这些不同,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个适合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尤其是在新学期伊始,快速了解学生、进行大致分类分层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设置一次英语综合能力的隐形测试,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自由谈话,“How are you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How do you feel today?”、“Is everyone here today?Who is not here?”等等,在这样的自由谈话中我们可以快速捕捉到重要信息:观察学生的反应能力、了解学生的听说能力、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留心学生的课堂专注度等,这样我们可以把学生大致分为优秀层、提高层和基础层。在教学中,定向选择,分类要求。比如在语言材料的巩固操练环节,让学生轮流领读,充当“小老师”;在需要学生当模特来教学“tall and strong””short and thin”时,叫一些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老师这样介绍:“I have a good friend.His name is……”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自豪感,促使他们关注老师的教学,主动参与课堂;布置课后练习作业的时候,让学优的同学注重阅读与会话,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学习方法,争取更大的进步。

12.总结反思,去粗糙而取精华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上一辈子的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认真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很大的可能会成为名师”。课后的总结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个全面、冷静、深刻的总结与思考,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提高的必修课。我认为一堂课,我们当思所得——继续发扬长处;思所失——尽量弥补不足;思所疑——进一步解惑解疑;思所难——重难点是否突破;思创新——去粗糙而取精华;思未来——以后的教学中应当怎样做?教师的教后反思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力,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后期计划决定着教师自我成长进程,扬长避短,总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堂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需要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才能“人人参与、个个动脑”;需要我们给课堂足够的“养分”与“生命力”,它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所谓教学相长,我们当一路走、一路学,学习永无止境,教研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评价英语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读英语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