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22-11-20李绪光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过程数学课堂教学

李绪光

(江苏省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 江苏 泗洪 22390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教育界的大事,各教育领域都在改革的路上不断的探索,并将新课程理念进行了不断地落实。新课改明确地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题,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所具备的主体地位,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对新课标要求进行有效地贯彻与落实。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存在大量教学问题,如教学观念过于陈旧,教师主要采取传输式教学法,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来完成知识的记忆,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他要学习主动性对教师会产生较强依赖感。这对于学习社会的全面发展将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主观学习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学习作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关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善于主动思考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这样教师就能够随时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改变教学针对性,强化学生的学习知识结构。与之同时,在小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体作用,还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思维,不断让学生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符合数学知识灵活的教学特性。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教学作用也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减少对于教师的教学依赖感,在任何时间遇到数学问题都可以采用个人独特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2.启发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2.1 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讲课时间要进行合理地安排,为学生留出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时间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课堂时间全部都交给学生,课堂秩序会变得混乱,教师的作用也得不到体现。而教师如果将课堂时间都占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课堂氛围缺乏生气。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时间进行合理地安排,一部分时间进行讲解,一部分时间由学生来开展自主谈论学习。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创造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数)进行分类。尽管每个学生的分类标准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起,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操作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的学习具备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数学成绩也就不够理想。经过实践证明,对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系,表达出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显著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时刻的观察,对学生的闪光点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帮助与关怀,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尽量多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在每一次学生回答问题后给学生积极正面的鼓励,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就会进而产生学习热情,有了学习热情学习成绩也能自然而然地提高。

3.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1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这个学段,游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好的手段之一,学生往往都无法抵抗游戏的吸引力,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享受其中。通过小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及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好事,但也需要教师运用得到,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对小游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游戏内容与教训内容息息相关,做游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使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到只是。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学都是在教室内完成,因此,我们在对游戏进行选择时,要选择那些简单方便,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游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来刺激学生,使其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中。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竞赛或个人竞赛。但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需求来进行活动的开展。

在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一课时,这节课的知识点是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十分的重要。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教师首先将小朋友进行分组,邀请一名同学拿10个皮球,然后让这位同学背对着所有的同学开始扔球,扔完后拿一块布将篮筐遮住让学生来猜一猜,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接下来的扔皮球活动就让这位猜对的学生来进行,并要这名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想出来答案的。比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筐外还剩3个皮球,有的学生会说“我想的是3和7合成10,所以他扔进了7个球。”也有的会说“篮筐外少一个,篮筐内里面就多一个,所以他扔进了7个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出正确答案,呈现出了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不仅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知识点,更可贵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 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建立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造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创建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思维跳动,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索与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提出的如果不恰当,难易程度不合适,会起到反效果。因此,需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准备,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后,课堂氛围也会活跃起来。教师通过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以《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为例。加减混合运算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与方法,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没,所以学生很容易会形成思维定式,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运算应当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改变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中“白天鹅和她的小伙伴们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水太美了,白天鹅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玩耍。”教师先出示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并向学生提问“根据画面的提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问题“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4+3。紧接着教师出示第二幅图片“现在湖里的天鹅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我们应该怎么计算?”教师与学生一同将算式板书完整4+3-2,并组织学生读一读算式。然后进行提问“为什么要在4+3的后面减去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湖里原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能求出剩下天鹅的只数。”最后再组织学生一起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让学生说出如何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合理安排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

4.1 合理调整课堂进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进度进行合理地控制,不应该过快,保证学生都可以听懂,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都能进行理解。而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对每位学生都进行考虑,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的学习。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合作总结,整理内化”几个环节细化课堂教学进度。选择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紧接着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再通过独立地巩固练习,检测并反馈今日学习情况,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内化知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2 分层次进行课堂提问。进行课堂提问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进行提问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行提问,非但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弄巧成拙,阻碍我们的教学活动。通过有效地提问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在提问过程中,要针对学习层次来进行提问,对于提问内容与提问方式要进行合理地安排,当前已有不少教师将分层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但是再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情况,没有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所有的问题都设计得大同小异,学习优异的学生觉得教师的问题难度不大,很容易就能解决;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面对问题会难以解决。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问题设计方面可以将问题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难度较高的问题要交给成绩好的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能重拾信心。

4.3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后辅导。教师进行培优补差是教学的重点,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数学教师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拔高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保证学生成绩优异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有些优等学生高傲自大、好胜心强,教师需要用自身谦虚的态度做出好的示范,并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提高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懂得尊重他人,通过帮助与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对学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首先通过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加强对他们基础知识方面的训练,填补他们薄弱的基本知识,对他们进行基础理论与基础公式方面的教学与指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基础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与课堂问题要进行合理地安排,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来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过程数学课堂教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