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词语教学 培养阅读能力
2022-11-20武社林
武社林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江南小学 甘肃 陇南 742500)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分值占比重,但同时也不能忽略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说也很重要,不能只依据分值占比的重要性来衡量语文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在小学高年级,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平常写作,增加阅读面,拓宽课外知识,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事物,书籍是一种很好了解世界的方式。阅读也能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一篇好的文章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我们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既有的知识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眼界,而且能在阅读的同时自主的对内容产生思考,提升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安排和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进步。
我们发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缺少自主控制意识、纪律意识的阶段,传统的方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阅读过程中坐不住,难以体会到文章中的含义,一篇文章看过就看过,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课外时间学生也没有拓宽自己的阅读量,阅读只停留在平常课本上的文章,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对于老师建议的阅读书目,学生没有很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有了兴趣,对于文章有了进一步探索的能力,他们会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享受阅读的快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将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基本汉语语言的学习中,基本掌握了日常所需要的词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语文阅读题还是存在困难。语文阅读的理解,首先要知道是一个个词语组成阅读文章,这些词语之间相互有着联系,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意义。如果学生对于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够精准,必然会影响学生整体的阅读效果,无法正确的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其次,阅读不只是词语的阅读,要从中感受词语的美妙,词语构成的意境,词语描写的景色,都是可以通过作家的笔感受到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基于正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与作者一同感受。文字最大的魅力就是能让现实中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在纸上,让阅读者仿佛身临其境[1]。
1.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减少生僻字
为了减少学生在阅读上遇到的困难,老师可以从词汇下手,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学生阅读时才能更好理解文章意义。古人写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文章中词语构词的思考,都有自己的考虑。所以诗词中的字词理解尤为关键,好诗往往文字精炼,意义却不简单,古人为了诗词中的一个字都需要推敲好几遍,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绿”字一词推敲了好几遍,对于前面写的“到”、“过”、“入”,都不满意,最后选择了“绿”这个形容词做动词,成为世人传颂的名句。由此可以看出,词语的灵活运用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有些现代的文章,词语也有活用的现象,需要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不能机械地看待汉语词语的解释与运用,词语在对于事物描写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词语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
每个单独的词语与其他词语之间都有着联系,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在某些地方有相同特征的文字联系起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古人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突降的大雪比喻成梨花,学挂在树梢,就像春天雪白的梨花开放。雪与梨花之间的联系就是他们的颜色都是白色的、纯洁的、一簇簇的。诗人从中发现联系,让诗句更加生动、跃然纸上。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精妙之处,体验其美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就如《诗经》里面的诗句一样,学生学习《诗经》,细品《诗经》中对于女子、景物的描写,感受古人的世界;使用《诗经》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来年的祝愿,体会古人的生活。
2.丰富阅读内容,认识更多词语
阅读需要的词汇量是庞大的,学生在阅读过程难免会出现不认识的字词,但是一个不认识的字词容易对文章的理解造成偏差,对于学生整篇文章的理解来说会存在困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困难,就觉得这篇文章很难懂,进而放弃深一步地阅读。可是对于学生来说,不能每次遇到困难不去解决或者不去解决问题,要主动出击。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生日常使用频率不高的词语,加深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到,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出一种探究精神。老师也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学生碰到不认识词语的情况,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字典查阅的方式。
词语是阅读的基础,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储备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认识到更多的词汇。词汇的学习也不能只满足课本当中出现的字词,对于理解具有多种含义的字词也要放到多种语句下体会其不同的含义,让学生头脑中对词汇产生一个初步的思维导图[2]。词语一步步提升,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无形又有形的,学生阅读过程中看见自己熟悉的词语会想起自己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回忆起上一篇阅读过的文章,加深印象。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了,渐渐地也能练就一目几行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性比较大,阅读过程需要老师的辅导,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培养出好习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在阅读过后巩固今天在阅读中习得的新词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可以在学生阅读完作品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文章的意义进一步达到了升华。学生在文章中感悟,结合老师的教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只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读书的机器,让孩子产生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
这些方法都需要学生的持之以恒,老师在这中间监督的作用必不可少,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需要外界一定的监督。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监督机制,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监督和督促作用。老师也不能认为这样做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语文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另一环节。在课本词语教学环节,由于孩子的阅读量的提升,认识字词的增多,学生对于课本的理解没有太大问题,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老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语文另外板块的教学上,对于作文写作方面,学生词汇量的提升,在作文写作方面运用的词汇储备更加丰富,能够写出更加优美的语句,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侧重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构造高质量、高效率的优质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的教学更好对症下药,更加具有侧重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阅读中
关于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在平常有目的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想[3],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写出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地体会文章,也锻炼小学高年级的写作能力。老师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结合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课外书目,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书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先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再让学生不断接触书籍到更大的世界,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书籍的世界是丰富的,学生从书籍里了解古代,知道现在,想象未来。有一定阅读技巧的提升自然事半功倍,但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调整。
阅读不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似的,老师要安排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完成一定的阅读目标。每一种书籍内容涉及的词汇是不同的,接触到不同的词汇,对于学生来说要记住的内容就需要很多,对于刚刚开发自己心智的小学高年级来说还有一点困难,教师在安排阅读目标时要结合实际,也要符合学生自己的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必读书目还是要做规定。书籍有许多种类,故事性的、科学性的、思考性的等等,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出发,循序渐进,比如阅读四大名著时,传统的书籍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有难度,可以从插画版出发,让学生先接触,再随着年龄增长,安排不同版本的读本[4]。
我们可以开设阅读角,在教学楼的一方天地中摆上学生们喜欢阅读的书籍,让学生一起看书、一起交流,让他们给自己的小伙伴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讲讲为什么会给同学们推荐这本书,加深对书籍的印象,也让同学们对这本书有一个最初的印象。不只是开设读书角这个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于书籍里面的故事进行演绎,描绘出他们心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样子的,理解书本中的每一个词语,让学生在讨论中用起书中出现的词汇,学生深度了解人物,既能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们的探究精神,促进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且通过交流能够认真思考阅读内容,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4.听说读写,全面安排教学
词汇需要多次拼读,多次使用才能牢记于心。客观世界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没有探索到的世界在学生脑海中是没有任何存在的,知道是了解的第一步。在阅读过程学生接触到了某些词汇,但由于不经常使用又会被遗忘,有些阅读除了在心中默读,还需要被朗读出来。阅读,既是看也是读,书中内容看一遍可能容易忘记,读一遍更能发现默读中没有发现的问题。比如在阅读方面可以发现一些在默读过程中没有被发现的生词,在阅读过程中直接被略过,但是读出来就能发现有些词语的发音并不确定,这就更能加深印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旁边可以放置一本字典,对于不认识,不清楚的字可以查阅字典,标上读音,写下含义。老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安排一些“说书”部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文本,富有激情,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在培养学生“说书”方面的能力也要登高自卑,先从学生听力方便培养学生对于听书的能力,通过使用一些媒体手段,播放标准、准确又富有感情的朗诵文章[5]。学生对于新出现的事物充满着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用现代的一些传媒手段,合理利用。在听力能力的培养上,学生的语言感觉得到提升,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对于书中的故事老师也能举办演讲比赛,学生通过听力能力的熏陶,对于文章的阅读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准备朗诵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词语的把握,更具有自己的表达色彩,深刻体会到词语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哪些词语需要语气的加重,哪些词语需要饱含着情感……这些都是在自我阅读过程中难以体悟到的。
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揠苗助长式,要一步步引导学生,我们最终的目标不是培养学生在应对考试时的阅读能力,而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中提升自己[6]。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要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文章不会用我们日常中的口头语表达,需要我们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对于阅读中出现的陌生词汇,也不用紧张,通过上下文的理解,能明白其中大概意义。词汇量的上升,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效果是明显的,我们要让学生慢慢积累词汇,没有坚固的基础是很难提升的,词汇是阅读过程的基础,没有词汇量,对于文章的理解是困难的。
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词汇对阅读的影响,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就像建房子打好了一个稳固的地基,上面造房子就简单了,阅读也是,词汇量多了,理解文章自然不用很费力。阅读古文也是一样的,现在古代文章很多都取决词汇储备的丰富程度。从词汇入手,语言词汇量一点点积攒,阅读能力自然就上去了,对于词汇有了自己的感悟,阅读理解再结合上下文就简单了。从学生的词汇量开始慢慢提升阅读能力,用丰富的词汇量温养阅读能力,学生学到实处,不是为了应付学习,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