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管理
2022-11-20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建设甘肃工程有限公司韩晓亮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建设甘肃工程有限公司 韩晓亮
光伏发电技术原理是半导体界面电子元件吸收光能,当其吸收的电子保存到一定量时就会充分发挥内部引力作用形成光电子。光伏发电主要采用太阳能发电,通过太阳能电池方阵吸收和储存电力,同时将吸收的电能注入都控制器中,通过直流负载持续性输送直流电力,同时直流和交流逆变器连接交流负载,实现交流传送。光能发电能够有效应用在无人区,同时还能应用在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城市基础设备、居民太阳能电子设备的使用。
光伏发电产业以绿色环保能源为主,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我国各地政府积极开发利用清洁型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挥其重要作用,实现长期能源的供给。
1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环保发电。太阳能对于光伏发电站是不可或缺的能源供给,避免产生噪声和污染,同时有效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光伏发电站、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之间,通过对比发现光伏发电站不需要借助更多大型机械设备,大大节约电能损耗,向用电设备直接输送电能,更加满足新时期环保发电的要求和规定。
另一方面,电力转化率高。光伏发电能有效减少太阳能发电产生的无用耗损,使电力转化率大于80%。另外,太阳能作为非常关键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能有效改善全球能源紧张的情况,防止国家之间因资源能源引发“价格战”。光伏发电在发电设施中应用,无需降热散温也不受地理条件影响,即便是地广人稀的区域,可大大节省土地资源,具有更加简便的流程,优化较多繁杂的环节和步骤。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晶体硅的重要作用,将其当作电力储备设施。晶体硅结构相对简单,运输环节无需大量防护装置,减少运输费用支出,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通常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转能够使用30年,有效节约材料的费用支出。
2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管理存在问题
前期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充分考虑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相关人员普遍注重建设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光伏发电站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不断增加了相关费用。例如项目设计缺乏协调性。新能源光伏发电站普遍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建设,部分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损坏,出现地面沉降,甚至会降低地理环境质量。这些区域建设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存在较大难度,如基础设施技术应用问题,掩埋电缆、建造升压房时,地质条件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按照常规方法建造基础设施、应用普遍支架当作支撑设备,呈现出相应的危险性,不能有效保证光伏发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我国近几年不断增加较多数量的光伏发电站项目,但是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并未降低,应用太阳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建设成本持续增长,这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不符;光伏发电站规划环节,不能及时有效的结合相关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电价,对发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需要较高水平的先进技术支撑和保障。该项目建设阶段面临难度且建设任务较多,光伏发电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难以满足光伏发电站建设需求,需相关部门积极引进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更好的优化项目设备,提高光伏发电站项目整体建设效果。
如:相关工作人员应用全自动检测系统,有效避免人工监测产生的偏差和失误,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监测的准确度[1];应用非晶体合金变压器,可降低设备运行产生的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发挥设备重要应用价值;应用直流拉弧状智能检测汇流箱,有效提升检测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应用330W 多晶硅光伏组件,呈现出高达17%的转换效率,同时逆变器最高效率能够达到90%,有效节约设备能力损耗,太阳能向电能转化。大力应用先进技术,一般需要历经磨合期,充分发挥其在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引进技术之前需要全面研究和分析调查论证,比较其和传统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保证引进技术的科学先进性和有效性。工作人员全面管控技术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及时采集信息数据进行采样分析,科学合理的应用先进技术,减少技术自身的风险性,提高技术应用成效。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对于以往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和总结,突破其存在的局限性。但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优势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全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在施工管理阶段,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如使用的施工技术、原材料、设备等。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引发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不利于发电站项目建设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建设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施工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有效处理,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
运维管理问题。部分运维管理人员并未端正态度,没有高度重视发电站运维管理工作,造成其出现各项故障问题,大大降低其使用效果。
3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管理具体措施
3.1 工程案例
X 光伏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该电站建设容量为50MWp,年发电量为7000万度。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从光伏电站投资、设备供应形成了基本闭环、可控的光伏全产业链。该公司具有良好的系统集成优势,有效管控项目建设成本,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力度,提升系统匹配度,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运营维护。
3.2 优化项目设计
X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地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地标破坏、移动、变形等现象,直接威胁到光伏组件基础、埋设电缆、逆变升压房基础等的建设,光伏常规项目支架、基础形式也面临安全隐患,很难保证电站生命周期范围内所有设备的运行安全。该单位经过和设计院的反复论证,综合考量短支架、增基础以及箱变现浇基础施工方案,对比分析后最大程度的规避地块沉陷可能会对光伏发电站建设带来的干扰。X 项目地块存在分散性,且地形有明显起伏,增加拆迁难度。政府所提供原规划地块与50MW 规模要求并不相符,实际地势地貌规模仅为35MW,需在规划地块的过程中探寻新增土地。当地政府和发改委积极参与,基地办反复协调村镇租地,同时不断优化和完善光伏发电站项目设计方案,节约土地资源。
该光伏发电站项目包含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设计任务繁重,将多种先进技术融入到项目整体设计、设备选型、智能运维等各项环节中,有效提升光伏发电站效率,主要包含320W 转换效果在16.5%以上的多晶硅光伏组件、集散式和高效逆变器、智能运营监测系统等,有效满足该项目建设要求[2]。另外,相关工作人员严格管控质量,控制项目风险,分析大量现代化先进技术的运用并不非常成熟。技术人员与厂家反复交流之后,通过调研论证确定了不同类型设备技术参数,促进设备更加符合该项目的实际状况,同时制定技术协议和测试方案,保证先进技术应用效率,减少新技术应用风险。
3.3 完善招标制度
工程招标的重点是投标方对比,经过他们间的良性竞争选择最佳建设单位,有效节约资源,控制成本开支,使预计周期范围内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作业。招投标工作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需完善招标制度。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施工准备阶段,应对现场实际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对修建地点、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做出考察,之后合理规划招投标方案,进而选择资质良好、工作能力强的施工队伍。建议施工团队在互联网中了解施工单位信誉等多方面情况,有利于做出正确判断,同时积极和施工单位的主管进行沟通,认真审阅招投标相关问价,全面管控正常施工报价和周期,防止产生低成本恶性竞价招标现象,保证项目在约定时间内完成。
相关工作人员编制招投标文件的过程中,保证报价与工期可行,以免投标单位报出低竞标成本,或是承诺工期欠缺合理性。此类施工企业一般在进场后,会利用亏损理由一味拖延施工周期,降低项目质量[3]。另外,设备、原材料招标时须准备技术协议,保证协议内容真实详细,包含产品材质、规格、性能、检测报告,必要的情况下提供样机或者应用案例,帮助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实地勘察。
3.4 注重设备采购管理
制定合理有效的设备采购制度。工作人员需要以市场中的主流厂商为优先,将采购的物资入库管理,结合产品性能进行合理分类,同时详细整体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多种设备材料,归纳梳理具体梳理和规格大小等各项参数,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工作人员参考项目建设任务量,针对性的匹配产品性能,锁定产能,同时充分考虑资金占用情况,避免由于设备材料不足的现象对整个项目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监督设备质量风险。设备和材料质量对整个项目建设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需要工作人员从多方面严格管控。如,工作人员从源头实施质量督察,采购数量较多和厂家协商,对主要设备实行驻厂监造,了解生产工序,保证产品检验符合标准;针对主要设备性能指标,需在正式出厂之前组织验证,保证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光伏发电站项目建设标准;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邀请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安全可靠性,才能正式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3.5 加大施工质量和运维管理力度
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总平面图和标准规划,保证选择材料和设备符合施工标准规定,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施工工作开展之前,管理人员针对所有设备开箱查验,保证设备配置说明书等材料完整,详细记录试验和开工中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
管理人员合理管控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如水泥进场之前,需要认真检查水泥等级、种类、仓号等规格,同时反复检验和排查水泥稳定性、刚度和强度等主要性能指标,及时发现不合格材料,进行妥善处理。钢材和钢筋进场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保证其各项参数符合设计标准要求,随机抽选样本进行检验。支架、模板进场,需要管理人员保证其承载能力较强,防止产生变形和坍塌等问题,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埋设电缆和安装汇流箱、钢支架时,需要合理控制钢支架垂直程度,保证其和埋件焊接处连接紧实,不留任何缝隙。同时,管理人员在质量管控过程中需要全面采集、整理和保管各项资料,便于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及时查找资料,为竣工验收工作打好基础。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存在一定的故障问题,需要运维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光伏发电站运行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进而有效保证光伏发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3.6 做好资金管控工作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应该完成资金的合理配置,根据运营成本完成资金配置规划,包括人员管理资金配置、工程建设资金配置以及光伏发电站运营资金配置等相关内容,通过成本目标以及资金使用环节,完成光伏发电站资金管理的有效使用控制,确保光伏发电站资金管理更加合理。
光伏发电站应该建立资金管理体系,包括资金投入管理、资金储存管理以及资金配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资金管控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有效建立资金管理管控体系,确保资金管理实施更加优化。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应该建立风险识别以及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企业在投资和发展过程中能够规避投资风险,较少资金和成本损失,最终提升资金管控效果。