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11-20龚淑娟
龚淑娟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第四小学 宁夏 平罗 753400)
1.“双减”政策的背景概念及意义
1.1 “双减”政策的背景。什么是“双减”,所谓“双减”指的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此要求全国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要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到实际积极贯彻落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抓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完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帮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遵循“双减”政策相关要求,落实到实处,打破以往传统教学的固板,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加强课堂互动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学生之间交换思维、畅所欲言,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1.2 “双减”背景的意义。“双减”政策出台前,校外培训机构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全国各地,正所谓星火燎原,其火热程度一路暴涨,触动到众多家长那颗“望子成龙”的内心,利用放学后的空白时间,开启补课热的浪潮。因此,国家为了能够让教育公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严禁打击校外培训机构,这一政策使校外机构迎来第一个寒冬,校外机构超纲教学、拔苗助长,贩卖焦虑,国家大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要对症下药去除问题根源,确保教育公平,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对现有的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约束,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课堂,在时间上要做到合理安排运用,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双减”政策的涌现,这盆冷水泼醒了家长、清醒了学生,让家长和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课堂教学才是帮助学生成长、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和广泛的知识,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将知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将“双减”政策贯彻到小学数学教学始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轻松欢乐的数学课堂,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激活学生大脑,善于思考分析,从而形成课堂教学良性循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采取强硬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态,欲速则不达,应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渗透,科学设计教学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实践能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的落实,有利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要统筹规划、落实到位。“双减”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以“双减”为小切口,来撬动我国教育的大改革,不仅要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还要在课堂教学上做到内外兼修、提质增效。将“双减”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减轻学生作业压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再受应试教育带来的困扰和束缚,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优质效果,有效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
2.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一节课时间有限,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课堂学习效率提上去,课余时间就不会被挤占,而且课堂效率的提升能够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将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这样一举双得的好事,学生自然会专心听课,在课上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练习,从练习中能够折射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师生间双向互动,都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告别以往焦虑心理,踏实在课堂听课学习,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2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双减”减掉校外培训、减掉作业负担,给学生们带来巨大的福音,让教育回归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对整堂课的教学合理安排、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传送丰富的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并要设定时间完成随堂练习,通过引用旧知识来引入新知识,对旧知识不断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新知识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推理探究的能力,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2.3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双减”的提出需要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真正减负增效的目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专注力,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不断对学生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能够对新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和短板,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上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逆向思维。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时间,将精力放置在重点难点知识中,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自觉、自愿去学习,由以往的“学会”变成现在的“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提高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色彩、有朝气、有生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搜集教学资源,扩大教学知识范围,合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建立完善的教学目标,抓细节、抓主体,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提高自信心和活力,使课堂氛围变得多样化,由以往静态课堂转变为动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模式,如:游戏、情境、问题、合作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参与数学活动这一重要过程。
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3.1 创设多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学情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想认知、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来创设多元化教学,实现课堂多元、教学方法多元、思维多元的数学课堂,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让小学生每次上数学课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每节课都能带来新鲜事物,从此喜欢上数学,从数学知识中获得快乐。为了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你问我答”、“角色互换”等方式穿插在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大胆提问,根据小学生爱问“为什么”的特点来因势利导,依次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数学问题,通过回答能够清楚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对学生又能深一层次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大概在4-6人之间,每个小组都由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该组的学习任务,小组间可以相互提问、相互发言,学生之间共同探讨和思考,能够达到一定的思想共鸣,让学生有开动脑筋的机会,敢于提出质疑和数学问题,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比例》这节知识点时,这节课程主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并能够引用概念来判断两个比之间是否能成比例,由之前学过的“比”的知识逐渐引入“比例”,结合实例将新旧知识点有效衔接。教师就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引用实例让学生们去讨论和思考。如:教师准备两面旗子,其中一面的长为60cm,宽为40cm;另一面的长为45cm,宽为10cm,让小组学生们讨论这两面旗子的数据能不能构成比例?说出原因?各个小组成员在自主学习中开始钻研、讨论、思考、尝试等,采用不同的方法。最后,邀请小组代表来解答,并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教师再将知识细化,便于学生吃透知识点,理解问题更加深入,这样会比教师直接讲授更有效果。
3.2 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正所谓“世界万物皆数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联系到实际生活之中,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掌握更加扎实。教师可以在上课初始阶段引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事件、生活常识等,进行课前预热,让学生能够提前感知这堂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高效的课堂体验,有一个心理准备阶段,然后再进行正式数学知识的讲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数学语言生活化,将教学内容、数学知识有效衔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表达,让学生从生动的语言中能够发现数学,隐藏在里面的数学知识,这才是数学生活化最为直接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要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另一方面还要将数学语言趣味化,结合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焕发学生的课堂热情。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采用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能够对统计图相关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教师在初始阶段引入生活案例:“这是郭小天同学从6岁-12岁每年的身高记录,请同学们引用所学知识将这些数据绘制统计图,并将这些数据用三种绘制统计图的方法体现出来。”当学生们完成统计图绘制活动后,教师继续引导,让学生们观察一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并思考:“哪一种统计图能够直接看出郭小天同学身高情况?”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折线统计图”。通过对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教师又加入生活案例:“这是郭小天同学家一年的用水、用电量的图,哪一种统计图能够更加明显地看到电和水的使用量?”学生们通过之前对三种统计图做出的分析和判断,能够更加精准地绘制出相关的图。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穿插进来,引用案例、打比方、创设实例等多种形式进行指导,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体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3 借助信息技术,激发数学思维。数学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涉及到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难以理解相关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这种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够将抽象知识转变为更加形象、具体、生动、逼真,使学生学习起来直观观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快速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相应的方式构建教学情境,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解析、直观呈现,使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复杂的事物变得简洁,单调的知识变得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主客观教学条件的具备,使学生们可以通过相关设备观看数学知识,将旧的知识不断巩固、查漏补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前预习新的数学知识,提取知识的重点难点,并进行归纳和整理,能够更好地理解题意,打好基础未来可期。
例如,在学习《射线》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单纯地为学生讲解射线概念,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懵懵懂懂非常茫然,尤其对射线概念中的“无限延伸”似懂非懂,那么,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教师为学生进行展示,在屏幕上呈现出一个亮点,接下来从亮点部分开始,向一侧无限延伸,成为一条线,这条直线会越来越长,慢慢地延伸到屏幕之外。通过这样的操作,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无限延伸的意义,对射线的概念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而易见,多媒体技术的引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呈现出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动态形象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将课堂教学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优化作业设计,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多方面提高,让学生们在校期间积极快乐的成长。同时,鼓励家校合作,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和学生明确责任,缓解焦虑心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师生之间交流机会,为“双减”工作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